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今天的《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我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則何有智愚之分,迷悟之別。」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下:
一般來講,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認清楚何謂生滅法?何謂不生不滅法?乃至於何謂生滅法上面建立的生滅相?所謂的生滅法:就是正覺總持咒的第一句「五陰十八界」;所謂的不生不滅法:就是正覺總持咒的第二句「涅槃如來藏」。在其他的單元當中,我們曾經引用了《金剛經》的兩首偈,分別對應了生滅法與不生不滅法。五陰十八界生滅法,《金剛經》很清楚地說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而不生不滅法呢?菩薩們或許還記得,我們在上個單元曾經提到過,六祖依《金剛經》而開悟,開悟的時候他說,他所悟的就是這一個如來藏。《六祖壇經》裡面有記載,除了六祖依於《金剛經》而開悟之外,悟道之後寫了《證道歌》的永嘉玄覺禪師,他在《證道歌》裡面,提到自己所證的一樣是如來藏,一樣是六祖在《六祖壇經》所交付給他的弟子們,提醒他們的、吩咐他們的、囑咐他們的那個,所謂自性能夠含藏萬法—名含藏識—那一個第八識。那這一個第八識在《金剛經》裡面,或許有位菩薩會說:《金剛經》它是大乘空宗,它是空宗的經典,它沒有講到第八識啊!那我們在其他的單元已經提到過了,我們在這裡只要引用一首偈來證明,這首偈就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有一些新入門新學的菩薩,可能會懷疑了,我每天在禮佛,我家的佛堂西方極樂世界的 阿彌陀佛,應該都有佛,應該都有形像啊!乃至我持名唸佛,每天數著唸珠: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乃至南無 觀世音菩薩,這是聲音啊!這不是淨土的法門嗎?那為什麼《金剛經》說:「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呢?真實的佛法絕對不可能互相之間,有任何沒有辦法圓融會通的地方。一個證悟實相心,或是說修學實相心,而對於實相心,對於剛剛所說的正覺總持咒前兩句:「五陰十八界,涅槃如來藏。」有深一步地瞭解認識的菩薩,絕對能夠很簡單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真實的佛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本來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成佛沒有多增加一個真心;您現在處於凡夫,乃至不幸墮落到三惡道,是一個畜牲、是一個餓鬼,您也沒有減少了一個如來藏。正是因為如來藏是如此平等平等,所以我們才說,佛教是最平等的宗教。
那依於我們剛剛說過的,當您憶佛、唸佛,拿著數珠也好,或者是說您依於《觀經》,您去觀像念佛想求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子的淨土的三經所說的,這樣子一個觀佛或是說念佛法門,好像跟《金剛經》所說的相違背,其實是絕對沒有違背。成佛必須要證得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依於一切種子識,種子就是功能,您要成就佛地的一切種智,於一切法無所不知,能夠具足一切的智慧、神通、威德,必定是依於您在凡夫已經具足了福德、智慧、定力、資糧;您斷我見,乃至您斷我見之後,你明心了,證得了這個阿賴耶識第八識,也就是所謂的一切種子如瀑流,這一個阿陀那識──一切種子識;因為一切萬法皆從這個阿陀那識所出生,凡夫也叫阿陀那識,佛也叫阿陀那識,這一個一切種子識。阿陀那識既然就是一切種智所證得的根源,當然了,我們要修學佛道,就必須先要證得明心這個道理,而明心之後,如果您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您一定是可以上品上生。
