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07 13:28:46|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62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62集~由 正圜老師開示: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單元,內容主要是針對,一般尚未學佛的知識分子以及初機學佛人希望瞭解的佛教基本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疑難雜症,希望透過佛法的角度,知道應當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我們特別為您蒐集許多大眾亟欲瞭解和探究的題目,由本會多位親教師在節目中為您一一解答,並且為大家講述這其中的真實道理,希望能為普羅大眾種下學習正法的因緣,歡迎您繼續收看。

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當然我們先得來瞭解什麼叫作迴向。我們來舉述《大乘義章》卷九菩薩的開示:

言迴向者,迴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迴向不同,一門說三:一菩提迴向、二眾生迴向、三實際迴向。菩提迴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迴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種德,名菩提迴向。眾生迴向者,是其深念眾生之心,念眾生故迴己所修一切善法願以與他,名眾生迴向。……三實際迴向,是厭有為求實之心,為滅有為趣求實際,以己善根迴求平等如實法性,名實際迴向。】(《大乘義章》卷九)

從以上文中之開示,我們約略可以來說,所謂「迴」就是迴轉,「向」就是趣向,意思是說,菩薩生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向於三處;所以迴向可以分成三種,第一是菩提迴向,第二是眾生迴向,第三是實際迴向。所謂菩提迴向是指,為了趣求一切智心,所以將自己所修一切善法,迴向未來能得成佛之果德,這就稱為菩提迴向。第二是眾生迴向,菩薩心心念念為救護眾生,所以願意將自己所修一切善法,都能與眾生共享,這就叫作眾生迴向。第三是實際迴向,菩薩厭 求有為之法,趣求實際,所以,以自己所有的善根功德迴向,能夠求得平等如實的真如法性,這就叫作實際迴向。總合以上三種迴向,我們可以知道,所謂迴向,是 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淨行,迴向自己未來生能夠獲得無上之佛果,迴向眾生也能獲得利益,迴向自己和眾生都能夠證得平等真實的真如法性。也就是說,迴向就是 以廣大的心量,來行無量無邊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這也是為什麼 世尊會在《華嚴經》中將「普皆迴向」作為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總結之道理所在。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迴向有功德呢?我們來看看經中是如何說的。《華嚴經》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燈然百千燈,無所損減。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悉然三世諸佛慧燈,無所損減。」(《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十九)意思是說,就好像一盞燈可以點燃百千盞燈,而無所損減於它原來的光明;菩提心 燈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可以點燃三世諸佛的智慧,而不會絲毫減損它的光明。而且,一燈點百千燈,燈燈相續不斷,就可以成為《維摩詰經》中所說的「無盡燈」, 能夠普遍照耀一切眾生,照耀諸佛世界永無窮盡。相反的,這一盞燈如果不去點燃其他的燈,則永遠只是它一盞燈的光明,能照耀的範圍十分有限,當然也就無法照 亮大地,照亮其他眾生,也無法照之久遠了。

各位菩薩,以上略說迴向之所以有功德的道理,提供您作為參考。接下來,我們要摘錄《正覺電子報》〈般若信箱〉中讀者對於迴向的有關問題,希望藉由讀者的提問,可以為大家建立起正確的迴向正知見。

第一個問題是:您好!我是大陸的一名佛子,在修行過程中有一些疑問,請求慈悲開示。

我 們平時作完早晚課以後,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後的迴向是這樣的:「弟子○○○願以此功德迴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現前見聞者,歷劫及現世父母師長、 六親眷屬、冤親債主,諸天護法聖眾,本境山神、土地靈祇,無祀男女孤魂、流產墮胎之嬰靈,及日常作務中所誤傷亡之一切眾生,一切地獄眾生、餓鬼眾生、畜生 眾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眾生,仰仗阿彌陀佛威神之力,消除無始劫來之一切業障、罪障、病障,懺除誹謗正法、輕毀三寶之罪業,斷除一切無明煩惱,捨離一切外道邪見,歸敬佛法僧三寶,圓滿諸福慧,圓成勝善根,安住大乘,明心見性,修學種智,自在往生極樂世界,圓證無上正等菩提。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弟子們的觀念是,迴向涉及的層面越大越好,而且,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

但是,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中,有這樣的開示:【迴向時不要像有些人那樣打高空:「我○○○以什麼功德迴向法界。」……應當說:「迴向給我○○○的一切冤親債主。」】

對 照 導師在書中的開示,我們心中開始起了困惑:究竟應該如何迴向才適合我們這些佛子的修行呢?會不會因為迴向面大,而自己的能力不足,不僅不能達到效果反而成 為空話呢?會不會因為迴向面廣,而使得自己的冤親債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益,而在修行的路上障礙自己,導致明心見性的目標不能實現?我們能不能請大德慈悲為 廣大的佛子們擬定一個迴向文呢?

