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03 15:58:08|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如何一門深入?(上)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39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39集~由 正鈞老師開示:如何一門深入?(上)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要跟大家來談談:如何一門深入?

一般人所說的一門深入,個人是覺得說,其實是還有一點討論的空間;但是不妨說,也有方便地受持,可以作為達到階段性的目標而來運用。先要來看看一般所說的一門深入的意涵,再來思惟如何一門深入的問題。

《楞嚴經》第四卷裏面曾經提到說:【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楞嚴經》卷四)

世 尊要阿難尊者於六根中,先選擇一個根門,固定一個根門深入去觀察,目的是要「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因為知道說,這個六個根門的運作道理 是相類似的,而又因為說,知道這樣的一門深入是可以達到「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的目的。可是現在的一門深入,卻已經變成說,專精於一個法門深入修學;而且,通常傳授一門深入的善知識,其實也不知道說,到底要達成什麼目標。或者甚至於說,那一門可不可以達成他要施設的目標,也無從去驗證。那麼,我們就只好隨順來說明一下一門深入。

一門深入最主要的前提是說,您到底一門深入所為何事?或者是說,一門深入是否只是階段性的目標?然後在一門深入的同時去多聞熏習,反覆確定你的一門深入是不是可以達到你所要求證的標的。再者說,一門到底指的是哪一門?

有人就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可以一門深入。所以,這樣就會演變出來很多很多的一門深入。當然也有人說:要以一個法門這 樣一直的用下去,終其一生不再改變。所以就有人教人家唸佛,要一門深入,然後一句佛號唸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這樣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時候, 他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標而有的這樣的一門深入。同樣的道理,也有的人會說,要以唸咒的方式,一生這樣一直地唸下去。另外也有人會說:假如你抱定要參 禪,就要一生一直地參下去,絕對不再改變。也有人說:一門深入是要你一生只要依止一個老師,這樣老實地修學下去。乃至也有人主張說:要一門深入,這樣才會 對佛法有 透徹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這樣的洞識。所以他主張只能研讀某一些經典,甚至於他還說:只專門讀某一部經典,這樣深入瞭解之後,自然就會「一經通,百經 通」。可是問題是,真正的「一經」到底是哪一部經?又有人說:一門深入,是要依我們自己每一個人的根基,然後來選擇修行的入門處,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圓通之處。當然他也會舉《楞嚴經》裏面的二十五個圓通法門來作一個證據。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講說念佛法門。假如說這個念佛法門 的階段性的目標,是為了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樣一句佛號唸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其中,某甲聽從善知識的開示,就真的一句佛號唸到底,他有可能怎麼 樣?從口唸心聽、心念心聽,乃至於也許他會進展到不唸而自唸,甚至於說,自己在夢中看到自己在唸佛。雖然說這樣的唸畢竟還是在聲塵上或是法塵上,不是真正 的念佛;因為信心具足的關係,他也有把握說,捨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這個時候,已經有堅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力。可是問題是,學淨土法門的人都知道,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同時,應當要修學三福淨業。也就是,第一,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要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來請問一下說,這位某甲他的願力為什麼可以這樣堅定?乃至說,他唸佛的境界為什麼可以這樣殊勝?為什麼?

因 為他有他基本的世間福,他隨他修學的分際,譬如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乃至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部分的福業可以讓他安心的無後顧之憂的來唸佛。然 而,這只是基本的福業,因為他還要進一步有著過去乃至說現在繼續的所謂的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才能夠使他在業障上的遮障,或者是說現前往生的時候,阻礙能 夠消除。再者說,他要能夠這樣從口唸心聽、心唸心聽,一直這樣一路走下去,他一定會面臨到相對的忍辱跟精進的過程;因為他要忍耐著減少五欲的貪著,要精進 的持續唸佛,所以才因而在唸佛的境界上能夠有所轉進,就好像前面所說的狀況。這樣說來,他已經有初分的定力。再加上,假如他進一步去讀誦大乘、深信因果, 當然前提是說,他沒有被假名的善知識的那一種「西方極樂世界是太陽神崇拜」的這種邪說所轉;所以,他能夠更堅定自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力。這不妨也是發菩提心啊!

這 樣一來,某甲要達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至於說,有把握捨報之後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事業,他就不只要唸佛;他還要隨分要知道三福淨業的 內涵,隨分還要去履行其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前五度的福業;然後也要去熏習第六度智慧上的知見,包括因果上的知見。這就已經不是說「什麼都不需 要知道,只要一句佛號唸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的這種所謂的「一門深入」而可以成就的。當然,您仍然也可以說這是一門深入,因為這是以唸佛法門為主而持續修學。可是這卻也已經不是說「其他什麼道理都不需要過問、瞭解、修學」而說的一門深入,中間免不了一定要廣學多聞,才能夠支持你繼續的一門深入。

這就好像常常聽善知識說,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莊嚴的,就好像說,在這個殿堂外面有八萬四千個門可以進入;而要進入這個殿堂的話,只要選擇八萬四千門中的其中一個門,直直而進入,就可以進入這個莊嚴的佛法殿堂。話雖如此,可是既然說這個佛法的 殿堂是非常深妙而莊嚴的話,有可能你開了八萬四千門中的一個門,就可以看到中央大殿嗎?當然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怎麼會叫作深妙而莊嚴?你也許開了八萬四千 個門中間的一個門,然後進入了某一個房間,裏面也許有很多很多珍寶;有了這些珍寶之後,你也許會看到,這個後面還有十個、百個乃至更多的門。當你在思惟的 時候:這些珍寶是不是最莊嚴的?然後,這個其他的門後面,是不是還有更莊嚴的珍寶?這個時候你不禁想起,曾經見過中央大殿的古人留傳下來的話,他這麼說: 「某甲啊!你要以你開啟第一道門的知見與方法,善選下一道門去開啟,一心堅持下去,下一道門後面會有更莊嚴的珍寶;乃至說,下一道門後面的廳堂中所見的無 量無數的門,也是用這樣的原則去走、去進行。要十分小心才不會開錯門、走錯路,終究你是可以到達中央大殿的;因為我也是這樣的走過,而看見中央大殿的深妙 與莊嚴的。」

