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乃寂滅無我之無為法,無法塵境、無定境法塵,無境無受,以無知覺受想故。二乘無學以見道故修除見思惑,七識種之輪迴煩惱已盡,捨報後不復出生七識,唯餘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消失於三界,不再受生輪迴,名為無餘涅槃。無餘依涅槃不是自己能入的,而是自己消失了─無念靈知心的四住地煩惱消失了,捨報後不再有中陰身現前,只餘真心捨離肉身,無見聞覺知身境受,亦無一念不生的靈知心,如來藏不再受生,方是涅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宗門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
阿羅漢不證涅槃,菩薩才能證得涅槃。我們也常常講:菩薩有時候不證解脫,但是卻已證得涅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頁15。)
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生無死的寂靜性,這不屬於三界法,是無生與寂靜;是本來就無生無死、本來寂靜,正是如來藏心的清淨自性,永遠都不會與三界六塵中的一切煩惱相應。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七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頁10。)
佛地果位中(佛菩提道的果位就是佛地,除了佛地以外都是因地—等覺、妙覺位仍然是因地—所以這裡「果位」講的就是佛地)未來佛地果位的功德中有七個名目: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這七種名目,都是依第八識如來藏來修的。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七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頁191-192。)
「涅槃」名為不生不死、不生不滅,也是依第八識如來藏而施設的。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七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頁193。)
如來藏不生不死,所以祂叫作涅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七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頁279。)
其實「根塵同源」也就是「縛脫無二」。因為是先有六根與六塵的存在才能再出生六識,於是就有十八界合成五陰來生死流轉,而六根、六塵與六識全都出自如來藏心,出生以後也都緊緊依附於如來藏心才能生死流轉;正當十八界合成的五陰正在生死流轉當中,如來藏卻仍然處於涅槃之中,從來都無生死。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七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頁280。)
還有自我存在而住於無所有處的定境中,問題又來了:「這樣的話,還是有三界我而不是完全的無我;若不是究竟無我,還有蘊處界所含攝的自我存在,那就不能解脫三界生死了。」於是他就從這裡再深入思惟,不斷的深入思惟:「喔!這還是不對,無法實證涅槃,因為我這個識陰中的意識覺知還是存在著,這就錯了。」所以他就想:「我要把這個了知滅掉,那就是寂靜的涅槃境界了。」於是心中起了作意要把了知性滅掉,認為滅掉了知性以後,自己還存在而絕對寂滅了,就是涅槃了。可是他其實並沒有把了知性滅掉,他只是在無所有處定中轉進的時候,滅掉了證自證分而不反觀自己,於是入了非想非非想定中;住在這個定境當中時,只是不再生起證自證分--他只是沒有返觀自己的存在而已。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二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頁150。)
當時在座聞法的波斯匿王,終於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生滅性,也有不生滅性。既已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真也有妄,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虛也有實,接下來當然想要弄清楚而能實證,於是就要開始挖寶了--要進一步請 佛說法了,所以他就站起來向 佛稟白說:「我以前不曾聽聞諸佛這樣子教誨與指示,當時我見到迦旃延毗羅胝子等外道,」就是迦旃延毗羅胝的兒子等外道,「他們都說這個身體死後就是斷滅了,當身體斷滅之後覺知心就跟著消失了,這時是斷滅空,就叫作涅槃;」佛陀出世弘法以前的斷見外道們主張說:色身死了就斷滅而空無了,這就是涅槃。他們也因為這樣的觀察及認知而自稱是阿羅漢,而這些假阿羅漢是 世尊降生人間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我如今雖然值遇了佛陀,可是我還在狐疑著,」狐狸是最會懷疑的,凡事都很小心,所以慣於懷疑的人,心中正在懷著疑心之時就叫作狐疑。「我如今還在狐疑著,到底要怎麼樣去發現明白而揮揚這個知見,來親證及了知這個真實心的不生不滅境界?」波斯匿王心中生起了愛樂不生滅心的作意,想要親證這個真心的不生不滅境界,於是提出來問 佛,想要知道應該如何證知這個心的不生不滅性的境界。「如今在這裡的大眾們,凡是還在有漏位中的人,都希望能夠聽聞開示。」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 二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頁249-250。)
涅槃非斷非常。如果是斷滅空,就不能說是涅槃,必須是非斷非常才能叫作涅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十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頁305。)
拘舍離外道總共建立了二十五個冥諦,認為一切法、宇宙萬有都是從一個不可知的冥性中出生的;他們認為只要滅除了自己以後,剩下的不可知也不可證的冥性,就是涅槃;而這個不可知也不可證的冥性是離見聞覺知的,所以也是涅槃寂靜。但他們不知道各人都有的根本心如來藏即是法界的實相,就說真正的實相是不可知亦不可證的冥性;就以想像所知的冥性來建立他們的真諦,所以又稱為冥諦。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頁17-18。)
這個涅槃卻是死前、卻是入無餘涅槃前就已經存在而不曾消失過;既然如此,又何必滅了五陰自己而入無餘涅槃呢?不論是入無餘涅槃或是留著五陰之時,既然同樣都是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滅了五陰而入無餘涅槃,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頁13-14。)
阿羅漢證涅槃,煩惱永盡、後有永盡——五蘊、十八界全都滅盡而不再有後世的五蘊十八界了,全都滅盡以後卻不會落入斷滅空中。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頁69。)
「第八識就是無餘涅槃中的實際,十八界滅盡以後入了涅槃,涅槃之中就是第八識這個心。十八界滅盡以後,一切法都空了,可是祂獨自存在不滅,離受想行識、離見聞覺知,離一切的思量,這樣就是無餘涅槃的無境界境界。」可是這個涅槃的實際,定性而不迴心的阿羅漢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有打破無始無明──還沒有取證第八識而無法現觀心真如。得要迴心向大乘,入了大乘之後再來修學;然後等他熏習般若一段時間,建立了正知正見,有一天終於實證如來藏而能現觀心真如了,終於知道:「我滅盡自己而入無餘涅槃時,十八界滅盡而不再生起時,原來是祂獨住於離六塵、離見聞覺知、離六根的境界中。」這時才能懂得實相般若。這時更清楚知道:不是由十八界我來進入涅槃,原來我果真是沒辦法入涅槃的;我成為阿羅漢以後,不曾看見無餘涅槃中的本際;而我入涅槃以後,我又不存在了,怎能說我有證得涅槃?所以我們以前在阿羅漢位時,根本不能實證涅槃,只是把自己滅盡罷了!原來菩薩才是證得涅槃的人,而我現在已是實證涅槃本際的菩薩了。這個時候他才真正「了」解脫道了,原來以前對聲聞解脫道所謂的「了」,只是能夠把我見、我執斷盡而不再輪迴生死,無餘涅槃中的無境界境界還是不懂的。現在迴入大乘而一念相應證得第八識,涅槃中的本際確實知道而能現觀了,這也是對聲聞解脫道更深入的「了」。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頁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