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4 21:05:47| 人氣5,324| 回應29 | 上一篇 | 下一篇

養生,還是怕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晚餐我燉了一鍋蔬菜燉肉,攤開費加洛日報,吃將起來。

蔬菜燉肉鍋法文是pot-au-feu,有些地區叫poté。在一個鍋裡放進茴香根、蘿蔔頭(navet一種球狀白皮帶紫的球根蘿蔔)、捲心菜、紅蘿蔔、馬鈴薯等蔬菜和半鹹豬肉、煙燻香腸一起煮。過去這是農村菜,鄉下農家出門農作前把材料統統扔進生鐵鍋裡,吊在壁爐裡,爐火慢慢熬燉,晚上回家,蔬菜不但軟爛而且入味,豬肉香腸也入口即化,一鍋好菜好湯非常暖胃暖心,呵氣成煙的寒冬最適合了。(八卦一下:這道鄉村菜被新三星大廚Yanick Alleno搞出一個宮殿豪華版的,造價150歐元,非常受到好評,可惜站長去年冬季錯過了… )

儘管這道菜,在當下的健康理念上其實非常的”政治不正確”,豬肉是五花胸肉,肥腴膏脂,熱量奇高;煙燻香腸因為煙燻之故,有致癌之虞;長久燉煮,蔬菜的維他命泰半流失。但是在一般小館的餐桌上這道菜卻是很受歡迎,只因為好吃。

這日費加洛報的頭條是法國人平均壽命在全世界僅次於日本,男性77歲(比去年多活了五個月),女性84歲(多了三個月)。和1950年二次大戰後相比,法國人整整多出十五年的壽命!這是怎麼回事?歐洲民族裡吃得最鹹最甜口味最重,又不愛運動,奶油鵝肝巧克力這類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大口大口往嘴裡塞的民族,竟然活得比誰都久?!

當然,活得久不見得活得比較健康,但是在我們這個醫學發達的時代,短命絕對是不健康的結果。儘管法國也沒有逃出減肥瘦身這一波的流行健康潮流,儘管法國曾在七十年代提出革命性的新廚藝運動(即少油少鹽少醬汁),對吃的天性愛好卻讓法國人從不顧一切享受美食的中心理念中,避開過度偏激的飲食觀。

比如,固有的觀念認為,薯條是垃圾食物,後來經常被引伸詮釋成:馬鈴薯高澱粉高熱量也是垃圾食物了。其實真正”垃圾”的是炸油,而非馬鈴薯。馬鈴薯維他命B群、C含量高,鉀含量是香蕉中含量的兩倍,而且高纖維。馬鈴薯裡含兩種特殊的酚類物質,這類物質進入人體後,可以把致癌物改變為水溶性物質而排出體外;酚類成分則是抑制了致癌物本身的代謝而發揮抗癌作用… 所以讓薯條成為垃圾,真正的禍首是炸油。葡萄牙西班牙經常用橄欖油炸薯條,味道棒透了。此外,馬鈴薯幾乎不含脂肪,所以低卡路里低熱量,它甚至是減肥的好食材。

還有,多數人認為巧克力是高熱量食物,瘦身節食者抵死不碰一片巧克力(影視版記者最喜歡問名人影星:吃不吃巧克力?怕不怕巧克力熱量高一類的蠢問題)。這在法國人眼中又會叫他們嗤之以鼻了。事實上,讓巧克力熱量大增的是添加的糖和可可脂,真正的瘦可可含有豐富的鎂(穩定情緒,提高精力)、維生素E(抗氧化防老)、多酚(降低壞的膽固醇)、鉀(肌肉運作、體內水分平衡)… 真正該注意的是,巧克力產品中加了多少添加物(糖、乾果、牛奶、基因改造大豆卵鄰脂等)讓其成為高熱量食品的。黑可可純度越高,越能避開糖份熱量過高的陷阱,苦味巧克力就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這就好像在一杯水裡,加了糖添了味,最後喝出毛病來,卻怪罪水不健康一樣。

