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檜意森活村」全區佔地約3.4公頃,於2005年由嘉義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範圍以林森東路劃分為南北兩塊腹地,舉凡農業精品館、北門驛、年輪廣場、景觀湖區、所長官舍、營林俱樂部、旅客服務中心等等,園區展覽不定期藝文展覽及文創市集進駐,供遊客參觀。
點此直接看全文:
檜意森活村Hinoki Village + 北門驛:重現日式風情的建築
在
嘉義市區用完餐後,原本想迅速地趕往嘉義獄政博物館參觀,不料路痴的症頭又犯,因而耽擱了預定導覽的時間,只好跳過了這個行程,接著往下一處景點:檜意森活村前進。
話說嘉義除了廟宇多,歷史古蹟也不少,而走往嘉義市區的旅途之中,檜意森活村是絕不能錯過的景點,28棟日式木造歷史建築群,為早期日籍職員的宿舍群,從形式上可分為高級主管的一戶建、主管及眷屬的二戶建、眷屬宿舍的四戶建以及單身宿舍的連棟建。歷經嘉義市政府四年的整建,以日式傳統工法以及盡可能的原材料進行修復,建材全採用來自阿里山的珍貴檜木,重現舊時日式宿舍的風貌,這裡不僅是台灣最早的林業村,也是保存最完整、範圍最廣之日式官舍建築群,也於2005年由嘉義市政府將其登錄為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
從檜意森活村的園區地圖來看,園區佔地寬廣,以林森東路為界,分為南北腹地,北邊現為農業精品館,其為早期日籍基層職員的宿舍群,至於南邊則是高級職等的官舍,現統籌規劃為各棟的藝文展覽館區,像是嘉義故事館、台灣百年風華館、玩具博物館、皇家西洋館等等,可依地圖上的標示,依序參觀。
來到檜意森活村第一個所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停車,雖然有特約停車場(長虹停車場),不過假日人潮湧進,車位仍然一位難求,而我們當天幸運地在忠孝路旁找到路邊停車,停好車後,便順著園區圍牆步入檜意森活村參觀。
步入園區,即可以感受到日式建築的氛圍,遺留下來的日式舊建築經過歲月的洗刷,雖然很難想像其舊有的模樣,經過整建後,搭配周遭環景,似乎多了一份清新感,走在其中,令人難以抗拒的宏觀建築,散發出其故有的懷舊魅力。
走入園區沒多久,我們被一處外觀特別的建築物所吸引,走向前一看,這是一座市定古蹟的營林俱樂部。
根據官網的介紹,營林俱樂部大約興建於1914年間,屬於當時臺灣總督府營林局的休閒娛樂場所。建築風格仿造歐洲17世紀英國都鐸式建築,室內面積約有75坪。1946年曾作為林管處禮堂,1948年改為忠孝幼稚園,1984年由法務部調查局嘉義縣調查站借用辦公,至1987年歸還,爾後挪為林務局單身員工宿舍。如今名列嘉義市定古蹟,承載林業歷史的記憶。
印象中曾在
台中勤美術館展出的蕉遊趣插畫個展,這回也到嘉義的營林俱樂部展出,現場可以看到阿蕉玩具收藏以及工作室樣貌重現,還有從未公開的手稿及跨界合作案例作品,至於阿蕉是由林彥良先生所創立的個人獨立品牌,曾經參與過無數的創意市集,轉型成插畫家後至今已舉辦逾數場個展及跨界合作。
人們站在框框外看工作室的情景,挺有趣的設計。
而工作室內擺放了不少阿蕉收藏的玩具,看似凌亂,值得讓人好奇的是這些玩具好像很少見過。
參觀完營林俱樂部後,沿個街道我們繼續參觀檜意森活村,引人入勝的是這些圍立在建築物庭院外的日式圍牆,讓遊客所到之處皆充滿濃厚的日式意境,加上一旁大樹的妝點下,顯得具別緻又特別靜謐。
典雅的日式圍牆門,雖不及人一般的高度,卻不失其秀氣的氣節,至於日式圍牆為何都是如何低矮,坊間聽到有人說是日本人平均身高的關係,也有人說是日本人注意禮儀、守規矩。
彎進庭院的小道,我們走往檜意森活村的景觀湖區。
檜意森活村的景觀湖區,周遭生態豐富,更令人嚮往的是圍繞在湖邊的日式木造建築物,不論站在那個角度,當做背景皆能相襯,因此聚集了許多遊客在此拍照留戀。
一隻大蜻蜓停留在湖中!?
原來是模型啊!不過佇立在湖中央,也成為眾星捧月的拍照對象。
景觀湖區周遭的地面皆是由細碎石子鋪路而成,因此走過之時,腳底喀喀作響的聲音也隨之傳入耳中。
以日式平房的格局來看,庭院周圍絕大部分也是以碎石鋪成,而周遭也必定種植美化環境的綠色植栽,日式建築當中,採地板與地面分離,加上迴廊設計,讓陽光不會直射入房舍,因此房舍通風,冬暖夏涼,這或許也是日式建築物的獨有特色,而這些特色皆可在檜意森活村裡見證一番。
眼前的這棟日式建築,即嘉義故事館,因電影KANO而走紅,因此吸引不少影迷前來朝聖。
KANO讓影迷藉由電影認識這段屬於台灣的光榮歷史,以嘉義農林棒球隊打進日本甲子園決賽的故事,主要扣著「鐵血教練」近藤兵太郎發展,也使得近藤教練宿舍拍攝實景走紅,甚至成為日本各大旅行社指定參觀的景點。
特別提醒的是,KANO故事館入館需酌收每人30元的門票。
檜意森活村園區之大,要細細觀賞,看來花上半天的時間稍嫌不夠,更何況我們待會還有其它行程,因此走過幾座展館,來往穿越小道,接著我們便前往林森東路以北的區域參觀。
路燈營造的也頗有日式氛圍,想像一下夜晚或許會更加有氣氛呢!
