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6-02 15:41:21|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如來斷習氣與異熟生死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39

菩薩正行第39集~由 正益老師開示:如來斷習氣與異熟生死

菩薩正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一集我們要講的是「如來斷習氣與異熟生死」,我們來看到經文:「聲聞緣覺,雖斷煩惱,不斷習氣;如來能拔一切煩惱習氣根原,故名為佛。」另外一段經文是:「疑有二種:一煩惱疑,二無記疑。二乘之人,斷煩惱疑,不斷無記;如來悉斷如是二疑,是故名佛。」

我們先來說前面一段。聲聞、緣覺二乘人,雖然能夠斷除煩惱的現行,可是他對於煩惱的習氣種子,卻是無法連根拔斷,因為他一樣會恐懼未來的生死;而對於習氣種子,因為不能善於觀察、不能瞭解有這個第一義諦的甚深之理,所以他對於習氣種子是沒辦法斷根的。如來則不同,能夠拔一切煩惱現行,以及習氣種子的究竟根源,所以稱之為佛。也就是說煩惱障的部分,能夠究竟一切清淨而無有遺漏的只有如來

然 後我們來看到第二段經文。疑的兩種,一個是關於煩惱,這樣所產生的疑惑、疑慮,二乘之人他可以將這樣的疑惑疑慮予以斷除,因為他可以斷除現行。他 可以知道我今天為什麼在貪瞋癡上,起種種這樣的煩惱行,原來我的過去生,對這樣的真實義理知見並不清楚,所以我才會墮於這樣的煩惱;因此我只要將這樣的疑 惑來斬斷,我就可以離開這樣的煩惱了。所以他以快速的方式斬斷自己貪瞋癡的現行,讓自己符合如來所 規定的一些律儀,例如:比丘戒、比丘尼戒,以及種種施設的這些律儀戒,讓他能夠從身心裡面,去相應於這些律儀背後所相應的功德法;所以他對於煩惱就不容易 起現行,乃至於最後連這現行能夠除斷。可是對於這個習氣的本源,到底還有無量無邊的這些種子,道理是什麼呢?他並不管。因為他並沒有要繼續過無量劫的修 行,他只想解決這一生、這一世,在人中、在南閻浮提這個世界目前的這些事情,所以他不需要去管未來我是不是要跟眾生來相處種種;然後相處的時候,是不是會 把我的煩惱拉起來?是不是會讓我心不清淨?他都不用,他這時候只要專心用功就好了。可是如果是這樣,他對於分段生死雖然能夠斷除,但是對於無記,他的疑惑 是沒有辦法斷的。

在經典裡面提到:無記是包括身語 意業,乃至於四大種、五根,以及許許多多的法,乃至於十八界,最後還有無記異熟之法。那我們今天要特別針對二乘人所 不能夠深入的無記異熟,來作為說明。這就說並不是無記只有異熟這件事情而已,這異熟也包括了一切的分段生死,所謂異熟生死它就是變異,變異最後會成熟。我 們所栽下的業種往往都是如此,因為有異熟的緣故,所以不容易現起這些功德法,因為眾生的異熟往往都是染污法,往往都是跟三毒——貪瞋癡來相應。這些種種你 可以來斷除,可是對於最後走向非是煩惱性的這些無記的異熟,這樣甚深的這些異熟處,卻沒有辦法來加以斷除的。因為二乘人沒有修學大乘法,所以對於無記—— 非有善惡之處的這些異熟,到底應當如何處理呢?並不知道。

然而如來對於這兩種疑惑都已斷除,所以稱之為佛。那我們來看到這一點,可以瞭解說:如來對於習氣的種子,要入地的這些菩薩們來進行斷除,因為你透過境界法裡面,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在境界中。根據你在境界法中,實際上同樣的道理,你心識、心地、心想,以及思惟、思索,都是落在於境界之中;你是於六識相應的情況下,然後來現起這境界相。現起了境界相並沒有什麼好與不好,因為菩薩是 要在無量劫中廣利於人天,所以對一切境界相會勾引出你許許多多的習氣的種子,你過去生因為怎樣的染著、因為怎樣的情境而出現,你會造什麼樣身口意行。那你 可以說我這一生,我就儘量不跟眾生來見面,這樣我就叫斷除嗎?當然不是。如果你說你忍辱的功夫很好,那一個人整天在你旁邊吵鬧,你想:那我就不要見到他就 好,看到他就躲起來,這樣我就叫斷除嗎?當然不是如此。而菩薩在這樣的菩薩行 的過程難行能行,就是可以面對許許多多的境界,而把他過去生所染著的這些習氣來現起來,然後現起來的過程中又可以加以斷除。因為他可以知道、如實地看見: 確實我的真如並沒有隨著這個習氣現起,而變成現行的過程中,而有任何一分的染著,而是維持平等性在安住;所以我應該轉依我的真如,我應該將我所證悟的真如來作我現在意識心的調伏,因為意識心的調不調伏,只要透過這境界想我就可以知道,我確實在這個情況下是沒辦法克制自己的。

