最近因為國際經濟不景氣,導致台灣景氣跟著爛,一堆人失業,街上更多出租、出售的看板,店倒掉的也不少,但是翻開台灣歌曲史,有那一首是在唱出失業者的心聲?最早的一首禁歌,出現在1934/12/29年的日治時代,就叫做「失業兄弟」又稱「街頭的流浪」,一個多月就被禁,因為歌詞太過寫實,「頭家無趁錢,轉去食家己」,這種句子,也難怪寫實;戰後張邱東松出了「收酒矸」、「燒肉粽」都是跟工作有關係,一個是十三歲孩子出去撿破爛維持家計;一個是畢業後無頭路,只好賣肉粽渡三頓,兩首都頗有勵志的味道,後來「收酒矸」就成了戰後第一首禁歌,也是因為太過寫實。
後來黃三元又出了一首「無錢的兄弟」,唱出失業沒錢的心聲,近代則有葉啟田的「愛某毋驚艱苦」;陳雷的「風真透」,一個為了老闆的女兒,娶媠某;一個夢想當主管,雖然內容詼諧有趣,都是屬於勵志向上的歌曲;俞隆華的「舞女」、陳盈潔「酒女酒女」則是道盡風塵裡的辛酸。
陳百潭本來是台語歌曲的作詞曲達人,曾做過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像是羅時豐的「買醉」、謝雷的「酒國英雄」、陳盈潔「風飛沙」都是,後來走向幕前,首張專輯「初戀」MTV還到韓國出外景,在當時應該算創舉。他有多首歌曲是勵志向上,而且是一本正經,不是逗趣玩的內容,葉啟田主唱的「愛拼才會贏」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早已響透全國各地,另外一首是「振作」。為了前途或是愛人,像是「我一定要成功」、「為你打拼」、「靠岸」等等都是為了愛人努力,要愛人等著自己回來,或是努力就是要給愛人買房子、買漂亮衣服。不是等機會,不是喝酒麻醉,「振作」整首歌詞發人深省,「贏的時拵免驕傲,輸的時拵有風度」是應該的態度,「逃避袂凍改善結局」、「天無絕人的生路」鼓勵失志人,為什麼要喝酒逃避現實?為什麼要飄渺在吸毒的茫茫世界?副歌「毋免驚繼續拼,最後一定有前途」,這樣組成的一首歌,充滿鼓勵的歌曲,陳百潭曾在節目受訪時說,是看人打麻將的靈感,ㄉㄨㄢ!有沒有嚇一跳呢?
只是近年陳百潭隱居台中和花蓮,不受電視訪問,偶有作品問世,只是不再像之前的幾首歌的大紅,有的也不是主打歌,最近一次亮相是在三年前與龍千玉合唱「重逢等何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