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04 22:23:52| 人氣1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作者與受者的關係(九)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292-a10_041

菩薩正行(二)第41集~由 正偉老師開示:作者與受者的關係(九)

菩薩正行(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也就是平實導師的著作菩薩《優婆塞戒經講記》的導讀。我們將許多初機學佛大眾在持戒方面所會遇到的問題,把它們一項一項分門別類的為各位介紹。

上一集的節目當中,我們講到了梁武帝以及他的過去世;從上面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因緣果報是一碼歸一碼,不同的因果,彼此是不能互相扺銷的,而是要各自受其業報。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經文:【若以具足色香味觸施於彼者,是名淨施;若能如法得財施者,是名淨施;觀財無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淨施;為破煩惱故行布施,是名淨施;為淨自心因緣故施,是名淨施。若觀「誰施、誰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緣故施?是施因緣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緣 果報皆十二入」,能如是觀、行於施者,是名淨施。若行施時於福田所生歡喜心:「如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於妻、子、眷屬、僕使,生憐愍心;施於貧窮,為壞苦惱;施時不求世間果報,破憍慢施,柔軟心施,離諸有施,為求無上解脫故施,深觀生死多過罪施,不觀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報逐是人如犢隨母;若求果施,市易無異。】(《優婆塞戒經》卷五)

好!佛說:「如果能以具足了色、聲、香、味、觸的這個物品布施給別人,這就叫作清淨布施;如果能夠以如法所得財物來布施,這叫作清淨布施;能夠觀察財物是無常的,它不能恆常的存在,如此作意而行布施,這叫作清淨布施;為了破除煩惱而行布施,這叫作清淨布施;為了清淨自心的緣故而行布施,這叫作清淨布施。」

接下來是很重要的部分,特別是菩薩的布施行,如何的去結合了「五蘊空觀」的布施。這個部分我們來看平實導師的開示,在課本的第八十九頁,導師說:還有一種人更深入的觀察:「我現在正在布施,是誰在布施?沒有人在布施。又是誰在接受布施?也沒有人接受布施。現在又是布施什麼財物呢?布施的財物也是無常,施者也無常,我又是以什麼緣故來布施呢?」這樣子思考清楚了:「原來我是為了淨除煩惱而布施,為了成就道業的資糧而布施,布施者與受施者以及布施這一件事情,都是無常法,但可以轉變成聖財而由自己擁有,別人不能剝奪,因此可以成就道業。」觀察清楚了,再來觀察:「自己布施的因緣,將來可以得到什麼殊勝的果報?布施給狗、布施給人、布施給外道修行者、布施給佛法中的修行者等等,未來世將會各自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思惟清楚了,然後再觀察:「所謂的布施其實也不外就是十二入,就是十二處;也就是於十二處有入,就是在六根與六塵之中產生了六入,所以有六法—也是在六塵上—的入,布施不外乎就是這樣子。總歸一句話:布施就是十二處中的六入。布施的我、受我布施的人以及布施的因緣、未來世的果報都是十二入;既然都是十二入,那就是無常;無常,那我就不需要去執著,就於布施的事相中來得到解脫,再也不會被布施這一件事情所繫縛了。如果布施以後,心中總是想到:『我有在布施,我布施作得很好。』那就會被布施給綁住了。」能這樣觀察而行於布施,這一個人就叫作清淨布施,這是有智慧的清淨布施,這樣的人布施的時候也能夠為眾生說法,能這樣子布施才叫作清淨布施。

平實導師接下來繼續說:如果在布施的時候對於自己所布施的福田生起了歡喜心,他這樣想:「就像是所有被布施的福田們所追求的功德,我也就是像這樣子不斷的來追求功德。」所以布施給妻、子、眷屬、僕使時,心中出生了憐愍心。布施給窮人時,是為了毀壞對方的苦惱,不是為了求得對方的恭敬、感激。布施時不追求世間法的果報:他不會想著布施以後未來世會得到什麼樣殊勝的果報。也不會去想著布施以後,對方將來日子好過之後,會怎麼樣的回報自己。而是要破除憍慢心來布施,不要以傲慢的心來布施。要以柔軟心、溫和委婉的口氣來對受施者說話以及行布施。並且不為了求三界有的果報來布施,而是為了求得無上的解脫而布施。雖然知道布施有很多的上妙果報會在未來世等著我們,可是卻同時深深地觀察:「未來世接受布施的勝妙果報也還是生死法,在生死之中有很多的過失,也有可能會一不小心造作了許多惡業而有了罪業。」在這樣子的正知見中去作布施,自己就不會為了求三界有而去作布施,這樣子就叫作「深觀生死多過罪施」。並且布施的時候不觀察受施者的福田是不是最好的?是不是次等的、是不是最差的福田?都不作這樣的觀察,有因緣遇到了就去布施。如果能依照上面所講的正確心態與知見來布施,布施的上妙果報就會一直追逐著他,就如同小牛會緊緊地跟隨母牛不捨一樣,所以他是布施果報之主,因此稱為施主。

對布施的上妙果報都不必去掛念,要以清淨心、無所求心來布施,這純粹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布施,這樣子未來世就會有布施以後應該得到的上妙果報;既然布施的果報會緊緊地追隨著施主,那又何必去牽掛呢?如果知道布施有上妙的果報,是為了求勝妙的果報而作布施,這就是在作交易,和世間人在市場裡面的交易一樣。所以,用不堅固的財,去賺取堅固的聖財,而且在未來世還會有很多不堅固的世間財讓我們享受,何樂不為?