健康的營養觀念,飲食觀念應該是全面的,不是偏頗的。懂得分析解讀食品的成分表,而非盲目地被媒體聳動的標題誤導。我們賴以維生的是食物,不是蛋白質維生素維他命或礦物質,而吃本身帶有感官活動的快樂愉悅應該高於一切,這是肉體器官直接受益的,卻無法用任何科學數字來衡量計算的。最後看得到的可能就是:如何吃得好,過得愉快,活得長久。

幾年前一個學中文的法國朋友去台灣,回來後告訴我他對台灣的感想。說了許多,他突然冒出一句:你們台灣人好像很怕死喔?怎麼說呢?我反問。書店裡報紙上到處都在談防癌排毒瘦身瘦身… 我碰到好多人,這個不敢碰,那個會發胖,吃那個怕得病,喝那個會致癌… 他說。我說,不,我們那是養生,中國的養生文化。

這段話之後幾天,我收到台灣寄來的雜誌,連篇大幅的健康養生的廣告報導,我開始有些理解法國朋友的疑惑,不禁自問:我們是怕死,還是養生?

巴黎馬黑區有家小館子每週四午餐推出古法油炸薯條:以鵝油炸的。這天中午總是人山人海,我老是沒機會擠進去嘗一嘗這個古早味薯條。鵝油炸馬鈴薯?高熱量高澱粉高膽固醇,那不是多重罪惡嗎?啊,浪漫的法國人會告訴你:馬鈴薯有豐富的維他命C、有優質的蛋白質、鵝油的膽固醇是好的膽固醇,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這種炸薯條美味極了!

真正垃圾的不是食物,而是觀念,錯誤、偏頗、病態的飲食觀,我們經常把廣告資訊,強迫自己吞下了多少想叫你掏錢買健康養生食品的商人所製造的聳人聽聞的垃圾概念。錯怪了一項美味的食材,對不起自己的嘴巴,又把日子搞得難過,這才是人生裡很糟的悲劇。

法國人常上餐廳少上健身房,一頓飯吃到天翻地覆,簡直飲食無度。可是他們的平均壽命卻讓我們看到如何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同時,享受人生,又可以延年益壽,繼續吃喝!


圖片:
一. Pot-au-feu改良版. 這是將燉好的東西撈出來另外擺盤.
站長最痛恨這種的, 因為那鍋好湯就不見了!
二. 韃靼生牛肉配炸薯條. 好吃的薯條真是好吃啊 ~~
三. 美味的巧克力永遠都是無辜的!
四. 燒烤致癌?很可能, 但是那要累積多少才會? 如果真那麼嚴重的話, 葡萄牙人, 西班牙人, 希臘人和東南亞不少國家的人民早該絕種了!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轉貼)

台長: Chungtao
人氣(5,324) | 回應(2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Riz
動物油脂炸東西才是王道呀^^&quot
知名的旅遊頻道主持人兼名廚:安東尼波登就在她的書中偷偷告訴讀者
用腎臟旁邊取下來的油脂炸薯條保證是美味絕倫
這也是他之前擔任大廚的Les Hall餐廳的美味秘訣
與站長說的鹅油炸薯條有異曲同工之妙呀^^&quot

那天我也要去嚐嚐那家鵝油薯條
麻煩站長透露一下餐廳的位置
感謝啦
2007-05-15 02:22:21
站長
Riz,

餐廳叫Chez Nenesse, 17 rue Saintonge, 75003.
01. 42. 78. 46.49.
站長吃過這家餐廳, 東西算滿普通的.
就是沒嚐過週四中午的鵝油薯條.
所以不掛保證喔.

