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26 22:01:08| 人氣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根本業不相應染心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879-a12_082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82集~由  正銘老師開示:根本業不相應染心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今天我們要來介紹:「根本業不相應染」。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提到無始無明所生的染心有六種別,也就是執相應染、不斷相應染、分別智相應染、現色不相應染、見心不相應染以及根本業不相應染。今天我們所要介紹的是屬於這六個染心的第六種,也就是「根本業不相應染」。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提到:「六、根本業不相應染,此從菩薩究竟地入如來地之所除滅。」(《大乘起信論》卷1)馬鳴菩薩的意思是說,眾生由於不能覺知,或者由於不能完全覺知這唯一法界,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緣故,所以就會有心不相應無明分別的生起,因此而產生了種種的染心,又因為這個染心的緣故,而有六種的差別不同。

      第六種叫作「根本業不相應染」,也就是根本不相應染,以及業不相應染,這是從究竟菩薩地,也就是等覺地想要進入佛地的時候所應斷除的。換句話說,這是等覺菩薩的功課。等覺菩薩所斷的是屬於第八識的部分,也就是第八識所有的七識心不能相應的染污,這些染污並不是初入等覺位菩薩的七轉識所能了知的,所以這個染污就說是不相應的染污。這個不相應染,有根本的不相應染和業不相應染兩種;根本的不相應染是屬於第八識,也就是異熟識的心體,是說第八識還有一些微細的功能差別,這是等覺菩薩入地心位仍不能知道的,是他所應該要斷除的,稱為極細的俱生煩惱障種,也就是業不相應染。

      另外極微細的一分所知障染污,也是等覺菩薩所應該斷的,也就是根本不相應染。換句話說,根本的不相應染,就是講這一個異熟識還沒有轉成佛地真如無垢識的時候,祂還有異熟生的種子,因此還有受生的業力存在;這個根本不相應染和業不相應染是有連帶關係的,由於俱生的極微細所知障還沒有斷盡,以及極微細的無記業種還沒有斷盡,所以他的第八識心體中仍然還有異熟生的種子存在;由於這個異熟生的種子存在,導致他還有業的不相應染;由於業的不相應染,就會顯現一分的極微細煩惱障習氣存在,所以兩種七識心不相應染是相通的。也就是說,雖然根本不相應染和業不相應染它們是兩個,但實際上它們是相通的,而且這是菩薩的究竟地,也就是等覺位菩薩所應該斷除的。

      菩薩的究竟地除了斷這兩個不相應染以外,還要百劫修相好才能夠成佛。這「百劫修相好」可就不容易了!等覺菩薩所要作的事,真的不是人作的。如果有人需要挑糞,他會去義務幫人挑;人家需要個眼球當藥引子,他就挖眼球布施;無一處非捨命處,無一時非捨命時;比如說:有人要他的頭,他就布施他的頭!有人要一隻胳臂,他就布施他的胳臂!有人要一條大腿,他就布施他的大腿!內財、外財都施了。這樣子經過一百大劫,專修外財的布施、內財的布施。這樣百劫的修福德,才能夠成就將來成佛,這時候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以及每一相的八十種隨形好,又在每一個好相中都有無量的好相,這都是從等覺位中的「百劫修相好」而來的。

      所以 釋迦世尊的三十二種大人相,只要隨便一相,就夠祂的遺法弟子享用不盡。為什麼呢?因為百劫修相好,得要修多少的福德才能夠成就?在等覺位的百劫之中,無一處非捨命處、無一時非捨命時,連內財都施了,何況外財!祂在整整百劫之中所作的布施,絕對不是小福小德。所以那三十二種大人相,每一相都是要耗去很多的福德才能夠成就的,祂的每一種相好莊嚴都是百劫修來的,每一種相好莊嚴都是以內財、外財來修集無量的福德才能夠成就的。所以隨便一相的福德拿出來,就夠後代的遺法弟子享用不盡,這就是等覺菩薩除了斷除最微細的一分煩惱障習氣種子,以及斷除最微細的一分所知障之外,他還得要百劫修相好,在這百劫中於一切時地廣施內財、外財,完全是在修集福德,是在與眾生廣結善法因緣,確實地履行實踐無我法,也就是對自己的五陰完全沒有任何執著,使得極微細的我執習氣能夠斷除盡淨,因此圓滿三十二種大人相以及無量的隨形好,這樣才算等覺地的圓滿。

