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27 15:48:24|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什麽是「法」?(五) --內法與外法(下)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9/2091-a09_015

學佛釋疑(二)第15集~由 正偉老師開示:什麼是「法」?(五) --內法與外法(下)

學佛釋疑(二)影音連結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二)」。我們將一般初機的學佛大眾常會感到困惑的問題,將它們分門別類,用簡單易懂的說法,一項一項地把它們演述出來。

在前面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談到了佛教中所說的「法」,是指三界當中所有的事物統統都是法,法也是五蘊——又叫五陰。法又分為色法與心法,色法是色蘊,而心法則是識蘊、受蘊、想蘊及行蘊。對我們來說,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們的眼識、耳識、鼻識乃至意識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們六識所成的境界。而六個識都各有其根、塵、識三者和合的運作,所以總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們透過五根——扶塵根,去攝取外面的相分,然後呢成像在我們大腦的勝義根,這個是內相分;也就是說,其實我們一直都住在自己內相分的境界當中,從來沒有看到過外相分。內相分就叫作內法,外相分就叫作外法。眾生從無量世以來,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內相分之中,從來沒有接觸過外相分,所以所有的眾生他所能依靠、能夠依賴、拿來運作動轉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內相分。

在《辨法法性論》當中 彌勒菩薩說:「共顯現之外所取,彼實同於能取識,外境離識即無義,以其具有共性故,不共了別所取境,應即他心所緣事。」(《辨法法性論》)講到這兒,可能有人會說:「老師!我承認我們的大腦中所感知的內相分,的確那個不是外相分,我也認同每個眾生心中的內相分是各自有所不同的,因為不是同一個大腦嘛!但是畢竟它們是同一個外境,所以顯現在心中的內相分應該還是一樣的。總不可能說我們看一朵蓮花,我看的是蓮花,而他來看就變成玫瑰花吧!沒這種事吧!」好!比方說:我們一起來看一朵蓮花,我從我的角度、你從你的方位來看,我們所見的蓮花就會有所不同;即使是我們位於相同的方位來看,還是有所不同,因為我有近視眼、你有老花眼,沒有兩個人的視力會完全相同。

所以呢,學過中學生物的觀眾都知道,所見、所聞與我們的感覺,它都是相對的法,不是絕對的法。例如,將我們的右手放在熱水中、左手放在冷水中,30秒以後再一起放入普通水中,結果右手會覺得冷而左手會覺得熱,明明是放在同一盆水中啊!兩隻手的感覺卻是完全不同。這就代表了我們五根的覺受,它是一個相對的法,它是比較前時跟後時前後之間有什麼改變的差異,而不是一個測量絕對正確的值。又譬如說前兩年吧!有一次中國大陸冬天大雪,從北方到南方廣州全部都在下雪。那一次我到西安去賞雪,幾天以後回到台灣,從桃園機場走出來的第一個感覺是:台灣不冷嘛!但是親戚來接機卻說:「哎喲!你這幾天不在台灣,你不曉得啊!台灣這幾天真是冷死了啊!我們躲在被窩裡都不敢出來。」同一個外境,為什麼兩個人的感觸是完全不同的?後來我想了一下:因為在西安的時候,每天習慣從溫暖的旅館走到街上,瞬間溫度就從二十幾度降到零下十度,所以我的皮膚已經適應了那種極度溫度的這種差異的感覺,認為那個叫作冷。回到台灣以後呢?從機場走到外面溫差變小了,所以相對而言就覺得這個也不怎麼冷嘛!反而很舒服。那就要請問各位囉:「同樣的一個外境,我覺得很好、不冷,但是另外一個人卻覺得很冷,到底誰的感覺比較正確?大家覺得呢?」都正確!也都錯誤!因為不同的眾生,對於同一個境界的覺受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我們五根的覺受,本來它就是一個相對之法,而不是絕對的法。

