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首先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遊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在本節目中,我們將一般初機學佛的修行人常常會感覺到疑惑的問題,把它們一項一項分門別類的為各位清楚地演述。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講到了 世尊在《阿含經》中交待阿難,要以四無量心來傳授給年少的比丘們。為什麼呢?我們繼續看下去!
佛說:「阿難!這樣的四無量心,你應當為諸位年少的比丘說法,用這個法來教授給他們;如果你能夠為諸位年少的比丘教授這個四無量心,則他們便能得到安隱、得到大力、得到心樂,身心不煩不熱惱,能夠終身的行清淨梵行。」從以上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四無量心的成就者,慈心具足,悲心、喜心與捨心都具足,降伏了結使,無怨惱、無瞋恚、無諍論,身心能得安隱、得大力、得心樂,能行清淨的梵行。這也是佛弟子,特別是菩薩弟子,在修行道上必修的大福德。這樣的四無量心,就像是撐起一間房子它四邊的柱子,因為有了這四根柱子,房子才能夠安穩。
所以 佛在《增一阿含經》裡面說到:「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等心。云何為四?慈、悲、喜、護。以何等故名為梵堂?比丘當知,有梵、大梵名千,無與等者,無過上者,統千國界,是彼之堂,故名為梵堂。比丘!此四梵堂所有力勢,能觀此千國界,是故名為梵堂。』」(《增壹阿含經》卷21)也就是那個時候 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善淨之心。是哪四個呢?就是慈、悲、喜、捨四個心,這四個心是大梵所安住之殿堂,所以四梵堂又叫四梵住,大梵天王安住在這個四梵堂。為什麼要把四無量心叫作梵堂呢?比丘當知:有梵界,其中的大梵天王名大千世界之主,千世界的其他眾生功德沒有能夠與大梵天王相等者,沒有眾生超過他;大梵統領著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他的殿堂,所以就叫作梵堂。比丘!這個四無量心所生的梵堂,它所擁有的力勢能觀此大千世界,是故名為梵堂。」
也因此,在《中阿含經》中有世間的梵志問 佛:「瞿曇世尊!請問梵世王依何而住?」世尊答曰:「梵世王依於大梵天王而安住。」梵志又問:「世尊!大梵天王又依何安住?」 世尊回答:「大梵天王依於忍辱、溫柔、謙良而安住。」這樣子的說明,大家是否能深入地瞭解大梵天王呢?這樣子還不夠,因為這一位大梵天王本身還是一位開悟的大菩薩,他更是佛門中最大的護法神。
我們來看看這一張圖片,在許多早期的佛陀造型之中,一面二臂的大梵天王,常常地與因陀羅,也就是帝釋天搭配在一起,成為 佛陀身邊的左右護法。他們分別代表了來自色界梵堂與欲界六欲天的主宰,隨侍在 佛的身邊,成為最主要的兩尊護法神祇。也就是說,身為大千世界主宰的大梵天,他不只是 佛陀身邊最主要的護法神,也是 佛陀所度化的弟子。
尤其重要的是,在《法華經》中 佛陀說:云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開示了諸佛所以出興於世,就是為了這一件大事因緣,也就是為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那麼是哪一個知見如此如此的重要呢?大家都應該想到了,那就是世出世法中的第一義諦,也就是佛法之中萬法的本源──真如如來藏。
所以《法華經》中 佛又開示:「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妙法蓮華經》卷1)這個一佛乘,是諸佛的心印,也是佛法中的第一義諦,由祂而能出生十八界萬法。從 世尊一降生在人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開演這個第一義諦──舉:「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2)如果眾生真的能夠會得此時 世尊出世的說法,那麼 世尊就不用麻煩了,大可以在這個時候就回去入涅槃去了,也就不用後來八十年時光的拖泥帶水、入泥入水。可惜眾生不能會,世尊無奈啊!只好繼續地為眾生入泥入水,陪著人間的眾生就這樣子的攪和;這一和下去,人間的八十年就過去了。在這一段時間內,世尊一次又一次地為眾生演說這個無上的心印,乃至於一直到了 世尊度化時期即將結束的最後,其實大部分的眾生還是不能會得,所以最後 世尊衪還得藉由拈花微笑,才能把這一個諸佛心印交付給大迦葉尊者。這個拈花微笑的事蹟就記錄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裡面。