這邊 佛陀很有方便善巧的說法,剛開始要給眾生一點布施的動機,眾生剛剛開始會想:「我今天供養了三寶,這一位僧寶又是已經明心開悟的聖人,我未來世將會得到無量報。」心中很歡喜。等他布施習慣了再告訴他:「你不要只得到這一個福報,你還得要得功德。福德是一定跑不掉的,何必牽掛呢?何不多加一個功德呢?」對方問:「那要怎樣才能得到功德呢?」就把不牽掛、不求有等等的妙法告訴他。這就是「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鉤牽」,等他進入了佛法之後,再告訴他:「你不要執著,那就多了一個功德。」

接下來我們再繼續看經文:【如為身命耕田種作,隨其種子獲其果實,施主施已亦復如是,隨其所施獲其福報。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辯,施主亦得如是五報;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破戒者得千倍報,施持戒者得十萬報,施外道離欲得百萬報,施向道者得千億報,施須陀洹得無量報,向斯陀含亦無量報,乃至成佛亦無量報。善男子!我今為汝分別諸福田故,作如是說:得百倍報至無量報。若能至心生大憐愍、施於畜生,專心恭敬施於諸佛,其福正等,無有差別。言百倍者,如以壽命色力安辯施於彼者,施主後得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各各百倍,乃至無量亦復如是。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於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優婆塞戒經》卷五)

好!佛說:譬如為了活命而去耕田農作,隨著所種下的種子,將來會獲得果實,施主布施了以後,就會隨著他的布施而獲得福報。就好像接受布施的人,能夠得到壽命、氣力、體力、安隱、辯才,那麼最初的施主,當然也可以獲得這五種果報的。布施給不同的眾生,會有著不同的果報。佛陀舉例說,如果是布施給畜生,將來可以獲得百倍果報;如果是布施給破戒的修行人,將來可以獲得千倍的果報;如果是布施給持戒的修行人,將來可以獲得十萬倍的果報;如果是布施給外道離欲——也就是已經離開了欲界愛證得初禪的人,將來可以獲得百萬倍報。如果是布施給向道者——也就是向須陀洹:在解脫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聖賢之人有八種,也就是 佛陀所說的四雙八輩,也就是向須陀洹、須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羅漢、阿羅漢這八種修行人;其中最初階就叫作向須陀洹,也就是向初果人,他們對於初果之前所應該修證的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義,也就是四加行這個部分已經完成了,但是他尚未證得初果,也就是說,初果人所知他們已經知道,但是他們就是沒有辦法真實地斷除掉三縛結,但是即使如此,佛也將他們列入四雙八輩。在《長阿含經》裡面,佛說這八種人是:【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賢聖之眾,甚可恭敬,世之福田。】(《長阿含經》卷二)所以長久以來,中國的佛教界都錯會了 世尊所交代,真正的福田是證得向初果以上的四雙八輩,而不只是穿著袈裟的世俗僧。因為後者只是表相上的三寶,而四雙八輩才是真實的福田。因此在這裡,世尊再次的交代,如果能布施給向須陀洹,從這兒開始才算是真正的福田,將來可以獲得千億倍的果報;當然再往上,如果能布施給真正的見道者,也就是須陀洹初果人,那麼將來可以獲得無量倍的果報;如果是布施給向斯陀含——已經過了初果但是還沒有真實的證得二果的人,將來也是獲得無量倍的果報;也就是說,從初果開始向上,供養到他們就都是無量倍的果報。那麼大乘的見道者,已經超過了聲聞初果,函蓋了聲聞初果所斷的三縛結,那當然供養他們也是無量報;乃至初果向上所有的果位,最終布施給 佛陀,將來也當然是更為增上的無量倍果報。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觀眾想:「那我要去哪裡找這種四雙八輩見道的菩薩來布施?」如果會這樣想,那就又變成了 世尊前面所說的「布施擇福田」,那就會變成不清淨的布施。所以在這個地方,平實導師在書中就繼續開示說:既然要說布施的因果,就應該讓大家瞭解:福田的殊勝與低劣,施主所得的回報就有一定的差別;如果都沒有差別,那就不是法界真實平等之理。這就好像在世間法上講平等,是要講立足點的平等?還是要講齊頭式的平等?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是齊頭式的平等,那就不是真的平等!例如有人辛勤努力,又加上聰明才智,使得許多利益眾生的事情都能夠順利成就;有人懈惰怠慢,又沒有才智,因此連一件利益眾生的事都作不成。這兩個人是不是要讓他們同樣的在佛法的證量上有同樣的果證呢?所以齊頭式的平等並不是真正的平等。依照立足點的平等,憑著個人的努力、才智的勝劣而產生修證上的差別,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好!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1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7-9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法施勝於財施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作者與受者的關係(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