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0 23:16:15| 人氣2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布施又可分為法施、無畏施、財施三類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343-a10_023

菩薩正行(二)第23集~~由 正鈞老師開示:布施又可分為法施、無畏施、財施三類

菩薩正行(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今天要和大家談談:布施又可分為法施、無畏施、財施三類。

上一次的菩薩正行談到 世尊開示的一段經文說:【菩薩修行如是二施,為二事故:一令眾生遠離苦惱、二令眾生心得調伏。】今天再將這一段開示的道理作一個結論,然後再來談布施又可分為法施、無畏施、財施三類。一世一世修學布施之後的轉依,因為從七住開始就已經是有布施也有波羅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菩薩自己除去了種種煩惱;也正是因為自己可以除去這一些煩惱的緣故,而行於財法二施的目的,也無非是為了利他自利,所以菩薩繼續行於財法施的過程中,才能夠方便的教導眾生這一些道理,也使得眾生能夠依法修學,一樣的遠離種種的煩惱。這樣長劫修學的結果,菩薩自能調伏其心,也教導眾生都能調伏其心,這才是菩薩法中自利利他的道理。

接下來,世尊又從另外一個方面,經文中這麼說:【善男子!復有三施:一以法施、二無畏施、三財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為壞邪見說於正法,能分別說實非實等,宣說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有眾生怖畏王者、師子、虎狼、水火、盜賊,菩薩見已能為救濟,名無畏施。自於財寶破慳不悋,若好若醜若多若少,牛羊象馬房舍臥具,樹林泉井奴婢僕使,水牛駝驢車乘輦輿,瓶瓮釜鑊、繩床坐具、銅鐵瓦器,衣服瓔珞燈明香花,扇蓋帽履机杖繩索,犁鎒斧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稱求者意隨所須與,是名財施;若起僧坊及起別房,如上施與出家之人,唯除象馬。】上面將布施法分為法施、財施兩類,現在增加了第三類叫作無畏施。

先從法施再來說。世尊開示說:若以佛法布施,其中一者是教人受在家戒、出家戒、菩薩戒,或者是出家修道;出家修道就要白四羯磨,也就是一白三羯磨,共有三次羯磨,每一次羯磨之前都要稟白。法布施的目的是要為眾生宣說正法,讓其可以壞卻邪見。眾生在解脫道的邪見就已經是一大堆了,更何況是佛菩提道上的邪見;譬如說大師們常常教導眾生:「要以覺知心的一念不生而入於無餘涅槃。」可是這樣子一來,涅槃之中就有覺知心了,即便祂是一念不生,其繼續存在的當下就是有行的過程;覺知心本身就是我,有了覺知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寂靜,這顯然是違背三法印的。這樣子為眾生說明了之後,不但讓他們可以離開種種的邪見,同時又為他們開示真實的法,這當然就是要依佛菩提道來說了,而說的只有如來藏是真實法,只有祂才能夠稱為是金剛心,這個是真的而且是實際存在的,並且有種種的體性,又是不可毀壞的心。法界中的十八界都是可壞之法,都不是真實的,是定性阿羅漢入於無餘涅槃時,所會壞滅消失的,所以都不是真實的法。

