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28 15:00:00|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一切眾生同有真如(上)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922-a12_105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105集~由  正惠老師開示:一切眾生同有真如(上)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說《大乘起信論》。我們說一下論文:【問:「若一切眾生同有真如,等皆熏習,云何而有信不信者從初發意乃至涅槃前後不同、無量差別?如是一切悉應齊等。」】(《大乘起信論》卷1)

      我們來講解一下,這一段是在說:如果一切眾生同樣都有真如心,同樣都是平等的在熏習真如,為什麼會有眾生相信有真如心?有的眾生卻不相信有真如心呢?眾生從初發意一直到成就涅槃的過程中,為什麼會有前後不同的熏習狀況呢?眾生應該都是整齊、平等沒有差別的在熏習真如,這樣才對啊!怎麼會有千差萬別呢?我們一一來解說「熏習」這個部分:第一、有妄念心之熏習淨法,就是有妄念心的一種熏習;第二種、也有真實心對妄念心之熏習淨法。這個就是說它有種子起現行,也有現行熏種子,這樣就能夠成就熏習。譬如說:我們透過日常的學習中,然後一些習性的改變、個性的改變、知見的改變,包括福跟慧的改變,都是從現行中來熏這個種子;另外一種,就是從我們過去世無量無邊或者是這輩子過去的熏習,產生我們現在一些個性的形成、或者是習慣的形成、或者善惡業的形成,這些就是種子起現行。所以熏習就是「種子熏現行」或者是「現行熏種子」,就是能夠改變;因為能夠熏習,眾生修學這個佛道才能夠成就、才能夠改變,往善的方面去改變,往無漏的方面去改變。

      我們現在來說「般若空」,現在講第一點:《般若經》它不是在講一切法空或者是緣起性空,如果是這樣想,那就是誤會了《般若經》。第二:《般若經》是講法界中的實相主體的空性,這般若空是在講空性,不是在講緣起性空,這個是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般若空其實就是在講第八識祂的主體空性。第三個:《般若經》是在宣說菩薩心、不念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無住心,《般若經》是在講第八識心祂的一個狀況,屬於菩薩心、不念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無住心;這個最重要的就是在講說第八識祂這個心,跟其他前七識的心,祂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叫作功能差別,與前七識是不一樣的、有差別的,所以不要錯會,把前七識,或者是第六意識,或者是第七識,想要透過修行變成第八識,那是一個錯誤的修行方式。第四:《般若經》是講一切法空,但是它這個一切法空跟外道的一切法空是不一樣的,所以嚴格說起來,它不是在講一切法空,而是依於實相主體的空性來說一切法空;所以它是有一個前提的,因為前七識都是第八識所生起,所以祂既然能夠生,就能夠滅,第八識還是恆常在的,所以相對於第八識的實相主體空性來說,前七識都是一切法空,這樣才是正確的知見。第五:《般若經》是說實相主體的空性,祂是一切法空的根源,如果沒有第八識這個實相,哪來的一切法空呢?所以一切法空就是說第八識所生起的一切法,它都是空的,裡面都無我,這樣才是正確的修習佛法;也就是說有第八識才能相對說第八識所生法都是一切法空;但是第八識祂本身不是所生法,所以祂是有一個實際、有一個實體、有一個實相,這個觀念建立。

