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17 22:40:04|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三乘菩提概說第9集─四聖諦—苦滅道聖諦(二)

引用出處: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9

三乘菩提概說第9集~~由 正文老師開示:四聖諦—苦滅道聖諦(二)

三乘菩提概說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探討的還是四聖諦的苦滅道聖諦。

我們上一集講到苦滅道聖諦,苦滅道聖諦的這個道,佛因為這樣子開示了三十七道品還有八正道的正理,就是為了要幫助佛弟子們修行。遵循著這些法要,努力去實踐,就可以漸漸的趣向於涅槃解脫。所以,苦滅道聖諦的這個道,其實就是趣向於涅槃解 脫之道。上一集也說到,三十七道品裏面的四念處,四念處又叫作四念住,也就是所謂的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還有法念處,也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還有 法念住。我們透過四念處的修行,來對治我們四個顛倒:第一個就是透過我們身念處,就是身念住,來對治淨顛倒;透過受念處,也就是受念住,來對治樂顛倒;透 過心念處,又稱為心念住,來對治常顛倒;透過法念處,又稱為法念住,來對治我顛倒。我們修這四念處觀,就是在對治上面的這四種顛倒。因為凡夫眾生不明法界 真實相,而以為世間的無常為常,對諸苦執為樂,對無我這個當中執為有我,於不淨執為淨,所以必須要修習這個四念處觀來對治這四種顛倒。上一集講到這邊。

四念處為何又稱為四念住呢?為何四念處又稱為「住」?這個「住」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四念處乃是以慧為體,也就是說,我們透過身念處等等這個四種 法,從身念處的這四種法去觀察;身等四法是所觀境,而慧是能觀的心,由慧令念住境,也就是說,讓我們的這個能觀的心的這個慧,能夠住於身念處、受念處乃至 於這個法念處,令祂能夠住於這個境界,住於這個境界仔細的去思惟、去觀察。也就是說,透過這樣子的慧力,讓我們的念心所在這個慧所觀境能夠銘記不忘,就是 透過我們念心所在慧所觀的境界能夠憶持住而不忘掉,這個就是由慧令念住境。透過這樣子的一個觀行,透過這樣子的一個思惟,所以,因為在慧立念住,也就是說 以慧心所、以慧為體來立這個念住,所以又叫作念住。

那什麼叫作四正勤呢?我們講完四念處以後,再來探討什麼叫作四正勤。那四正勤又叫作四正斷,另外一個名字就叫作四意端。那四正勤,很多的人都經常在 唸這樣子的句子,但是不知道這個就是四正勤,不知道這個就是四正斷,也更不知道這個就是四意端。為什麼四正勤稱為四正勤?為什麼四正勤又稱為四正斷?為什 麼又會稱為四意端?我們後面再作一個詳細的說明。

我們現在先來說明一下:四正勤它的內容是怎麼樣的一個法呢?四正勤就是說:於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精勤修習,也就是說,於已生惡令斷除,精勤修 習;另外一個就是,於未生惡不善法,為令不生故,精勤修習,也就是說對於還沒有生起的這個惡法,要想辦法遏止讓它不生起,精勤修習,讓這個惡法不會生起, 令它能夠斷除,令它不生起;第三個是,於未生善法,為令生故,精勤修習,也就是說,對於還沒有生起的善法必須要讓它、令它生起,為了令它這個善法能夠生 起,必須要精勤的修習;第四個是,對於已生善法,為令增長故,精勤修習,也就是說對於已出生的善法,要讓它增長廣大,為了讓這個已出生的善法增長廣大,必 須要精勤的修習。所以簡單的說,四正勤就是我們經常在說的,「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起;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這個就是四正勤。令惡法斷除, 或是說令惡法不生,或是說讓善法生起,或是說讓善法增長,在這個四個法上面精勤修習,這個就叫作四正勤。

