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125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25集~由 正禮老師開示:佛教會以異教徒為罪人嗎?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個題目就是:佛教會以異教徒為罪人嗎?
因為在西方的某一些宗教,他們會認為:「我是某某宗教,你這個宗教的教義跟我是不同的,所以你這個不同的宗教的異教徒就是罪人,那是不對的,就應該要被翦除。」會有這樣子的主張。乃至會因為這樣的主張,而在西方的歷史裏面產生了宗教戰爭,而這個宗教的戰爭令當時的眾生生靈塗炭。那現在應該來探討的問題是說:佛教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觀念,認為說異教徒是罪人?
事實上,在佛教的歷史裏面,佛教一般都是被迫害的居多。佛教因為它是一個純粹的宗教的修行團體,所以真正的佛教的僧團,它都不介入政治的活動。而不像西方的某些宗教,當它的宗教興盛的時候,它是會介入政治;乃至他們的宗教的組織,譬如教會的組織,他們曾經跟歐洲的國王產生對抗。可是在佛教裏面,佛教的僧團都不介入政治;因為佛教都是秉持 佛陀祂離開轉輪聖王位而出家修道,來建立「佛教的僧侶是政教分離的」。也就是說,佛教它是主張政教分離而不介入政治的,特別是出家的僧侶,這是絕對的原則。如果有一些打著佛教的名號,可是它卻在政治裏面去興風作浪而說這是屬於佛教,那是不符合 佛陀所設立的出家人是政教分離的原則。
那我們說,佛教對於其他的宗教,它是純粹以宗教家的立場來觀看;而且,佛教裏面不會以任何人是有罪的這樣子的觀念來看一切的眾生,乃至對於其他的宗教,更不會以這樣的眼光來說他是罪人。佛教一般所說的是「眾生之所以會輪轉生死,就是因為無明」,無明用我們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叫作無知。對於其他的不同的宗教,佛教也是以憐憫心來認為:其他的宗教、其他的異教徒,事實上他不是罪人,他們只是對於法界的實相不瞭解而已,他們只是對於什麼是解脫不瞭解而已,所以他們只是值得佛教憐憫的無知者。
所以,佛教對於其他的宗教並不產生對抗,也不會去跟他們對立;而是站在解脫的道理,站在法界實相的道理,來教導其他的宗教,來教導其他的異教徒,能夠破除無明,能夠了知什麼叫作解脫,能夠了知什麼是法界的實相,而讓異教徒能夠認識解脫的原理跟法界的實相;而能夠跟佛教的弟子們共同邁向解脫,乃至邁向成佛之道。所以,佛教並不把其他的宗教或異教徒視為罪人。
乃至,佛教是把真正想要追求法界實相、想要追求解脫的異教徒,當成是同修道友,只是他們是還沒有進入佛教的道友而已;可是,大家共同追求法界的實相、追求解脫的心是相同的,所以我們也把其他的宗教也把它視為是沙門。也就是說,從廣義的沙門來說,佛教是承認其他人也是有心修行的沙門;只是說他們不是真實的沙門,他們只是假沙門。所以,在佛教的眼光裏面,其他的宗教,佛教裏面也承認他們是正教,表示他們也有符合一定的道理的。
譬如說,在《雜阿含經》第七六九經裏面說:
【佛告阿難:「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羅門乘也。阿難!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阿難!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雜阿含經》卷二十八)
這
部經典它有一個因緣,也就是說
佛陀為什麼會說這一段話呢?是因為有一次,阿難出去城裏托缽,就看到婆羅門他們有人穿著白衣,然後駕著白馬車,然後由白馬拉著;而且他們有很多的僕從也都
是穿上了潔白的衣服,白色的潔白的衣服,然後同樣也拿著器具都是白色的;然後他們這一行人,這婆羅門乘一行人呼嘯走過城裏面。就當時的大眾們看到這個婆羅
