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26 00:34:24|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一同相、二異相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739-a12_059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59集~由  正鈞老師開示: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一同相、二異相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從《大乘起信論》之中說到的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一同相、二異相。而言同相者,已經在前面的單元中講述過了。今天要和大家談談言異相者的部分。

      繼續來看,在《起信論講記》第二輯之中提到:【言異相者,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無漏、無明、種種幻用相差別故。】(《大乘起信論》卷1)這一段論文,在原來 馬鳴菩薩所造的《大乘起信論》之中是有一個前提的,《大乘起信論》之中先說到:「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一、同相,二、異相。」(《大乘起信論》卷1)所講的同相,是說無漏的法以及煩惱障種子隨眠,或者是所知障上的隨眠無明,主要有這兩個部分,而它們所產生種種有為法上的幻有,因此有著可以被我們所運用種種的功能,這一些其實都是同於真相識,也就是如來藏這一個部分的道理,其實就是 世尊在《楞嚴經》之中宣說「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心」這意涵是一樣的,所以論文之中才說「如種種瓦器,皆同土相」。雖然有種種不同的外相,但畢竟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這說的是覺與不覺的同相。

      這一段論文的前提明白了之後,接下來再說覺與不覺之中的異相,前面說「如種種瓦器,皆同土相」,現在來講「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外道之中,尤其是憍慢心比較重的人,看了這前後的文字,往往就毀謗說:「這個世界要不嘛就是同,要嘛不就是異。哪有說說同、說異都是對的,所以說《大乘起信論》一定是偽經。」然而久學的菩薩會保持比較客觀的態度:「佛法甚深極甚深,這也許是我們所聞所未聞的法,先聽一聽善知識的解釋之後再來作論斷,要不然一不小心毀謗了勝妙的了義法,那後果可就是吃不完兜著走了。」

      先來從世間上的法的事相上來說,這是一般人聽了以後就可以立刻明白而接受的道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叫作人間,所以我們自稱自己為人類,這當然是我們這一些人類所定義的,既然定義為人類,表示說是與其他的飛禽走獸等有情是不同類的,所以就說人類與其他的有情為異,人類自己互相之間為同。然而同為人類之屬者又分為兩大類,也就是男人與女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同,是同樣為人,不同的是外貌、特徵、性別等不同。同樣為男人的情況之下,又有著小孩、青年、老年人的差別;同樣為青年的狀況之下,又有高矮、胖瘦、膚色等的不同;相近的高矮胖瘦的人,又有著不同的健康、財富等條件。所以大家從這裡就可以明白,本來這個世間中的種種法就已經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都是由於眾生業力的差別不同所致,但我們全部都把自己稱為人類。當然科學家說這個世界之中有著動物、植物、礦物的區分,那你也可以各別的就其異同再去作思惟分析,仍然都會有異同的種種差別,至於這一些動物、植物、礦物是眾生的如來藏之所單獨或者是共同變現的情況,在這裡我們就不再進一步說明了。

      所以假如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再思惟分析下去,人與傍生、天人等,依然會有種種的異同的差別,這都是每一個有情由其自身的如來藏,隨著業力的差別不同所變現的結果,初步瞭解這個道理之後,你就不會像有一些人主張:「哎呀!那一些旁生都是生了應該給人類吃的啦!」你也不會說:雖然是存著愛心,然後主張保護動物,但是所保護的動物的種類永遠都是有限制的;更不會像一些外道所共同主張:主宰者就永遠只是主宰者,其他的有情就只能永遠當祂的僕使。

      回過頭來說,「覺」指的是本覺的第八識,「不覺」指的是前七轉識,也就是意根以及眼、耳、鼻、舌、身、意識。因為攀緣塵境而不斷剎那剎那地轉易,所以稱為轉識。論文中所說同相的,如種種瓦器皆同土相,說的是種種瓦器的本質都是由泥土所做成的,同樣的道理,七轉識也是從真相識加上無明種子以及業種和合,而由真相識自己的種子流注,加上流注前七識相應的一念無明種子,所以才會有七識心王的現前運作,其實都不能外於第八識。因為前七識是直接、間接由第八識所生的,這個道理就好像說阿羅漢入了無餘依涅槃以後十八界俱滅,十八界裡面就包括有非色法的意根以及識蘊所攝的六識;所以前七識是可滅的,滅了以後就匯歸到第八識之中,因為無餘依涅槃其實就是依於如來藏不再出生十八界的種種法而命名的,其本質還是第八識如來藏。

      異相的,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說的是種種瓦器看起來又有種種不同的外貌,七轉識之於第八識亦復如是,八識心王都稱為識,但卻有著不同的了別相貌,為了要了別色塵,就出生了一個叫作眼識的心;為了要了別聲塵,就出生了一個叫作耳識的心;乃至是為了要了別法塵以及六塵的細相,就出生了一個叫作意識的心;而意根的出生,則是為了普遍緣於種種的塵境,了別法塵粗相並作種種的思量。第七識既然叫作意根,顧名思義,是說意識要依於祂才能夠出生,所以意根就是意識的俱有依,然而若是意識不現行的情況下,前五識也都無法現行;而無餘依涅槃之中,則是前七識都不在了,是只有第八識獨存的境界,這也是另外一個層次的異相了。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之中,隨著眾生在佛法上修證的差別,一般眾生的七識是染污的,因為會隨著六塵境界而不斷地剎那轉易的緣故;而聲聞乘的二果人的七識,是半分清淨、半分染污的;到了阿羅漢位的七識就說是清淨的了,所以即使是七識心的本身,也隨著證量的不同而有異相。

