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2-21 23:52:12|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臨命終時見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1/2406-a11_100

學佛釋疑(三)第100集~由 正德老師開示:臨命終時見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題目是:「臨命終時見到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人死亡時有具備善心而死的,也有具備惡心而死的;那麼就先從這兩種類別來看有哪些差別相。若是具備善根造作善業的人,死的時候是安樂而死,臨命終時,無有極大苦受逼迫於身;常造作惡業的人,死的時候是苦惱而死的,臨命終時有極重苦受逼迫於身。那麼善心死的,臨命終時所見到的是不亂色相;不善心死的,臨命終時所見的是亂色相。那麼所見到的亂色相指的是什麼?造作不善業者在臨命終時,會預先領受先所作諸不善業所應得不可愛果報的前相,好像在夢中見到無量種變怪色相一樣。若是造作上品不善業的人,由於見到相應惡業的變怪相,就會流汗、毛竪、手足紛亂而失大小便利,手會捫摸虛空,眼睛翻白眼、口吐白沫;若是造作中品不善業的,當時變怪之相或者有、或者無,若是有也不具足;那麼不善心死的臨命終,若是見到亂色相,捨報的時候面相就會相對地呈現出恐怖的相貌或者扭曲的相貌。

      相反的,若是具備善根、造作善業的人即將捨報,臨命終時所見的境界,相應於善業可愛果報的前相有哪些呢?在《大寶積經》中有這麼說,佛言:「大藥!眾生臨終之時,福業資者,棄本之視得天妙視。以天妙視見六欲天,爰及六趣見身搖動。見天宮殿及歡喜園雜花園等;又見諸天處蓮花殿,麗妓侍繞笑謔嬉戲,眾花飾耳服憍奢耶,臂印環釧種種莊嚴,花常開敷眾具備設。見天天女心便染戀,歡喜適意姿顏舒悅。」(《大寶積經》卷110)這一段經文中是這麼說:眾生臨終之時,假如是受到福業的資助,得到福業相應天身果報的天眼,見到欲界六天,見到天的宮殿,以及歡喜園、雜花園等;又能夠見到諸天人居住在蓮花殿中,有許多麗妓服侍著他,圍繞著他而笑謔嬉戲著,身穿著細緻絲棉天衣,臂印環釧種種莊嚴,花常盛開而不缺。那麼這位即將臨終者,見到天、天女的莊嚴相,心裡便開始染著愛戀,歡喜適意姿容舒展,愉悅顯現於面。

      那麼經文中又怎麼說呢?「面若蓮花視不錯亂,鼻不虧曲,口氣不臭,目色明鮮如青蓮葉。身諸節際無有苦痛,眼耳鼻口又無血出,不失大小便利,不毛驚孔現,掌不死黃,甲不青黑,手足不亂亦不倦縮,好相顯現。」(《大寶積經》卷110)接下來,這一段經文繼續講說:這位造善業者,即將往生者這個時候,他臉色好像蓮花一樣好看,眼光就不會錯亂,鼻不虧曲,口氣不臭;他的眼睛很明白鮮亮好像青蓮葉一樣,身上種種的關節都沒有苦痛,眼耳鼻口也沒有血流出;不失大小便利,毛孔平順,手掌不會死黃,指甲不會青黑,身色安詳,手足不亂也不會倦縮。這樣子的好相就顯現,呈現出來的就是所謂的瑞相。依照經中 佛陀的開示,可以知道造作善業者有生天之福,即將捨報臨命終時,自己也能預見天界宮殿天人等可意之相,感到歡喜、舒適、愉悅,這表示捨報以後有往生的善處。

