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12 23:37:36| 人氣1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念佛法門第61集:疲倦、煩悶是正常現象+應保持充足的睡眠

引用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61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61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疲倦、煩悶是正常現象+應保持充足的睡眠 
由正益老師開示:疲倦、煩悶是正常現象+應保持充足的睡眠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第七目,當你體究念佛的這期間,你可能會感覺到肚子比較饑餓,比較疲倦,乃至於心情會變得很煩悶,這是一個過程,會經歷過的一個正常現象。

因為我們平常實際上是用語言文字來體驗、來分別、來了別,來作各種的思惟想像;今天你要用一個直觀性的方式——就是這個思惟觀——有思惟的作用,可是要斷絕語言文字,然後用直接的、體會的、境界的等等,這樣不易用文字來描述、不易用你的語言這樣的種種,然後來作這樣的方便,確實是跟習慣性有很大的違背。因此情況你不容易拿捏、也不容易掌握,這中間到底這方法應該怎麼做……可是這是一段過程,等到你差不多過了一兩個月以後,你就會慢慢的安住下來了。所以這時間不會太久,要請有志於體究念佛的同修菩薩們,你可以儘管放心。

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下也包括說,因為話頭本身是一句話,它並不是一個詞語,不是說你今天設定一個佛號,然後佛號的莊嚴,或是用持名念佛、或是用憶想等等,這個跟以前會差很多。而且最重要的,不只是一句話而已,它本身還是一個疑問句。雖然看話頭並不需要馬上要生起疑情,可是你對於它本身是一個疑問,這地方的話你是念茲在茲的。因為我們知道體究念佛實際上是需要什麼呢?需要你用更多的精神,然後契入直覺的一個觀行。可這個觀行並不是來探查三界法的所有事物;就如同一個偵探,他在這屋子裏面,他知道一定在這裏沒有錯,要找的一定在這裏,可是這裏面的屋子的東西,所有的都不是。當然你也不需要困惑,因為祖師大德乃至於說 大勢至菩薩等等,這些不論是參禪、念佛以及以及來閱讀經典經教的,最後都可以達到證悟自己的自心如來、自性彌陀這個境界。

所以你就要從這世間法,從一切的這個法裏面去追尋,可是又不要從一切法墮入這些法裏面,所以佛法確實是難學。但是你要秉持一個原則,如果在這個世界你都能夠這樣秉持「菩提易得」的教誨,(相信佛說的這個心是人人可證的,並不是這個心是用外求的)那你就可以在所有的世界、更艱困的世界,乃至於一切的有生的世界,乃至於未來你生生世世,都很容易證得這個真心,這就是你的本心。

然而你在這過程中,如果你發現你一困頓或是怎樣,那千萬不要因此而沮喪,因為 佛告訴我們說:當你對於法,要知道祂是很深妙的。因此 佛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開演大乘法,既然如此你就要去想:「已經很難得聽到這樣的法,何況是進入實修呢?」聽聞尚且不易,那你在修行中的過程中,當然有一些困難,這是無可避免的,可是只要你知見正確,一輩子這樣的服膺下去,總有一天你會因為這樣的努力,不斷的超劫精進,然後能夠成就未來果地——如來正等正覺

如來也告訴我們說:如果你現在就放棄了,(在《般若波羅蜜多經》裏面提示我們)當甚深的法你沒辦法接受聽聞,開始往後走,離開了道場、離開了講堂、離開了修學的地方,這樣怎麼彌補回來呢?如來跟我們說「你退後一步,需要你再修行一大劫的時光,才能夠把這個失去的福德莊嚴以及失去的功夫行門全部再彌補回來。」所以如果你一往後退,一退就是好幾百公尺,那你可以想像在人生的境地中,你要經歷多少的困難。要想我們今天能夠在這地方修學,不論你是以淨土法門作依歸,或是以念佛法門能夠通達一切實相作為依歸,你總是在 佛陀的教法之下。要去想這個法確實難得,既然難得你就不要輕易的放棄,最後佛一定會讚歎你,你是所有人中的芬陀利花,這樣美麗莊嚴的花朵。

所以要對這地方自己有信心,也要將這個教法能夠方便來告訴其他的同修們。因為《法華經》也告訴我們:就算是你修學非常好,可是你所得到的境地、所得到的莊嚴,還比不上你去將這個法告訴一位同修,讓他人來修學,能夠來聽聞這了義正法,乃至聽聞像《法華經》這樣一佛乘的經典。因為當你這麼作,可以生生世世就可以有因緣值遇到佛,乃至於下一輩子你就可以看到殊勝的大菩薩、聖位的菩薩來與他相伴,甚至受祂的教誨、教導。所以對於許多的困頓以及煩惱,在這過程中,你要當作這是菩薩道必經的一個過程,你要從心裏面能夠安忍下來。

