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6 20:28:56| 人氣3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書籍:《神學士》(作者Ahmed Rashid)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九七九年,蘇聯揮軍進入阿富汗,樹立起魁儡政權,實際上是其原先內亂中的一派。

我對阿富汗的第一次的稍微聽聞,在記憶中約是認識大部分的國字後,隨手翻到舊書堆中的讀者文摘,有一篇應是出自美國作者的文章。文中提到阿富汗的反抗軍如何受迫於蘇聯的空中優勢,美國在幕後供應其肩射式刺針飛彈,並且提供其它種種訓練後,情況又如何有效地改善。雖然我後來知道這是冷戰期間代理戰爭的一幕,但當時文章給我的印象,以為這純然是出自美國對阿富汗人民的熱情與友誼。

一九八九年,蘇聯撤軍,在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等支持下的反抗活動,看來已獲得一場勝利。

中學時記得看過一幕電視畫面,記者一旁述說阿富汗的「學生軍」正向北推進,畫面中的一個穿著可能是當地服裝的人,將一列砲彈排在平房屋頂,彈尖向外,隨後以火把逐個點燃砲尾,砲彈引燃數秒後便向前飛出。即使我當時是中學生,也不認為這是正規的發砲方式。我也知道反抗蘇聯的時代已過去了,現在是「學生軍」與各軍閥的內戰。

後來視野漸廣,關於阿富汗長年持續的混亂內戰、民窮財盡、哀鴻遍野、婦女處境等等訊息,雖然沒有引起太強烈的注目,但仍總是不時聽聞。直到紐約世貿雙塔的濃煙滾滾向天,在媒體氾濫的報導下,阿富汗及現在稱的神學士政權,當時主要統治者,又成為世界的焦點。

雖然摻著代理戰爭的成分,雖然一百五十萬人口隨之喪生,但當初對蘇聯的反抗仍是一場勝利,至少以外地的眼光來看是如此。而所付出的,社會正常運作的崩潰,卻是更令人戰慄的代價。承平世代的我們,恐怕難以相信人類世界的情勢可以發展至此。不只失去了許多人,也扭曲了人際原本的互動;不只失去了土地與產業,也失去了生活方式與技能。而在戰爭過程獲得的,是人與人之間更習慣以武力處理大小問題、以及生活週遭源源不絕的武器;關係國家與強權自認理所當然地介入、協助與鼓動內戰,包括提供軍火、資金、訓練與技術,以服務本身的意識形態、商業權利、國家戰略利益與仇恨,他們並不顧忌對當地的人類世界帶來更多的災難。而就身在當處的人來說,對內與對外的血仇已經種下,毀滅的路途也已經啟程了。我甚至不知道當地人民有沒有認真思考如何退出這場本身也參予著的劫難;書中引述了一句話:「我們已經成了乞丐,成天巴望著聯合國才能生存下......」。境內各方當權者也不太在乎聯合國救難工作的重要性,因為當權者──擁有武力者,並不難為自己找到生存資源。而且即便內戰使民生情況悲慘至此,在產業崩解、技藝無著下,從軍卻是當地年輕人、青少年甚至兒童能找到的少數工作之一。

長期戰爭所影響最深遠的一項,就是產生了在殺戮中成長的下一代──包括年輕的神學士。他們沒有能提供庇護與成長環境的長輩、沒有在和平時代生活的經驗與技能,也對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對廣大的回教世界因應現代挑戰的討論與嘗試過程、及世界其他知識幾近一無所知,甚至沒有稍微深入的戰爭知識。這些年輕而單純的神學院學生逐漸聚集在一起,他們曾經想站出來為人民作一些事,雖然確實也做過一些,但其膚淺、天真與不切實際,卻可能只能帶來統治區或征服區內,由其強力壓制下的和平。此等和平也因為政治與軍事能力不足,始終未能推廣至全國。在神學士與其他軍閥、少數民族拉鋸之際,往往對雙方人馬、雙方的人民以及交界地區等,繼續帶來了更可怕的災難。前面說過,血仇已經種下,因此屠村、虐俘、飢餓戰術、種族滅絕等手段雙方皆已認為理所當然......。

這是一本寫實描述一場悲劇的著作,而且悲劇尚未結束。

台長: 台長
人氣(3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其它 |
此分類下一篇:網路收發,第五權?
此分類上一篇:象牙海岸--時事隨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