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07 11:16:09| 人氣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供佛功德--海生商主緣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619-a13_025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25集~由  正惠老師開示:供佛功德--海生商主緣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佛典的故事,要講「供佛的功德」,這是有關一個海生商主的因緣,這個故事我們現在開始說。

      當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地方,城中有五百位商人想要冒險入海,希望能夠採集珍寶。這個時候,商主就娶了望族的女兒為妻子,過了十個月就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小孩就把他取名為海生。這個海生有大福德,他不但令商人獲得大量的珍寶,而且都能夠平安地回到家鄉,所以大家都很高興地稱讚,說他叫作安穩的海生。這個海生漸漸長大,因為商人的不斷鼓勵,希望他能夠讓大家帶來好運,所以他就同意再度入海。

      當這些商人獲得珍寶,想要回航的時候,這時候竟然遇到了大黑風吹來了;這船隻就漂泊到羅剎鬼國這個地方去,陷入這些黑風漩渦中,沒辦法出離。商人很緊張,大家就跪拜祈求諸天善神能夠救護他們,但是都沒有神明感應來解救他們脫離困境。其中有一位修行人就告訴商人說:「有佛世尊祂常常懷著大悲心,日夜都在觀察我們眾生,我們眾生如果遭遇苦難的時候,因緣具足的時候,祂一定會來救度我們脫離這個苦難,大家應該稱佛的名號,佛陀或許能夠來拯救我們的性命。」這個時候這些商人大家就很虔誠地唸:「南無佛陀!」這個時候世尊有相應到了,遙見這些商人遇到了大災難,就馬上放大光明照耀這個黑風,黑風隨即就消逝了。這個商人當然就得到解脫,個個就這樣的思惟這樣的一個想法:「我們今天能夠蒙受佛的威德光明,脫離這樣的災難,讓我們能夠平安地回家,我們應該為佛來建築僧塔佛塔,然後請佛及僧眾來安住,作種種的飲食供養,使他們豐足無缺,便利修行。」大家這樣討論之後,都一致同意;回去之後就要建立佛的塔寺。這個時候他們也很平安地回到他們故鄉。

      回到故鄉之後當然獲益良多,大家就依照先前的誓言,來建立佛的塔跟寺,請佛陀及僧眾來接受他們的供養;供養完畢就退坐在一旁,聽佛來說法開示。在聞法的過程中,心中就有很多疑問,佛陀一一開示之後,他們就豁然開朗,能夠實際地瞭解到佛所宣說的這些佛法──實際修行的真實義理,能夠得證果位。商人們當然就很高興,希望在佛前能夠出家,佛就隨著說:「善來比丘!」這些商人就鬚髮自落,然後法衣披身,出家修行。因為這些商人每個人都很精進努力地修行,所以都很快地證得阿羅漢的果位,然後也具足三明六通及八解脫,成為諸天及世人所恭敬的解脫道的聖人。

      這個時候有個比丘,見到這個示現之後,就向佛稟報:「世尊!不知道這五百個商人過去世是造了什麼福業,所以遭受災難的時候,能夠承蒙佛陀您的威德光明加持之後,解脫這些逆境?又能夠在世尊您的座下出家,很快地證得阿羅漢果,這個是什麼因緣呢?」佛就告訴這位比丘:「我不僅僅是今天救護他們而已,在過去世,我也曾經救助他們脫離險境。」這時候比丘還是不很瞭解,就再繼續問:「世尊!不知道過去世發生什麼事?希望世尊能夠把這個因緣,能夠告訴大家。」世尊就很慈悲地跟比丘們說:「你們仔細地聽,我現在就很詳細地為你們來說明。在過去世無量世中,在波羅奈國有一位五通仙人,住在河邊修行。當時有五百位商人,剛好要進入大海來尋求寶物,路過河岸的時候,見到那位修行的仙人,大眾就向他問訊作一個禱告,希望仙人能夠幫助他們平安吉祥,包括也祝福這個仙人能夠平安吉祥,就等於問訊、問安。這個商人要求說:『你能不能跟我們一起入海去尋寶?』這個修行人、就是這位仙人就說:『你們自己去就好,如果有遇到什麼恐怖的災難,只要稱唸我的名字,我就必定會救護你們。』這些商人聽到這個話之後,就知道仙人他本身就是修行人,他不願意去尋求寶物,商人便自行去入海冒險去尋寶,於海中當然就獲得很多的珍貴寶物。返鄉的時候,路上遭遇了羅剎鬼國,然後黑風開始吹動,有很多的災難。這時候商人就想起我們應該要稱唸這個修行仙人的名字;這個修行仙人感應到了這些求救的訊息之後,立即就以神通去救護,大眾也就從種種的災難中脫離。」