我們來繼續第八目。第八目的時候就是在體究念佛這段期間,你必須要照顧自己的睡眠。除了方才的飲食你需要注意以外,睡眠本身它會牽涉到你能不能把心能夠安住,安住在什麼呢?安住在這個體究上。因為體究他很容易就因為外緣的干擾,就馬上跳脫於這個觀行之中,就跑到外面去了,看看外面有什麼東西等等。這樣情況下就是因為功夫不純熟。此外身體呢,對於心理的交互影響也是你必須要考量的,如果一個晚上你不休息,執意說:「我一定要把祂參出來!」這樣給自己壓一個時間,並不是在修學上一個很好的方式。

以前有一位禪師,他也是想把自心如來找出來,他用的方式是什麼呢?他給自己設定個期限,可是他的期限設定非常非常短,就是說從這地方走到一個大河口,如果他沒有找到的話他就跳下去。所以這樣的方式並不是正確的!那同修們你猜最後他怎麼樣呢?在還沒到那地方的時候,他就自己誤認了一個;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要跳到河裏面去,所以他就對自己找到一個心,他認為那個心就是真心,就是他的本來面目,所以他就一輩子錯會了,這還是一位相當出名的大禪師呢。所以你在這個情況下,你千萬不要著急。

如果說在睡眠中他沒有辦法精進,可是睡眠中可以讓你得到一個調養。很多人開悟了,並不是完全都是在非常精進、一直持續的綿綿狀態下,甚至有時候是一念間開悟的。所以因緣各個地方是不同的,該休息就是要休息,有充足的睡眠的時候,你的腦筋裏面的血液它流動的會比較順暢,你就能夠開始轉動。那這個檢驗也很簡單,譬如說你一發現你吃得過多的食物,這時候整個食物需要血液的消化,就會使得你腦筋開始覺得不清晰,就會覺得想要睏,這樣你就知道:「原來我吃的食物過量了,那應該我要作一個調整。」或者說:「我食物的內涵想要做一些改變。」或是其他的種種方便;或是你可以先休息一下。但是儘量不要長臥,長臥的話一方面你的休息的時間不是很好,一方面也會讓自己容易變成懈怠。

我們用以前的一位比丘來作個例子,看看古人對於睡眠法是怎麼處理。以前有一個二十億耳比丘,他非常精進,有一天他起個念頭:「像現在大眾都已經在休息了,我一樣徹夜不眠在精進,可是這樣情況下,我一樣沒有得到道果。我家裏也很有錢,我是不是就脫下僧服回家去,將來我可以這些錢財布施供養來護持。」結果 佛陀瞭解他的想法,就派人去請他過來,然後把方才所瞭解的告訴二十億耳比丘,這個比丘就覺得很慚愧,因為 佛陀知道他心裏面的想法。佛陀又跟他開導:作人呢在這修學這個聖教法門,你精進是好的,可是太過於精進,使得身體疲倦了,對於身體以及修學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是有所害的。乃至於如果對於繼續精進卻不懂得要領,我們可以看到有阿那律的故事:阿那律當 佛陀訶責他:「你怎麼每天都在打盹,在我說法的過程中呢,你一直在那裏打瞌睡。」阿那律聽了也很慚愧,他就不斷地精進,以至於最後他眼睛就失明了。幸好 佛陀教他一個方法,讓他得到天眼通。那同樣的,二十億耳比丘,佛也告訴他:「精進不是這樣一味的讓自己的身心受到驅迫,你應該作一個調整。當然你如果精進不及,這樣就是非常的懈怠,這樣也不對。你要像你在俗家裏面彈琴的方式一樣,當你的琴音,你的心非常的急躁的時候,能夠奏出悅耳美妙的音色嗎?」二十億耳比丘回答說:「這樣我是沒辦法的,這樣的聲音會急雜難聽。」佛陀又問:「那如果說你把你的琴音,把它放得很緩,這樣的音色還是可以美妙嗎?」二十億耳比丘也說:「一樣不行啊。」所以 佛陀就說:「所以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後來,二十億耳比丘就根據這樣調整自己的身心作息睡眠的時間,就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體究念佛是在大乘法門中深奧的法門,比二乘人所證得的當然要殊勝更為許多,無可計量。因此你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應該要休息,你就要休息,應該吃飯,你就要吃飯。就是要避免說:不要過量,也不要過少。當你會看到有些菩薩、有些同修,他因為精進起來,他會變得茶不思、飯不想,那是因為他已經有疑情了,他這種情況下就像以前的一些科學家,他因為太專心在他所研究的課題中,所以對他來說他的吃飯或等等,他就先擱下;可是如果說你還夾著許多虛妄想,這疑情還沒有生起來的話,這樣只是徒勞自己的身心。所以這調整是在這個體究念佛的期間之間要去注意的。

