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09 11:45:05| 人氣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懷天地之仁惠澤眾生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622-a13_028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28集~由  正惠老師開示:懷天地之仁惠澤眾生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佛典故事,是在講「布施,懷天地之仁惠澤眾生」這個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菩薩、修行人,他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家長,擁有億萬的家財,平常他敬奉三寶,對眾生都很有慈悲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買東西,看到一隻待價而沽的鱉,心裡就為這隻鱉感到傷痛,看牠在那邊被賣,就詢問說:「這個要賣多少錢啊?」鱉的主人知道菩薩有慈悲心,喜歡幫助眾生,然後財富多得難以計數,所以買東西也無論貴賤都不會討價還價;鱉主就開高價說要賣一百萬錢:「你如果能夠買去最好啊!如果你不買的話,我就把這一隻鱉煮了!」那個菩薩聽了之後,為了要挽救這隻鱉的生命,就說:「好啊!我就照你這個價格,來跟你買下來。」然後就捧著這隻鱉回到家裡,很詳細地幫牠清洗傷口,然後帶著牠到水邊去放生,看著牠平安地游開。

      菩薩因為這件事情,他就悲喜交集發起了誓願:希望地獄、餓鬼、各類的眾生,當然包括畜生道,如果有受人繫縛,或者遭受牢獄之災者,能夠早日免除這種災難,色身能夠安泰,性命得以保全;就像今天我放生的這隻鱉一樣,讓牠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禮,叉手祝願禱告說:「世間的眾生紛亂不安,所受的這些苦難真的是無量無邊,我應該能夠讓他們有所庇蔭、庇護,能夠讓他們有一個安住的地方;如果他們需要雨的時候,我就能夠弄水來,讓他們能夠有所滋潤,讓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災的時候,他能夠即時有船筏,讓他們得以安身;飢餓的時候就給他們食物,渴的時候就給他們湯水;寒冷的時候有衣服穿,熱惱的時候讓他們能夠得清涼;生病的時候就能夠幫他們治療;在昏暗無光的時候,給予他們光明;如果遇到價值混亂、是非顛倒這種五濁惡世,菩薩就要發願成佛來救度這些眾生。」願力發得非常詳細,這個時候十方世界的諸佛就稱讚這位菩薩的願力,並且稱讚說:「你這個願太好了,將來一定會達成你的志願,一定會圓成佛道。」

      這個鱉被放生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的夜裡,這隻鱉──烏龜類的鱉來咬這個菩薩家裡的門,這個門就發出奇怪的聲音,菩薩就派人去查看,結果發現這個鱉在咬門;菩薩出來看的時候,鱉就跟他講:「我因為受了你的大恩大德,得以保全我的身命,現在沒有什麼可以報答你,因為我是住在水中的一個眾生,我知道這個水的起落,知道最近會有大洪水要來,一定會造成重大的災害,希望你趕快準備堅固的船隻,到時候我會來引導你度過這個難關。」菩薩就跟他說:「太感謝你這樣的警示,我會照你的話來做。」第二天一大早,菩薩就馬上進宮跟國王稟報這件事實,國王因為這個菩薩,他有良好的名聲,就相信他的話;然後把住在低窪的人民,遷徙到高地去。