      佛就告訴諸位比丘說:「你們要知道,當時的五通仙人,就是佛,我的前世,那時候的那五百位商人,就是現在來修行的這五百位比丘。當時這個五通仙人,所謂五通,就是還沒斷盡所有的煩惱,所以那時候沒辦法究竟地證得四果阿羅漢,但是我那時候都還有能力來拔除他們的災難,何況佛已經成就無上的佛道,於三界中能夠究竟解脫,哪裡說沒辦法度化他們,也就是說比以前更有能力。」這些比丘聽到佛跟他們宣講過去世的因緣之後,大家都能夠信受奉行。

      這個故事就是說,修行是ㄧ個累世,不是只有看到這一世,所以有的人修行有快有慢,這個都是累世的因緣。所以蘇東坡居士他就講「書到今生讀已遲」,就是說我們過去有無量無邊,因每個人的因緣不知道,所以我們學佛不可以妄自菲薄,大家總是要盡力地修行。

      至於這一段故事裡面,有講到的一些名詞,一一幫大家解說,希望能夠利益大家修行。這個阿羅漢果解脫道的慧,阿羅漢果又分成四果,四果裡面初果,其實就是斷三縛結,三縛結它整個重點,其實如果能夠斷我見、身見,後面這兩個就容易斷了,就是我見還有疑見、戒禁取見。因為不知道這個身──五蘊身,還有意識我虛妄,其實這已經包括五蘊十八界的虛妄,知道這個是虛妄、是無常,尤其是無常、苦、空、無我之後,當然心中就沒有疑;沒有疑,他就知道怎麼修行。修行其實就是斷對於我們五陰十八界的貪愛,其他跟這個不相應的一切戒律,對修行沒有幫助的這些戒禁取見,我們可以跟著斷。所以其實初果的修行,整個重點都在於我見的斷除,我見就包括身見,所以初果的證得是這樣修。怎麼樣才算初果的證得呢?初果的證得跟我們的未到地定有什麼關係啊?其實我們就是心要能夠調伏,怎麼樣調伏?比如說定,叫作制心一處;制心一處就是說,我們在修行中是不斷地修行,而不是片片段段、斷斷續續,這樣修行沒辦法成就,所以能夠心得決定。比如參禪要能夠成片,這個就是定力的現起;憶佛能夠成片,又叫作淨念相續。這個時候都是真的開始進入修行的狀況,所以這個初果,就是從斷我見開始。

      斷我見就是我們知道這個身體的虛妄,我們就不會以這個妄為真,去造作種種的業。因為我們現在是在人間修行,就是在欲界,所以我們對這個欲界的貪愛,就會漸漸地知道,既然它不是真實我,我不必為它去造作諸種惡業,這樣漸漸地就會成就二果的薄地──薄欲界愛,對這個欲界愛就會漸漸地淡薄。乃至到三果,就離開欲界這個束縛,就真的斷離了五下分結,就斷離了對欲界愛,這整個真正地能夠徹底地把它斷除,這樣就能夠證得三果了。所以它其實跟初禪是一樣的,因為初禪已經離開這個欲界的束縛,只不過他是伏,他不是斷,他是因為制心內攝的關係,所以他能夠伏欲界愛。

      但是阿羅漢的修法是要面對去觀行這個欲界的不可愛,然後真正能夠把它斷除,所以兩個修行方法不太一樣的,一個是伏、一個是斷,這個煩惱它是這樣修斷。四果就是對三界他統統都不起貪愛,都能夠徹底地斷除了,也就是四果阿羅漢,就是能夠斷五上分結。五上分結,其實重點就是在色界的貪愛,乃至無色界的貪愛,這樣他就能夠出離三界。那這裡面有牽涉到定,因為解脫道的修法,它一定要有定作基礎,所以你看初果跟什麼相應,跟未到地相應,三果就跟初禪相應,俱解脫阿羅漢呢?就要跟四禪有一個相應,才能夠俱解脫。所謂俱解脫就是定與慧都能夠解脫,所以定能夠成就。如果是四果阿羅漢,他沒有修成四禪,那就只能說是慧解脫,等到他去世的時候,在五陰身滅能夠入涅槃,那個我們叫作無餘涅槃。