對於以上菩薩的 提問,我們相信,這也是廣大佛弟子心中的共同疑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的迴向,才能恰如其分而能自利利他呢?我們的回答是:以上所說的二種迴向都是正確無誤 的,主要是要看學佛人是以什麼樣的心行來自我安立,而有不同的迴向內涵。如果是為了求世間有為有相之福德,就必須以無私無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無量心,來 迴向給廣大之法界眾生,同霑利益;這樣能夠感得之有相福德,會比迴向自身、迴向眷屬來得高廣。但是,如果是為了求三乘菩提中 修學時無障無礙,那就應當以迴向遮障自己的冤親債主為優先。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緣故,也就是,欠人債務就應當先償還債務 才對啊!如果迴向明確,就表示我們還債的心是很真誠而且實在的,冤親債主也很容易感受到我們還債的誠意,所以障道之緣自然就會漸漸減小,乃至最後消失不見 了。因此,世間人如果是為了求世間安樂,當可依《地藏菩薩本願經》來迴向,使迴向之層面得以增長廣大;但是,如果是為了求三乘菩提之修證沒有遮障,那麼我們不妨依我們正覺同修會的迴向方法來作迴向。

我們的迴向文是這樣的:「願以修學正法、護持正法、流通正法、弘揚正法之殊勝功德,迴向弟子○○○之累世父母、師長、冤親債主,得蒙諸佛菩薩加被,歸命佛法僧,悉發無上心,早生善處,修學佛法,同證菩提。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在唸完迴向文之後,再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樣就可以完成所有功德迴向,而功不唐捐了。

各位菩薩,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看,有關迴向的第二個問題。請問:如果在沒有佛堂,或是沒有佛像的地方,誦經、持咒、念佛或是無相拜佛以後,迴向給自己或自家眷屬,這樣是否如法呢?所做布施及放結緣書等種種迴向,是否也必須在佛堂或者是佛前迴向才如法呢?

我們的回答是:迴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進行。

譬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

在這段經文中提到,「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意思是說,在普皆迴向的願行之下,並沒有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是不能迴向的。

普賢菩薩一共有十個大願,號稱「普賢十大願王」,除了普皆迴向之外,另外還有九個願,包括了禮敬諸佛、稱讚如來、 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每一個願都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因此,如果我們還在意迴 向的場所是否清淨、是否有佛像等等,就沒有辦法做到念念相續、無有間斷的迴向了。所以,沒有必要的分別,應該儘量放捨;見地越精純越好,方法也是越單純越 好,這樣修行才容易有進展。

然而,什麼叫作沒有必要的分別 呢?原則上,只要我們把心安住在法上面,而在外相上不會惹人譏嫌,就沒有關係。超過這個範圍,就是沒有必要的分別。譬 如,沒有旁人在場,我們又一直安住在法上面,就不必要在意有沒有佛像,乃至場所是不是清淨的問題了。如果有旁人在場,而場所或時機不對,也可以在心裏默念 迴向;甚至於只要心裏閃過一絲的迴向的念頭,也會有迴向的效果出現;因為迴向之所以能夠產生作用,是由於如來藏的緣故,而如來藏了眾生心行,並不是透過語言文字的,當末那起決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時,如來藏就已經了知了,並不是等到語言文字出現之後祂才了知。因此,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以迴向,沒有問題。

在回答以上兩個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問題。有人問:請問誦經迴向是屬於法布施嗎?能增長現世之福德嗎?迴向之對象可以同時包括冤親債主和法界眾生嗎?

我們的回答是:行者誦經的功德與福德都是無量的。從理上來說,「此經」乃是指真心實相,唯有親證實相轉依如來藏以 後,才是真正的誦經持經者。經上常常說「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從事相上來說,一般學佛人早晚課時誦經迴向,屬於熏習的成 分比較多,熏習成種以後,也可以說是廣義的增長福德因緣,因為在讀誦的過程當中,多少會思惟其中的法義,而對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義而 不是甚解經文去思惟的話,又能依經所說而如實履踐,也能夠在此世減少惡因緣的現行,增加善因緣的發起,從廣義來說也是可以增長福德的,那是因為熏習的力量 不可思議的緣故。再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如果有鬼道眾生在旁邊聽聞的話,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種;但是,由於鬼道眾生能夠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如 實而行,所以當以對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於言教,能否成就布施之功德,完全得看誦經者本身的行為來決定。如果您願意以此功德迴向,我 們是隨喜讚歎的;因為迴向乃是 世尊在經中所開示的七種最上供養之一。

所謂七種供養,包括了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和迴向。迴向之所以列為最後分,可以顯示,菩薩在廣行一切善根之後必須迴向早日成佛。因為成佛時福德與智慧都已莊嚴圓滿,所以才能廣利一切眾生,因此,迴向是應該常常作、時時作的事。您如果能夠常常如法迴向,心量必定會增長廣大,這一世學習正法的因緣,當然也將更快速的成熟。所以,不僅在誦經以後可以迴向,在您所作的一切善淨行之後,皆可迴向成就佛道,或者迴向與冤親債主的解冤釋結。

總合而言,迴向必須要有具體的對象,並且有次第性,應該依循「由近而遠、由親而疏」的次第來進行。彌勒菩薩說《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云:「迴向者,謂以一切施等諸行,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所以,迴向的真實義,主要是希望透過菩薩的一切善淨行,能夠增上自己與眾生在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上的圓滿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間法上面的減少遮障、福報增廣,乃至求取各種三界有為之法。所以,迴向應以利益自己及眾生能夠在佛道上的成就為主,如果離開這個目的,就無法圓滿成就迴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中記載,須菩提尊者在 彌勒菩薩開示以後說:「若不聞不得般若波羅蜜方便,能以諸福德正迴向者,無有是處。」(《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三)意思是說,迴向當以聽聞、證得般若波羅蜜方便,才能具足正迴向,當以親證實相以後,在內門廣修六度萬行以後之迴向,為正修行。所以,迴向乃是菩薩可以快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門。

各位菩薩,綜合以上所說,您認為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迴向的本身實踐就是一分功德的受用。如法的迴向,不論是迴向給自己或是別人,都不會有所謂的缺損,反而是增益呢。

各位菩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為您說到這裏。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