又譬如同一個境界,人的眼睛所見與其他眾生的眼睛所見也完全不同。譬如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和一隻馬來看這個世界,就會有所不同;像馬——馬是看不到自己正前方的影像的,因為馬牠看不見在牠兩眼中間所投射出去的這塊區域,馬的眼睛位於頭部的兩側,所以對於左右牠有寬廣的視野,可是卻看不見自己兩眼中間的正前方位置;這也就是為什麼馬在走路的時候,常常會低著頭、 側著頭看旁邊的原因。那如果是小鳥呢?小鳥的眼睛至少可以看到5種光譜的地帶,與我們人類是完全不同的。像我們常看見的鴿子,鴿子牠的眼睛可以分辨出數百萬種不同的色彩,遠勝過人類,所以牠們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擅長分辨色彩的一種動物。又譬如說貓和狗,牠們的視力其實不是很好,但是牠們卻有夜視能力。貓和狗的夜間視力比人類強很多,所以在半夜當中、夜半當中、昏暗當中,牠們一樣可以正常地行走運動;並且牠們所看到的光譜,也和人類不同。例如民間一般都相信,家裡的小狗其實是可以看得見剛剛過世的親人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和小狗同樣地看家裡的一個角落,我們看到的就只是椅子、茶几,但是小狗卻會對著這個椅子、茶几狂叫。我們還會說這個狗怎麼回事?竟然對著一個空椅子在那邊叫!也許牠是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了。

更何況前面我們有說到五俱意識,五識現起的時候意識必定相伴隨,所以同一個境界,當我們察覺到的時候,就已經是五識和意識共同和合運作了。每一個人心境不同,意識的判斷、思量當然也就不同,所察覺到同一個境界的同時,這個察覺必然是加上了意識,而且是以意識為主的察覺,不同的人各自的察覺將會是天差地別。舉例:譬如說許多內地的朋友來到台灣遊玩,都說台灣好地方、好山好水、人情味濃厚,真是個不錯的地方。可是在三百年前,當鄭成功從內地來到台灣之時,他看到了台灣的風景,他的評語則是:花不香、鳥不語。我們現在可以瞭解,那是因為當時鄭成功跟清朝之間的戰爭失利,所以只好轉來台灣偏居,他心情的鬱悶、沮喪可以瞭解,所以當時的他見到什麼東西都是不好的、都是灰暗的,因為人生無趣。而現在來到台灣旅遊的朋友則是心中懷著期待、歡喜,雖然是看同樣的景色,就覺得什麼都好看、什麼都美麗。也就是說我們當下所察覺的境界,它已經加入了意識的思量、判斷。這樣講起來,那就更是每一個人的內相分,其實是各各相異,甚至是天差地別的。

又譬如說我們去看畫展、去看電影表演,偶而遇到了跟我們有相同見解的人,我們就會說:「唉呀!君子所見略同啊!」然後彼此惺惺相惜、感嘆知音難覓!因為,雖然我們看的是同一個畫展、同一個境界,但是要找到跟自己見解類似的朋友是非常難的。所以各位說看看:每一個人的內相分到底是相同還是不同呢?不但是不同,而且是非常的不同。這一點在現代的心理學上也多所探討,例如心理學上很有名的「羅夏克墨漬實驗」,我們來看這一張圖片,請問各位:「各位請告訴我,你在這一張圖中看到了什麼?或者說這一張圖裡面有什麼?各位也可以問問看旁邊的人,他們覺得是什麼?」最後各位可能會覺得非常的訝異,明明是同樣一張的圖片,結果呢?讓10個人來看卻有九個答案,剩下的一個人他說他看不出來。也就是每一個人不但看到圖片所生出來的答案是不同的,而且如果請他繼續對這一張圖片來講述,那就會相差的更大。例如說有人看到這一張圖片,他說這是狐狸的臉;第二個人來看呢?他說他看到的是兩個正在跳舞的人;而且雙方都很堅持自己的答案。第一個人會說:「這是一張狐狸的臉沒有錯啦!如果你說它是一張豬的臉,我還可以理解,但是你現在說它是什麼什麼兩個人在跳舞,我怎麼都看不到兩個人?」而第二個人則會說:「這明明就是兩個人啊!你看,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兩個人站在柱子上正在跳舞啊!怎麼會跟狐狸扯上關係呢?」

