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事實,防止錯誤,從心出發(二) 主講人:陳前人 2020-04-17 (一)關懷道親,問候道親
在這個時代,這個時候巳經不論你的年齡層次或者深淺,而是論你的根基(歷 世輪迴中的福德資糧)、祖德、智慧及反應。 多一份道的觀念,在你的心裡就多一分得救的機會; 多一分對世界萬象的領悟,就多得到一分覺悟機會。 所以大家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認為自己還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不需要參與那 麼多,我們要想的是~到底在眼前是什麼?我們能應付嗎?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聖嚴法師)
◎故事:南亞海嘯時,有一個女孩,看到海水突然倒退,想起學校老師曾說,這是海 嘯來臨之前的徵兆,她馬上告訴了媽媽,也告訴了身邊的村民,讓大家幸免於難, 一個小小的知識,拯救了許多的人命。
◎示意:因此,大家不要看輕自己,此生有緣求道,並且可以透過修行達到最好的境 界,這是十分難得的,我們必須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要多聞、廣見,增加我們的 知識,增進我們道的觀念,不要讓眼前的外境所蒙蔽,要增長智慧以做正確的判斷, 並且發揮自己的能力,幫助有緣的人。
§佛性的本來面目即能含藏一切。 §在短暫因緣裡面,修行可以達到更好的境界。 §多聞廣見以增加智慧,不被事相所迷惑。遇到困難時,自能躲
災避劫。
§看得見的是形相(肉體),有生滅,隨時間變化無常。 §看不見的是佛性(靈性),無生滅,身的主宰者,實際上真實存在。 ◎我們平常的生活中都是在過凡人的生活,執著於「有」,殊不知「看不見的無」才是
我們身體的主宰者,看得見的肉體則是分分秒秒在衰老中,但我們看不見「無」,迷 失於「有」,因此才輪迴了六萬多年。
今日有緣在道場上修行,得了無上妙法,要如何利用這短短的生命呢?六祖與五祖 表白心意說:「不求餘物,惟求作佛。」,我們自問,是否有如六祖一樣的決心?我 們透過明師一指,示導見性,而這便是我們必須要下手之處。
(二)三界唯心,真空妙用
皓月僧問:如何是陀羅尼? 師(長沙景岑和尚)指禪床右邊:這個師僧會誦得否? 皓月又問:別有人誦得否? 師又指禪床左邊:這個師僧會誦得否? 皓月云:某甲為什麼不聞? 師曰:大德豈不知道,真誦無響,真聽無聞。 皓月云:恁麼則音聲不入法界性也? 師曰:離色求觀非正見,離聲求聽是邪聞。 皓月云:如何不離色是正見,不離聲是正聞? 師曰: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
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弟子以為要真正聽聞聲音,真正看到法相,才是聞法,其實這是執著在形相中。 §師父指示佛法遍滿法界,不執著於經典、文字,也不執著於任一處,無所不在。
所以長沙景岑和尚才會與皓月如此譬喻。 §智用,清淨心,返本還原。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識用,汙染心,輪迴生死。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賴耶識。 §三元:自性中三身:法身(不生不滅)、報身(受累世善惡業)、化身(行為) §我們的「心」是看不見的,在作用時才看得見的。而「心用」可分為(1)智用:四
根、清淨心;(2)識用:八識,污染心。雖有二者之分,但其源自同一地方,智中 有識,識中有智。我們目前都用錯了心,都用識心,沒有用智心,而造業作罪。 我們了解後,要注意自己二六時中的起心動念,是用「智」亦或用「識」。「心因 境有,境由心生」,我們修道最應去察覺自己的「用心」。若心皆智用,就能達本 還源。
僧又問:如何是文殊?
問:如何是觀音?
問:如何是普賢?
問:如何是佛?
答:牆壁瓦礫是。 答:音聲語言是。 答:眾生心是。 答:眾生色身是。
僧問:河沙諸佛體皆同,何故有種種名字? 師答:從眼根返源是文殊------妙觀察智 從耳根返源是觀音------無緣大慈 從心返源是普賢 ------無為妙行
三聖是佛妙用,佛是三聖真體;用則河沙假名,體則總名是佛。
§牆瓦、音聲、眾生都蘊藏佛性,能悟入者即是文殊、觀音、普賢、佛。 §眼根返回本源處~佛性,依於佛性作用,即是智慧妙觀的文殊菩薩、聞聲救苦的觀世
音菩薩、妙行無住的普賢菩薩。 §三聖(文殊、觀音、普賢)是佛性的妙用,而佛性是三聖的本體;在形象上有種種不同
的名稱,其實歸結都是佛的本體。所以眾生皆是平等,因為同一種佛性之故。
(三)懺悔清性從心起
◎罪從心起從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文》 §心如鏡子,緣生緣滅,能造種種事相,一旦起作用必造因果,而落入輪迴。 §我們可知,心可生福,亦可生罪;「罪性本空,冤孽何在」。「了則罪性本空,不了
則還需還舊債」。因此,「罪」由「心」而生出的,心「能生」罪,罪為心「所生」, 所以要透過「心」懺悔,才是真真切切的懺悔,修行路上要”從心上用功夫”。
(四)信受真傳,實心懺悔
◎信為道源功德母,人無信不立。 ◎一貫真傳弘揚的三階段:
(I) 道劫並降,神力入信,顯化佑人。 (II) 道降火宅,普渡三曹,明理進道。 (III) 道送門庭,收圓定盤,認理實修。
修道要有妙智慧,要認理實修,身體運作的時候由心主宰,靈體不滅。諸位在過 去有很好的因緣,因此這一世求道修道辦道,開展道場遍佈許多個國家。
現在要定盤了,盡天道與人道以外,更要超脫生死。心要更寬闊,更深入研究妙 有,把心性提升。
我們的心要「寬」一點。眾生皆是一體,同船共渡,因此要同心協力,多一點的 包容,多一點的慈悲,多一點的從心出發,就能多一點的一線生機。
如何修行?「覺」,我們當前必須要去做的就是「覺察」,常常覺察自己,透過覺 察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打開我們的般若智,妙用我們的根本智,修辦合一。
未來的修行路,要用「覺察」為主體,當認清自己起了污染心、生滅心時,要懂 得停止錯誤不要再發生。過去不對的事項、行為、觀念,要立即停止。必須要從「心」, 從「本源」上,重新出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