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9-28 16:20:56| 人氣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菩薩依真善知識精進正法攝持凈戒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122

菩薩正行第122集~由 正珍老師開示:菩薩依真善知識精進正法攝持淨戒

菩薩正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菩薩正行,今天要和大家略談的題目是「菩薩依真善知識精進正法攝持淨戒」。所謂依真善知識,就是我們在知道深解三寶的因果正理,能有趣向佛菩提道的心行,每天能夠至誠念佛,就能夠得到佛的感應,就能夠值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我們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時,我們就要能夠向他請問佛法修學的法則,我們能夠接受善知識的教導。有善知識的提攜,是道業上不可缺少的增上緣,菩薩要能以至誠心、恭敬的態度,向善知識請教法義,親近善知識。

當我們跟善知識請教法義時,心理多少會有點壓力,因為善知識有他的威德,會讓我們敬畏、會讓我們不敢親近,但是我們硬著頭皮,也要向善知識去請教。如果我們能夠值遇善知識,不向他請教的話,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所以黃檗希運禪師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我們跟在善知識的旁邊,也許一時沒有辦法得到法要,但是我們能夠安住在善知識的身邊,跟著他修學,總有一天我們能夠得到善知識所教授下來的真正的法要。因此我們如果有機會值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我們心裡不應該怯懦、不應該退失,而且要積極地珍惜難能值遇的因緣。

除了真正的善知識以外,還要親近善友來策勉我們的修行。因為我們在佛法修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行為難免有缺失,我們對義理的認知難免會有偏失,因此有的時候這些事情我們自己並不知道;如果能夠有善友能直心地告訴我們,這樣我們就能夠很快地來調整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親近的是惡友,那往往會被誤導,會導致謗法破戒的行為;因為是跟惡友在一起,當我們破戒謗法時,因為有伴,所以我們會以為我們是在護持正法、我們是戒行清淨。因此是否依止真正的善知識,是不是真正的和善友隨行,這也是我們在修學佛法時,戒是否能夠清淨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 世尊的弟子當中,有位弟子他叫作難陀。難陀他有一陣子常常和六群比丘在一起,常常和六群比丘們一起聊天,聊一些世俗的事。那時候 世尊看到了,世尊就想:「這個難陀,他現在常常和六群比丘一起親近,恐怕他的徳行會漸漸地損失,他的道業一定會退失。」因為這樣子,有一天 祂就跟難陀說:「難陀!你來,我們一起到城裡面去。」難陀就說:「好啊!」於是 世尊就帶著難陀一起到城裡面去了。走著走著,他們走到了一間賣魚店,那時候 世尊看到魚店裡面有將近一百多隻已經爛臭的死魚,那個魚放在茅草的上面。於是 世尊就說:「難陀!來!你去拿那個茅草。」難陀就去拿了,世尊說:「你抓在手上一會兒。」過了一會兒,世尊就說:「來!你把那個茅草丟掉,你聞聞手上的味道。」難陀就說:「喔!這個手好臭喔!」世尊就說:「是啊!就是像這樣,你如果親近善友就絕對不會有這一種惡臭的事情;你如果親近惡友,這一種惡臭就會從你身上不斷地傳開來。」這時候 世尊又跟他說:「來!我們再繼續向前面走。」於是走到前面,就看到一個賣香的鋪子,那上面有紙鋪了很多的香。世尊就跟難陀說:「來!你去撕一塊紙下來放在手上。」於是難陀就拿了一塊放在手上。世尊就說:「你拿一會兒。」過了一會兒說:「來!你現在聞聞看,你手上的味道是什麼樣子?」於是難陀就說:「我的手的味道是清香的。」世尊就說:「是啊!如果你所親近的是善知識,常常和善知識一起學習、熏染,這樣你也能夠得到像這樣清香的味道,讓你的名聲能夠廣聞。所以親近惡知識或者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或者惡友,就好像我們手上抓的是鋪臭魚的茅草,或者是鋪香的這一種布袋一樣的道理。」