門乘這麼威儀、這麼整齊的威儀,都鼓掌叫好,說:「這個是婆羅門乘,這是好乘,這是很好的騎乘。」然後一直讚歎說:「這是非常莊嚴、非常好的騎乘!」然後
說:「這是婆羅門乘。」
這個時候,阿難就反觀自己,因為他是受了比丘戒,所以他不能騎馬,不能騎馬車,他只能徒步而走;因為在佛法中
一切眾生平等,所以這個出家的比丘不能騎乘牛、馬、象,所以他們只能徒步而行。而且,出家修行是捨棄世間的五欲,所以他們這些出家的比丘們也不能穿新的衣
服;他們只能去棄屍林撿拾破爛的裹屍布,然後把它洗淨了之後,以泥土把它染,當然染得就是髒兮兮的,就以這樣的壞色來裹身,三衣一缽,然後這樣子來修行。
所以,當然就整個外觀來說:婆羅門乘能夠騎著白馬,騎著莊嚴的馬車,一身雪白,還有各種的僕從追隨,聲勢浩大,令人羨慕;可是佛教的修行者,穿的是破爛的衣服,然後三衣一缽,身無長物,又沒有任何隨從,也沒有牛、馬、象可以騎乘。所以相形之下,當時古印度的大眾看到這個現象,當然是讚歎婆羅門乘說,說「他們是好乘啊」;可是真正的佛教就沒有獲得這樣的稱讚。
阿難回去就跟 佛陀請問:「那婆羅門的乘,大眾都說他們是好的騎乘,可以載人遊行的一個車乘。那到底婆羅門乘是好的乘呢,還是佛教的大乘是好乘?」所以 佛陀就回答阿難說,說:所謂的正法律乘,事實上,前面所說的婆羅門那個是世間人的騎乘,它不是正法裏面的車乘;因為正法裏面的車乘是婆羅門乘、是大乘,也就是說能夠降伏煩惱軍的,這個才是所謂的正法律乘。
所以,正法律乘有三種,就是所謂的天乘、婆羅門乘跟大乘。
天乘的意思是說可以使人生欲界天,從人間的境界因為修行十善業而能夠生天,能夠生欲界天,這樣子的宗教就是屬於天乘。所以,只要修行修十善法,教人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乃至不貪、不瞋,然後有正見,具足十種善法,這樣的話就叫作天乘。
可是只有天乘,那是最低的正法、
正教,還有比天乘更高的叫婆羅門乘。因為婆羅門乘他們可以修四禪八定,能夠修離欲的法,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發現還有比欲界天更高的色界天,而色界天它是離開
男女欲的;而能夠離開男女欲的這樣的境界,那不是一般的天乘所能夠達到的。所以說,天乘是能夠到欲界天的,稱為天乘;那婆羅門乘,是能夠超越天乘而能夠到
達色界天、無色界天的一個車乘。那這個都是屬於正法律乘。
正法律乘最高的層次就是大乘。大乘佛法就是說,可以使人不只是到達欲界諸天,乃至可以到達色界、無色界天,乃至超越色界天、無色界天,能夠獲得最後的解脫,乃至最後能夠成佛,這就是大乘,這樣子就是所謂的正法律乘。
佛教是承認在大乘之外有所謂的婆羅門乘跟天乘的宗教存在,而且也承認他們也是正教;因為他們也能夠降伏一部分的煩惱軍,因為他們也能夠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兩舌、不妄語等等,能夠施行這一些戒法,所以他們也有降伏一定的煩惱軍;乃至他們能夠離開男女欲,能夠生到色界天去,當然也是屬於正教。所以,佛教對於其他的宗教是抱持著悲憫心,希望其他的宗教能夠一起來探求法界的實相跟解脫的原理。
那我們看看,有人曾經這樣說,他說:「站在佛教的立場,當我們面對不同宗教與之互動的時候,我們不會強調佛教的信仰,也不會突顯佛教的教義,而是融合、接受、包容與瞭解多元宗教並存的事實,並且關注今日整體人類的共同需求。因此,我對大會的第一個建議是:設法找出不同宗教間的溝通交集點。如果僅僅是討論自己的宗教背景或信仰的宗教教義,很不容易達成交集;最有可能構築各宗教交集和溝通的橋樑,乃是大家共同思索如何為整體人類謀求福祉、如何為世界和平付出奉獻。」
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並不符合 佛陀的說法。因為我們佛教本來就知道,除了佛教之外有其他的宗教,所以,其他宗教與佛教共同並存的事實是自古以來早就知道的。可是,佛法跟其他宗教相處的時候,是應該要談論佛教的教義的;因為,如果我們跟其他宗教接觸了而不談論佛教的教義的話,從 佛陀來說,那是不符合佛教的慈悲。