你說的讓站長想起幾年前在星級中餐廳紫宸宮
嘗到一個很簡單的炒節瓜.
簡單卻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一問之下, 原來是豬油炒的.
從此站長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吃美味.
2007-05-15 05:51:54
阿樹
以前就聽過額油炸薯條這道菜,這星期要用我們家的鵝油試試,不過總感覺有點奓侈啊
2007-05-16 01:12:27
站長
阿樹,

鵝油薯條當然奢侈, 所以最好像餐廳一樣,
一次大量製作才划算.
還有, 炸薯條也是有技巧的,
不是改用鵝油就會好吃.
最好分兩次炸, 兩次油溫還要略有差異,
首回炸熟, 二回炸酥...
這裡如果有比利時派的薯條專家請出來指導一下吧.
站長只是出張嘴的理論派的啊 ~~
2007-05-16 06:33:46
愛天使
我覺得歐洲吃得最鹹最甜口味最重的應該是土耳其人。
2007-05-16 19:40:35
站長
愛天使,

嗯...土耳其人算不算歐洲人還有得吵呢...
不過, 咱們就事論事.
站長去過兩次土耳其, 倒不覺得那裏的東西偏鹹.
甜點是很甜, 所有的阿拉伯式甜點都那個樣子,
至於一般人攝取的量是否像法國人那麼多,
站長就不得知了.

這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該甜的甜, 該鹹的鹹,
如何取之平衡, 才是王道.
那些拿鹹甜做藉口, 一味貪生怕死,
不知祖先的&quot中庸之道&quot的, 才是可惜哩~~
2007-05-16 23:51:20
becco
我喜歡這篇
最傷人---無論身心--的食物,莫過於難吃的食物而已。

看到站長提的炸薯條,讓我想到日本的天麩羅也是這樣用兩鍋炸法,不同的油脂,不同的溫度,好吃的東西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只有爛東西才個個不同呀。
2007-05-17 01:02:13
愛天使
我覺得蘋果很難吃,可是最近天天吃,皮膚越來越好了。
2007-05-17 04:36:50
愛天使
我看到站長提的炸薯條,突然想到炸鹹酥雞的時候,好像也是要炸兩次。

我非常喜歡吃炸九層塔,可是每次都有人在旁邊煩說會致癌。我覺得東西好吃難吃就算了,吃東西一直有人在旁邊煩,心情糟可能更容易致癌。
2007-05-17 04:43:05
箱子
此文頗有正視聽之效.

台灣人怕死, 美國人是另一種矯情.
2007-05-17 15:11:13
Zin
舉雙手贊成。
愛吃本來就是一件好是阿!
2007-05-17 15:37:33
站長
站長多心,覺得出來解釋一下比較好。
文章本意不在反對或是小看養生觀念,
而是看不慣誤用或是對養生觀念片面解釋的心態。

站長也相信身體有陰陽調劑之論(體燥體寒),
腸胃不適時也是遵從小時候祖母交代
只喝稀飯的古訓,感冒時也想到喝薑湯人蔘。
對於針灸推拿刮砂練氣也是深信不移。

站長筆拙,沒將心中真正的意思寫出來:
偉大的美食文化來自美味的食物,
美味的食物必然來自好食材,好廚師,
好食材必然來自好養殖者,
好養殖者必然是尊重自然天地的人。

好料理來自好廚師,
好廚師需要懂得品味者的欣賞肯定,
品味者該有一個正確全面不被扭曲的概念。
這樣才是一個正面提升的循環結構,
也才有文化承傳的可能。

很可惜的是,站長看到的台灣現狀似乎不是這樣。
所以有感而發。
2007-05-18 07:11:51
becco
坦白說,我不覺得站長的文章有什麼誤導視聽的感覺 ,還是我自己本來就比較偏激,所以…

昨天看了站長的文章,當晚就跑去本地的一家Bistro吃了傳統的鄉村菜(就是那種賣兔子、小牛肝或牛腰子的店),外加滿滿一盆的pommes frites,可惜不是鵝油炸的,但馬菱薯本身夠好吃。

箱子說的好,美國人往往表現出另一種矯情,但我要說,這裡面還有一種無知與對科學的盲目崇拜在作祟,我最討厭看那種「科學家証實,吃xx有益或有害oo」的報導,一來新聞往往斷章取義(那個多吃、常吃的量往往是正常人三輩子也攝取不完的,而且你照科學家餵小老鼠們吃的量或比例攝取,那其他食物我看也吃不下了),二來是那些研究者對於研究的掌握也很薄弱,尤其食物與健康這種東西,有太多變數參與其中,本來就很難觀察或判斷單一種東西的影響,所以動不動就會在三五年內看到許多互相抵觸的「研究成果」出來的,相信這些,其實是把自己的人生樂趣交託給一群沒有能力負責的人,我是覺得很划不來的。
2007-05-18 10:36:36
站長
Becco,