所以菩薩這過程中,他可以用更細微的心行來檢驗、來檢查,他就不會一直墮於他沒有辦法在這種習性雜染下,他無法斷除根源。因為菩薩在 這過程,有時候你要示現為人天種種,不是一定是出家,往往許多時候你也是作在家人。在家人的話有更多的煩惱性纏縛,這煩惱都是來自於過去生,以及你要攝受 的眾生。眾生他對於學佛,他不一定有興趣,因此在這過程中,你會知道眾生有各種體性上、個性上,以及他各種煩惱,還有他的業報的種種差別。雖然這本身,他 的許許多多的煩惱及業報差別,跟你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因為你可能是他的眷屬,你可能是他的親人,你可能是他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受到感染,你就會也 變成你的境界相。他的境界本來是應當他自己去獨受的,可是我們卻在這個過程中,就不知不覺的就會進入到這境界裡面。

在這境界中就要去想:這境界是真實的嗎?是如何跟我們六識心相應的?那如何跟生死相應?如何怎樣的知見這樣可以轉這境界?或是這境界應當怎麼樣的加以調伏?怎麼樣加以讓它能夠向著佛菩提道,而方便攝受一切的有情,以及自己的煩惱?這些都是屬於菩薩在 三大阿僧祇劫裡面,應當一直修學,從最後入地以後有更細微的心行,可以來作習氣種子的檢查,可以反覆地一直一直在這心細的領略過程中,可以透過禪定的這樣 的殊勝,可以來檢驗自己有沒有將這習氣予以斷除?自己是不是常樂於眾生得到一切的利益?當眾生做了一些些少的功德,是不是心裡面可以替他稱讚、替他隨喜? 而眾生想要成就功德的時候,是不是願意施與援手、願意幫忙?諸如等類,這些都是菩薩摩訶薩在這過程中會繼續不斷地修學,因為他想要斷這習氣,而不是任由這習氣滋長而不去理它,只勉強斷現行。另外對於變易生死,最後佛地的時候方斷,所以菩薩在這過程中,會去瞭解變異的過程,到底哪些是非善非惡?但是這細微的功德處,應當是如何發起?為什麼法界有諸等等的這些相貌?為什麼有諸等等菩薩的三昧?這些我是不是應當一一修學?因此菩薩最後於這過程中,具足所有的智慧一切無餘,而發起所有的一切三昧力,而能夠現起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就是因為斷了這些所有的疑惑。

我們來看到《大寶積經》這麼說:「又舍利子!言非處者,若謂如來習氣相續,無有是處,言是處者,一切如來習氣永斷,斯有是處。」這意思在說明佛的是處非處智力。如果說如來還有習氣的話,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處就是說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呢?沒有!然後哪一件事情?關於如來與習氣這件事情,要說一切如來習 氣都已經斷除了,才有這樣的道理。因此有些外道他們說:「我們本來就都是佛,後來因為染著、因為貪愛、因為三毒——貪瞋癡,所以我們最後才下墮人間。」這 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沒有叫作本來就是佛,然後還會再下墮的,沒有這種可能。因為既然是佛,就一切煩惱的現行以及習氣就會永遠斷除,這樣才是真實智力。 所以如是說本來就是佛這道理是不對的,因為一切眾生雖然有佛性,一切眾生雖然有真如,但是因為沒有發菩提心,所以不能親證、不能得證。乃至於二乘人根本連這樣菩提心都無法發起,又如何能夠得證這真如心呢?

我們來看到下一段經文,《大寶積經》繼續說:「復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乃至如來於現在世,有障有礙智見轉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佛薄伽梵於現在世,無障無礙智見轉者,斯有是處。舍利子!是名如來處非處智力,不可思議無量無邊。」這意思在說如來處非處智力,就是如來是處非處智力,就是說什麼樣事情有可能發生,什麼樣事情不可能發生,什麼樣道理有可能存在,什麼樣道理不可能存在,這就是屬於是處非處。如來在現在世,祂的智慧知見是沒有辦法有任何障礙的,祂的知見能夠運作隨意地轉動,隨著如來的一念而永遠無有障礙,這樣才是真實知見。所以如來祂所斷除的一切習氣,而能夠現起一切無有障礙的智慧,以及洞徹眾生的一切法的能力,乃至一切諸法、器世間的能力,這些就是屬於無上了義的究竟覺悟,所以說是佛。我們透過這一段經文,這樣可以瞭解:如來對於習氣是完全能夠斷除的。並不是像世間人所以為的,然後不瞭解真正的習氣;他們以為阿羅漢已經將習氣斷除,實際上阿羅漢並沒有,只有佛才有辦法將這些來作為斷除。

