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淺論韋莊〈菩薩蠻〉聯章五首
論文提要:
韋莊(836A.D.~910A.D.),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詩人及詞人,與溫庭筠並稱「溫韋」。他在作品內容上雖然脫離不了情愛,但在作風上卻能初步改變溫庭筠濃艷的風格,以疏淡秀雅的筆調開豪放的詞風。由於本身遭逢亂世,顛沛流離,其中以〈菩薩蠻〉聯章五首來說,在內容上可視為是他晚年在蜀國時追憶平生舊遊的作品,在抒情手法方面,他善於根據不同的情感和詞體的形式特點來表現,再加上是適當的意象營造,形成一種多樣化的美感,實為韋莊的代表作品。
關鍵詞:韋莊、菩薩蠻、聯章、主旨、抒情藝術、意象營造
一、前言
韋莊是晚唐時期詩人及詞人,與溫庭筠齊名,世有「溫韋」之稱。在晚唐頹靡的詞風下能自成一格,脫離溫庭筠濃艷富貴的脂粉氣,融入自身生命經歷與真實情感,獨創舒秀淡雅的筆調,提升詞的境界,開後世豪放詞派風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出:「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觀昔人顏、謝優劣論可知矣。 」更形容他的詞似「絃上黃鶯語 」,曾被稱為「秦婦吟秀才」。
韋莊詞的主題大致有六種:離情別恨11首、閨怨19首、浪漫情愛6首、懷古愛國懷鄉9首、仕進2首、行樂1首,以閨怨為最多 。在愛國懷鄉部分,由於韋莊身逢亂世,顛沛流離卻心繫國家,其中以〈菩薩蠻〉五首為最具代表性作品,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顯現出藝術美感來。
二、〈菩薩蠻〉聯章五首創作背景
(一)時代背景
韋莊生於積弱不振的晚唐,國君昏昧且橫徵暴斂,朝廷內外鬥爭;民間黃巢亂起、藩鎮割據,中央無力控管,導致黃巢之亂被攻破首都,使唐朝大受打擊,幾乎已名存實亡。
(二)作者背景
韋莊生於唐文宗開成元年(836A.D.),卒於蜀高祖武成三年(910A.D.),享年七十五歲,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人,為盛唐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本來有顯赫的家世,到晚唐時已衰敗。少年孤苦清貧卻能刻苦自勵,唐禧宗時赴長安趕考,恰逢黃巢之亂,只好攜家到江南避難。當時江南仍繁華安定,讓他過著風流浪漫的生活。中年以後,再到長安,考中進士,任教書郎數年,後來依附王建。直到朱全忠篡唐自立,他便勸王建即位,自己當宰相,後來死在成都花林坊,諡號文靖,集有《浣花集》傳世。
由於生活經歷不同,創作目的也不同。溫詞重在應歌,而韋詞則重在抒情。無論《女冠子》二首,還是《菩薩蠻》五首,韋莊詞顯然更多地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因此情真意切,有很濃厚的主觀抒情成分。
這五首〈菩薩蠻〉的創作時間通常被認為是韋莊留居蜀地時所創作,詞中提到的江南,是真正的江南而非四川。葉嘉瑩在《唐宋名家詞賞析》(1)提出:「洛陽才子的他鄉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時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就五篇內容來看,本來是離家遊至江南,後來離開江南而懷念江南,道出無家可歸的悲痛,剛好符合他的生命歷程。表面以男女之思的口吻寫作,實際上卻反映了「有家歸不得」的沉痛。在內容取材上,運用了許多意象鮮明的詞彙,在章法的結構上也多以演繹法呈現。
夏承燾先生在《唐宋詞欣賞》中認為韋莊「在五代文人詞的內容走向空虛墮落途徑的時候,重新領它回到民間抒情詞的道路上來」,並說:「我們若認為李煜、蘇、辛一派的抒情詞是唐宋詞的主流,那麼,在這個主流的源頭上,韋莊是應該值得重視的一位作家。」
三、〈菩薩蠻〉聯章五首內容主旨