      過了不久大洪水真的來了,這個鱉就剛好出現了,來幫忙這位菩薩,對他說:「洪水來了!你趕快上船來,跟在我後面,我會引導你到安全的地方,躲過這一次的災難。」菩薩真的坐船,跟在這隻鱉的後面,在航行中就有一條蛇,游到船邊來,菩薩講:「把這蛇救上去,牠也是眾生啊!」鱉就說:「好極了!」然後又看到一隻被漂流的狐狸,菩薩又說:「也把牠救上來吧!」鱉也說:「好啊!」又把牠救上來。最後又看到一個被漂溺的難民,不斷地在那邊呼天搶地地說:「可憐可憐我啊!趕快救救我啊!」菩薩就交代把他救上來,那鱉就跟他說:「你千萬不要救他啊!這個人的心狡詐虛偽,不太能夠遵守誠信,有可能會忘恩負義,你如果救了他,可能有不良的後果。」菩薩就跟鱉說:「畜生道我都肯救,哪裡說看到人類我又不去救他!我不忍心這樣作!」所以還是救了那個人。但是這一隻鱉就跟他講:「你將來會後悔莫及。」這個菩薩因為慈悲心大發,還是把他救上來了。一船的人到達平安的地方,鱉就告辭了說:「我已經報答了你的大恩了,我現在要回去了。」菩薩就跟鱉說:「將來我如果能夠成就佛道,我一定來度你得解脫。」那鱉當然就心生歡喜,跟他說:「太好了!」這隻鱉、跟蛇、跟狐狸,都各自離開了。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狐狸因為牠是穴居的動物,有一次在挖洞穴的時候,挖到古人、前人所埋藏的百斤的黃金,就很高興說:「我可以利用這個黃金,來報答菩薩的救命之恩。」所以就趕快去跟菩薩說:「我受你的大恩,救了我性命,我是穴居的動物,我只要有洞穴來安身就好;現在發現百斤的黃金,那是正當的得來,並不是去墓塚那邊,或者人家家裡偷來的,所以我是想要報答你的救命之恩,希望能夠來貢獻給你。」菩薩仔細地思惟之後,心裡想:如果不接受牠這個好意,這個黃金埋在土裡,也是白白浪費掉,對貧窮的人沒有什麼助益,不如把它取來,用來布施,這樣苦難的眾生就可以獲得實質的幫助。這是一件好事,所以菩薩就接受狐狸告訴他的黃金,然後去取用。

      這個時候溺水的難民,看到這件事便跟菩薩說:「見者有分,我也要分一半。」菩薩就說:「好,我拿十斤的黃金給你。」漂溺的難民說:「你挖了人家的墓穴盜取黃金,你本來就有罪,你如果不分一半給我的話,我就要向官府檢舉你。」菩薩說:「我這個不是非法所得,我並沒有去挖人家的墓穴,是狐狸贈送給我,我要利用這筆資金去幫助貧窮的百姓,所以這是一件好事。你一下子獨吞了一半的金子,這樣太過分了吧!」但是這個漂溺的難民他不管,他眼中很貪這個財物,就真的告到官府裡面,菩薩就因此被官府所拘禁;他也沒有去作申訴,一心就憶念 佛陀、歸命三寶,責心悔過。然後自己心裡想:「我慈心地祈願眾生,能夠早日的離開八難各種苦,不要像我現在這樣,有怨家來結仇。」

      蛇跟狐狸知道這件事,就在那邊討論說,這件事我們應該怎麼辦才好呢?蛇就說:「我們應該去救他啊!」所以蛇就銜著良藥,然後闖進到獄中,見到菩薩,然後發現菩薩的身體、精神都不太好。蛇內心很難過,就對菩薩說:「我現在把這個草藥放在你的身邊,我要去咬太子,我的毒牙很毒,沒有人可以救得,就只有你身邊的這個草藥可以救,你等到太子病發的時候,你要讓國王知道,你有辦法醫治他的太子;這樣太子痊癒之後,你就可以出獄。」菩薩聽了這個主意,他也莫可奈何!就沈默不語。蛇就照著自己所說的,去咬傷了太子,當太子病重的時候,國王就下詔說:「如果有人能夠救助太子的生命,就要封他為宰相。」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菩薩就送藥來救治太子,國王依言就封他為宰相。國王就問他:「你怎麼有這個草藥來救太子呢?」菩薩就真實地告訴他,國王就說:「我真的是被人所愚昧了!你要作善行,我竟然把你關起來。」所以就處罰那個惡人,並且在全國實施大赦。然後又問菩薩說:「你平常是依什麼來修行啊?竟然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慈悲心。」菩薩就跟他講:「我就是常常在修學佛道。」這個國王就繼續問:「佛道是什麼呢?」菩薩就跟他講:「它其實就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四種無常的道理。」國王聽了,就希望菩薩能夠跟他詳細地解說,菩薩就跟他講 :「這個世界無常,因為終有一天會壞滅,所以這是無常的道理。」國王聽了說:「嗯,這個我知道,世間的物質,沒有一件是能夠長久存在的,所以是無常。」然後菩薩又繼續說苦,就從我們出生到我們生病,乃至去世都有種種的病苦;所以這樣的說法,國王他也能夠理解無常、苦之後,就跟他說空的道理,他說:「空就是說:像我們一般來講,要鑽木取火的時候,因為兩個木頭在那邊鑽,雖然有產生火來,但是火一起,木頭也燒,燒完了兩個都沒有了,所以這個就是空的道理。」國王說:「這個我也能夠理解。」所以又繼續跟他講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所成,人死了這四大就分散了,所以這個身體,它不是真正的我。」國王說:「這個是我們都可以知道的。」「因為身體之外,還有一個意識心,意識心之外,其實就還有一個如來藏。」所以國王他能夠體會到的部分,就是色身不是我的道理。

