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16 19:49:25| 人氣8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7年10月啓慧班題目菩提路上:劉淑娟講師

菩提路上  107.10.16 啟慧班劉淑娟講師
一、 前言 
    《六祖壇經 行由品》中,六祖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何謂『菩提』?『菩提』就是『覺悟、智慧』的意思。(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知見)
覺悟什麼呢?就是能清楚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最上的覺悟。                                         
    清楚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知道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隨著因緣的生滅,而有一切存在的現象。所以有形有相的現象都是有生滅,而不是永遠存在的,是虛幻的。但是體悟這虛幻不實的人生,不是要我們消極,而是要我們更積極的向著永恆、來借假修真,以達到明心見性,恢復本來。
    《金剛經• 如理實現分第五》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在《金剛經》裡 釋尊 告訴我們「凡是世間看得到的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有一天都會毀壞,反而看不到的良心本性、自性、佛性才是真的永恆不壞;這正好和眾生的認知相反。眾生認為看得到的車子房子、、才是真的;什麼佛性、良心本性,看不到的是假的。」所以才說眾生都是認假為真,才輪迴苦海。
其實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就是要清楚真相。
★但是問題來了:「我們可以覺悟人生是一種假相嗎?」
如果能體悟到這一切的現象是短暫的、是虛幻的、它不是永恆的;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觀念,那我們要互相恭喜,因為我們的智慧開始在流露了,們要脫離輪迴路有希望了,那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菩提路上」就可以契合了。
二、 明白善惡業因,形成苦樂輪迴:
『三世因果經』:
「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是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一切眾生,都得要承受過去世所留傳下來的無形遺產,每個人都是自己造業的繼承者,就是因為有業力的因素,所以產生了富貴貧賤種種的差別啊!
    所以人因為有善惡的業因,人生才充滿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種種的苦與樂。
    生命中的三種的限制;無常、短暫、脆弱,在此限制之下演化著不同的人生。
                      (以人生路而言)
   ♦身相:生 老 病 死四大假合 (苦態的虛幻組織)
人: 無始 →→→→→→→→→→→→→→→無終
   ♦心相: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情態的假和合)
               (  這就是: 輪 迴  路 上  )
這在說明: 雖然人生是虛幻、不永恆,但是偏偏又有八大苦相的障礙,讓我們不能體悟真相,人生的八大苦,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因緣聚會之下形成了苦樂不同的感受,有人苦著無子的遺憾;然而有人卻因多子之苦、有人貧到無糧可食;有人卻食物太多吃到撐復之苦,富也苦、貧也苦,寒也苦、熱也苦、、、一生當中,努力追求離虛妄的苦;但是卻得了短暫虛妄的樂, 一切的現象都是虛妄短暫的,都不是永恆的樂。
    因此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族悉達多太子、遊了四城門之後,看到了人世間的生老病死苦,看到了修行人為解脫人生的苦而出家修行。
悉達多太子作偈曰:
雙眼含花東門老 口不喫飯南門病
臭惡不來西門死 人人俱在北門生
當下就發大願︰「我要追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憂、不污、、的無上安穩─涅槃。」
這非肉體的不老、不病、不死、不憂、不污、、。祂是為求最上菩提,為解脫人世間的苦、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出家修行。
太子口占一偈曰:
觀看四門心傷悲 急早修行恐怕遲
幻身雖堅終非久 閻浮不是我久居
    所以佛陀示現了修行的路、演說種種法,完全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祂確立了人生的目標,後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祂親證菩提,證明以佛法而言,解決人生的痛苦是有解的,是有方法的。
★明白善惡業因,形成苦樂輪迴:
    我們每天都在遊四城門,我們每天都有看到老人、病人、知道有人生、有人死、我們又自認自己是修行人,那請自問一下自己? 可有像悉達多太子一樣,發大願︰「追求不老、不病、不死、不憂、不污的靈性無上安穩─涅槃,成就無上的菩提。」
(為求真正的解脫,離虛妄的苦,達永恆的自在。)                         
三、 求道對自我生命的肯定 
 1.肯定自己:
  (蘋果與種子外型差很多,只要有生機:種子可以成為蘋果)
 在金剛經 正信希有分 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須菩提在  佛的身邊,以他的根基與佛緣,可以清楚明白真理實相,他非常的慈悲甚至擔心懷疑:那以後的眾生對於  佛的真理教育,能生信心而實修嗎?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這一段是 佛陀向須菩提肯定的說,當 佛陀滅度後的第五個五百歲,也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後的末法時期眾生( 指當今的修行者 ) 能有此機緣能求道,能對了脫生死之出離世間輪迴之苦的無上妙法,能相信而且生實信的肯定。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以我們一貫道的因緣而言,能由求道之後能生信心,而進入修道、行道,這樣的因緣實在不是偶然的,是因為我們累世以來種下善因至今終於結果。所以佛陀在為我們肯定,肯定大道普傳能生信心堅定新,認理實修之人,是累世的根基祖德佛緣具足,是累世修來的。實在是:「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所以我們當要肯定自己。
2.求道後深般若、妙智慧、佛性開始「復活」。                                        
  對生命開始起變化生作用,對自我生命開始做洗禮:
(1) 對人生哲理、發生興趣。
開始向內心世界探討,用一種良心自覺在變化我們的生命。
(2) 良心流露、懺悔改過。
每當夜闌人靜時,內心自我的對答,內心自我的內省、懺悔。
(3) 慈悲展現、斷殺清口。
物我同體、人性物性同處來。
以前未求道,總是養雞養鴨,等待冬至一到,殺之燉補養身。
(4) 智慧貫通、開悟見性。
自性復活、自性流露。
所以求道以後,借假修真、由迷轉悟、轉識成智,由輪迴路上,轉成菩提路上,生命的轉化。(知道自己身上有寶,生命的珍貴)
四、菩提日用,轉愚迷成智悟
  1.佛不能滅定業 
(修行要清楚因緣果報是真理,要靠自己轉)
※ 佛說:業力                                                                           
    所以真修行者並非在改變業力,而是要轉變自己,鹽巴的份量固然無法減少,但修行可以改變自己,可以將這杯水化作江海,一塊鹽巴投入一杯水必然鹹苦;反之投入江海,就沒有什麼影響了。轉變我們的心量,修正我們的觀念,以良心作主的生命自覺,轉業力為修行的愿力。(很多人,在人生的挫折、考驗之下,真正的體悟了人生的意義,在於回歸本來,而更加的向道,修道改變命運。)
2.提升煩惱為菩提: (觀照外境,轉化內性)
「提升煩惱為菩提」是進德修業的必備功夫。                能透徹煩惱中的智慧,由觀照外境,轉化內性。
※義大利聲樂家巴哇羅帝的故事。
•生活中有種種的障礙、不順心、挫折,要能冷靜、靜觀,透徹煩惱中的智慧,由觀照外境,轉化內性,「提升煩惱為菩提」是進德修業的必備功夫。
3.覺照煩惱為菩提:(觀照內心,轉化外行)
★菩提是覺心,煩惱是啓發覺心的善知識。                                                    觀照內心,轉化外行:能覺照煩惱,必能轉煩惱為菩提。
衆生每天在生死煩惱苦海之中,執迷不悟,不但不能認煩惱爲善知識,而且在煩惱中更造煩惱。
 (覺照煩惱為菩提,是日常中智慧觀照的功夫)
•前輩者常教導我們:當我們深入地觀察一朵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完全是由如陽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氣以及時間等非花的因素構成。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觀察,我們還會發現,這朵花正在逐漸演變成肥料。
•當我們深入地觀察肥料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也正在演變成花朵。
假如我們能觀察並且體悟到這一點,那麽,當花朵開始衰敗時,               我們就不會因為花的凋落而感到傷心可惜。藉著觀照轉煩惱為菩提,原來花朵與肥料是互相替換的,它們相互依賴。
生活中也是一樣的,經一事要長一智,煩惱是來自自己的無明,當智慧提升時,煩惱其實是啓發覺心的善知識。
4.良心作主,生命自覺
    當我們深入地觀察自己時,我們會既看到“花朵”(每天燦爛的心情),也看到“垃圾”(每天心中都有生氣、不如意、失志,傷心、煩惱),但不必害怕,我們應該學習像(園丁)一位種花的人,他知道如何將垃圾、肥料變成花朵一樣;我們也可以學習將生氣、不如意、失志,傷心、、以及其他許多各種各樣心中的“垃圾”,轉化為增上緣、轉爲理解與感恩、化成愛的力量。這,就是修行的工作。
    我們深入地觀察我們的煩惱時,我們會看到,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自身的習性、慣性,甚至於有許多煩惱的種子是由我們的祖輩、父母、社會傳遞給我們的,我們不能不認識清楚這一點。
※一個習禪男孩的故事。
                                                               