我們再看另外一段經文,在《勝鬘經》有說到:「是 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斷煩惱有二 種,何等為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剎那心剎那相 應。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比無明住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勝鬘經》對這個地方有作了重 大 的開演,就說明阿羅漢辟支佛這樣的二乘人,他沒有辦法斷除的煩惱有兩種。然後這兩種叫作住地煩惱還有起煩惱,阿羅漢在這過程中,他可以勉強降伏的有四種, 哪四種呢?就是見一處住地,以及欲愛、色愛、有愛,這意思是說三界愛。這四種住地生起它一切相應的起煩惱,這起煩惱就是說它剎那的意識心不斷地相應;當然 不能說二乘人對於意根是完全沒有領略的,只是說他領略的比較少,那我們就說是意識心來相應。可是除了這個四個住地之外,實際上,二乘者心沒有相應到無始無 明的住地,所以說他沒有辦法將這個住地煩惱來加以斷除。他雖然勉強斷除了前四種的現行,可是對於第五種無始無明住地,他是沒有辦法斷的:乃至於說真正的起 煩惱,看似它好像已經不跟他意識心相應了,但在無始無明處,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上煩惱作為所依,就是對於究竟佛地不能夠明了,對於究竟佛地所知道的法界的一 切諸法不能明了。

所以在追求佛果的菩薩有 許許多多的上煩惱——就是超過這世間一切諸上的這些煩惱,它們是以無明住地,來作為所依的,這些二乘人並不明了。他們並不明瞭的情況下,所以他們會以為他 們起煩惱斷除了,實際上也是沒有。所以二乘人說他們斷除了煩惱障,或斷除了煩惱障的現行,他們是沒有辦法斷除煩惱障的;因為煩惱障的廣闊,廣義上來說,就 是有這樣多的五住的這個住地,然後一切煩惱,目前的起煩惱,以及上煩惱之所依也是沒有斷除。所以二乘人應當說,他只有斷除了煩惱的現行;所以我們不能夠 說,二乘人斷除了煩惱障,其實二乘人也不會這樣來說。然後最後的起煩惱,它什麼時候會相應呢?就當二乘人學習作菩薩的 時候,他開始會去想:我如何證這個真如?找到這個真如?找到這個真如這樣實相以後,如何知道這真如所含藏的一切功德法藏?這時候他要找真如、他要參究,就 會起了很多煩惱,這時候才會跟起煩惱有少分相應。因為他要找破除無明住地的真如,所以這些究竟地能夠全部的煩惱障斷除,以及所知障斷除唯有如來,所以不當於二乘法中,來去思惟這樣是究竟的。

那我們來看到下一段經文,《勝鬘經》又說:「世尊!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譬如惡魔波旬,於他化自在天,色力、壽命、眷屬、眾具自在殊勝;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其力最勝;恆沙等數上煩惱依,亦令四種煩惱久住,阿羅漢、辟支佛智所不能斷,唯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 這段在說:無明住地是一切最大的,這個力量可以讓就如同惡魔波旬他的惡魔天、他的魔宮,比起三界的他化自在天、欲界第六天還要來得殊勝一樣;無明住地的力 量,超過前面四個住地。所以阿羅漢他們沒有辦法斷除這些上煩惱,因為他們沒有辦法來接觸、來破除這無明住地;因為對於無始無明的障礙,就是最大的根源,就 是不瞭解真正法界的實相。法界的實相不能明了,沒有辦法親證,即使是明了、親證以後,還有許許多多的這個上煩惱,會變成起煩惱。所以二乘人智力所不及,只有如來菩提智慧可以斷除,所以對於如來,經典中有如是來稱說讚歎。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如來作意一念所緣,諸大菩薩,無量百千那由他劫,住不思議解脫三昧,不能知其功德邊際。」因為如來可以在祂一念所緣之下,來示現種種不可思議,如同在法會中安住,可是眾生所見各自不同:有的眾生看見如來這時候才剛出家,有的看見如來這時候才剛向外道修學這樣的法,然後有的看見如來才剛開始前面說的——作為王子出家以後來修法,乃至種種苦行最後成就佛果,乃至見如來身量各自不等。這就告訴我們如來不可思議,如來斷除一切習氣以及異熟生死。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4-6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究竟行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法性:別相與總相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