然而那一個極樂世界,並不是依於 阿彌陀佛的願力或是神通,獨一只依靠佛的神通所化現。有修學過唯識道理的菩薩一定都瞭解,我們所見、我們所聞都是我們的內相分。簡單一個道理:一個色盲的人看一個蘋果,他可能是紅蘋果看成綠蘋果;一個所謂正常的人,他看的蘋果就是正常的紅蘋果。乃至於畜生:牛、羊、馬、狗,都是所謂的灰階色盲,牠們看的世界是灰階的、是黑白的,是黑白的世界;牠不像我們所謂有具足這種彩色視覺的這些有情,我們看的世界不一樣。單獨用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您就知道了所謂的眾生,在取像為真,執夢為實;在輪迴三界,在流轉於三界當中,他所取、他所愛、所厭惡的境界,全部簡單來說,以人來講,都只是您大腦當中所顯現的世界,並不是真實外面的世界。
至於真實外面真的有一個世界存在嗎?佛法告訴我們,並沒有一個真實的世界存在。如果是那一個世界存在,一般來講就是指物質世界。物質世界一定有大小、有顏色,那到底是以誰的顏色為準呢?那以一個大小,以一個長度來講,我們也知道依現代物理所知,當您速度變快,您的長度會縮減,這樣子的一個道理,那到底要依於誰為座標來證成說:我看到的是真實世界,而您看到的不是。乃至現代的量子物理也講得很清楚了,所謂的測不準原理,這樣子一個海森堡,一個定律、一個定理,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所有的物理,所謂的科學實驗,都不能離開意識的干涉。
換句話說,愛因斯坦所說的那一句話:「我希望當我沒有在看月亮的時候,它還在那裡。」稍微瞭解這些量子物理歷史的人,菩薩應該就要知道了。量子物理之難可思議,就是因為以前人總認為,像牛頓的古典物理那樣子的一個時空觀:認為有絕對時間、絕對空間。這樣的觀念早就被現代物理所證成:它並不是正確的,它只是用於某個一個小區域。這樣子一個能夠適用的一個原理,從量子物理的這樣子一個,因為時間不夠,我們也不可能在這一方面深入去探討。
簡單來說,就如同您我現在眼前的世界,就好像這些在玩網路角色扮演遊戲的宅男、宅女一樣,他永遠只看到他眼前電腦螢幕所顯現。如果他的電腦螢幕壞了,它顯現的就是黑白了,類似像色盲的人;如果他電腦螢幕是LED的,或是說以前比較老式的,像是一個桌上的螢幕,那是(映像管)螢幕顯現的;乃至於他自己去調整它的亮度、它的色彩的彩度這些濃度,它所呈現在他眼前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有時候經常會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大部分的菩薩應該都有經歷過,我們去百貨公司買一件衣服,在百貨公司,在這個櫃檯這裡面,我們拿起衣服來,看看這個是什麼顏色?過了一段時間,可能隔天拿出來穿了,可能某個時候在某個場合,因為燈光照明的不同,顏色的顯現就不同了。那其實這就是顯色、形色、表色,這些所謂這色法的道理,那內中深談的道理,我們就不去提了。我們這裡要講前面這麼一堆,主要就是要來證成,即使您往生到極樂世界,您眼前所依於這個六識,所去了知、分別這樣子的這一個極樂世界,仍然是您的內相分,仍然是您類似凡夫這些三界火宅當中,不肯脫離的宅男、宅女他眼前的那一部電腦一樣,十三吋的就十三吋的畫面,十七吋的就十七吋的畫面,五十吋就有五十吋的畫面,每一個人都只是依於他的五根身、依於他的五識、五俱意識而去領略這個世間。在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如此,您往生到極樂世界,一樣不離開這個內相分的道理。
然而內相分的道理,是由誰成立的一個具足存在而能夠去顯現的呢?當然不是依於生滅的六根,不是依於這生滅的六塵,是依於能夠出生五蘊十八界的涅槃如來藏,也就是六祖在聽聞《金剛經》以後,所證得的那一個本無所住,而我們要轉依於祂,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修行的那個無所住心;也就是般若系經典裡面所說的無心相心。祂沒有那些妄心七轉識的那ㄧ些分別、那ㄧ些攀缘、那些執著、那些作主性的一個真心。
六祖所證,依《金剛經》所證:「若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他所證的這一個,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個法身佛——如來藏。雖然不是佛地的法身佛,可是在因地同樣是具足清淨、具足不生滅、能夠受熏持種根身器;是《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經》道理如是,《金剛經》如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之前在講佛教不可分宗的時候也說過了,依於這個如來藏,佛法只有一宗:法身佛這一宗,第八識這一宗。第八識祂本不生滅、祂本自具足、祂本無動搖、祂具足空性,祂不是五陰十八界任何染污法,任何所謂的三界相應的、有漏的這些有為法能夠去動搖祂;祂是具足空性,您在十八界當中找不到祂,祂猶如虛空。然而這個具足空性的心,同時卻又是被一般人所毀謗為大乘有宗。