      既然有往生之處,表示仍然不離三界中生死,縱然顯現出來好相、瑞相,也不等於就是解脫。那是否解脫呢?應該依「法鏡」來鑑照。這個法鏡的部分,我們就舉《阿含經》中 佛陀的開示來說,經中這麼講:「佛告阿難:『伽伽羅等十二人,斷五下分結,命終生天,於彼即般涅槃,不復還此。五十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婬怒癡薄,得斯陀含,還來此世,盡於苦本。五百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必定成道;往來七生,盡於苦際。』」(《長阿含經》卷2)這一段經文中 佛陀說:伽伽羅等十二個人,這十二個人已經在捨報前修學 佛陀的聖道,能夠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而且發起了初禪,斷除了欲界貪、欲界瞋,所以他命終以後會生到色界天;因為已經是發起初禪是三果人,所以命終之後會生到色界天,那麼就在色界天那裡捨報以後就會入無餘涅槃,不會再回到人間來了。另外有五十個人捨報了,他們在捨報前,已經修學佛法的聖道,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而且同時薄貪瞋癡,得到解脫果的二果斯陀含;那麼在捨報以後會生到欲界天,之後還會來到人間,到人間來以後繼續修學,能夠滅除生死之苦,能夠出離生死之苦。另外有五百個人命終的,他們是已經修學佛法中的聖道,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得到解脫道的初果須陀洹;那麼因為有這個功德,所以不會再墮到三惡道中,必定能夠成就解脫道,那麼就這麼七次的人天往來,能夠出離生死之苦,滅生死之苦。

      接著在經文中繼續這麼說:「『阿難!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恠?若一一人死,來問我者,非擾亂耶?』阿難答曰:『信爾,世尊!實是擾亂。』佛告阿難:『今當為汝說於法鏡,使聖弟子知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長阿含經》卷2)接著這一段經文中,佛陀告訴阿難說:「生必定有死,這是在世間的常事,那麼不需要去惦記它。倘若說每一個人死了,都來問佛陀說,他們到底是生到哪裡去?那不是很擾亂嗎?」阿難答說:「真的是這樣子,我相信真的是這樣子,世尊!這實在是非常擾亂。」那麼 佛陀就告訴阿難說:「現在應當為你來說法鏡,應該以法來鑑照因果律。那怎麼說呢?也就是要能夠使得在佛法中修學聖道的這個弟子們知道說,將來他到底是生到哪裡去?死後生到哪裡去?有無解脫?那麼他能夠盡於三惡道,能夠得初果須陀洹,不會超過人天往來七生,一定能夠滅除生死之苦,也能夠為他人來說。」為什麼能夠滅生死之苦?也能夠為他人來說?以這個法來鑑照因果律這個事情。

      接下來 佛陀繼續講:「阿難!法鏡者,謂聖弟子得不壞信:歡喜信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十號具足;歡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說,無有時節;示涅槃道,智者所行;歡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質直,無有諛諂,道果成就,上下和順,法身具足。」(《長阿含經》卷2)在這一段經文中,佛陀的開示是這樣子說:修學八聖道的佛弟子,首先要得不壞信,要「歡喜信佛」,說如來祂已得清淨解脫,於三界無所繫著,已經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具足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的功德,那麼這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不能相信 佛陀已經具足這十號的功德,那麼接下去他就沒辦法信受 佛陀所說的法了。所以接著要信「歡喜信法」,歡喜來相信 佛陀所說的這個能夠真實解脫的法,它是真正微妙而能出世間,依據自己所修學的法所知而修證,可隨意的如實說法,如實依照自己的所修所證來將這個法說出來,不需要等待時節因緣,那有智慧的來為諸天人展示這個離苦得樂、安隱的涅槃法道。接下來就是要「歡喜信僧」。要能夠信受佛法中的僧寶,能夠善於以六合敬和合同住,所行質直,無有阿諛諂媚,他的解脫道果必定能夠成就;從聖道中來修學的話,必定能夠以斷我見為前提,接著能夠繼續來降伏我執,最後成就解脫道,上下和順無諍。因為以法為依,能夠成就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等五分法身。