另外因為我們能夠值遇了善知識,也能夠有善友相伴,我們就可以精進地勤修一切善法。因此我們如果把心精進地勤修一切善法,那麼我們的業行也能夠精進。眾生善法出生的因緣會有三種:第一種是因為聽聞善法而出生;第二種是從事相上面的觀察思惟而出生;第三種是從修行的過程當中,自己的思惟觀察而出生。這三種就是從聞、思、修而出生的善法。前面兩種,第一種跟第二種,是 佛陀出世或者是有緣覺出世的時候才會遇到;但是要值遇 佛陀出世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值遇緣覺出世,但是緣覺大部分就是一世他就想走了,他並不會很積極地弘傳法要。所以善法能夠生出,最重要、最積極能夠產生的方法就是第三種-自己在佛法當中能夠一世又一世地親證實修。那如果我們能夠一世又一世地精進修學 世尊所開示的佛法妙義,這樣佛法就已經成為自家的法要,能夠依著菩薩的大願,就不一定在 佛或者緣覺出世的時候,自己的善法才能生出;而是自己因為有親修實證,所以自己善法的這一種妙種,就能夠自心流露出來。那麼縱使我們在生生世世的利樂眾生大願而投生時,如果遇到了不好的善知識,遇到了惡知識,我們也能夠藉著他們的因緣,流露出善法的業種而不會退失在佛菩提道上。因此如何能夠精進地修持善法,不僅關係到我們這一世,也關係到我們未來世是不是能夠如理正行地在佛法當中修學。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在佛法當中,對於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我們能夠正確的認知。既然值遇了善知識,又有善友的相伴,我們又能夠精進地修學佛法,那我們的次第是怎麼樣一步一步的行進呢?首先最跟我們關係密切的,就是要認識我們身中的苦和樂。什麼是苦?什麼是樂?這個好像是很簡單,苦就是很苦,樂就是很快樂,但是苦真的是苦嗎?樂真的是很樂嗎?作一個譬喻:如果一個人他生病了很久,那是不是每天都很苦?是啊!好苦啊!如果有一天,人家給了他一個好藥,他吃了以後覺得舒服了好多,就覺得今天好快樂。但是那真是樂嗎?其實仍然是痛苦啊!那只是相對於沒有吃藥之前,所以現在覺得樂。縱然是說他的病完全消失了,病完全好了,那也不算是樂,因為那只是苦的消失,並不是樂。另外我們說樂也會生苦,怎麼會說樂也會生苦呢?譬如說夏天吃冰淇淋,吃第一杯我們覺得好享受,第二杯那種樂受就減少了,如果再強迫吃第三杯,那就成了苦受了。所以從樂也會生苦,苦與樂都是無常的,因為這些都是用相對的法則所產生的,往往從樂生苦、從苦生樂。所以在受苦、在享樂之間,我們只是一直在苦與樂的平衡點當中,去找一個自己安住的感覺;但是這一個感覺,常常會隨著時間點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例如吃第一杯冰淇淋的時候意猶未盡,那是樂;到了第二杯,冰淇淋還是一樣,但是那時候平衡點改變了,就不樂了;到了第三杯的時候就成為苦了。所以苦與樂都不是真正真實絕對不變的,一切世間都是相對法,都不是絕對的。

如果我們能夠有智慧觀察苦樂的變化,就知道這些苦樂都只是一時的假象,也因此就不必刻意地要去離苦,也不必特意地去求樂;遇到苦、遇到樂,都能夠不在當中去起煩惱或者愛染。我們看 佛陀《本生譚》的事跡,菩薩遊戲人間的時候,隨時都能夠應眾生的需要而捨身、捨命、捨妻、捨子,全部都捨。因為苦與樂在菩薩看來都是相對法,能夠轉依無苦無樂的如來藏以後,就遠離苦樂的相對。所以雖然生活在相對法之中,照樣有苦樂的覺受,但是不會妨礙到菩薩繼續地利樂有情;不妨陪著眾生一樣苦中作樂、樂中有苦,每天辛苦地為眾生弘法利生而努力,雖然知道有苦樂,但是不會被苦樂所繫縛。菩薩這樣遊戲人間,自然戒行就清淨了。因此如何正確認知我們身中所受的苦受與樂受、如何讓我們不對身中苦受與樂受起妄想、被繫縛,這也是可以讓我們戒行清淨的方法。

再來一種:在法要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有為法都是無常。有為法有兩種——有漏有為法、無漏有為法,這兩種有為法都是無常的(無漏有為法也是無常,會壞滅而過去),在還沒有轉依真如心以前,這些都是無常法。有為法自身是生而必滅的法,所以有時候經典裡面會說「一切法無常」。但是在了義經中卻往往說「一切法常,一切法真實。」因為一切有為法,都是由於這個真如心、這個常住不滅的心而生起的。這些有為法不斷地生住異滅,但是這個心真如祂從來不變異,所以從心真如的立場來看,這些有為法也就成了不壞法;因為這些法都是在這一個真如心的表面上來來去去,所以才會說有為法是常。我們如果把一個人的五陰壞了、奪命了,但是祂很快在另外一世又會生一個五陰出來,永遠都沒有辦法壞掉的。為什麼?這就是從祂如來藏的自體來看,一切法都攝歸如來藏中,一切法就是如來藏無量功德中的局部體性而已,當然是不可壞盡的。所以一切法常、一切法無常,就是看用什麼角度來去說它、來去看它。如果只是從有為法來看,菩薩從相對法的因緣果報去看它,那麼就會知道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它都是因緣條件和合而成,它都是第八識如來藏藉緣顯現的。因此菩薩就不會在一切有為法當中,去起執著的心念,也因此他的戒行就能夠清淨了。在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時候,他也能夠更深入地觀察到,一切法都是無我、無我所,也因此如果我們時時把我們的心去觀看這一切法,它是無我、是無我所的時候,我們的心也能夠清淨了。