諸多的經典裡面,譬如《解深密經》、《楞伽經》,這裡面講得很清楚,也是禪宗祖師,這一個達摩初祖,付給那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的時候,《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裡面講的這一個能夠受熏持種根身器。這玄奘大師《八識規矩頌》在這個頌揚第八識功德的時候,所説的這一段、這一句,您如果細細地去思惟,就會了知這些道理完全是如實一貫的;這一個空性心是完全具足能生萬法的一個有性,祂是有真實的功能體性的,祂不是像祂所出生的五蘊十八界這些波浪法。
因為《楞伽經》講得很好,佛說的前善、中善、後善,祂在《楞伽經》講說:「藏識海常住,而諸轉識--就是七轉識,這些妄念諸法卻是如同波浪,波浪不能夠離開大海而能夠出生,波浪跟大海是不一不異。」您如果掌握住這個不一不異的道理,您掌握了這些內相分基本的入門的道理,那您再去看《金剛經》所說的,六祖依於《金剛經》所開悟而說的開悟偈的這個,所謂的法身佛無形無相「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那您就很清楚了。娑婆世界是內相分,阿彌陀佛世界一樣是內相分,都不可能離開五蘊十八界,不可能離開五蘊十八界背後這個常住的藏識大海,而有這一些您在娑婆世界的內相分波浪,五蘊十八界的顯現;乃至有您在 阿彌陀佛那一個 無量壽佛,這一個極樂淨土這樣的一個世界的顯現。
換句話說:所有世界的顯現,都不離於一切共業有情的如來藏而能夠出生。既然如此,不管您是依於觀像念佛的法門,或是您是依於持名念佛法門,而您要往生淨土,不管是 阿閦佛國土、藥師琉璃光佛如來國土,或是說 阿彌陀佛國土,都一樣是您的唯心淨土,差別只在於您體會到了、您實證到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與否而已。
既然知道了經典,真實的經典絕對不會有互相衝突的地方,真實的經典一定必定是前善、中善、後善。初轉法輪《阿含經》所說之法「善」,雖然是尚未圓滿、未究竟完善;二轉法輪般若系所說的經典,一樣是中善;前善、中善雖然也在講中道,可是沒有具足圓滿的把一切種智說得比較清楚,ㄧ直要到三轉法輪。前善、中善、後善之所以前善、中善、後善,因為吾道一以貫之,佛法裡面的道、佛法裡面的宗,就是只有這個真心這個一宗--涅槃如來藏心宗。所以三乘菩提各有它的涅槃要實證,而不管是「五陰十八界,涅槃如來藏。」,正覺總持咒第二句所說的涅槃;四種涅槃,沒有一個涅槃是可以離開如來藏而有這樣子的文字、語言戲論施設的。這是讓菩薩們應該要先瞭解的。
演說到這裡,我們再回到我們所說的今天的單元「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乃至於有人因為這樣子的一個錯誤的認知,他說:淫欲也是菩提啊!貪瞋癡都是菩提啊!既然都是菩提,那我幹嘛修行!依這樣錯誤的認知,說有ㄧ些佛法裡面的外道,就依於所謂無上瑜伽的施設,依於男女和合的道理,這最低賤的欲界之法,連色界的天人都已經遠離,無色界沒有色身,更不用去提了,連淫欲之法都不能遠離,而說他竟然能夠成佛。那這麼樣子的說法,其實跟我們今天所要回答的題目是相應的,我就一併演說,一併來說明: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所謂的生死即涅槃,所謂的煩惱即菩提,我們可以引用張拙秀才所說的一首偈,來為菩薩們先作一個引言,再來解釋。張拙秀才在開悟的時候,他說了一首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缘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這首偈裡面當然有容易讓人家誤會的「一念不生全體現」,因為不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我們就一句話帶過。一念不生全體現:是指那個本來就一念不生的心,能夠出現五陰十八界、一切山河大地。可不是要大家把這個生滅、有來有去的意識心修成不生不滅,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所謂的離念靈知,那也是邪知見。