      所以當等覺菩薩想要成就妙覺如來時,必須修行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圓滿成就等覺地的無生法忍智慧;等覺地的無生法忍智慧,是指圓滿一切種智,也就是說等覺菩薩入地心,仍然還有一切所知境中的極微細執著無明,由於這個所知境中的極微細的執著無明,會使得一切種智不能圓滿,所以必須要斷除,這是必須在一切所知境中歷緣對境觀察才能夠斷除的,也就是俱生的極微細所知障還沒有斷盡,仍然還有根本的不相應染,所以需要百劫才能完成。第二件事是斷除極微細俱生的煩惱障,也就是斷除最微細的一分煩惱障習氣種子,也就是要斷除業不相應染。第三件事是修集極廣大的福德,這時候的等覺地的菩薩雖然即將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但是福德仍未具足,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仍然還沒有究竟圓滿、究竟殊勝,所以必須以百劫來修諸相好,也就是無一時非捨身時、無一處非捨命處,這樣的百劫修集福德,為佛教、為眾生作一切的布施,對於外財、內財都毫無吝惜。

      這樣的在百劫中、在一切的所知境中斷除所知障中極微細的執著愚癡,以及修集福德圓滿後,成就最後身菩薩,住在兜率天觀察世間時節因緣、眾生法緣如果成熟時,就降神母胎,在人間受生,隱其威德神力示現如凡夫一樣,也方便善巧示現出家修行,終於在菩提樹下明心,大圓鏡智、上品妙觀察智、上品平等性智現前,確定必將成佛,又在夜後分曙光將顯,明星出現的時候,睹見明星而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頓斷久遠劫來故意所留一分極微細的煩惱障,以及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的所知障,金剛喻定現前,究竟成佛,住於無住處涅槃,四種圓寂成就圓滿。

      人間捨壽後,報身常住色究竟天,利樂十方地上菩薩,以諸化身利樂有情永無盡期,成就究竟佛道,成為大慈大悲大雄大力,無上正等正覺,十號具足的人天導師,也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而且佛同時具足不共法、四無所畏、十力,也就是處非處智力、自業智力、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勝解智力、種種界智力、遍趣行智力、宿住隨念智力、死生智力跟漏盡智力,這些都是阿羅漢、辟支佛等所不具備的,也是遠遠不及的。

      所以等覺地的圓滿之後,他就要觀察世間何處有眾生得度的緣熟了,然後再尋覓一個適合他降生投胎的地方,那就是要觀察有一對父母,是祖先七代以來都是清白的,才能降神受生入胎。而且示現八相成道,也就是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最後身菩薩成佛的時候,才全部斷盡這個根本不相應染,全部都斷盡了;業不相應染,也都全部斷盡;那就表示佛地完全沒有異熟種子了,當然也就沒有異熟生;沒有異熟生,就沒有異熟果報,所以祂就沒有變易生死。換句話說,這時候心真如所含藏的一切種子不再變異:斷了分段生死後變為異熟識,斷了變異生死後,成為佛地真如無垢識,這就是真如緣起。

      所以佛地的真如境界,不是靠緣起而能成就的;但卻也是「非緣起」的:這個心真如第八識心體是本來就存在的,第八識心體自身的真如法性也是本來就如此,不是修行而得的,也就是不是修行轉變而後得的,所以是「非緣起,非非緣起」;因此,佛子們得要靠修行的過程緣起,才能成就佛地真如的無垢識功德,有異於因地的阿賴耶識心體功德。佛地究竟境界的第八識功德,是不同於八地以上的異熟識,也不同於七地以下的阿賴耶識,所以說佛地的心真如的廣大功德的成就過程,叫作真如緣起門;如果沒有阿賴耶識心體的本自存在,如果沒有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淨除二障種子與無明隨眠,就不可能有佛地無垢識的真如法性,就不可能有佛地真如的圓滿修證。像這樣子來說真如緣起,怎麼會有過失呢?竟然還有法師說這種微妙且深的真如緣起是外道法呢!所以《起信論》中所說的真如緣起門,才是完全正確的勝妙法,不容許將《起信論》說為外道論。

