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戲,可以用許多「角度」來看,許多都是在創寫劇本之初,就考驗編劇的功力、排戲時考驗導演、演員的功力,都是非常有看頭的:
1.故事背景:如果是帶有歷史背景的,就必需要多加考慮這一點,不要壞人變成好人;是非黑白顛倒,如果是考慮到故事的衝擊性,要七仔導八仔,是也不宜過份,不同年代要硬湊,原本對立的人,也變成好朋友,最後再反目成仇,最少也要讓人看得下去,並且很容易聯想到為此為編劇的用心良苦。更不要只有看一兩本書,就可以照單全收。或許看戲是娛樂,不要這麼嚴格對待,但是戲,雖然是娛樂,也有帶著一些教化的作用吧。台灣因為有藍綠的關係,所以會因為作者的屬性不同,歷史人物的註解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小編的小作「貓」主角林少貓和陳中和,林少貓在李筱峰老師的書中是地方角頭;在泛藍作者書裡是民族英雄,因為他是抗日的;在日本人編寫的史書裡就變成了賊人。至於陳中和在高雄地方上的爭議就更大了,在林少貓事件中,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為了不得罪陳家後代,正式演出時,改名「陳川和」,就算在寫的時候,無用的小編‧‧‧‧不是,是顧全大局的小編只好把他寫成一個汲汲營營的生意人,不敢把陳中和寫得太壞。
2.口白:一部戲如果沒有對話,就變成了默劇,現今的台語文化因為華化過深,許多詞句就可能由北京話直翻,例如:「私奔」的台語,該是使用「相娶走」;「小偷」是使用「賊仔」、「賊偷」等,直翻「小偷」就※*&%,還有許多成語是聽起來是十分吻合劇情的,但是台語明明就沒有這樣的直翻法,有時候甚至會使人不知所云的。
3.唱詞:這是歌仔戲的命脈所在,優美的唱詞,聽起來像詩,更能帶出台語文的美,最難的是,必需要押韻、平庂兼顧,真正優美的唱詞,不好走方便法門,4句28字,4個韻腳,在台語裡可以做韻腳的那麼多音,為什麼就不能四句全押韻呢?ui、i;ue、e;an、uan等這幾組的兩音是否可以共用?見人見智,這幾組音算是兩個韻母,但是i又有在ui裡,所以也有人共用。常押的韻腳有i、ia、au、ai、ang、ong、uan、un、iu等,其中有鼻音的,共用者更多。
使用文白音也要小心,不要因為各種理由,使用太怪的音使人聽不懂,到最後,越來越精緻化的歌仔戲看不懂,只聽得懂陳旺欉老師仔的本地歌仔,那就糗大了。
4.美術:舉凡佈景、服飾、頭釵、化妝等等,都是美術,如果要看得懂這種美術,是要花錢買貴的票,坐前面一點才有辦法看仔細、望明白滴,像小編的薪水單就是那麼薄薄的一張,怎麼有辦法那麼奢侈呢?奇怪,不管薪水多少,薪水單不就是一張嗎?反正窮人家的小孩沒有老公養,怎麼有辦法去坐在最貴的區域看戲?還是認命一點,沒有審美的眼光就認命一點吧,有得進場就不錯啦!
5.音樂:現在的歌仔戲,尤其是內台戲,幾乎每一齣都要弄個新調出來,隨著戲演完了,新曲子也是沒了,能夠流傳的很少。不管使用新調或舊調,使用的地方要配合劇情,在談情說愛,唱「殺房調」?在使奸計害人唱「粉妝樓」?
6.演員:就是為了偶像才進場的,大部份會買最貴的票吧,每每什麼韓星來台灣,不就是一群追星族追著他,他吃過什麼菜,住過那一間飯店的房間,粉絲們都想試試看,所以這種凱子的錢最好削‧‧ㄟ‧‧小編的意思是,為了看偶像最美麗的演出,他們的付出是不計代價的,這無形之中也是給演員一個最好的鼓勵‧‧‧
7.身段:這是從京劇抄過來的,但是紮實的功力也可以顯現演員的實力,日前在華山特區看廖瓊枝老師的益春,真是嘆為觀之之驚為天人,70歲了,身段還那麼紮實,想想小編我,也曾幻想上台演出,也曾很用心的去學,演的也是益春,怎麼就差這麼多,看看人家,看看自己,唉,還是死了這條心吧,就算練一百年,也不可能像個樣的益春,被小編演到,算益春衰啦!幸好陳三五娘是虛構的故事,否則那一個歷史人物被小編演到,不就要從棺材裡跳出來,死不瞑目了嗎?
林林總總談了這麼多,各位看倌是否能夠選擇一個角度欣賞歌仔戲了呢?不管從什麼角度去欣賞歌仔戲,它總是許多人的心血結晶,更是台灣需要保護與傳承的文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