      所以國王因為發現:原來五陰、十八界,身心的內外,就是心跟境,都是無常、苦、空、無我,所以就聽從菩薩的教導,就用財庫──就是國庫的錢財來幫助這些人民,讓他們能夠真正得利,然後人民都能夠很喜樂自在,結果國家反而繁榮興盛。然後大家都說:「菩薩他的修行教化,竟然能夠讓國王跟國家都達到這麼美好的一個太平的境界,這是一個很好的事啊!」佛就說:「當初的那位在家的菩薩居士,就是過去世的我,國王就是彌勒菩薩,這個鱉牠就是阿難尊者,然後狐狸就是舍利弗,蛇就是目犍連,至於溺水的難民他是提婆達多。菩薩就是累世用慈心來救護眾生、來修集福德,乃至能夠成佛,這個布施就是這樣如實地作。」

      所以這段故事告訴我們:佛陀跟這些弟子們都是累世的因緣,所以我們學佛想要修福跟修慧。一般福都是以五戒,能夠累積我們人間的福;五戒如果再守十戒就是十善,就能夠生天,這個都是福;乃至因戒而生定,這個定雖然是在色界、無色界,它也是定福,所以也是福的一種。一般來講,我們說五戒,它是從哪裡?它就是以殺生戒為首,就是要戒殺,因為有情的眾生,都是以自己的正報這個身—這個身命—為我。就是眾生往往都是以身—我們的身體—來認為是我,所以叫身見。所以如果能夠救他的身命來戒殺,這個眾生能夠長養他的身命,那這個福就大。所以我們布施,當然就以戒殺,甚至乃至護生,這個福德就會特別大。

      至於修慧呢?佛法要修福修慧,修慧就要觀慧有兩種,一個就是小乘的解脫道,就是觀五陰、十八界的虛妄,就是這篇故事告訴我們的,能夠觀五陰、十八界的無常、苦、空、無我,我們就願意厭離;厭離這個三界,那就能夠得證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至於解脫道的慧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法,就是要參禪來悟這個如來藏,知道我們的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簡單說就是五陰、十八界都是因為有如來藏才能夠現起。

      所以這兩者的不一樣,在於解脫道它是要斷一念無明,也就是要斷煩惱;那佛菩提道呢?它是要斷無始無明,就是我們所說的所知障,也就是塵沙惑。至於解脫道的部分,它就是一念無明的內容,它就是包括見惑與思惑,這個見惑的部分,我們把它說成見一處住地煩惱;然後思惑的部分,思惑其實就是行,就是眾生都是在這樣的運行。怎麼運行呢?就是貪愛三界,所以要斷這個思惑,就是要斷三界愛──斷欲界愛、色界愛、無色界愛,這樣才能夠出離三界;那要出離,當然就要不喜歡它,所以要去思惟、要去現觀它的不可愛,然後貪愛才能夠斷除。至於佛菩提道,因為如來藏的功德無量無邊,其實就是功用,功能無量無邊,所以我們去參得這個如來藏之後,能夠修習無量無邊的智慧,所以像塵沙一樣多,所以不修習,就像塵沙一樣多的疑惑。我們如果能夠參禪悟得如來藏,那就知道如來藏如何能夠對眾生悉知悉見,就是說前七識沒有一法如來藏不能夠了知的,要是沒有了知,如來藏就沒辦法現起五陰、十八界。所以這個是悟後,我們再繼續轉依如來藏,然後能夠現觀五陰、十八界跟如來藏如何真妄和合來成就三界,這個都是我們悟後起修的範圍。因為這個是有塵沙那麼多,所以學佛想要成佛,就要有三大阿僧祇劫,這個就是種智的範疇。首先就要參禪找到如來藏,才能夠好好修行。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希望各位菩薩能夠好好用功,然後早日證得解脫道或者佛菩提道,這兩樣智慧能夠增長,持戒清淨。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上)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供佛功德--寶手比丘緣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