有
一部經,在阿含部裏面: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到一個聚落去,那是一個調馬的聚落,祂跟調馬的主人有一段對話。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是如何調馬的
啊?」這個調馬主他就說:「我是用三種方法來調馬,如果有馬我來調的時候,我就用柔軟的方式,這是第一個方式;第二個方式是用粗澀的方式;如果還不行,我
就用柔軟跟粗澀並用的方式。」釋迦牟尼佛問說:「那如果這三種方法都沒有用,沒辦法調伏呢?」這個調馬主就說:「如果這三種方法都不行的話,我就把這隻馬
殺了。為什麼?因為這隻馬是不可教的,不是我的方法不好,而是這個馬是不可教、不能調伏。」
那
這個調馬主又問了
釋迦牟尼佛說:「釋迦牟尼佛!你是調御丈夫,那你是如何調御的呢?」釋迦牟尼佛也跟這個調馬主說:「我也用三種方法,第一個是柔軟,第二個是粗澀,第三種
方法也是柔軟跟粗澀。」調馬主也問
釋迦牟尼佛:「那如果眾生不調伏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說:「那我也把他殺了。」調馬主就嚇了一跳說:「釋迦牟尼佛!你不是最慈悲的嗎?為什麼在你的法裏
面也有殺眾生呢?」釋迦牟尼佛說:「如果我釋迦牟尼佛對於這樣的眾生,我再也不跟他講話了,我也再也不跟他談法了,我也再不給他任何的教導跟教誡的話,那
這樣不就等於我把這個眾生的法身慧命也殺死了嗎?這個就是在我的佛法裏面所謂的殺啊!」
也
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度化一切的眾生、調伏一切的眾生,就是跟一切的眾生說法、交談、教誡。乃至告訴他說,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是會淪墮到惡道裏面的;
要不斷的提醒眾生,怎樣能夠上生三善道,乃至能夠獲得解脫;也要勸告眾生,用粗澀的語言告訴他說,如果你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可能會淪墮到三惡道去;乃至要
柔軟跟粗澀並用,讚歎三善道,然後教誡三種惡道淪墮的原因。這樣子才是跟其他宗教相處的方法。如果我們佛教跟其他宗教相處的時候,我們不提佛教的教義,那請問一下:其他的宗教怎麼會知道什麼是解脫?什麼是法界實相呢?
那這個裏面說「我們應該找到大家共同的溝通的一個交集點」,事實上,佛法跟其他宗教有一個最大的共通的交集點,那就是:我們跟其他的宗教所面臨的這個宇宙跟我們有情的這個生命,這個是完全相同的;我們每一個有情,不論是人、畜生、餓鬼、地獄乃至諸天,都想要離苦得樂,這是最大的共通點。所以,我們佛教跟一切的宗教本來就有同樣的交集點,因為我們面臨同樣的世界、同樣的生命現象,這個就是我們大家最大的交集點;而且,追求離苦得樂而獲得解脫,也就是我們跟其他宗教所共通的需求,不是嗎?
既然我們跟其他宗教有共同的問題,面對共同要面對的生死的苦難;那麼我們就應該幫助一切的宗教,
有心追求解脫、追求離苦得樂的一切的異教徒,能夠從非天乘裏面邁向天乘,從天乘裏面能夠邁向婆羅門乘,乃至瞭解了婆羅門乘是什麼內容之後,能夠繼續邁向大
乘,而獲得最後的解脫,乃至最後的成佛。所以,如果沒有令眾生往這個方向邁進的話,那就違反了 佛陀慈憫一切眾生的本懷。
所有的佛教徒,都應該要秉承 佛陀的教誡,要慈憫一切的眾生,乃至對於其他的異教徒,也應該要共同慈憫;跟其他的宗教的人士,能夠共同的面對我們的法界的實相,能夠共同面對同樣的苦難,來告訴他們解脫的道理,讓一切的宗教人士都能夠瞭解解脫的原理跟法界的實相,而不是把他們當為罪人,而是共同修道的道友。
好,我們今天就跟各位解說這一題到這邊。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