再來第九目,就是忽略現實的狀況。體究念佛會有個階段,你會感覺到脫離現實,就是說有兩個境界——一個是外境,一個是你在體究的這樣的境界。當然體究的境界沒有什麼境界可言,因為就是在你話頭的功夫上。可是這時候你會發生就是:你看外面實際上也沒在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為你的心頭已經被這個話頭的這個精神整個籠罩住了。甚至有的人他疑情已經非常非常濃,他根本一早起來不參也不行,所以這樣的人也會睡不著,走路的時候也會想。擔心會不會發生什麼重大的事情?乃至於生命的危害?這點倒是不用擔心。如果車子突然開過來,你還是會去閃過它的,然後甚至你走到馬路口的時候,你就會注意「這是一個馬路」。當然會有一種情況是,你要去的目的地,你可能會經過了,或是你坐車的時候經過那一站,你也不清楚,這是難免的,因為你的心思就沒有放在那事情上。但是沒有關係,頂多是一站你再走回來。甚至有人會走過他的家門,他就忘記了,甚至忘記他要處理什麼事情,沒關係,這都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忽略掉現實的世界、忽略掉你本來想要出門的目的。可是它對你來說是一個好的現象,就代表說你功夫漸漸得力。

如果說你還擔心很多事情,這樣我們也要在這裏不忌諱的說:人生不過是生死之間的事。中國人很少願意對遺囑去做一個立案,其實這些事情是念佛人本來就不會畏懼生死,你可以先把它寫下來「希望我這一生我到了終了的時候怎麼安排」,這樣你心裏面也可以少去這罣礙。乃至於說現在比較熱門,到底急救的方式是要怎樣——是要打到心臟以及全身都大出血?還是說可以讓病人(這樣重病患者)可以安然的捨報?這都是你可以預先跟家裏面的眷屬先說明。如果說你在寺院裏面,你也可以跟同修們、跟其他的法師出家眾來作一個報告,說你希望你以後怎麼樣的安排。

而再來,如果說有的同修他想:「可是這樣好像不夠保險。」可是你要想,當你在三歸依的途中,這過程中,你已經得到36位護法神——等於36位菩薩在照顧你;等到你願意受五戒,每一戒又有五位的善法神,所以你如果是受了五戒就有61位的這麼多的菩薩在旁邊在照顧著你,在照料著你的安危。如果你是一個真修行人,你就不應該去畏懼這樣的事實,何況今天你在修大乘法門,大乘法門你受的是了義的正法,護持了義正法菩薩更多。乃至於說你願意開始來持菩薩戒,每一戒你都有這麼多更多更多的菩薩來護持你,所以對於忽略現實的這個狀況,就不需要特別的擔心。所以這是在你這個法門中你要注意到的,整個身心的一些的狀況。

再來是,因為你照料了這個生活起居,然後乃至於說生死的大事都想好了,那你想:「我是不是可以快一點可以成就?」不過在佛門中「快」是沒有辦法抵達終點;佛門一算呢,都是無量劫,所以你要從這樣去思惟。如果今天你可以如願往生到極樂世界,乃至於你非常的精進,這樣佛會給你授記。可是如果說你心沒辦法安住的時候,當你聽到佛跟你授記的時候,不知道你那時候心裏面會怎麼想?因為佛授記的時候,每位菩薩都會心裏非常的愉快、非常的愉悅,喜悅到喜不自勝;可是如果說,你對於這樣的安忍辦不到,當佛一說「某某菩薩,你無量無量劫以後,你可以得證無上正等正覺。」結果你一聽,心裏面就煩惱,為什麼?因為你在想:「我這麼精進,應該一兩劫就應該要成佛啦,然後早知道,我是不是應該要去信那個即身成佛的外道法比較快,一輩子就成佛?」這樣你就起了種種煩惱,甚至因為我慢沒有降伏,就覺得說:「佛怎麼可以這樣想呢?我是不是還可以跟佛再稟白我有多精進,是不是可以把我的成佛的時間可以提前?」所以,當然佛一開口就是定語、不二語,一切就不能夠再轉變,因為佛是如實語,可以遠遠照見你未來能夠成就如何的佛地的功德,以及那時有多少弟子等等。這也告訴你說:體究念佛它只是一個過程,乃至證悟也還是一個過程,學佛是非常非常長遠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事,即使你能夠超劫前進,在整個一切智海裏面——廣大的佛的智慧海裏面——我們的修學還是只有那一丁點。

因此你要從這個地方去作一個體會,要去想菩薩人生是要怎麼過。體究念佛不是為了自己的種種的莊嚴的果報,不是為了自己能夠產生高傲於別人的心,或是可以因此而做種種的炫耀行,這都是菩薩應該要避免的。因為菩薩人生,就像是過無量劫裏面像吃過一頓飯的時間,所以希望各位同修,你在食、衣、住、行如果遇到什麼困頓的話,你要依止於善知識。

那我們今天時間關係就講到這裏。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三乘菩提綱要與影片連結

學佛正知見(第二篇)影音連結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弘揚「如來藏正法」|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