除了石面步道,也有木棧步道,繼續往下一處前進…
穿越馬路後(林森東路),眼前的這一棟日式風貌的新建築物就是農業精品館了,嘉義市府提倡的農業精品區,園區內包含一棟新建一心二葉館(實踐生活館)、二棟歷史建築(志工森活館、百大精品館)及一座戶外舞台,該區主要展售雲嘉南地區在地農產精品,呈現特色伴手禮。
由於時間因素,我們沒有進館參觀,而是走往位於該區後方的北門車站(北門驛)。
1910年時嘉義至竹頭崎之間的路段通車,阿里山鐵道開始局部營運,而北門驛也在當年完成啟用。與當時鐵路沿線上的其他車站有點不同的是,北門車站並不只是一般的車站而已,它與嘉義車站分別構成一面積非常廣大的木材專業區之東界與西界,附近設有包括營林所、貯木池、製材場之類與伐木有關的設施。
在森林資源開採停止之後,北門車站分為位於鐵路北側的新站與位於南側的舊站兩部分,實際的旅客運輸業務完全是由北邊的新站負責,而舊站部分則保留作為紀念館與觀光景點使用。北門車站位於嘉義市的平原地帶,海拔只有31公尺。
關於北門車站(北門驛)
北門車站舊稱北門驛,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線之鐵路車站,也是阿里山鐵路實際上的起點,現今經整修後作為嘉義林業歷史展覽館使用,並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日治時代日本人在1899年發現阿里山森林蘊藏足夠量的林木,於是興建了阿里山鐵道,並將台灣上等檜木、扁柏轉運到日本及台灣平地蓋神社,同時供應給關東、關西、九州的造船業,運材鐵道終站設在嘉義北門,日本人稱車站為驛,所以這座木作車站就稱作北門驛。
北門驛不同於阿里山沿線車站,因為林務管理、鐵路機械維修以及製材需要,從北門驛延伸的廣大腹地設了營林所、北門修理工廠、嘉義製材場、大如湖泊的貯木池,林業與鐵道繁榮了嘉義,北門驛一帶曾是全台灣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場。
當年這塊木材業專區以北門驛為轉運樞紐,東西以嘉義火車站到北門驛為界,北邊到現在的博愛路,南邊到林森路、共和路一帶,嘉義製材廠當年規模為東南亞第一大,高聳的煙囪是當年嘉義市的地標。(資料來源:
阿里山鐵路北門驛資訊網歷史沿革)
綜觀北門車站建築結構及外觀,仍不失其日式風貌的舊模樣,而日式建築物的後方則為北門新站。
候車室,在日本國家,不論是巴士間站、機場等候區、地鐵等,則綜稱為待合所,提供旅客短暫等候休憩的場所。
北門車站的等候室空間不大,與台鐵其它車站相較之下,屬於區間的小站,通常特快車是不停靠的。
依照北門車站售票口前的時刻表來看,目前北車車站做為乘客嘉義、阿里山來往的輸送,可搭乘阿里山號前往阿里山奮起湖,不過班次很少,僅例假日行駛。
屋簷上釘掛了一座鐘,頗有懷舊的氛圍。
想當年…拖著一卡大皮箱…出外打拼的情景…(以上純屬虛構)
關於阿里山森林鐵路與日本黑部峽谷鐵道紀念石
阿里山森林鐵路與黑部峽谷鐵道同屬鐵路軌距762mm系統,早期亦皆係開發產業所建設,隨後演變轉型為觀光遊憩運具,基於背景且有高度相似性,爰雙方於2013年4月20日締結為姊妹鐵路,共同保存登山鐵路的普世價值,並增進兩國人民友誼。
這裡放置了一座阿里山小火車的車廂供遊客欣賞,所以看阿里山小火車到北門車站就有了...
關於阿里山火車碰壁
為了遷就阿里山急峻的山形,當火車以推進方式運轉至獨立山時,為遷就急峻的山形,則須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周的方式而至山頂。在短短五公里的距離中小火車攀高兩百公尺,當迴旋上山時,遊客可以在車上以三度看到忽左忽右的樟腦寮車站仍在山下,然後鐵道再以八字型方式離開獨立山。
而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鐵路呈Z字型曲折前進,經過三個分道時,火車時而往前拖、時而在後推,終抵阿里山,故有「阿里山火車碰壁之稱」。
走訪一趟北門車站就如同進到時光隧道一樣,遺留的建築,懷舊的氛圍,至今保存與維護地仍算完整,走訪檜意森活村,別忘了順道前來北門驛參觀喔!
我們並沒有把檜意森活村整個園區走完,大約只花了一個多小時參觀,隨後便前往今晚入宿的飯店休息嘍!
檜意森活村為一處充滿日式風情的園區,來到此處除了可與日式古蹟建築合影,並可欣賞各展館不定期舉辦的藝文特展及創意市集,同時可至農業精品館裡購買在地拌手禮,最後別忘了到北門驛短暫留戀一下懷舊的車站,並與阿里山小火車合影,欲前往嘉義市旅遊的捧友,建議可安排半天的行程到檜意森活村一遊。
歡迎追蹤撲克馬旅遊筆記本:
原文請參考:【嘉義東區】檜意森活村Hinoki Village + 北門驛:重現日式風情的建築 [32張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