為什麼這樣譬喻?因為以求生西方極樂 世界為目標,一句佛號唸到底為一門深入,是可以達成這個階段性的目標;但是,這畢竟只是階段性的目標而已。為什 麼這麼說呢?你一旦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接下來要幹什麼?該不會你跟我說:「我在那邊從此就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一直到成佛,因為那邊叫作極樂世界。」也 許你是可以快樂幸福的繼續在那邊生活下去,但是你假如要成佛,還是得要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般若智慧熏習等等的六度乃至十度,一樣都離不 開廣學多聞這樣的修學,才能夠繼續地支持你往佛道上去邁進;那等到你福慧都圓滿了,才能夠圓成佛道。所以說,你開了一道門以後,所見到那個房間裏面,又有 很多個門等你去開,一個門接著一個門。你可以方便用唸佛為一門深入,但是這一門要深入,必須兼有布施、持戒等等前五度的福業,以及說第六度的智慧,引發種 種的方便善巧,才可以讓你有如同過關斬將般的順利的一個門又接著一個門,這樣的一直往中央大殿開去。那麼以唸佛一門深入,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當作目標, 畢竟只是狹隘的淨土法門;而真正的淨土法門,還是要你能夠開啟進入中央大殿那個門,而從此以中央大殿為中心,然後把每一個門都一直往外開,這樣繼續地深入,一直到成佛為止。

可是問題來了。有的人會想說:學佛為什麼要開這麼多門?為什麼不能只開一個門?有這樣的問題的人,一者說,因為他是被善知識錯誤的引導,因為這種善知識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佛法的中央大殿到底是什麼;更不要說這個善知識是可以為你施設種種的方便善巧,讓你可以開啟殿堂外面一層又一層的什麼?八萬四千個門。再者說,那就是你個人的心量短淺,所以才不願意去面對那麼多個八萬四千門;所以才會被假名善知識的所謂的一生即可成就所蠱惑,因而走向錯誤的法門。其實,假如有這樣無量無邊的法可以修學,而且是有人真正可以為眾生教授這麼多無量無邊的法,有這樣的善知識住世,大家應當是要感到高興才對!

那麼,如何來證明佛法的中央大殿有著一層又一層的門,等著學人去開啟?接著我們就從另外一種的一門深入來說明,順便來解說這個疑點。

有人主張說:一門深入這樣才會對佛法有洞徹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洞識。所以他主張:只能研讀某一些經典,乃至於說只專門研讀某一部經典;深入瞭解之後,自然可以一經通、百經通。可是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確定:真正的「一經」到底是哪一部經?

一 般人都只會在經文的表相上面,然後再加上世間所曾經熏習的種種的法,然後加以貫通之後,就敢說「我已經通了這一經了」;然後他以相似的道理進一步 去瞭解以後,他就敢說「我又通了另外一部經了」。因為所瞭解的範圍都在世間的法相上,所以他才能夠這樣一法通一一法。其實,他有沒有真的見道或是通達這部 經?其實,他只看到經文上表相上所說的那些世間法而已罷了。那麼,真正的「一經」到底是哪一部經?當然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此經」。此經就是《心 經》,也就是無量無邊的經。因為每一部經都是在講同一部經,就是此經,也就是在講每一個人都有的如來藏;只是因為說,每一部經所敘述的內涵,有著深廣差別的不同罷了。

為 什麼說真正的一經通——見到此經的人,他是不敢說他通於百經的?他只敢說:「我是可以用這樣一經通的基礎,然後一世又一世的繼續修學下去,希望早 日可以究竟通達經中的深妙義理。」他也會跟你說:「其實我不是在說客套話,因為 佛早就開示說,從初住位開始,乃至於到七住明心,進一步還要到十住位,再經過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最後才能夠究竟通達此經的深妙義理;然而, 從初住位開始,這樣一共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究竟通達百經的。所以,他才會說:「我是不敢講一經通就百經通這一種大話的!因為,我即使真正親證了此 經,可以隨分為人解說《心經》;可是真的要有人叫我要宣講《金剛經》的話,我恐怕也辦不到。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雖然《金剛經》的本質也是此經,但是它的義 理卻較《心經》的總相智而更深廣而微妙。假如說有人要我說宣講《解深密經》、《楞嚴經》、《華嚴經》等等,這樣我可更辦不到了;因為這些的經典的義理,就 更加多倍深妙於《金剛經》,遠不是我一世就能夠瞭解的。我萬萬不敢冒著說極有可能錯說了義經典的重罪,而只是為了要滿足自己這一種百經通的虛榮。」

所以說,事實上真的沒有辦法一經通而百經通。只可以說,這一一經的這些基礎都是此經,雖然一一經各有其深廣差別不同的義理,卻仍舊是出於此經;而一旦親證了此經,就可以用祂來作基礎,來百經通。

好,今天暫時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