      第八識又名真相識(簡稱為真相),法界之中只有祂才是真,其他的七個識,乃至當定性的阿羅漢入了無餘依涅槃之後,都是可滅之法。一個是能生七識的真相識,七個是被生之識,不但是第八識又與其所出生的前七識的了別相貌是不相同的,而同時其餘七個識之間,各各了別的相貌也是不同的;從色塵、香塵乃至是粗糙的法塵變動、細緻的法塵內涵,所以稱為異相,但這已經是異相之中又有別別的異相了。那麼異相之中的異相還有異相嗎?又譬如說,論主 馬鳴菩薩在本論之中提過:「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大乘起信論》卷1)換句話說,這是不覺的相貌之一,因為覺指的是本覺,學人學佛以後知道要求覺悟,可是卻因為福德因緣不具足,遇上了假名善知識,結果所得的依然是不覺。由於過往的習氣,心中突然生起了一個煩惱,還好自己已經察覺到了,所以就再起一個念想要把它制伏,即使說果如其願可以將前面突然生起的妄念制伏了,而心中看起來似乎是一念不生,其實也只是方便說為一念不生,因為其中還是有念頭一直剎那剎那地生滅著,要不然怎麼可能了別自己安住在那樣的境界呢?所以即使能夠控制而達到這樣子的境界,這依然是在妄念之中,所以仍然是不覺,這是不覺中異相裡面的意識,又是意識境界裡面的一種異相,所以說是異相之中的異相。

      接著再來看,意識境界裡面還有哪一些異相?有的人又想:「既然前念不覺起於煩惱,而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所以前念、後念都還是不覺,那我就住在前念已去、後念未起這個中間的剎那,那總要說是真正的無念了吧!」但其實依然是妄念,依然是不覺,只是這個不覺的相貌與前面所說的相貌是不一樣的。試想你去求那個前念已去、後念未起的境界作什麼?即使你是可以安住在其中,那就變成不再有其他的作用而類似是一個空無的狀態啊!那若是以這樣子為開悟,可以生起智慧嗎?可以利樂有情嗎?那這一些的狀況全都辦不到啊!更進一步說,其實對自己也是沒有絲毫的利益。菩薩法要求的是自利利他俱利,自利尚且不能,何況可以利他俱利呢?更何況說安住在前念已去、後念未起的境界之中,也只是一個想像的情境,因為法界中不覺的前七識,一向都是剎那剎那生滅,既然是剎那剎那生滅,那麼前念已去、後念未起就成為沒有實際意涵,就只是一個想像的境界罷了。

      也許有人想:「既然不覺的前七識都是生生滅滅的,而都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所以他就下了一個結論:「萬法都是緣起性空啦!這樣子去瞭解就是覺悟了!」可是問題來了,萬法依緣而有,這一些緣又是如何成就呢?總不能說某甲運氣好,所以他正好就有緣生到億萬富翁的家裡;某乙的運氣不好,他的緣就只能生到貧窮人的家裡。假如是這樣的話,請問某乙要不要抗議?當然要啊!甚至他也許就主張說:「我為什麼都遇不上致富的緣呢?這個社會不公平啦!」那結果可想而知,就會產生很多很多問題,乃至說所依的緣滅了以後,難道說某甲、某乙從此就是一了百了嗎?但這又會是,因而就會助長無知的眾生,不計因果去努力地享受而產生種種的過失。所以,如此去瞭解之後依然是不覺,然而不覺的前七識雖然都是生生滅滅的,卻必須有本覺作為所依,才不會有上述所說落到無因、斷滅兩頭的過失。這樣子看來,不覺的異相之中,其實又是有很多的異相,這就好像佛世的時候,有六十二種外道見的道理是一樣的。

      無漏法也有種種的異相,譬如說佛地的四智圓明,成佛時所生起的大圓鏡智等四智都是無漏法,這是同相;異相是說,平等性智是由第七識所轉、妙觀察智是由第六識所轉、成所作智是由前五識所轉。又譬如說六無為,同樣都說為無為,然而立名為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受想滅無為以及真如無為,這就表示說其分位的相貌是不同的,那麼這就是說其為異相。

      再譬如說每一個人的長相,雖然有著同相一個頭、一張嘴、一個鼻子、兩個耳朵、兩個眼睛、兩隻手、兩隻腳,但是彼此組合在一起,這裡我們姑且就說是組合在一起,就會有著高矮、胖瘦、莊嚴與否等等種種相貌上的差別。所以雖然同樣稱為人,要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狀況,真的是很難;而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某甲與某乙的相貌相似度高達95%,但這畢竟只是在外貌的大項上面來比較,恐怕也禁不起進一步詳細的比較了。

      無明依然是有種種的異相,無明區分為兩大類,一者是一念無明,一者是無始無明。同樣稱為無明,在佛菩提道上的究竟成就的時候,要能斷分段生死與變異生死,所以這兩種無明都要斷除的。但無始無明的斷除與否卻不障礙是否能出離三界,也就是說,只要一念無明斷除了,就說可以斷分段生死,這是第一個部分的異相。還有進一部分的異相;一念無明又可區分為四住地,也就是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各各的相貌也是不同的。而無始無明的內涵就更不可思議了,因為它是過恆河沙數的上煩惱,所以其異相是過恆河沙數那麼多,那到底有多少?只能簡略地說,其異相是無量無邊的。所以說佛法之中種種法之間,一向都會有同相、異相,同中有同、異中有異等等的狀況,這得要看所觀察的層面、接引眾生的方便來施設,而不能一定說是同,或者一定說是異了。

今天就說到這裡,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