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題目,有人問到:學佛貴在精進,那精進的定義為何呢?
我們都很清楚學佛貴在精進。因為我們只有精進,我們的證量才會快速提昇,成佛才會快。那精進的定義是什麼呢?其實真正的精進是「心不放逸」。心不放逸容不容易?不容易啊!有些人會覺得說,我坐在那邊靜坐,動都沒動,所以我應該是很精進。但是他雖然身體沒動,心卻亂動,心思卻亂跑,心裡想東想西,這個心還是在放逸。這就有點像有些學生,坐在書桌上看書,坐在那邊坐了三個小時,但是心卻亂飄,那本書都沒有讀進去;我們從表相看他是很精進,以為他很認真,但是事實上他三個小時前,跟三個小時後看的都是同一頁。也就是說,他心根本沒有放在書本上,心還是放逸。同樣的,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是看表相。即使是坐在那邊很靜很靜,動都沒動,但是心只要放逸了,那就不算是精進了。所以,心不放逸才能夠稱為精進。
那麼什麼是放逸呢?放逸是所有會增身命財、增五欲貪、增我慢瞋,都是屬於放逸。也就是說,想要去作會增加我們身命財的,會增長我們五欲貪的,增加我們的我慢瞋的,這些事情都是屬於放逸。比如說,有些人貪一些財、色、名、食、睡等等,這個都是屬於放逸。因為這是在增長我們的五欲貪,或者那些會增加我們的瞋癡慢等等煩惱的,這些也是屬於這個放逸的定義。所以當我們心不在這些身命財,不在五欲的貪,不在瞋癡慢疑的這些煩惱裡面用心,這個就稱為心不放逸,也就是真正的精進。
另外心不放逸也稱為苦行,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所以真正的苦行並不一定要在深山中幾天幾夜不吃飯,只要是當我們的心,一直都能夠安住而不放逸,那就是苦行,那也就是精進。所以舉個例來說,如果我們在無相拜佛的時候,把這個無相拜佛的念,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能夠持續地照顧著這個念頭,這也算是精進,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會去放逸的。
那我們該如何精進呢?精進必須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來修,佛在《百喻經》裡面有提到六枚半餅的ㄧ個比喻。佛說,譬如有人,因為他很飢餓的緣故,就拿了七枚的煎餅來吃,吃了六枚完以後,在吃到第七枚的一半的時候,才發現已經飽了。他就開始怪自己說,早知道那前面六枚就不要吃了,因為我就是只吃這個第七枚的那個半枚就好了,因為我是吃了這個半枚才飽的。大家相信他是吃了這個半枚才飽的嗎?當然不是,因為很明顯的,如果他沒有吃前面那六枚,吃第七枚的那半枚,也不會讓他飽。這個故事很明顯地強調了次法的重要,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前五度,沒有好好地去作,要修好第六度般若度,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要明心開悟,除了要有定力、要有慧力以外,還要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福德資糧。所以我們修行的程序,是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來。
佛在《百喻經》裡面,也提到三重樓喻的一個比喻。佛說有一個很有錢的愚癡人,他到另外一個富有的人家裡面去,看到這一位富人,蓋了一棟三層樓,他發現這一棟三層樓裡面,非常高廣、莊嚴、美麗,而且又明亮,所以非常的喜歡。他心裡又再想:我的錢財又不比這位有錢人少,所以我應該也來建造一棟同樣的三重樓閣。所以他就找了一位木匠,那位木匠剛好就是蓋這ㄧ棟三重樓閣的人。然後他就跟這位木匠說:「你可以幫我做同樣的三重樓閣嗎?」這位木匠就回答說:「可以呀!」於是他就請這位木匠幫他建造,這時候他發現一個現象,這位木匠怎麼是從地面上開始蓋呢?所以他就告訴這位木匠說:「第一層樓跟第二層不用蓋,我只要直接蓋第三層樓就好了。」木匠就回答說:「沒有這回事啊!沒有不造作第一層,而可以建造第二層的;也沒有不造作第一層、第二層,而可以直接建造第三層的啊!」所以大家想想看:我們要蓋一棟三層樓,要不要蓋第一層?要不要蓋第二層呢?當然要啊!我們必須要有第一層跟第二層的基礎,才能夠去蓋第三層樓;我們不可能第一層跟第二層不蓋,一下子就跳去蓋第三層樓。