關於美國人對食物的矯情,還有基因改造糧食...等,
站長最近正在看的一本書寫得頗恐怖的,
(也是一部同名紀錄片), 如果找得到的話,
應該弄來看看:
We Feed The World.

非常震撼...
2007-05-18 16:36:15
愛天使
站長看的書,有提到一家叫做「卻朝」的公司嗎?呵呵,站長太有名了,所以我只好用暱稱來敘述那家公司,以免又惹出紅酒牛肉的麻煩,哈哈。

站長提到好食材來自好的養殖者,這實在很有道理。

可偏偏台灣是個寶島,隨便亂種,隨便找地方種都會種出驚人的農產品。好比說,讓中部每一條河都要蓋可怕的攔砂壩的高山茶(品質特優),讓七家灣溪水成份改變的高級水蜜桃等等,其他不勝枚舉,更猛的是在坍落的河岸淤積土上種的柳丁。

在台灣,要獲得好的農產品,似乎不需要尊重天地自然。好像家裡有乾淨的水,一且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又,給 becco

我覺得那些健康醫療實驗的對象應該是給「行將就木」的人看的,其他人連帶順便注意一下。好比說,得糖尿病的蔣經國,活著也不過就是貪得快活兩個字而已,但死的時候,也只求死相不要太難看。

站長提的基本飲食觀實在很好,台灣的情況說不定比站長看到的更嚴重。
2007-05-19 01:17:05
dofine
站長認識的人可能都是老饕等級的。
我覺得法國人也是一樣怕死,也會注重養生,只是方法不完全是靠&quot吃&quot的。至少,我身邊的法國人,不論男女老少,每個禮拜都有固定做運動的習慣,不管是請教練上網球,或是繳錢去健身房做運動。到假期的時候 (而且法國人假多)又是上山健行,不然就是滑雪、玩風帆的。這種養生方法,不管是心理上或生理上應該都可以達到很大的效益。此外,除非上餐廳(法國人上餐廳的頻率應該比台灣人低很多,因為太貴)法國一般人吃的東西離油膩有一段距離。中午通常去買三明治裹腹而已。剛開始吃覺得很好吃,可是天冷的時候,真的會很想念台灣油膩的排骨便當。學生一般吃大學附設的學生餐廳。學生餐廳有去吃過的都知道,跟噴差不多,連法國人都嫌,不過蔬菜都是清蒸的,連鹽都沒有,要吃胖也不容易。另外我自己私下調查過,跟我同齡的一般女生的晚餐吃什麼,結果,大部分的人回答,不吃,或是吃salade verte,囧....
總之,法國人不胖又健康的原因,其實也就是老生常談的少吃多動,沒有什麼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方法。
2007-05-21 03:14:10
位子
正想問忠道兄那部片子的片名,沒想到你就寫出來了。

不知忠道兄找到人做食譜了沒?

這些天招待朋友的丈夫,他從台灣帶來一些料理包,剛開始還說不要麻煩吃料理包就好,但我每天帶他逛完巴黎後,還是回家做晚飯(早上起來做早餐,堅持有空閒時一定要做飯,最少自己做的飯。)最少知道吃到肚子裡是什麼食物。也要改變他的簡便飲食方式,每頓飯一定最少要慢食吃一個多小時。

在我堅持下最後朋友的丈夫就不提了料理包的事,寧可餓著肚子等我做飯。

我的身邊有一些注重養生的朋友,真是,差點沒說他們是怕死所以養生(不是為了防止疾病...),也沒問他們活那麼久到底要做啥?。我看到養生的信二話不說一律不讀就直接刪除,這些斷章取義的研究與新聞,不過又是準備炒作商業食物新聞。

PS.奇怪,這次來都看到胖的法國人。
2007-05-21 06:28:41
S
我倒想知那韃靼生牛肉那兒吃啊!!可以請站長報一下嗎?
2007-05-21 07:17:53
站長
dofine,
你說的狀況是事實沒錯,法國人上餐廳機率比台灣人低; 學生餐廳東西難吃; 有人只吃三明治或是一盤沙拉菜抵一餐...