韋莊〈菩薩蠻〉五首詞作原文: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捲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絃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其一)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其二)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青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其三)
勸君今夜須沈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其四)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其五)
這五篇各有不同的主旨,而主旨安排的地方都不一樣。這五篇相關題材的聯章體用,主要使在描寫「思歸」這個主題。在文章內容主題顯隱的安排,在顏智英〈韋莊「菩薩蠻」聯章五首篇章結構探析〉一文中均有詳細的說明。
由上可以歸結出韋莊在主題顯隱的安排中,耿湘沅在〈花間詞人溫庭筠與韋莊〉一文中曾經提到:「若以疏、密與隱、顯的角度來談,簡單地說,溫庭筠『密而隱』,韋莊則為『疏而顯』。」例如〈菩薩蠻〉第二首,在上片一開頭以及下片的結尾就直接說明遊人行至江南,就被江南的風景所吸引而不願離開此地。但是江南究竟是好在哪裡呢?韋莊在上片讚美了江南水鄉澤國、風景秀麗;下片則運用卓文君的典故說明了江南美女的丰姿,來說明江南的美好。末兩句以「莫還鄉」、「須斷腸」明白的表示出無法歸鄉的感慨,直截了當,沒有任何轉折,意義顯得十分明確。
四、〈菩薩蠻〉聯章五首抒情手法
根據林江玲〈韋莊詞的抒情藝術特點〉一文中提到,韋莊詞的抒情藝術手法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類型:「一:直書其情、一氣呵成、文質易顯;二是語短情長;表淺衷深、辭顯意曲;三是貌離神合、聲東擊西、文意相悖。」以下則用這三種觀點來分析〈菩薩蠻〉聯章五首。
所謂的直書其情,就是用直率、真誠的語句去寫出作者內心的感受,不必含蓄蘊藉,只管顯現出大哭大鬧的極端苦樂之感。在〈菩薩蠻〉第五首中一開始就點明了兩個「洛陽」,開啟對洛陽無限的家國之思,也呈現出呼喚故國的心聲。而從前的「洛陽才子」今日卻要在「他鄉終老」,是多麼令人唏噓的事情。「柳暗魏王堤」寫出對故土的遙念,「心轉迷」又回到當下的時間點,「桃花春水淥」為眼前的春景,已經不是江南或是洛陽城裡的風景了,人事之間不能遇合的感慟皆在此呈現;最後以「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借用女子的口吻道出內心的幽怨難以消除,到死都無法解脫的陳怨哀苦,可說是真誠的表達出作者內心感受來做為五篇聯章的總結。
所謂的語短情長、表淺衷深,是指言近意深。中華民族向來對情感的描寫不甚直接,多半以迂迴曲折的手法來婉轉陳述,這樣的手法能使文章有「情溢乎辭」、不矯揉造作、再三吟詠而覺得有味,然後再慢慢去發現它其中的意思。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曾提到他對韋莊詞的評論是:「似直而紆,似達而郁。」就是說明了詞要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使讀者反覆吟詠後心領神會,才能和作者產生共鳴。例如在〈菩薩蠻〉第二首中寫景的地方,一邊描寫景物,一邊說出:「江南在怎麼美好,其實終究不是自己的家鄉,而是別人的家鄉」那種淒楚的漂泊無根之感,用的便是這種語短情深的手法。除了回應首句的「人人盡說江南好」,又在次句婉轉的說出「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無奈感,營造出無限悽愴的感覺,更突顯出遊子思鄉懷人的心情。而末句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則是屬於第三種用法,寫出無可奈何之感,其實還沒有回鄉斷腸前,就已經先斷腸了。