所以精進一定要按部就班來,也必須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什麼是邪精進?什麼是正精進?首先介紹什麼是邪精進,理論上來講,應該沒有所謂的邪精進。因為精進是善法,所以邪精進只是一種方便說。所謂的邪精進的定義,是說受邪師的誤導,於邪見、邪法精進修行,增無明癡。也就是說,有些人受到邪師的誤導,在邪師所教導的邪見、邪法上,很精進地去修行,這樣的很精進修行,反而會去增長這些人的無明癡。比如說,有些人在一些邪師的誤導下,在修雙身法的密宗道場中裡面,精勤地修行,類似這種的情形,都是屬於邪精進,因為一定會增長無明癡,而且果報一定很糟糕。我們還是要再ㄧ次地強調,邪精進是一種方便說,因為精進本來就是善法。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什麼叫作正精進呢?正精進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屬於世間相的正精進,一個是屬於出世間相的正精進。世間相裡面的正精進有三種:也就是布施、持戒、修定三種,這三種福業的一些事情,都是屬於世間相的正精進。為什麼布施、持戒、修定的這些福業是屬於世間相呢?因為在作布施、持戒、修定,這ㄧ類的福業上精進的一些事情,都是緣於眾生而有的,它們是有漏有取的,是依於諸果報、依於諸福報而有的,所以稱為菩薩的世間精進。它們並不是真實的福田,這是世間相裡面的正精進。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什麼是出世間相的正精進。在《地藏十輪經》裡面的經文有提到勇猛精進:「於諸眾生,其心平等,除滅一切煩惱業苦,……無漏無取,無所依止,普於一切精進懈怠、布施慳貪、持戒破戒、慈悲忿恚、下中上品諸眾生所,無差別心、無差別想,勇猛精進。……不觀諸有一切果報,勇猛精進;不依一切得與不得,勇猛精進;不依諸行,勇猛精進;不依三種世福業事,勇猛精進。」所以從經文裡面,我們很清楚知道勇猛精進是說:對於所有的眾生,其心是平等的,而且能除滅一切煩惱業的苦,祂不僅無漏無取而且無所依止。從經文裡面,我們很明顯可以瞭解到,出世間相的正精進,跟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有沒有關係?當然有!所以能夠普於一切精進懈怠、布施慳貪、持戒破戒、慈悲忿恚、下中上品諸眾生所,無差別心、無差別想,勇猛精進。
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從事相上來看,也可以從理上來看。從事相上來看是說,我們對於一切眾生,不管他是精進或者懈怠,他是精勤於布施或者非常慳貪,他是持戒或者破戒,他是慈悲或者一直很瞋恚,或者說他在上品、中品或下品的所有眾生處所,都沒有差別心,也沒有差別想地去勇猛精進。這是從事相上來看,如果從理上來看的話,哪一個心能夠作到這一點呢?那就只有如來藏。所以如來藏祂不觀諸有一切果報,勇猛精進;祂不依一切得,勇猛精進;祂不依諸行,勇猛精進;祂不依三世福業事,勇猛精進;也就是不依布施、持戒跟修定的勇猛精進。這些屬於出世間的正精進,所以我們要用精進的妄心,去找到最勇猛精進的如來藏,然後轉依於如來藏的這些勇猛精進的體性直到成佛。
另外 佛在《優婆塞戒經》裡面,也對正精進作了定義:「菩薩遠離邪精進已,修正精進;修信、施、戒、聞、慧、慈悲,名正精進。至心常作,三時無悔,於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學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進也。」也就是說,菩薩遠離邪精進以後,就開始修正精進。正精進的修行者,應當修正信、布施、持戒、多聞、智慧、大慈、大悲,這樣才是正精進的修行者。而且要以至誠心常常努力去作,二六時中絕不後悔,對於一切善法,都不會生起滿足的想法。就是說只要是善法,就心無厭倦一直作,並且在所學的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上,都是以善心、清淨心來修學。這樣作,不論是在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上的修行,都稱為正精進。