好,回到我們的主題,這首偈最後有告訴我們的「涅槃生死等空花」,為什麼涅槃、生死都是虛妄呢?因為眾生(所說)的涅槃,他並不是實證如來藏,如來藏;如來藏多所示現,我們依於中文、我們依英文施設種種不同的名相,這個名相不等於就是涅槃,這個道理其實也可以把它引申為像《金剛經》的那樣子的「所謂涅槃,即非涅槃,是名涅槃。」因為涅槃無名、涅槃無相。涅槃這兩個字,乃至英文的涅槃,乃至梵文的涅槃,都只是一個指月指,都只是一個藥方、藥引;您不可能能夠去把這些本草綱目、把這些湯頭歌訣,撕下來嚼一嚼就能夠治病。可是離開這些藥方、這些湯藥書,您也沒有辦法去真實的,能夠在熏習之後,能夠起而行,去修集這些菩提道的資糧;去到藥店,去備集資糧之後,去選購、去採集這些藥物,而能夠熬製成真正能夠斷除生死的甘露、靈藥。張拙秀才的這一首偈,已經清楚的可以看到說,他就是在講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這裡的煩惱、菩提、生死、涅槃,我們舉一個現世比較容易體會的例子:這一些簡單講都是中文,所有的中文都是從字典出生;就跟我們剛剛講的煩惱也好、菩提也好、生死也好、涅槃也好,這些名相,這些意識所了知的,都不是真正的實相;這一些都是波浪,都是從藏識海常住,這個常住的如來藏海所出生的波。不管這個波湧現的是您生死輪迴的波,不管這湧現的波形成的七轉識、五蘊十八界,建立的五蘊十八界,這是某某人的五蘊,這是畜生的五蘊,這個人有煩惱,這個人去證悟了、去斷我見了,這都是依於波浪,依五蘊十八界而說。我們從如來藏的觀點來講,從一個證悟者轉依如來藏而去說這樣子的煩惱、菩提、生死、涅槃,同樣都是等空花,都是波浪生滅之法,都是在波浪法上面,波生滅法上面去建立一個生滅相的錯誤執著。
很簡單,我們經常會說過了:「本無作者,亦無受者,可是果報不亡。」我們也可以說:「本無生者,亦無死者,可是輪迴不亡。」您如何說一個人有生呢?您是念念生、念念滅。您出生為人的受精卵,在很早以前,十年、幾十年以前早就不見了,今天您身體的細胞沒有一個是您當初的受精卵。您天天進飲食,有些人吃牛肉、吃豬肉、吃雞肉、喝牛奶、喝豆漿、吃漢堡、吃刈包,每一天您身體的這一些碳氫化合物、這些蛋白質、胺基酸、這些核苷酸、這些核酸,都一直不斷的生滅變化,您的色身什麼時候曾經常住過了?所以佛法裡面,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衍生為:「本無殺者,沒有殺人的人,也沒有被殺的人,可是果報不亡。」因為殺與被殺,因為布施與被布施的人,施者與受者都是依五蘊而說。沒有恆常不變的一個色身存在著,被你去殺;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色身存在著,被您去布施;也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行布施人的色身,他是恆常不變。可是不要錯誤的以為在生滅變化當中,那一切佛法的修行就沒有意義了,而讓自己墮落「口但說空,行在有中。」這樣一個錯誤的一個觀念當中。
那菩薩們要記得的,既然這些煩惱、菩提、生死、涅槃,涅槃是依於生滅、生死法的斷滅而證得;煩惱是相對於菩提,如來藏沒有煩惱,如來藏不用修行,五蘊有煩惱,可是五蘊卻念念生滅;依念念生滅的五蘊,依您有五蘊、有身口意行,您才能夠轉變如來藏中的種子,而如來藏之所以能夠保持種子,是因為祂是不生不滅法。依生滅法、不生不滅法這樣子的互動,所以我們才可以講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雖然生死即涅槃,雖然趣向真如亦是邪。可是我們一樣要如實修行,要依於這個剎那剎那生滅,從來沒有從一歲到二歲到三歲,從來從出生到死,都不是同樣一個有情的色身;色蘊如是,乃至受想行識五蘊皆如是。五蘊既然剎那剎那生滅,沒有一個常住的五蘊,那有誰在真實修行呢?有誰在真實生死呢?都沒有!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只是生滅相、生滅法,都只是遍計所執性,都只是說依他起性;而我們要真實實證的,還是如來藏的一個圓成實性與清淨的依他起性。證得這兩個法,您對於煩惱即菩提,對於生死即涅槃,乃至對於淫欲即菩提,您就不會有錯誤的認知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先解說到這裡。
祝願各位菩薩們: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