所謂的文意相悖,就是作者在詞中的表面意義和作者內心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是相反的。這種「以樂寫哀」或是「假裝不在乎」手法的運用在韋莊的詞裡很常見,實際上卻代表了「倍增其哀」或是「其實非常在乎」的感覺。在〈菩薩蠻〉第四首中,雖然重覆用字:「酒深情亦深」、「遇酒且呵呵」,透露出無奈的家國之思,只能用酒來消除,頗似古詩中一唱三歎、反覆迴旋的感覺。也只有這種用法,才能更傳神的描述作者在內心掙扎的情境,刻畫了一個最久的人的內心情感世界,其實暗含有巨大的家國之痛。而最後兩句:「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除了是對「人生苦短」作了註腳,看似曠達,但是內心卻是絕望到無可奈何。
在〈菩薩蠻〉第三首中,是透過過對江南生活的美好回憶的描寫,來陳述作者自身有家歸不得的悲痛。語句雖然有決絕之感,實際上卻悔恨交加。一開始用肯定的語氣道出「江南樂」,之後點出江南樂的景象以及自己過去風流的事蹟;而「如今卻憶」表明了這是「過去」的時光,反而增添「少不更事」的自責。返鄉是更不用妄想了,最後以「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感昔傷今,過去的美好不再重來,打算不回去了。可是他真的不想回去嗎?恐怕是哀痛到無以復加了吧。
總而言之,韋莊善用各種不同的抒情手法去描寫自己對生活的感觸。有寫關於愛情的生活的回憶、相思離別的苦痛,或是喜怒哀樂等等的感覺,都對生命有真誠的情感,情真意切,即使沒有華美濃艷的修辭,卻能感動人心。當時民間詞在文人手中以便成只工字句的雕琢,是韋莊開了新的詞風,賦予它抒情的功能,提升它的格調,並影響了後代李煜、蘇軾、辛棄疾等人,可謂是貢獻極大。
五、〈菩薩蠻〉聯章五首意象營造
韋莊喜歡歌詠春天,在〈菩薩蠻〉第二首到第五首都能看見。選擇以春天作為描述景物的對象,因為春天是春光明媚、萬象更新的好時節,最能安慰人心的傷痛,卻也最能勾起人對過往無限的回憶,特別是必須在春景中分離(〈菩薩蠻〉第一首)不能與佳人共度良辰美景,反而更添一層悲哀。在這種以男性與青樓女子作為書寫角色的作品,離別便愈顯哀婉。
就景描寫方面而言,韋莊比較常用的意象為花、月、露、草等等。最常使用「殘月」的意象來營造一種孤寂淒冷的感覺,例如:「殘月出門時」,在〈菩薩蠻〉第一首中和「別」、「愁」、「惆悵」等字一起合用,就能營造出濃濃的哀愁,表達出「別者苦短、行者難留」、「月既將殘、離人欲去」,終究還是必須走上離別一途的「和淚而辭」 ,在情感上都是極為沉痛的。在「殘月」景象的烘托之下,昏昏濛濛的景色映照出的景物別有一層迷離之感,視覺與聽覺的交相感應,反襯出「和淚辭」的哀傷。在詞中「殘月」意象的運用除了可以表達生命的凋零敗落之外,亦可以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加上和周遭景物元素互相配合使用、交融,能由情觀景、由景觸情,達到情景交融的作用。在自然聲音方面常見的有馬鳴和雞啼,在〈菩薩蠻〉第一首中則是提到「黃鶯語」。在室內景物方面常見的則有樓、堂、簾、燈、帳、屏等等,如:「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捲流蘇帳」(〈菩薩蠻〉之一)、「翠屏金屈曲」(〈菩薩蠻〉之三)。對於景物的描寫或陳置通常是用在詞的開端來形容即將分離的情景或是主角環境的所在。韋莊在懷鄉愛國的景的描寫方面與眾不同的是並不會涉及到閨房的意象,而能使詞充滿了陽剛之氣,不流於溫庭筠的脂粉俗氣。
就物的描寫方面而言,韋莊比較常用的有琵琶、絃管、角聲、書、信、消息等等,如:「琵琶金翠羽,絃上黃鶯語」(〈菩薩蠻〉之一)。事通常是指主角懷念對方的媒介,而在此大概是代表了美人彈奏樂器和主人告別時的場景,琵琶之上有金翠羽的裝飾,絃上之音有如婉轉的鶯啼,柔美中見悲傷。