但是依站長多年的觀察分析, 以上其實都有各種更內在的理由。很多人只吃三明治或沙拉當一餐, 可能是怕胖(女生居多),更不少是經濟因素或是根本不會弄吃的(這種人不少),又花不起上館子。還有,法國年輕人厭食症的人實在很多。

但是站長這篇文章是根據一些&quot客觀&quot的數據報導,
(抱歉,已經找不出報導來源,因為本文是在數個月前看到報導有感而發寫的)報告中指出法國人在西歐國家中是吃的最甜最鹹最油的民族(以糖鹽油的人均消費量來比較),並且蔬菜水果的食用量也不夠。

如果你也是住在法國,一定也注意到從去年開始,在各媒體都出現一則鼓勵大家每天至少吃五種蔬果的政府公益廣告。

最近更厲害,在飲料食物廣告中一定可以看到這一排字:為了你的健康,請勿吃得太油太甜太鹹, 並定期做運動。另一則是:兩餐飯之間請不要吃零食。

諷刺的是,上面的廣告出現在麥當勞,汽水,巧克力棒...等零食廣告中。如果法國政府要求這些健康標語一定要出現在食品廣告中,背後的原因就是:法國人的飲食習慣確實不佳。

你指出的法國人用餐習慣有一部份忽略了他們在兩餐之間吃了什麼。許多人回答中午只吃一份三明治,但是忘了下午吃了一大塊派或是兩根巧克力棒,或是喝咖啡時加了好幾顆糖。晚上只吃一盤沙拉,可是忘了睡前可能有順手切了兩塊乳酪夾麵包。

站長的意思是,單從一個簡單的動作很難察覺或是正確觀察飲食習慣,所以才採用人均消費這樣的數字當作依據,並非站長只認識老饕級的人。老實說,在法國住了十多年,不可能&quot只認識老饕級&quot的。而且文意也不在宣揚法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最正確的,或是健康典範。

至於法國人是否真的少吃多動,站長沒有數據可以和台灣人相比,但是西歐國家中,法國人也是運動量最少的民族之一。

S,
圖片那一家是:
Le Galvacher, 64, av. des Ternes 75017
01 45 74 16 66
(這家號稱是買整隻牛來解,再分其部位當餐廳食材,不同於一般餐廳只進屠宰場切割好的的肉)

但是站長會推薦你去這家:
Severo, 8 rue des Plantes 75014
01 45 40 40 91
這是站長吃過最好吃的韃靼生牛肉,
薯條也很不錯。

對了,上回提到炸薯條的方式,站長最近看到的方法是:第一鍋油溫150度,起鍋,略略待冷。第二鍋180度。至於每回油炸時間則得看薯條的厚度了。不過這是以花生油做基礎製作的,並非鵝油。

另外,這個薯條達人也提到冬季馬鈴薯較適合炸薯條,因為水分少,結構緊實,香酥好吃。春季馬鈴薯因為吸收太多水分和養分,結構鬆散,含水量太高,炸出來之後容易軟塌。

當然,這是歐洲觀點,台灣馬鈴薯的季節性是否這麼強就不知道了,所以僅供參考。站長一向只是理論派的啊~~
2007-05-21 16:52:16
S
謝謝分享,Severo 出現在the new york times 中(見連結),似乎是個吃牛排的好地方。可法國牛總是法國牛啊~~~~~~

前幾天才在地鐵報上看了一篇討論法國麥當勞猛開的文章(包括Quick , KFC 之等),每次經過這些速食餐廳人總是滿滿滿,倒完全顛覆我對法國飲食文化印象。一開始以為應該是外來客才吃,慢慢的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啊~~~~

BTW,他們沒錢上館子,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抽煙抽掉了吧,煙爆貴,他們又抽那麼重。
2007-05-22 01:57:07
站長
S,

和其他國家比起來,
法國的速食店成長速度算是非常緩慢的.
美國的驕傲Burger King還已經倒店收攤了呢.
KFC在巴黎經營了那麼多年才開幾家?
而一離開巴黎, 就幾乎看不到KFC了.
瘋牛病也讓麥當勞一度陷入危機...