      接著經文中,佛陀繼續開示法鏡的道理:「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賢聖之眾,甚可恭敬,世之福田;信賢聖戒、清淨無穢,無有缺漏;明哲所行,獲三昧定。阿難!是為法鏡,使聖弟子知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長阿含經》卷2)在這一段經文,佛陀為阿難解說法鏡的內容,說的是說:在佛法中能夠往初分解脫道來修學斷我見,真正的修學斷我見的人,以及接著能夠真實斷我見之後,斷三縛結的初果人,有這兩種人。接下來還有兩種人,就是說以斷我見為基礎,接著再往薄貪瞋癡的方向修學,而真的能夠證得薄貪瞋的二果人。接下來還有兩種人,就是說證得斷我見,真的能斷三縛結的初果人。薄貪瞋癡以後呢?接著再往前修道,發起初禪,斷了五下分結,往這個方向去修學的;然後能真的斷五下分結,而證得解脫道三果的這樣的人這兩種人。那麼最後兩種人就是說,能證得解脫道的三果人,再往斷五上分結的方向修學,同時最後能夠證得斷五上分結解脫果的阿羅漢。這個叫四雙八輩。也就是說這樣的一個總共八種人,那都是如來法中,如實修證解脫道的賢聖;他是能令人恭敬的,因為他們有能力依照 佛陀所說的法,進而自己依照法的內容,去一步一步的修證;以斷我見為前提,接下來就薄貪瞋癡,接下來能夠發起初禪,發起初禪以後斷五下分結,最後能夠斷五上分結,而證得解脫果。這四雙八輩都是世間的福田。同時要深信 佛陀所制的賢聖戒,這 佛陀所制的賢聖戒就是說,依止於這個戒來修學,依止於戒讓自己能夠往解脫的方向去了,就能讓自己去惡修善,得清淨解脫,沒有缺失,沒有繫縛於生死。明智之人呢,依於賢聖戒來修身口意行,在解脫以及生處都能夠決定而不愚昧;那麼在這個前提下,能夠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解脫,自己在這一世捨報以後,到底生到哪裡去;他能夠依照這個法的內容來鑑照,那這叫「法鏡」。

      法鏡的意思就是以法來鑑照因果軌則;那麼所謂的因果,不外乎什麼樣的因,然後能得什麼樣的果。如果說他是完全在世間裡面,以世俗人的心態在世俗法中受用五欲法,那麼這樣的因的話,當然他就不會有解脫的果。如果說他在一生過程裡面,所修學是能夠真實解脫的法,而且是一步一步地依照這個次第而修學,有真實的實證,自己能夠解脫;從實證面來講,能夠斷我見、能夠發起初禪,就是在欲界裡面能夠實證自己已經離開欲界繫縛,這是自己的現量所證。那麼因為自己能夠得到這個現量所證,而且能夠依照 佛陀所說的法這樣來如理思惟,如理而觀察說「為什麼不能解脫?」就是因為不知道「生即是苦」,而要斷除出生的因;能夠斷除出生的因的話,就能解脫這個生死之苦,那麼他所修學的、自己所實證的,就是要斷除出生的因;所以在他斷我見,發起初禪得三果這個過程裡面,就是能夠在法的因果律中,實際上來鑑照自己「現在的解脫法到哪裡?」以及,如果說在這一世沒有真的證得解脫果的話,那麼假使是斷我見的前提,只是斷三縛結而沒有發起初禪的話,那麼他的生處必定是在欲界天。因為以這個修學佛戒的功德,以他能夠不在欲界法中貪愛的原則,那麼他一定是能夠有這個福超越欲界的人間;那麼他的福的生處就是欲界天。那為什麼不能生到色界天呢?因為他還沒有發起初禪,所以不能生到色界天,這就是法鏡的道理。所以聖弟子能夠知道自己的生處,能夠滅盡生於三惡道的因,因為既然他已經有能力超越人間欲界了,而且他往後所繼續修學的就是要能夠解脫於三界生死,所以他不會去造作貪愛欲界的法,所以他能夠斷除生於三惡道的因,而得解脫道的初果──須陀洹,不過七生、不會超過七生,一定能夠滅盡生死之苦,到達涅槃。而且他自己能夠實證,也能夠為他人說,以這個法來鑑照因果的事情,這就是法鏡的道理。