什麼叫作我所呢?我們看到一般的說法就是說,如果我們對於我們身家財產都不要執著,這樣我們的身就能夠解脫了;如果任何人罵我們,我們不會起心動念,這樣我們的心就解脫了。其實這是相似佛法,不是真正的佛法。因為那都是在我所上面用心,尚未觀察到自我的虛妄性,尤其是沒有觀到識陰自我的虛妄。所以在我跟我所當中去認為已經解脫了,有身解脫、有心解脫,其實那還是落在我跟我所當中。所以今天一個人,他要非常正確地知道我與我所,就要認識到這五陰的虛妄性,尤其是要認識到識陰的虛妄性,這一個意識心是虛妄的、是無常的、是斷滅的,我們時時都被這一個意識心的妄想執著所帶著,來起世間的一切見解。如果我們能夠知道這一個部分,我們不會在色、受、想、行、識上面去起我見,那這樣子,就能夠不落入我見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又信受第一義諦的修學,信受聲聞、緣覺、佛菩提道的修學正確方向,這樣初果斷我見的功德,就能夠完整地成就。

我見,在 世尊的時代,許許多多的外道修學,他們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真實常住不變的我,所以有些人會以色為我,有些人會以想為我,也就是他們會在五陰當中或者個別地認為是我,或者是在五陰的總相當中認為有一個我,或者是在五陰外認為有一個大梵天,或是有一個大自在天為我,那這都是錯認的我見。也因此要正確地把這一個錯誤的我見斷掉,是 世尊在當時初弘法的時候,面對這些外道錯誤的見解,必須要一個一個地跟他們說明;但是跟他們說明以後,他們能夠不會誤認這些錯誤的知見為我的時候,也要告訴他們,有一個涅槃本際的存在,這樣才不會落入斷見。因此那時候聽從 世尊的開示,不會落入我見,但是這個斷我見,也一定要相信 世尊所說,有一個涅槃本際的存在;如果不信有一個涅槃本際的存在,就不可能真正的斷我見。在菩薩隨著 世尊的修學,能夠斷了我見以後,他就能夠抉擇什麼法是他該修學的、什麼法不是他該修學的。如果一個菩薩他能夠有抉擇什麼法是他該修學的時候,他可以看到別人,他所修學的佛法是對還是錯,如果他能夠抉擇什麼法是不該修學的時候,那他也能夠看到別人修學了什麼樣的法是錯誤的,是沒有真正幫助他離開三塗的。所以一個斷我見的人,他一定能夠真正地去區分什麼是善法、什麼是惡法,對於善法與惡法能夠有真正的抉擇慧。

一般的人聽說真心是由分別心以外的另一個心,是由這一個能分別的妄心來尋找這一個不分別的真心,因此一般人聽到這樣的說法,他受不了,因為他認為學佛就是要把這一個覺知心,變成不能分別的心;他不認為說這一個意識覺知心以外,有另外一個真心,這樣的人都是屬於六識論者,他是否定第八識如來藏的。也因此這樣的人,我們可以問他:「你認為把這一個覺知心,把祂安住在不分別的境界當中就是真心。那麼如果打你一巴掌,你會不會知道痛?如果你不會知道痛,那才是真的無分別。可是你說我不會,你如果說不會,一念不生仍然是分別呀!你如果真的能夠不分別被打了,也不分別沒有被打,那這樣的心不是跟白癡一樣了嗎?這樣的心有什麼用呢?」因此菩薩的智慧,是讓我們的這一個意識心,能夠更伶俐、能夠更清楚的分別什麼是善法、什麼是惡法、什麼是正向菩提道的方法、什麼是背離菩提道的方法。菩薩能夠有智慧認知法與非法,這樣他的戒行當然也就能夠清淨了;如果對於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也能夠不受到惡知識的帶領,那麼也就能夠真正地趣向佛菩提道。

今天就談到這裡,祝願您:能依於真善知識修學,親證苦樂的正理,離於我與我所的繫縛。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