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6-18 08:42:23| 人氣6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求道、學道、頓悟、心修

 

【求道、學道、頓悟、心修】

《仙佛感嘆!得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

一、求道能知本:勿住法力

人人希求得大道,入門一物也無得

只言一指即了死,何要學修辦成道

示導見性末頓悟'真道本是自家寶

本自具足而不顧,拋家散走為作麼?

《壇經行由品》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

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五燈會元》

慧海初參馬祖,馬祖問他有什麼事,

他答:「我是為求佛法而來的!」

馬祖聞言,我這裡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

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

連忙問道:「那個是慧海寶藏?」

馬祖答:「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

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簡句》

寶藏久埋、拋家外走、生死輪迴、

認假為真、逢人指出、始知本有

眾生本具、守住真心、照用無方、

龍吟獅吼、伸展本能、應物無住

入道無門、師闢其牖、虛玄妙竅,

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

二、學道要觀照:離文字相

學道參班解經義,以文解義表面功

不可空談鏡中花,經典聖人傳心意

觀照入心深底處,不枉學經絞腦筋

達摩真經透無字,勿受文字困羈絆

貝葉經典圖遮眼,何能看經就成佛

世尊拈花迦葉笑,正法眼藏照妙心

《壇經:六祖對法達言》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法華三千)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經義心明)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宿世佛緣)

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妙法蓮華)

妙法謂性體,蓮華心身用(性心身貫)

三、一指入頓悟:明心見性

了脫生死如何修,唯先頓悟本寶藏

頓者停止心妄念,不可思善及思惡

當下悟者難思議,自能頓悟本自心

頓悟本體自具足,非從外緣而得證

《華嚴經:世尊菩提樹下頓悟》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

一切智 ,自然智,即得現前。

四、頓悟真心修:慎心地處

頓悟了明入修持,修者從何而修持,

俗稱斬草先除根,野草蔓纏菩提樹

使得遮蔽難證得,如何尋到草根本,

原來根頭在此心,善惡唯心慎戒之

《大學》

君子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故心物自蔽,身物自染。

格心物者(貪嗔癡愛),復性初也

驅身物者(殺盜淫妄酒),覺心源也;

性心身者,一貫也,三者之不可離,

猶植根本之不可分矣!

《楞伽經》

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可見此心有生滅,妄心本來沒實體

《維摩經》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壇經》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佛名經:

罪從心生,還從心滅。

五、結論:

善惡一切皆由心,心為根本必戒慎,

若求解脫須識根,若不明理虛費功

於求外相無有是,內覺一念即證悟

《楞嚴經》

我們當下一念知,知而無知就是覺

 

台長: bearwang5687
人氣(6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