      下一個我們來解說「識緣名色」。這個識祂怎麼能夠緣生?就是出生名跟色。名色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把色之外的其他四個蘊稱之為名,所以五蘊又這樣來區分。其實就是說,能夠出生五蘊的只有哪一個識?因為五蘊的這個識,祂就在講前七識,就是包含了七個識,所以這個五蘊裡面,當然是講七個識;又有一個識能夠出生這七個識,當然這個識就是第八識,祂不可能重複前面七個識。我們一一來解說:一、識緣名色之入胎位,即是明白說有八個識存在。我們想要入胎,就是這輩子剛剛開始入胎,入胎之後就有受精卵,然後能夠出生我們的身體,所以又說,我們第八識能夠直接生、間接生、輾轉生五陰十八界。直接生的當然就是六根;然後間接生就是什麼?我們的六塵;那輾轉生呢?就是我們的六個識。這個我們有細說,現在在這邊就作一個簡單的說明,也就是說你入胎之後,能夠現起五陰十八界,受精卵能夠完全的具足,自然它前面有一個不屬於前七識的一個識,這個識當然就是第八識。第二個、十八界即是說六根、六塵、六識。那六根、六塵、六識,它是誰所生的,當然就是第八識;因為六根裡面,第六個根就是意根,祂本身又是識,這後面會提到。第三個、六識是說有六個心,再加上六根之中,第六根這個意根,注意哦!意根祂是無色根,所以祂是心,所以祂就稱作第七識;所以你看看,這六個心再加上意根,一共就有七個心,這七個識祂是什麼所生?這個能生七個識的當然是第八識,不能又稱作第七識,所以從有七個識來說起,能生七個識的一定是第八識。第四、六根、六塵、六識,這七個識都攝在名色之內,什麼叫五蘊十八界?就是說我們眾生。譬如說人,他的過程可以分成五大類叫作五蘊,如果分成兩大類又叫作名色,如果分成十八界,它就叫作六根、六塵、六識。所以這邊就是說十八界裡面的七個識,剛剛前面有講為什麼七個識,就是六識再加上意根,所以你看看,在我們整個人身的運作中,這個名色的運作中,它後面還是要有一個第八識,才能夠現起名色。第五個、名色裡面也就是說五蘊裡面,既然有七個識,所以名色緣識,名色是因為這個識來出生名色,請問這個時候,名色就是在說七轉識,這七轉識祂是怎麼樣來緣於第幾識能夠生呢?當然就是第八識。所以這個義理,就是這樣來一一的能夠現觀、參究然後乃至破參。

      釋迦牟尼佛祂能夠成就佛道,祂是累劫來修的,祂是一種示現。我們今天一一來說 釋迦牟尼佛,祂是怎麼修行成就的。我們學佛要有一個標的,既然是修習佛法,就要以 佛的修習作榜樣,以祂為目標,我們一一來修習才能夠成就。一、佛陀修行福跟慧是三大無量數劫,就是它的時間是非常長遠的,所以大家修學佛法要有一個長遠心,因為這個福德要累積無量無邊,要斷塵沙惑——就是塵沙一樣多的這些迷惑,這個都要累劫來修。第二個、沒有明心之前,修學菩薩道的只能說是外門六度萬行,為什麼叫作外門?因為他沒有找到第八識這個本心,所以就是說外門修。第三、如果明心以後,因為他已經破參,已經明白第八識不生不滅的這個心,那就已經進入七住位,就開始內門六度萬行的修行,為什麼叫內門?因為他已經能夠如實地現觀不生不滅的這個第八識心,所以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個本心就在講第八識心。第四、明心之後,要藉以不斷地修集廣大的福跟慧,來累積入地所需的廣大福德跟智慧,那就要地地增上。第五、入地後還有十地菩薩之十度萬行,每一個進階,菩薩有五十二個位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十地、等覺、妙覺,它各有各的證量在,因為有不同的證量,所以分成菩薩道的五十二個位階。