法布施的時候還要為眾生說明「四倒」,好讓眾生可以不放逸地繼續修學正法。那麼四倒是什麼呢?只要記得佛地的「常樂我淨」四個字,就相對的可以明白什麼是四倒。沒有智慧的眾生把非常的當作是常,把非樂的當作是樂,把非我的而認為是真實我,把不淨的認為是淨。譬如說意識心的本身不是常住的,可是無知的眾生卻要執著離念的意識心為不生不滅,因為認為祂離開了貪瞋癡就是常;可是即使是他們真的離開了貪瞋癡,依舊是依於意根、法塵為緣而有的法,所以不是常住法。這樣子非常計常就是「常倒」。意識覺知心雖然會與快樂的法相應,但也是會與痛苦相應的心;外道們妄想淫樂遍身的四喜而認為是最大的快樂,不知道仍舊是苦中作樂,仍然是會失去的樂,並且不是真正的樂,這就是非樂計樂的「樂倒」。只有本來就離開世間的苦與樂的如來藏,才是究竟的安樂、究竟的安隱。意識覺知心也不是真實的我,祂是夜夜會斷滅的,也不能往來於三世;即便是細意識、極細意識,仍舊是意識心,必然不是真實的我。真實的我是無蘊處界我性的如來藏,祂不會被任何一個法所壞滅,乃至是十方諸佛合力,也沒有辦法毀滅任何一個有情的如來藏,這才是真實我。而計著意識心變相為我者,都是非我計我的「我倒」。因為意識覺知心是根塵二法為緣才能出生的心,所以一旦現行運作的同時,就一定會與六塵在一起,不可能離開六塵而獨自存在的;既然是與六塵在一起的,就一定是有染污,必須非常努力地修行到佛地的時候,才是究竟清淨的。所以乃至是認為一念不生時的意識心是清淨的,就是非淨計淨的「淨倒」。

無畏施是施無畏於眾生。眾生畏懼於王者豪富之勢,畏懼於獅子、虎狼等獸,或者是畏懼於盜賊、水火等災,則運用種種的方便,而使眾生離開種種的怖畏。譬如說眾生於王者有所畏懼,如果是到了現代而言,也許可能是有官司要打,也許是欠了稅賦或是罰款等等;那麼有能力的菩薩,就可以為之而作世間法的布施,去幫助那個人打官司,或者是布施錢財給那個人,這樣子不就除去他的怖畏了嗎?當然整個過程中還有其他相關而說是應該注意的事情,這裡就不一一的細說了。有的眾生畏懼於獅子、虎狼等獸,有能力的菩薩也可以挺身而以身力阻擋,或者是以其他的食物施之於虎狼等獸,這樣子也免除了眾生這一分的怖畏了。乃至是小至牽扶某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僅僅是幫助他們過馬路,這是施以身力,所以也是無畏施。其他像對於畏懼於盜賊、水火等災的狀況,這個道理也就可以比量而了知了。由於這一些緣故,所以才會說無畏施是含攝於財施跟法施二施之中的。

菩薩為什麼可以行於財布施呢?因為菩薩已經可以逐漸破除了對財寶的慳貪之心。這當然一定是有一個過程,而不是立即就可以成辦的,得要從往昔的因地的小布施,一直到某一世因為自己從布施法中得到了利益,所以其間對於布施法的信願行輾轉增長,才會有從若好若醜、若多若少的種種財物的布施,包括身外之物的牛羊象馬、房舍臥具,自己所擁有的樹林泉井,乃至是奴婢僕使,一直到草木水石等等,如同經文之中 世尊所開示的種種財物;凡是有人需要的話,就隨其意願而布施給對方。若是對於僧眾而言,也可以為他們建造所需要居住的房子,或者是其他也可能用到的,像柴房、灶房等的別房,只除了不可以布施象馬給出家人。由於象馬或用於騎乘,或用於拉載重物之用,這是會被外道毀謗說出家人在奴役眾生的,會說出家人是不慈悲的。所以,以上所說的這一些,因為都是在財物上面的布施,所以稱為財施。