      這意思是說,諸佛都已經沒有異熟果報了,所以 釋迦世尊在人間所示現的十種業報,完全是方便善巧的示現,只是為了警示眾生,即使是小小的業也不能作,也讓眾生知道業果昭昭不爽,大家都應該要小心。這是 佛對五濁惡世眾生的方便示現,所以要成就佛地無垢識的真如法性,以及圓滿修證佛地真如之前,必須先斷除一分極微細的煩惱障,以及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的所知障這兩種無明,也是屬於根本業不相應染。所以一直要完全斷了這個根本業不相應染,才能夠圓滿修證佛地真如。所以 馬鳴菩薩說:「根本業不相應染,此從菩薩究竟地入如來地之所除滅。」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根本業不相應染心,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最後我們也簡單地針對無始無明所生的六種染心作個複習,也就是第一種叫作「執相應染」,這種與執相應的染心其實就是與意識相應的斷續分別我執,聲聞緣覺及信相應地,也就是十信滿心的諸菩薩能遠離。第二種染污叫作「不斷相應染」,這個不斷相應染就是講意根的相應染污,意根的相應染污,是從無量劫以來就一直存在的,而且祂從來不間斷的,除非入了無餘涅槃,所以稱為不斷相應染,所以也稱作意根相應的俱生相續我執,這個不斷相應染在信地滿心位的菩薩們由於勤修佛法的力量,而能夠少分的遠離,而且要到淨心地——也就是初地的滿心才能夠永盡無餘,也就是斷盡思惑而留惑潤生的意思。第三種染污叫作「分別智相應染」,這種分別智相應染心,是指意識的分別性,這種分別性又稱之為分別的斷續法執,從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離,一直要到無相行地才能夠得永盡;具戒地是指,二地滿心菩薩的境界;具慧地的範圍是從三地入地心開始,一直到六地的滿心位為止,都叫作具慧地;無相行地,就是七地滿心菩薩的境界,所以這種分別智相應染心,從二地滿心菩薩一直到六地滿心位為止能夠少分遠離,一直要到七地滿心菩薩的境界才能夠永遠斷盡。

      第四種染污叫作「現色不相應染」,這種現色不相應染心,也就是障礙現色功德的染污,是末那相應而不與意識相應的,因為意識不能了知它,所以叫作現色不相應的染污,這一種意識不相應的障礙現色的染污,也就是末那相應的染污,一直要到色自在地,也就是八地菩薩才能滅除,所以 馬鳴菩薩說它是色自在地之所除滅。第五種染污叫作「見心不相應染」,這種見心不相應染,是講種子識的部分,將七轉識全部總和來說,是我們的七轉識所無法了知的,表示它非常的微細,不是眾生、阿羅漢乃至八地菩薩所能知道的;這個見心不相應染,是要在九地斷一分,進入十地時再斷一分,一直要到了十地滿心,也就是心自在地才能夠滅除。第六種染污叫作「根本業不相應染」,這種根本業不相應染,分為根本不相應染以及業不相應染,也就是極微細的一分所知障染污,以及極微細的俱生煩惱障種,這種根本業不相應染是從究竟菩薩地,也就是等覺地想要進入佛地的時候所應滅除的。

      這無始無明所生的六種染心,其實就是大乘別教菩薩在五十二位階修證時所必須要斷除的;也就是說大乘別教菩薩,在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位,這五十二個位階的每一個位階修行時都有他的功課,也就是有他必須斷除的染污心,隨著他的染污心越來越少,心越來越清淨,他才能夠再往上一個階位邁進,經由五十二個階位的菩薩修行,才能夠次第圓滿佛道的修證。

      所以要圓滿佛道的修證,就必須要斷除無始無明所生的六種染心,而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提到,這六種染心是由於眾生不能覺知,或者由於不能完全覺知這一法界,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緣故,所以才會有這些心不相應無明分別的生起,因此而產生了種種的染心。所以必須要先證得這第八識如來藏,打破無始無明並轉依於如來藏,才能夠一一地斷除這些染污心,成就一切種智,圓滿佛道的修證。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無始無明所生的六種染心,相關的六個單元,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染心能障真如根本智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見心不相應染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