如果你仔細觀察,
速食店的消費群多半是社會中下階層,
最明顯的是KFC,
如果你有機會去Les Halles或是Republique
這兩家店看看,
80% 是非洲和亞洲人, 少數白人多半是觀光客.
一般法國白人幾乎不碰炸雞漢堡的(小朋友除外).

在巴黎, 想用便宜的方式解決一餐(5,6歐元左右)
速食店是最好的地方,
隨便一個三明治也要4歐元上下,
再要罐飲料就超出預算了.
其他的選擇可麗餅, Kebab也差不多,
很難找到其他可以用這樣的預算抵一餐的.
而速食店不但可以坐下休息,
薯條是熱的, 漢堡也是熱的.

法國人吃速食店非常普遍,
但是絕大多數是經濟考量,
而非美味考量.
這和台灣麥當勞, KFC比路邊攤貴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沒錢上館子? 不, 法國窮人真的不少...
有些窮到很難想像的程度...
2007-05-22 07:21:37
7154
請問一下,法國人的嗜甜嗜鹹程度跟日本人比起來呢?每次嘗到日本的最中、拉麵都覺得他們糖、鹽不用錢!
2007-06-07 17:30:01
halaesha
一名你法國人的朋友問你台灣人好像很怕死?我覺得這件事你有造假之嫌,可能你只是想假借這種方式來強化你的正確吧,話說回來,哪一個人不怕死, 養生和怕死本就是一體的,好像怕死是件很壞之事?當然你可以將養生美化成是享受生活,讓生活更有品質,但這和怕死當然是有相關的。
法國人可能是很長壽的民族,但你認為他們是”吃得最鹹最甜口味最重,又不愛運動,奶油鵝肝巧克力這類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大口大口往嘴裡塞的民族, 竟然活得比誰都久?”這種看法,實在是有欠細緻。法國人真不愛運動嗎?有沒有數據可供參照。依常識判斷,長壽的人,除了吃方面的注意,不多運動或多活動,那是不可能的。法國人的長壽,是不是可能還和喝葡萄酒的等等事項有關呢?總之,吃的如何,絕不是會不會長壽之主因,我看你是一個很懶於蒐集資料,卻很喜於主觀下定論的人。
這文章分明標題是”養生,還是怕死?”結果我發覺文章中讓人感覺最多的好像是你有點很想吹棒一下自己,讓人知道你是多麼會選擇吃的方式及種類,至於養生和怕死之間究竟是什麼樣主從關係?你沒說半句。
你說你是作家,哈哈哈,台灣作家真多,我看了你二篇文章(另一是”慢食:重新思考美食文化”),感覺你只是個會用筆寫字的人罷了。
請以後寫這類文章時多抓住重點寫,想用掩飾招數暗著吹捧自己,其實不難看出,文中意圖誇大情境,也是不難看出。這篇文章中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辨駁之處。
2007-06-08 22:43:22
Chungtao
halaesha,

寫文章不是調查辦案, 難不成提到的人和事, 都要提供當事人的身高體重戶籍電話兼照片, 並附上作者本人的良民證, 以供閣下這等人來檢視其人格誠信?

養生和怕死真的是一體嗎? 閣下似乎沒有細緻的說明, 只是為了指出拙作推論有欠細緻吧. 閣下指責沒錯, 因為重點不在於解釋法國人長壽的原因(難不成要提到喝酒基因環境污染等所有可能因素?), 而在於對比出台灣許多餐飲行為被病態的養生觀扭曲了, 破壞了人與食物之間原本應有的, 自然的, 健康的關係. 這裡以”怕死”來表示許多人面對食物已經喪失自然心態, 甚至將某些食物汙名化妖魔化, 而不是說怕死是軟弱可恥的事. 儘管站長文筆拙劣, 但是這一點在文章中應該還不至於被誤解吧?