就時的描寫方面而言,韋莊比較常提及的時間為日暮及夜,敘述的時間也多以一天的早到晚為一個段落,如:「紅樓別夜」、「殘月出門時」(〈菩薩蠻〉之一)點明了夜晚將去、早晨將來;「勸君今夜須沈醉」、「須愁春漏短」(〈菩薩蠻〉之四)。時通常是指分離或別後相思的時間。
就人的描寫方面而言,韋莊在人意象的使用上,常提及的是對女子的比喻及對女子的描寫,如:「綠窗人似花」(〈菩薩蠻〉之一)以人花相比來突顯女子之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薩蠻〉之二),是以女子身上某個部位的特徵來說明女子的美好,多是直接寫角色,而較少去鋪人人物的細部特徵。對人的描寫通常指的是主角及主角懷念的對象。而這裡的後者是代表江南美女的漂亮。
就情的描寫方面而言,韋莊抒發別離知情的表達方式通常是「流淚」和「醉」、「酒」,表達出一種哀悽、藉酒消愁愁更愁的感受,如:「美人和淚辭」(〈菩薩蠻〉之一)、「醉入花叢宿」(〈菩薩蠻〉之三)、「勸君今夜須沈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菩薩蠻〉之四)。描寫情,則是代表了主人公的心情表白以及寄託,看起來十分的豪氣干雲。
藉由描寫景、物、人、情來呈現主題,使情景與主題能夠互相交融影響,適時營造出詞中該有的意境,豐富了詞的內容。
就視覺的描寫方面而言,韋莊使用顏色字的比例算多,值得拿出來作為探討。他在顏色的使用上多以綠、黃、白三色為主,綠色系的有青、綠、翠、蔥、黛、碧,黃色系的有、金、黃,白色系的有白、玉、皓。三種色系所使用的比例相差無幾,暗色系的使用字非常少。他常常用綠色來形容女子的妝、頭飾、自然景物、器物等等,如:「綠窗人似花」(〈菩薩蠻〉之一)、「春水碧於天」(〈菩薩蠻〉之二);用黃色來形容器物、飾物、自然景物等等,如:「琵琶金翠羽」(〈菩薩蠻〉之一)、「翠屏金屈曲」(〈菩薩蠻〉之三);用白色系形容動物、植物女子容顏及腕、器物等等,如:「皓腕凝霜雪」(〈菩薩蠻〉之二)。
就聽覺方面而言,韋莊描寫的範圍主要可分為動物鳴叫、自然景物、器物、植物、人聲五項。在動物方面,有鶯啼、馬嘶、雞鳴等,如:「絃上黃鶯語」(〈菩薩蠻〉之一);在自然景物方面,有風、雨、雷等,如:「畫船聽雨眠」(〈菩薩蠻〉之二)。在器物方面的變化則較大,樂器種類繁多,如:「琵琶金翠羽」(〈菩薩蠻〉之一)、「須愁春漏短」(〈菩薩蠻〉之四);在植物方面,有寫葉子飄落的聲音。(在〈菩薩蠻〉聯章五首中未見);在人聲方面,有歌聲、嘆息聲,如:「遇酒且呵呵」(〈菩薩蠻〉之四)。
在視覺與聽覺方面,韋莊在此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唯有這樣感官的運用融入在詞裡頭,才會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也會讓人和作者有同樣的感觸,加強我們對文章的認知能力。
六、結語
韋莊〈菩薩蠻〉聯章五首,依作品本身而言可視為是他晚年在蜀地追憶平生之作,前後的語彙的運用以及主題均是不可分割,具有一定程度的連貫性;在內容主旨的安排是屬於「疏而顯」,詞作中把自身生命情懷的細節轉化成具體的陳述,用樸素清爽的文字表現出來,情真意切,開啟了後代豪放派的詞風。在抒情手法的運用上,使用了「直書其情、語短情長、文意相悖」,更直率的去表現出他的感情;再加上人物情景等物質的運用、安排,營造出意境來。帕克曾說過:「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經驗的門戶。」透過適度的感官描寫,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所知所感,更能表現出詞作的圖像藝術美感來。
所以我們可以說,正因為有了以溫庭筠、韋莊為代表的晚唐五代詞的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準備,才能使宋詞取得與唐詩、元曲同等地位的輝煌成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