      我們現在來看怎麼樣能夠三大阿僧祇劫來成就佛道呢?我們說佛道的布施:一、菩薩的布施是含攝具足六度、十度,也就是說菩薩布施外財,要什麼給什麼這樣的布施,那這樣的累積福德就快。第二個、菩薩八地、九地布施的時候,他是外財、內財都可以布施,也就是自己的身體都可以布施;外財要布施容易,那內財要布施就難,因為眾生都以自己的身體為我,執著、貪愛,所以要布施自己的身體是很難的。第三個、菩薩在等覺位的時候,甚至無一處、無一時非捨命之時、之處,用這樣的方法百劫布施外財、內財,才能夠修集無量的福德,才能夠成就三十二大人相與無量的隨形好;等覺要進入妙覺就是要這樣,不斷地修集廣大的福德。第四個、世尊在六迴向位還沒有進入初地的時候,布施般若這些內明的大法,他是非常不容易的,為什麼?迴向位就是說救護眾生迴向正道,就是佛法上的修行,這個為什麼不容易?我們分析作三個:A.因為凡夫他認定他執著有念的靈知心——就是第六意識心,他認為這個才是他能夠掌握的,所以這個是真我;你跟他說這個不是,這個是第六意識,祂不是第八識,那凡夫他沒有找到第八識,當然不相信。那B呢?錯悟的凡夫認定無念的靈知心為如來、為真如,因為錯悟的凡夫有時候他有第八識的觀念,也就是如來、或者是心、或者真如,這個觀念他有建立了,但是他沒辦法親證,那沒有辦法親證,他就錯誤的用功,把第六意識心想要把祂修定變成無念,認為這個無念——就是一念不生,就是變成第八識,這個是錯誤的!想要把他救護到第八識的如來正法,那是不容易的。C.其實不管是有念靈知或者是無念靈知,祂都是緣起法所攝的意識心,並非般若真實心;也就是說不管有念、無念,第六意識永遠是第六意識,再怎麼修都不會變成第八識般若。

      真實的如來藏這個我,又是怎麼樣來說明呢?一、從眾生的習性、福德、因緣、果報種種差異的不同,我們就知道一定有一個能夠含藏這些功能的、不壞的我存在,要不然這些習性、福德、因果這個要儲存在哪裡呢?這個是第一個。第二個、眾生既然有個常而不壞的我在,所以才叫作如來,祂就如如的,不壞的叫作如如。第三個、眾生很難能夠找到真正自己的自心如來,所以想要能夠親證第八識就變成很難,一定要有善知識的指導,建立正確觀念。第四個、眾生因為找不到自心的如來藏,所以就會以妄為真,他如果找到第八識,他當然就能夠區分前七識的不一樣。所以因為沒有親證第八識,自然就會以妄為真,為什麼會以妄為真呢?又分兩種狀況:A.眾生誤認為作主的心——也就是意根,祂是自心如來,就是以第七識把祂認為是第八識,那就搞錯了。第二種眾生,B.眾生誤認為一念不生的覺知心——也就第六意識,認定祂是自心如來,以妄為真,就是以第六識認為是第八識。那我們現在繼續說第五點、眾生誤認為四禪八定的細意識心,祂是自心如來,以妄為真,就是眾生很辛苦的修禪定,他以為禪定的境界就是第八識。

      所以說如來祂如何示現在人間呢?第一個、如來祂示現成道,是因為觀察人間已經具足四禪八定的修證者,具足四禪八定,解脫道、佛菩提道的修行因緣就成熟了,佛陀就降生到人間;然後出生之後,觀察眾生的生、老、病、死苦,然後感觸良多,就想要出家修道,這時候就示現六年的苦行;那這個六年苦行,是為了要取信這些少信根的眾生,其實這些苦行與證悟是沒有關係的,證悟是在智慧上的取證,並不是因為持苦行就能夠證得,所以吃苦並不能夠成佛,這個觀念要先建立。第二個、佛陀祂是先修學與親證四禪八定這些共外道法,然後仍然沒有辦法解脫,才去修學佛菩提道,甚至解脫道。第三個、在菩提樹下,下定決心自己參究,捨棄外道師父所教的這些不究竟法,才能夠自己親證解脫道、佛菩提道。第四個、佛參到半夜,斷除了我所之貪著,所以才能完成降魔的這個階段;什麼叫魔呢?就是五欲,所以斷除了五欲就能夠降魔。第五、後來佛以手按地,那個時候明心——明白第八識,大圓鏡智現前。第六個、破參之後,就整理到夜後時分,目睹天空明星——最明亮的火星,然後參究到佛性的內涵而眼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這個是 佛祂修行的內涵,這個變成一個很具體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說,我們修學佛法要明心見性,然後才能夠如實地親證佛法,能如實地成就佛道,這樣修行的目標就會很明確,不會落入外道的窠臼。

      好,今天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一切眾生同有真如(下)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真如熏義(三)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