這一本經說法的因緣是說:在 世尊已經接近涅槃的時候,依照著因緣,衪向著拘尸那迦城前進,這個時候 世尊就說:「我今日涅槃時間已經快到了,你們對法如果有所疑問的話,一一皆可提出來問,不要再遲疑了!」這時候,大梵天王向前走到 佛的面前,奉獻上金色的妙波羅花,然後不發一言地退坐到一旁。此時世尊就拈起了其中的一朵花,瞬目揚眉向大眾顯示;只是這個時候,大眾都沉默無語,只有金色頭陀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說法的時候,每一個時節所需要的配角,並不是隨機亂選的,而全部都是由 世尊所加持安排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才講過:一切佛法事業,皆由諸佛加持而能有;也就是說,每部經典中,什麼人應該在什麼時間作什麼事情,全部是經由 世尊加持而成的,這並非等閒之事。在本經中顯示了 佛陀的心印交給了迦葉尊者;也因此,迦葉尊者就成為了禪宗的二祖,而由大梵天王擔任這一次的緣起與功德主。這當然也是經由世尊的安排,因為大梵天王乃是護法神中最上尊的一位,他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之主;更重要的是,明眼人就可以看出,大梵天王此時已經是一位開悟的大菩薩了,所以由他來擔任本經的緣起者,是最恰當不過了。
回來經文,此時 世尊就說道:「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于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卷1)世尊說:「我有正法之眼目,正法之密藏,也就是真如涅槃妙心,現在就交付給你迦葉,你要護持這個真如妙法,讓真如正法相續不斷地傳承下去。」而大迦葉也奉 佛的命令,走向前頂禮佛足,然後一言不發的退下了。這樣子由大梵天王出面鋪陳了這一段大事的因緣,佛陀的心印傳給了迦葉尊者了。一般的人都只看到迦葉尊者,可是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背後的緣起?各位有沒有看到 世尊到底把什麼東西交付給迦葉尊者呢?沒有啊!什麼都沒看見啊!那為什麼 佛卻說:「已經交付給你了。」而大迦葉似乎也已經收到了,所以不發一言。記不記得之前大梵天王出來供養妙波羅花時,也是不發一言,這是什麼緣故?這就是這個真如如來藏的勝妙之處,乾坤昭昭卻一絲不掛。如來當著大家的面公開的把心印交付給迦葉尊者,而迦葉尊者呢,可也沒有把祂偷偷的藏起來,光天化日之下,可惜無緣的眾生就是什麼也看不到。佛接著又說:「諸佛出世為一大事,亦復為眾生也。」也就是說 諸佛出世弘法是一件大事因緣,也是為了傳授眾生如來藏妙法這一件大事,就是為了使得眾生能夠出離三界,能夠圓滿的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接下來,佛繼續說:「諸佛密意者,以言辭而不可測度。何以故?是法非思量分……能解,即是唯佛與佛究盡法。汝等……當知,以其言辭者,則每會隨宜之法也。不隨宜之法者,則不可言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卷1)這是說如來藏乃是諸佛的密意之藏,也是祕密說,眾生想要用言語思量來體會,是根本沒有辦法的。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藏本來就不是屬於思量的境界,用意識心的思量當然看不見如來藏。如來藏衪超越了一切世間與出世間之法,然而一切的法卻又由衪所出生;如來藏衪無法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見到、聽到,任憑我們看穿了眼、想破了頭,也是看不到衪的。所以 佛才說:「真如如來藏本來就是唯佛與佛才能究盡之法。弟子們應當知道:語言文字所能包括的,這是相對性的隨宜方便之法;而如來藏衪是絕對的法,不是隨宜的法;所以衪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具足的表達,因為衪不是屬於語言文字的境界。」
接下來,佛又說:「所言密意者,如上所言。不可測度,強而宣其法體者,非因非果,非修非證,非自得非他得,非自然得,非因緣得。……我昔日於覺樹證悟此旨,是故言唯佛與佛究盡法。」(《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卷1)然後大梵天王馬上就接著說:「就是這樣子的!世尊!真的是這樣子的!世尊!如是密意者,是一切佛經修多羅的心體,一切的菩薩都是證這個如來藏而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世尊啊!太陽可以有一天變成寒冷,月亮可以有一天變成暑熱,可是這個如來藏正法眼藏,衪終究不會有第二句話、第二種情況。」佛回答天王說:「如是!如是!正如你所說的。梵王啊!就像這個樣子!你能護持這個無上的正法眼藏。」經文到這裡,各位注意到了嗎?大梵天王只是在旁邊答話,配合著 佛來演出這一段開示。各位可以看得出來,佛所傳授的正法眼藏,大梵天王是不是早就已經證悟了?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瞭解了大梵天王,他也是一位證悟的大菩薩。
好!今天時間的關係,就到這邊。
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