好!各位覺得這兩個人哪一個說的才對?大家都學聰明了,都對!也都不對!令人驚奇的還不只是如此,如果我們去問第一個人:「你覺得這是一個狐狸的臉,那我請問你:『這個狐狸正在幹什麼?』」第一個人看著圖片,然後就會開始侃侃說出:「這隻小狐狸牠正在流血,牠正在悲傷地哭泣!」我們就繼續問:「那你覺得牠為什麼在哭泣呢?」「因為牠的媽媽不要牠了,把牠丟棄了,所以牠在哭。」就這樣子引導他,他就會講出一連串對於這一張圖片他心裡的感覺。於是心理學家就利用這種方式,去瞭解、去分析、去挖出這個說話的人他的心態、他的背景。同樣的一張圖片我們問第二個人:「你說圖裡有兩個人,這兩個人是誰啊?」第二個人他可能會說:「她像我姑媽。」「為什麼像你姑媽呢?」「因為你看她的鼻子尖尖的很像是我姑媽,以前我小的時候跟姑媽一起住,她常常會出去跳舞。每一次跳舞回來,有的時候會很高興,她就會買東西給我吃;有的時候跳舞回來不高興,她回來就打我,打得好痛喔!」同一張圖片給兩個人去看的結果卻是天南地北,而且兩個人所給的答案呢?這兩個答案表面上是風馬牛不相干,就好像兩個跳tone的答案。但我們可以想一想:明明他們兩個人是看著同一張圖片,為什麼出來的兩個答案會完全不同呢?原因何在?因為意識心加入了嘛!而且意識心才是潛伏在背後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這兩個人對於同一張圖片,各自說出了看似簡單的答案,但是在這樣一個簡單答案它的背後,它其實反映出來的,不只是他現前眼識去辨別這個形狀而已,也不只是意識思量判斷而已,它的背後其實蘊含了整個經驗,是過去所經歷種種的經驗,無論是有形的法、無形的法的總和,因此各自會作出判斷,以及各自會解釋為什麼他會作這樣的判斷。這樣子講,各位同不同意呢?

所以,同樣一個問題再問各位:「不同的人經歷了同一個境界,每一個人的內相分到底是相同還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還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會說:「老師!那至少我們兩個人去看一朵蓮花,也許我們兩個人所見容有不同、心境會有不同,所聯想出來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們見到的都是一朵蓮花,不會變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實不然!在佛經上,特別是在三轉法輪之時,佛陀為我們開示了甚深唯識的道理,其中有所謂「一心四見」,也就是同樣的一個水池,來了一個人,人看到這個水池就是淨水;天人來了,他看到這個水池變成琉璃;龍王來了,他看到的是他所居住的宮殿;惡鬼來了,這個水池就變成了血水膿池臭不堪言。同樣的一個湖泊,不同的眾生看了之後,卻由於各自的業報所感,所顯現出來的內相分卻是完完全全不同的。然後又各自在自己的內相分中去執著、去運作,在裡面產生了喜、怒、哀、樂,各自的內相分已經是虛妄了,再從虛妄上面繼續去虛妄地運作,所以最後就叫作「自己玩自己」,自己去玩自己所產生的內相分,這就是眾生輪迴三界而沒有辦法出離的實際相貌啊!

因此,還記得 彌勒菩薩所說的嗎?「共顯現之外所取,彼實同於能取識。」這一句話有更深的含義,不只是眾生的內相分各有差異而不實在,外相分的本身也是虛妄不實的,並沒有什麼真實存在的外相分。有人會說:「不對啊!即使我們兩個人看的不一樣,但是至少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外相分啊!」彌勒菩薩一開始就說:「此中法相者,謂虛妄分別,現二及名言。實無而現故,以是為虛妄,彼一切無義,唯計故分別。」(《辨法法性論》)現在就更可以瞭解 菩薩更深的含義了,不論是外相分還是內相分,它們都是虛妄分別出來的,並沒有一個實際的實質。外相分與內相分都是沒有真實意義的,因為它們都只是眾生錯誤的計量而分別出來的。到了這裡,我們可以再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內相分虛妄無實有——這個叫作我空,然而外相分也是虛妄無實有——這是法空,到了這個地步「我、法俱空」,只剩下我們虛妄的計著而己。因此 彌勒菩薩說:「所取顯現既非有,能取顯現自非有,如是即能善成立,二取現而非為有。」(《辨法法性論》)既然我們所取的心是內相分,這不是真實而有,所以能取的心也就不是真實而有了,能夠證悟這個道理,就實證了:雖然能取與所取都好像是真實的顯現在生起,但是能取與所取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實法。彌勒菩薩接著說:「於彼非等引心中,所顯無非自辨別;於彼等引行相中,亦唯定境之影相。」(《辨法法性論》)也就是說,我們所計著覺察的法,都只是自己去計著自己的內相分,不管是在現實的境界或者是我們以為的禪定的境界,都還是內相分。

所以我們下ㄧ個結論:從無始以來我們就不斷地在輪迴的大海中來來去去,我們所感知到的一切法好像是真的,一個又一個法好像是平等平等、理所當然地這樣成立了、生起了、又異滅了。只是我們從來都不曉得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虛妄不真實,所以自無始以來等起而成立,此已善成立,二取全不成。

好!今天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隬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