      這一段故事裡面,它有提到三明六通,三明六通我們也解說一下。所謂三明六通,神通是怎麼發起呢?是因為修定的關係,修定他自然能夠發神通。神通就是不讓外面的這些境界所束縛,所以三明一般來講,就是說宿命明,然後天眼明、漏盡明,這個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法。宿命明當然就知道自身、他身過去世的一個生死相;天眼明就知道自身或者是他身未來世的生死相,叫作天眼;漏盡明就是知道現在的苦,就是五陰十八界的苦,能夠斷盡三界的煩惱、貪愛這個智慧,這個就是三明。至於六通就是六種神通,六種神通都是因為定而現起的,當然有慧也可以幫助定,這個是一體的兩面。第一個就是天眼通,天眼通就是說,他能夠得到色界的天眼,當然他就是能夠造就無礙,就能夠無所障礙地見到各種境界;天耳通就是得色界的天耳根,他就是聽聞無礙;他心通就是說,知道他人的心念而沒有拘縛,知道人家的心念是在想什麼;至於第四個宿命通,就知道自己跟六道眾生宿世的因緣;第五個身如意通,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神足通,就是說他能夠來往自在,來往自在不被境界所拘;至於第六個就是漏智通,一般來講叫作漏盡通,這個漏盡通就諸漏斷盡。諸漏,漏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一般來講都是對三界,能夠斷盡三界的貪愛,自然就能夠出離三界這個修持的方法。

      我們來說一下八解脫、八背捨,它這個跟定的修持,是有一個相關的,比如我們說九次第定。定的修持並不是說,因為修而能夠增加,它不是;是因為你捨離它的貪愛,它就現起了。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五陰十八界,我們這個身包括有八個識,有如來藏,所以我們這個凡夫的肉身,這個五陰十八界中,就已經有具足四禪、有八個定,就是四禪加四空定,這些都是因為捨離下界的境界、下地的境界,它就能夠現起上界的境界。比如說初禪的現起,本來我們每個人有情的身上,尤其是人身上就有初禪天身,只不過因為我們執著了我們欲界的法、貪愛這個法,所以它沒辦法現起。所以禪定的修法是捨,就是背捨或者是要捨離,我們如果要捨離我們六根對六塵的貪愛,尤其是五根對五塵的貪愛,自然而然這些禪定、這些受用就會一一現起。比如說欲界,它是以男女欲為主要的,束縛最大的就是男女欲;男女欲你願意捨棄的話,初禪就容易現起了。

      所以要修禪定,它就是要棄五蓋,這些整個重點就是在哪裡啊,貪欲、瞋恚、睡眠、掉悔乃至疑蓋,這些都是蓋住我們禪定的現起。為什麼叫蓋住?因為本來我們眾生就有禪定,尤其是欲界的人本來就有定,我們身上都有,只不過因為我們忽略它,我們沒有去體驗它而已。那怎麼體驗呢?就是捨離這個欲界的貪愛,就像我們衣服穿很多件,把外面的那一件脫掉了,裡面的這些美好的衣服就會一一現起了。所以修行是捨越多,就能夠得證得越多,這些證境是本有,就證自己的一個境界。所以眾生在六度,大乘的六度裡面,第一個就是布施,有布施才能夠與定法相應,所以從布施,從身外的我所這邊開始布施起,布施到後來,乃至能夠布施我,這個我這個心法也願意布施,就是願意把它捨離了。一一捨離之後,下面的境界捨離了,上面的境界它自然就現前,所以並不是得;也不是說、不能說沒有修就能夠得,但是也不是修了之後就增加,只不過修了之後,把我們的這些禪定的功德現起,讓我們能夠受用。這個方法就在於整個對這個五陰十八界虛妄性的觀察,尤其對欲界的這個貪愛,願意思惟瞭解,願意把它捨離,禪定自然就現起了。

      我們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邊,希望各位菩薩能夠用功,然後能夠道業精進。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兄戒行貞淨不犯淫亂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貧人守戒修善免難得福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