然後為什麼這個法又稱為四正斷跟四意端呢?那它為什麼又叫作正勤呢?因為我們必須要一心正意勤修,所以又叫作正勤;也就是說,必須要端正心意精勤修 學這四個法,所以它又叫作四正勤。因為透過這精勤的修習,透過這樣精勤的修學,能夠除掉懈怠,能夠斷除眾生懈怠的心,所以這個四正勤又叫作四正斷。為什麼 又叫作四意端呢?因為四正勤的修習必須要發於意處,所以又叫作意端。也就是說,四正勤的修習你要得到真正的成果,四正勤的修行你要得到真正的成就的話,必 須是發於意處,也就是說,必須從意根跟意識的這個法去對治它;也就是說要對治我們的意行,而不是只是表面上去斷惡、表面上去止惡、表面上去生善、表面上去 增長你的善法,而是必須要真正的從意處去依教奉行。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心誠,而且必須要正意,能夠真正的接受這樣子的法,而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而去增長自 己的善法;這樣子的行為是發於意處的,所以這個就叫作四意端,因為這樣的修學是來自於意處的這個根源,所以它又叫作四意端。

我們現在說明完了四意端之後,要再說明什麼叫作四如意足。那何謂四如意足呢?四如意足又叫作四神足,四神足包含了欲如意足,還有精進如意足,還有心 如意足,另外一個叫作思惟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也就是四正勤的勤,精進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而心如意足又叫作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又叫作 觀如意足。

這四者為什麼叫作如意呢?這四者為何稱爲如意?因為在前面的四念處當中如實修習、觀行的智慧,又在四正勤當中精勤修持,由於精進的緣故,所以定力、 慧力皆得增長,而且心得決定,所以使得定慧均等,所願皆能成辦,所以這樣子的緣故,就稱為如意足。也就是說,這個四如意足是因為我們在前面的四念處當中, 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身念處還有法念處等等這樣的法裏面,這個四念處當中,如實的去修習觀行的智慧,去對治前面所說的四種顛倒;進而又在四正勤當中精進的 修持,也就是說在「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的四正勤、四正斷、四意端當中,努力的去修學,精進的修持;因為在四念處、 四正勤當中,精進修持的緣故,由於這樣精進的緣故,所以定力跟慧力都能夠同時的增長,因為這樣定力跟慧力同時增長,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心得決定,這個定力 其實不是禪定的定,這個定力其實最主要指的是心得決定的定;也就是說,透過懂得精進的緣故,讓定力慧力皆得增長,所以心得決定性,心得決定,所以使得我們 的定慧都能夠均等,因為定慧均等的修行的緣故,所願皆能成辦;那也就是因為所願皆能成辦的緣故,立這個名,所以它就叫作如意足。也就是說所願皆能夠滿足, 皆能夠如意成辦,能夠如意滿足,這個就是四如意足它因何而立名的道理。

也就是,這個四如意足是因為欲(希求)力的緣故引發定起,就是因為欲如意足,欲(希求)力、欲如意足的緣故,所以引發了定起,所以稱之為欲神足,所 以欲如意足又稱為欲神足。再加上因為勤(精進)力的緣故,因為勤(精進)力的緣故,所以引發了定起,引發定起以後,這個就稱為勤如意足。再接著因為念 (心)力的緣故,因為念(心)力的增長,所以引發了定起,那因為引發定起以後,這樣子就稱為念如意足。第四個是因為觀(思惟)力的緣故,因為觀力也就是說 這個思惟力的增長,所以引發定起,因為這樣子所以稱為觀如意足。也就是說,四如意足為什麼會稱為如意足?為什麼會稱為神足?就是因為欲(希求)力的緣故, 引發定起,因為欲、勤、念、觀這四種力的緣故,也就是說,因為希求、精進,還有心念,還有思惟力的緣故,因為這四種力引發了定起;因為這四種力引發定起以 後,就引發了欲神足,還有引發了勤如意足,引發了念如意足,引發了觀如意足。

