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29 15:02:55| 人氣9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懷眾生,覺悟生命

【心懷眾生系列 13】     心懷眾生,覺悟生命    陳崇旗前人 2020.06.26 

一.迷失自我的人生 

△迷失自我的人生,無法享受到內在生命的逍遙與安寧。   只好靠外在的物質和虛名來滿足裏面的空虛。  迷是眾生,迷失自己則無法享受內在生命的逍遙自在,以為物質就是一切。  覺者是佛,在於精神的提升而不是物質的陳迷。 

△人類不和諧,社會不和諧、家庭不和諧、人身不和諧。物欲橫流與貪污腐敗。 這些所有的根本都在於人迷失了自己。 

△迷失自我的,就是以小我為中心的人,以小我為視角看待外面的一切。 若以點看待面,點在面的包圍下,就會表現出孤獨與壓迫,顛倒、妄想與執著。

二.認識自我,覺悟生命 

△所謂認識自我就是覺悟生命、了解宇宙的本源,就是悟道,就是明心見性。

 本源就是本體,就是佛性。佛性是本自俱足、不會改變。

 業相是內心的執著,為阿賴耶識的善惡種子,因而產生執著,誤認其為我。接 著轉為第七識末那識,以為境就是我,誤以為我是真的。

 妄念三有:世界生起、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 心有三有:前有、中有(現業生、中陰生)、後有。

 悟道要找自己的心,是明心見性,是佛性的妙用,明白起心動念。

 以大圓鏡看待世間,來則應,去則不留,是為智用;反之,則為識用。

 阿賴耶識(大倉庫)生末那識,再分第六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從小我認識大我,從假我認識真我,從有我認識無我,從有常認識無常,   從有限認識無限,從變化認識永恆,從生死認識涅槃,從現象認識本質。

 ﹝故事﹞水面之下的水中有一顆岩石,岩石掉落至水底,造成地殼擠壓,產生 氣體。水泡飄至水面,仍無法飛上天。水泡祈求上帝,想要回到上帝的懷抱。 上帝回應他說:「水歸水,氣歸氣,我歸無。」水泡說我現在不明白,所以我先 當水泡。我們就像水泡一樣抱住自己,能不能先把我放下?若想了解生命的意 義,要透過「悟」找到我的心,放下一切才能回歸原點。 

△所謂的大徹大悟,並非人們想像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是對生命、宇宙本體的 認知與把握,大徹大悟非但不是神通廣大,反而是大智若愚。  今生到人世間,有兩種可能,一是愿力、一是業力。  修道要靠愿力,但人生因緣卻被業力支配。 

△開悟的人會擁有一種無比廣闊的胸懷,也正是這種廣闊的胸懷, 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三.覺悟生命的真實與純然   那是一個很特別的世界,置身其中,既無現在,亦無過去,又無未來。   但覺一片浩瀚無邊、廣博宏偉之大道。   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 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時間不可得(停留在一個定點)。

 緣聚而生,緣去則滅。因緣會合,手指縮起成拳頭;因緣離散,手指打開不成 拳頭。假因緣生,因是真因,緣生緣滅。

 四分:自正分、見分、相分、證自正分。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亦皆是實相。

 境由心生,心因境有。心看不見,但因有境,而感受到心。

 真人不露相,比如:德慧菩薩夏盛珍老前人、南極仙翁旁的白鶴仙童陳帶前人。 

△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    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  但裏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 修道人要發願留願潤身,發大願的人諸佛菩薩也會助他。 

△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 

 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   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

 識神是本體。六根可以返本還原,也可以墮落。

 現象中有心,若以眾生之見(習性)即眾生,以佛知見即佛,是自己掌握的。

 △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道。   

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 不能被改變,只能被認識。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

 我們的心創造我們的形象,我們的業力創造業報身。

 認識佛性就是覺。

 覺悟的人,會珍惜生命,突破極限。悟道的人是佛。 

△萬般神通皆是小術,唯有覺悟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   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

 悟道以後是靠時間證悟。

 悟道是往本心悟。道本來就圓滿,修是修改習性,習性轉變,道 就顯現。 

△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

 這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法執與我執是輪迴生死的總根源。 

△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   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   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做為。

 覺悟是根,修行是葉。修行是改變行為、思想,改變本來沒有的脾氣毛病。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那裏,心就在那裏。   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 性與心合(真),心與身合(善),身與境合(美)。 

△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   竉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

 有得就有失,有高興就有悲哀,有讚美就有嫌棄,這都是相對的道理,這是欲、 心的變化。心保持常道,便不因境而改變。 

四.結語

△「如是之法,汝今己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奠作觀行。     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横,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     住坐卧,觸目過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 法融禪師受道信禪師度化後的證悟語,不再觀行澄心,起而投入弘法利生。 

△開悟前我是活著,開悟後我看著我在活著。   

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   

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   

開悟前是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   

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   

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   開悟後「我」在圓滿中存在。   

開悟的人是真實活在圓滿裏的人。 

 △圓滿不是沒有缺點   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是非非的統一體。   圓滿是真實的,圓滿是事實本身。

 覺悟以後才能修得圓滿,若先修行才覺悟,會在沉溺在我執與法執中。 

 

台長: bearwang5687
人氣(9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心懷眾生系列 |
此分類上一篇:真儒復興(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