佛也在《優婆塞戒經》裡面,提到精進的因緣。佛是這樣講的:「菩薩雖復不惜身命,然為護法,應當愛惜。身四威儀,常修如法;修善法時心無懈息,失身命時不捨如法。若能到於六事彼岸,悉是精進之因緣也。」也就是說菩薩雖然不會去愛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但是為了護持正法的緣故,要不要愛惜?當然應該要愛惜!在身四威儀,也就是行、住、坐、臥當下,都要隨時留意,是否如法安住修行;修善法的時候,心沒有懈怠,也沒有休息,即使到了喪身捨命的時候,也應當如法安住。能夠這樣依六度波羅蜜,而平等地修習六種到彼岸的法門,這些都稱為精進的因緣。
佛在《優婆塞戒經》裡面,也提到三種勤行精進:「若自讀誦、書寫、思惟十二部經,名『自為法』勤行精進。若能以是轉化眾生令調伏者,名『為他法』勤行精進;若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毘婆舍那,讀誦、書寫十二部經,復能遠離貪恚癡等,名『為菩提』勤行精進;如是悉名為正精進,是名六波羅蜜之正因也。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時一切布施,不能持戒、勤行精進、攝心念定、忍於惡事、分別善惡,是故我言:六波羅蜜因於精進。」在經文中,佛有提到三種勤行精進,第一種叫作「自為法」勤行精進。也就是說,如果能夠自己精勤地讀誦、書寫,進而思惟十二部經,就稱為自為法勤行精進。第二種是「為他法」勤行精進。是說如果已經自為法勤行精進了,又能夠進一步精勤地去度化眾生,讓眾生心能夠得到調伏,安住於法中。也就是說,當我們自為法勤行精進以後,我們可以把我們所學的部分,或我們所瞭解的部分,去度化眾生,令眾生能夠調伏,這就是屬於為他法的勤行精進。第三種叫作「為菩提」勤行精進。就是說如果能夠為菩提的親證,而去修菩提道,從布施、持戒、多聞、智慧,以及修學世間法,加上供養父母、師長,還有有德的人,去修止跟修觀,去讀誦書寫十二部經,又能夠遠離貪瞋癡等等,這就稱為為菩提的勤行精進。像這樣子的修行都稱為正精進,所以正精進是六波羅蜜的正因。佛又說:善男子!懈怠的人不可能在一時之間去作一切的布施,懈怠的人也不可能會持戒,也不可能勤行精進,也不可能攝心正念而安住於心不動轉的境界中,也不可能忍於惡事,也不能去分別善惡。所以 佛才說,六波羅蜜的正因是精進。所以我們唯有精進,在佛菩提道上,修行的速度才會快。既然已經知道正精進的定義,也知道正精進是六波羅蜜的正因,所以舉凡正信、修善法、布施、持戒、忍辱、修禪定、修智慧,以及跟眾生廣結善緣等等,都是屬於精進的法門。
由於時間的關係,精進的法門的詳細內容,我們就不在這一集裡面敘述。接下來我們介紹精進的法益,也就是說精進對我們修行上面,有什麼樣的益處。這個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我們瞭解精進的法益以後,大家對精進的動機就會比較大。那精進有哪些法益呢?第一個精進會讓善法增長廣大。第二個會勝魔。第三個會果報至疾。第四個是諸天會助益。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精進會使善法增長廣大呢?這個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增一阿含經》裡面,佛有提到,諸善法,依不放逸而得長大。所以,所有善法,是依於我們不放逸地去修行以後,這些善法才會增長廣大的。這個道理應該是很清楚的,就是說如果我們一直去作一些善法,很精進地作一些善法,會有一些正面的現象會出現。比如說我們會越作心裡越安隱,越作心裡越踏實。也就是說,我們在作行善的過程裡面,我們越作會覺得越有意義,連帶會增加我們再去行善的動機;其次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其實也可以帶領很多人一起作,因為我們在作行善的過程中,別人看到我們作得很快樂,他們也會想學。所以這個過程裡面,一定會有自利跟利他的部分,所以善法會因此而在這世間裡面廣傳。當我們不放逸的很精勤地去作一些善法的時候,這些善業的種子,不僅會儲存在我們的如來藏中,同時這些善業的習氣種子,也會被熏習在如來藏中,一同會被帶到未來世去,一世一世精勤地修行,才能夠快速成佛。所以很明顯的,只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如來藏這個根本因,才能執持這些業種及習氣,才能讓精進有其依據,才能讓精進有其果報。
因為時間的關係,「學佛貴在精進,精進的定義為何?」的第一個單元,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