世尊在接下來的一段經文中又開示說:【善男子!施有四累:一慳貪心、二不修施、三輕小物、四求世報。如是四累,二法能壞:一修無我、二修無常。善男子!若欲樂施,當破五事:一者瞋心、二者慳心、三者妒心、四者惜身命、 五者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樂布施。】從 世尊開示的這一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菩薩修學布施法的一個過程,包括說從小布施到大布施,從求取有為有漏的心態,世世修學布施法之後,逐漸去除一些煩惱與障礙,才能夠於佛菩提道的增進是有所助益的。一開始修學布施法的時候,要不是自己會這麼想,就有可能是親緣眷屬會這麼說:「為什麼財物不留著自己受用啊?反而要去送給別人!不是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姑且不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段俗話的迷思,單單從這一位開始修學布施法的人,他的心境來作個思惟:他或者是初學者,或者是沒有辦法觀察體會布施給眾生所得的果報,也沒有想到說,自己也可能是曾經接受別人的布施,才能夠走出生活上的一些困境;所以剛開始修學布施等法的時候,免不了一定會先考慮自己的利弊等等的。再者,他雖然常常聽聞善知識開示布施法的種種道理,只是聽歸聽,也許又想了一想:「布施法真的很勝妙!」但卻一直無法付諸實行。換句話也就是說,他在信願行的環節之中,行的這個部分是沒有辦法連結上的,當然也只好說他是新學菩薩了。然後你來推究他的不修施的原因,無非又是由於慳貪心的緣故;所以真的是可以說,他還沒有在修學布施法的一個過程中,體會到對於自己的利益,因而裹足不前,才會有不修施、不常修施的這些情況出現。

菩薩剛開始修學布施法的過程,有時候有一種心態:「我布施的東西,又不是什麼珍貴之物,我還是不要布施了吧!」這就有一分輕小物的心態。因為也許他覺得說:「布施那麼一件小東西,面子上掛不住啊!要不然就布施比較貴重的東西啊!我是什麼身分,可經不起別人在背後這樣指指點點的,那多難過啊!」其實那是他自我的虛榮心作祟。試著想想看,若只是牽一個需要幫忙的人過馬路,這並不能說是一件大事,然而對於那一位需要幫忙的人而言,可就不一定是這樣囉!又譬如說現在工商業繁忙時代,早餐多半改吃西點麵包土司等等,然而食用這一類的食品之後,往往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說會剩下很多很多的麵包屑。有人既不想再吃那一些屑末,然後又覺得說很難處理,所以就甘脆把它們全部都丟棄掉。假如你的住家也許是有庭院的,或者是根本就是住在鄉下,屋外有一大片廣闊的草地,那麼這一些草地裡面會有什麼東西?當然是會有蟲蟻,而且是會有很多很多的蟲蟻。同樣的情況下,對於那一些剩下來的麵包屑,你就不要把它作丟棄想,就多走幾步路,心意改變成為布施想,就把它灑在那一些蟲蟻出沒的路上,布施給那一些蟲蟻。你可不要想說:「就這麼一些麵包屑能管什麼用?我自己的牙縫都還塞不滿呢!」不要這麼想,你覺得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可能可以養活一窩螞蟻十天、半個月。因為你的身量大,牠們的身量小,這樣一次以小物布施,就可以利樂將近百千個有情,未來世也可以得百倍報。若依於原來的心意作丟棄想,那只是平白無故的浪費掉今世的一分福報,而這一分的福報是大或是小,道理就可以明白了。

菩薩剛開始修學布施法的過程中,還會有一種心態:就是說布施了以後都求世間的果報,或者是祈求闔家平安、財源滾滾,還有的是求來世的大富大貴,或者是生天享福等等。既然是說新學菩薩,這樣子的祈求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菩薩應當進一步的思惟一件事情,要是有了布施以後,都求的是這些世間的果報,那代表了一件什麼事情?那代表了說:你會因為這些的祈求,就把自己牢牢地綁在世間,尤其是欲界之中,這當然是會續諸生死的。即使每一世都是大富大貴,畢竟還有生老病死等八苦一直伴隨而生。所以你到底要不要這樣繼續下去,道理已經很明白了。所以聰明的菩薩布施了以後,都會把功德或是福德迴向將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雖然這樣的迴向,你也大可不用擔心說,來世無法受用那一分的福德;來世因緣成熟的時候,果報依然是歷歷昭昭,到那個時候,你自可受用那一分福報,然後再把多餘的福德拿來利樂有情,世間法說那叫作「轉投資」;然而對菩薩而言,則是儲備自己未來世佛菩提道上的資糧。

今天就說到這裡。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