這樣子的如意足為什麼又稱為神足呢?神足是不是我們一般所稱的神通呢?這個神通其實並不是像我們所說的五神通那種神通,但是這個神通妙用,神雖然是 指的是神通,妙用難測,所以才稱這個就是神足,所以才稱欲如意足叫作神足。但是,是因為我們如身依足而立,也就是說,這個如意足是要引發欲神足或引發勤神 足,要引發這四種神足,必須就像我們的身體是依腳而立,必須依腳而立,這四種如意足必須要透過欲、勤、念、觀這樣子的四種力的修行,所以這四種力就是我們 所依止要完成的神足,完成如意足的最主要依止的地方。所以必須要依這樣殊勝的定力,也就是說透過欲、勤、念、觀,這樣子引發殊勝的定力。這個殊勝的定力, 就是我們對於這個智慧,對於慧心所,對於解脫道的智慧,乃至於佛菩提道 的智慧,引發殊勝的決定性的定力,這個才是真正的殊勝的定力。所以,這個定力指的並不是所謂禪定的定力,這個是因為慧所發起的,所以是因為這個欲、勤、 念、觀所引發,而發起這樣子的定力,滿足了欲如意足,還有勤如意足,還有念如意足,還有觀如意足。所以,就是因為這樣子殊勝的定力能夠引發神通,所以就稱 為神足;也就是說,因為能夠這樣子引發欲、勤、念、觀這樣子的一個神通。

那這個部分當然是有更深層次的部分,這個神足通的部分,因為我們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在這地方作詳細的說明;只能夠依著二乘解脫道的部分來講這個神足通,來講這個四如意足;事實上,這個大乘佛菩提道對於四如意足的說明,是更為詳盡而且更為深細的。我們因為有這四種這個如意足的原因,引發定起,所以就稱為四神足。所以四神足的這個稱呼,它的來源就是因為有這個欲、勤、念、觀這四種力來引發定起,所以它就稱為四神足。我們現在把這個四神足的道理已經說明完了。

緊接著我們要說明什麼叫作五根,什麼叫作五力。何謂五根,何謂五力呢?五根指的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還有慧根;五力就是依止著五根,也就是依 止著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所發起的力量,所以五力又稱為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還有慧力。也就是說,信、進、念、定、慧五根,它能夠產生信、 進、念、定、慧五種力量,五種修學佛法五種精進的力量,那是因為來自於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還有慧根。

所以大乘佛子當聞熏佛法的緣故,所以修學十信;這個十信的這個信根,這個十信的信根其實並不是因為修來的,十信的信根是本來就具有的。我們修學十信以後,因為十信滿足而產生信力,因為信力出生的緣故,所以仰信諸佛菩薩的解脫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夠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為能夠修、能夠證而心嚮往之,嚮往諸佛菩薩能 夠因為透過修行而證解脫乃至於成佛的這樣子的智慧,所以心嚮往之;這樣子的境界而精進修學,那這樣子的話,就逐漸的與精進根相應了。也就是說,我們透過本 來已經具足的信根,那信根為什麼我們說信根本來具足,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沒有辦法信呢?因為就是因為無明遮障住了,所以信根沒有辦法發起,所以信根其實是本 來具足的。所以是透過因為信根相應於信力,因為信力生的緣故就跟精進根相應,那就跟精進根相應以後,慢慢的就能夠生起了四正勤的修學,能夠依於四正勤,能 夠時時修,恆時修,以時修、恆修而不捨的緣故,所以依著精進根而生起了精進力;那生起了精進力以後,就能夠真實的能夠知道諸法空相,現觀蘊處界空,以觀蘊 處界空的緣故,所以能夠了知二乘法乃是依現象界有為法而說空,這個法它並不是究竟的,那慢慢的輾轉的進入了大乘的修學,聞熏諸法實相,也就是說般若空性,因為久修不捨,所以最後終究證了空性如來藏。這個就是因為由於我們從這個信力,一直到生起了跟精進根相應,乃至於生起精進力,慢慢進入真實修行的一個階段。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們五根的部分就先跟各位菩薩分享到這邊。我們下一集會針對五根、五力再作一次詳細的說明,再把我們的苦滅道聖諦作一個完整的結束,作一個說明。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