五、借法語滋潤菩提種:
參加班會、經典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如何轉識成智之學,轉煩惱為菩提。所以修行最具體的工夫就是要轉識成智、轉迷成悟。   
因為:
「識」的執著輕重造化了「四生六道」的輪迴;
「智、識」的強弱形成了「聖、凡的等級」。
以「智」來顯用可以流露佛性的德相;
依「識」為根本,則成就一切的世間學。生活中各種的學術涵養、知識的獲得,應該要依恃著菩提自性來流露才能利益眾生。
將三毒(貪、嗔、痴)淨盡,流露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以行六度萬行法。
    求道以後,明師指點,自性復活,改變過去「迷真逐妄,背覺合塵」,不明真理、自性迷眛,認假為真,迷失本性;而能悟知自己本心就是佛性,更加能自渡渡人,發大慈悲心。
六、結  論 
啟示故事
~小河流旅程的啟示~ 放棄你現在的樣子!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我本心是什麼...?
我緊抓不放的是什麼...?我要的究竟是什麼...?
希望我們能了解生命中,不一定只有一種形式,當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試著改變自己…只要我們本心不變,我依舊是原來的我...。走在菩提路上,因為我們有求道,有上天的照應,才有道心的流露,求道、修道、行道就是走在菩提路上,走在回家的路上。

台長: bearwang5687
人氣(8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