文章更無意說法國人長壽是吃出來的, 而是要表示, 法國人對於食物並不像部分台灣人那樣有如此多的忌口. 至於閣下指出文章” 想吹棒一下自己,讓人知道你是多麼會選擇吃的方式及種類”. 站長倒是很想知道, 除了開頭提到晚餐是一鍋蔬菜燉肉外, 閣下在哪裡讀到站長描述自己”吃的方式和種類”? 這個指責已經近乎無的放矢, 人身攻擊了吧?

有一點閣下倒是說對了: 站長是個疏於蒐集資料喜於主觀下論的人, 因為在一個地方住久了, 許多觀感來自生活周圍的印象, 而不是學術機構公布的調查數據. “法國人不喜愛運動”是個人的看法, 確實沒有數據可以支持. 這個看法是相對的, 相對於鄰國德國荷蘭等. 這個印象是來自週末假日公園裡慢跑的人數和多年認識的周圍朋友, 而不是健身房的繳費人數, 或是登山健行協會會員. 這當然失之客觀, 但是健身房繳費人數又真能代表什麼嗎?

站長確實不是個很相信數字的人,至少在吃喝玩樂上, 站長寧可相信一杯完美的咖啡跟飲者的心境情緒的關連要大於用多少克多少溫度的水沖泡多少秒這類的數據.

專欄文章畢竟不是學術論文, 被編輯限制在兩千字內, 有割有捨, 在所難免. 當然, 文章寫到作者要跳出來如此解釋辯駁, 也是寫得夠糟糕了. 閣下說小弟”只是個會用筆寫字的人罷了”. 真真受教了.

最後, 閣下說, ”你說你是作家,哈哈哈,台灣作家真多”. 關於作家這個頭銜, 很多人不是過於自傲, 就是過於矯情. 不過站長倒是很想請教: 一個出過八九本書, 仍有兩個出版合約在身, 每月有四個專欄, 以寫稿維生, 並無其他收入副業的人, 其職業該如何稱呼?
2007-06-09 16:45:28
Baker&Spice
蠻老爺拍門找事,可是又說得口齒不清,整個胡攪蠻纏,滿腔怨氣,卻又讓人不得以解,那是怨從何起啊?


怕死飲食,就好比好來塢大白鯊災難片,鏈鋸殺人狂恐佈片,所謂吃這會死,吃那個會性不舉,嚐一口就是癌從口入, 整個就活在永不落幕的驚悚大片, 從此再以不用看大法師,逛個超市,走遭夜市,勝過battle royale.

對身邊日常飲食不得不恐懼的現像,不管從那個角度看,我主觀感覺,客觀的分析,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結果, 活生生的neurotic. 類同潔癖,病字邊的字.我只看到結果,原因自有眾家百說.

需求與市場相生相傍,相對於飲食驚悚廦,轉個身就是賣贖罪劵的窗口, 要拜佛,自然有收錢的供信男信女三柱香. 香火不旺? 沒問題,搞個神蹟,自然皆大歡喜.

