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禁令,母語受限大,甚至電影都沒有台語的,像是一些比較本土化的電影,像「桂花巷」、「望海的母親」乃至許不了的笑片等等,若是以台語發音,相信會更傳神,但是受限於禁令,也只好乖乖講華語。
以前配音只有三種影片,一是美國影集,一是港劇,一是卡通,或許都有固定的配音人員,配起來尚不覺得奇怪,最可愛的乃屬櫻桃小丸子的配音,多話又「臭奶呆」的味道,前後兩任配音員都勝任有餘。多年後的今天,由於管道眾多,讓原音可以輸入台灣,可以一窺究竟,許多演員的的粵語比較高音,輸進台灣後華語發音變得低音或低音變高音,剛好跟原音相反,但是還不致於太離譜,讓人看不下去,印象最深刻的怪是金超群在「碧血青天楊家將」裡的粵語發音太尖銳,怎麼也合不起來一個正直不阿又肥肥壯壯的包青天的聲音。
客家電視台成立以後,也有把別台的當紅連續劇配成客語播出,但總覺得怪怪的,整個味道都走掉了。多年前,也有台語界人士把一些受歡迎的卡通翻譯成台語,製作成錄影帶出售,但是受限於販賣地點有限,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
時到今日,母語稍稍抬頭,在公眾場合也可以聽見客語,這在以前是絕對沒有的。但是一百多的電視台,能有母語發音的節目,除了專屬電視台,其他的寥寥可數,龍祥電影台在特定時段,把一些電影口白配成台語,雖然配的音怪怪的,跟其華語發音比較符合,台語配音員可是需要再挑選音色配合劇中人,但是口語翻譯得還算道地;還有一部卡通「花田少年史」,劇中人物的畫法比較屬於花媽一派誇張,劇情則屬於小丸子式的幻想,怕鬼的九歲小男孩花田一路的故事,口語翻譯算不錯,有些名字或專有名詞則是華語直接講,而配音的音色也是可愛,還算符合劇中人物,將來如果要翻成客語,也要考慮一下配音,不要配得太奇怪。
前幾日,看到政論節目討論到holo籍和客籍子弟要去讀傳播相關學系,的確需要相關人才,但是切莫忘記,有了人才以後,要善加利用。撇開政治不談,光是一個翻譯和配音就夠人仰馬翻,不僅翻譯要夠口語化、更不能有華語式台語,而且配的音色也要符合劇中人物的聲音,當觀眾的印象,周潤發的聲音是平高,如果配上超低音,觀眾看得下去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