      那麼人捨報的時候,到底有無解脫?要生於何處?要從法界因果律的軌則來觀察,這就是說 佛陀祂所說的法鏡。假如有人不信佛法僧三寶,那麼他因為不相信 佛陀所說的法,不相信 佛陀真實解脫,不相信在佛法中真實證得解脫果的僧寶所傳的法,那麼他就沒有因緣來了知:怎麼樣才叫解脫?怎麼樣才叫作不能解脫?那麼不信受三寶的人,當然就不知道自己在生死中的因是什麼,那怎麼來斷除這個因?那當然就不能得到法鏡。所以法鏡的道理就是首先要能夠信受佛法僧三寶。當然信受佛法僧三寶的前提,就是要能夠知道說,佛陀祂自己本身已經實證了解脫果,同時出了世間以後還能夠再入於世間,而能夠不受生死的繫縛。

      那麼 佛陀到底與純粹修解脫道的阿羅漢差別在哪裡呢?這個地方也是要能夠了知的。如果說不能了知的話,也就不能信受 佛陀所說的全部的佛法內容;因為阿羅漢所證的解脫的內容,他只是讓自己消滅在三界中而不能再入於三界中,因為他害怕三界中的生死,所以對阿羅漢來講,他的目標就是要解脫於三界;可是這個部分的法只是佛法中的方便施設,讓一心想要厭離生死的人,能夠藉由解脫道的法來實證,可以真實解脫於三界,而對佛法生起比較堅固的信心。所以說要知道成佛的法門,它不是像二乘人修這個解脫道一樣,得阿羅漢就叫成佛;他還要持續來修學,怎麼樣能夠讓他入於三界中,而自己仍然能夠自在解脫,而不再害怕生死,而能夠不繫縛於三界中,這個就要實證成佛依止的心,就是涅槃本際如來藏。所以成佛,他是一定要實證涅槃本際如來藏,以這個般若實相心繼而修學菩薩道。修學菩薩道的次第,有所謂的從信位開始,到十住、十行、十迴向,進而十地圓滿進入等覺、妙覺,最後成就佛果。所以要信受三寶之前,要對 佛有一個很完整的瞭解—佛陀的解脫功德在哪裡?這福德與智慧的功德在哪裡?祂是與阿羅漢的差別在哪裡?所以能夠信受三寶以後呢,他就不會說不信受賢聖戒,因為賢聖戒基本上,它就是 佛陀施設給在佛法中修學的這些菩薩們,以及一心想要解脫的這些二乘人們怎麼樣依止於戒,讓自己能修正身口意行,自己不會去違犯戒律,而去造作增加生死的業。所以若有人不信受佛法僧三寶,他就不能信說,就不信能夠得賢聖法的佛戒;因為他自己不知道,這個佛戒能給他的功德是什麼?他就不會去親近真實善知識、修學佛法,他就沒有因緣來建立正知正見,來斷我見、進而斷我執;就算是布施修福生天,也不是解脫。

      應該從說捨報的人,他生前所修學、所證的,它到底是什麼?來判定有無解脫。所以如果要判斷這個人死的時候得瑞相就是解脫嗎?其實從我們前面剛剛解說的部分,已經知道不能這樣判斷。另外就是有人是求生極樂世界,那麼求生極樂世界的時候,如果他真正經過他自己因為信願行而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也真實的努力一心念佛,最後能夠得到蓮友的資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他也會得到,能夠看到他臉上很好的相貌。那麼這樣子也是解脫嗎?當然從世間來講的話,他是不會在人間繼續生死,而是到極樂世界去受到 阿彌陀佛的攝受,住在蓮苞裡面;在蓮苞裡面的話是暫時免除生死。所以也可以講說:如果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能夠真正往生者,見到瑞相,那麼他是等於暫時解脫於在人間的生死之苦;到了極樂世界去,如果將來能夠出蓮苞,那也是要繼續修學佛法,將來他還是要回到人間來,繼續行菩薩道的。那麼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今天這個單元,就為大家解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