活著, 生命太短, 沒空去怕死
.
2007-06-11 07:37:18
zhaomy
還是比較同意站長的觀點的,在法國住久了,很容易發現法國人在吃的方面真的可以用肆無忌憚來形容:和同事一起吃飯,他們飲料必點,如果不是酒精飲品,一定會點可樂類的soft drink,然後飯後一定要吃甜點,稍微注意點的吃個酸奶水果之類,不注意的就是蛋糕,派那些高熱量的甜食;工作間隔一定要喝飲料,如果是咖啡一定要擺糖。你可以發現法國人無時無刻都在吃我們認爲是不健康的食物。至於做運動的法國人真地是少之又少,每次去健身房,裏面都是人丁稀落,有時只有我一個在那裏埋頭苦動,因爲大多數法國人都喜歡晚上去酒吧,或者去party,這樣的話他們根本沒時間去做運動。在巴黎看到在那裏跑步的老外,十個裏面有九個不是法國人,一直很難想象這樣過日子的法國人卻可以成爲世界第二長壽的國家。曾經問過很多法國朋友明知這樣的生活其實對身體很不好,爲什麽不去注意一下,每個人都給了我同樣的答案:on n`a qu`une vie。人只能活一次。不可否認法國人可以長壽在某种程度上是因爲他們先進的醫療水平,法國的藥品的確非常有效,再加上較好的社會福利使得法國人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最先進的藥物,法國也因此成爲世界第一醫藥品消耗大國,但是心態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吧。儅法國人在享受美食的時候,他們是真地在享受,絲毫不會有任何顧慮,比如這個東西吃了會治癌,那個東西卡路里過高,會導致肥胖,儅他們在吃的時候是不帶有任何内疚感和罪惡感的,他們可以慢悠悠的享受每一口美食,所以常常一頓飯從前菜到甜點可以吃上個把個鐘頭。也許就是因爲這種態度造成身心上的愉悅,反而減低了不良食物對身體的影響,在某种程度上幫助了法國人的長壽。我覺得養生還是必要的,但怕死是絕對沒有必要的,心態是重要的,關鍵還是看如何折衷,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吧。
2007-06-12 03:19:52
欣珍
之前在麵包店上班的時候
總會有客人問
你們麵包有什麼特色
我回答說 我們的特色是歐陸式的食材 製程...
客人說 我不是問你麵包怎麼做的 我是問你麵包有什麼特別的功用??
這時心裡真的是一堆問號
什麼叫特別的功用??等它變硬了拿來砸人算不算咧?
客人看我不回答又加了一句
麵包吃了有什麼好處?因為很多麵包店都標榜養身 長壽 瘦身等等....
那時我心裡的os是 那我們的好處應該是吃了不會死吧....
但是做生意嘛 和氣生財
我就說 麵包裡面的酵母是自己做的 其它都是最自然的食材 絕對沒添加人工添加物
客人就說 那不就對啦 你們應該拿這個來做主打的

真的很不懂 難道吃了沒好處就不要吃了嗎?
可是有些吃了有好處 但是很難吃 真的很多人搶著吃
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接受
就像現在標少糖 少油 所以就出現了用代糖低油脂的食物
就覺得有了健康就少了美味
所以冒著早死的危險 寧可大了肚子也不要少了美味
就是不吃那種&quot對身體好的東西&quot

我覺得只要不暴飲暴食 其實很多東西都不是那麼的可怕的
只要飲食均衡就能身體健康吧!

我想站長要強調的只是吃飯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何必想得這麼嚴肅 只吃對身體好的東西
只在乎吃了能不能延年益壽
這樣人生少了個樂趣不是很可惜嘛!

像現在去書店 有關飲食的書籍雖然不少
但是有大半都是什麼 健康食品 排毒食品
長命百歲 吃了活很久 吃到好起來
烹調的目的只是為了活下去
感覺滿悲的說...
身為廚師 最想聽到的應該是菜好吃
而不是菜好只是因為吃了可以活很久 但是味道不是重點
這樣的話 我們需要的不是廚師 而是一個神農氏!!
2007-06-12 04:08:55
Jessie
法國人的運動不是在健身房或是戶外活動
我想應該是在床上居多吧
做愛做的事也是很消耗體力的
法國人不僅吃的不禁忌 愛的也沒啥禁忌 不是嗎?
前陣子看到調查數據 台灣人做愛次數倒是亞洲倒數前幾名
追求養生長壽 除了口腹之欲 身心愉悅也是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007-07-29 21:25:13
小楊
「知足常樂」.這句話是少數比較有遠見的人他們人生的感言 人類是這個地球上最貪心的物種 雖然人類有最佳的智慧 但是總有一天 也逃不過天裡的報應
2007-12-18 23:38: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