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安貧樂道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第一、心安茅屋穩:
質樸生活心安泰,五根識求心安穩
無煩無惱心自在,一簞食也一瓢飲
在陋巷人不堪憂,顏回也不改其樂
1·質樸生活心安泰:
質樸安貧樂道的生活,內心非常踏實不奢侈,勤儉不浪費自然心平安泰然自在
2·五根識求心安穩:
對於人身五根~色聲香味觸法,所求不貪不取亦不背道,自然心平安穩重泰山
。在日常食衣住行的生活中:
為食米塩醬油醋淡食也心樂~何必花天酒地,敗家損心身⋯⋯
為衣穿溫暖涼爽粗衣也心舒~何必耀名貴衣,外裝飾塗面⋯⋯
為住處遮風避雨茅屋也心安~何必億豪華廈,夜臥六尺床⋯⋯
為行車方便騎摩托車也心穩~何必數千豪車,耀眼狂奔馳⋯⋯
3·無煩無惱心自在:
。心樂、心舒、心安、安穩~不受色聲香味及外境物質惑誘,
才不㑹其打擾亂心地清淨生三毒羈絆,迷遮清淨心自在
。守住日常生活的規律不亂馳,五根識求有節制不妄為,
心地隱微間不生三毒飲,自然而然心地清淨安自在
4·一簞食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顏回也不改其樂:
。據說在顏回跟著孔子回到魯國之後,他一直沒有入仕,
。孔子曾經問他:「你現在生活這麼困苦,為什麼不去做官呢」
。顏回就回答說:「我不是不能,是不願意,現在我有著足夠的田地可以讓我
過活,跟著先生學到的道理又能夠讓我覺得開心,所以我不願意去做官。」
由此可見顏回是一個很容易知足的人。
。孔子就曾經這麼誇獎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一個破舊的小巷子裡面,
人們都覺得苦不堪言,但是顏回還是樂在其中不改變自己的志向,
顏回真的是一個賢德的人啊。」
。從孔老夫子的評價可以看出顏回是一個甘於平淡的人,
哪怕是吃著一小筐米飯,喝一瓢。
。顏回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人,他師從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學有所成,
能夠恪守著孔子的仁義之道,後來跟隨著孔子周遊列國還發生了很多小故事,
都體現了他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志的高潔品質。
。金杯裝水,磁杯裝水,同是杯水,不執杯子,實要喝水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都好:
。隨境處安~境隨心滅,心隨境無。兩處不生,寂靜虛明。
。大迦葉尊者,在山林水邊,處荒郊亂塚,也能怡然自得。
第二、性定菜根香:
聖人抱本性清淨,心地無病性平等
天理流行性率行,吃到莱根性味香
1·聖人抱本性清淨:
。聖人與凡人其實本來本性是清淨一塵無染的,六祖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抱元守一無二心,一心不亂聖現前,心平不亂無是非,水平不浪無聲波
萬里無雲萬里天,大日如來照萬千
2·心地無病性平等:
。凡人因受五根需求及外境迷惑,心地因産生貪嗔癡三毒妄偽累罪,墮三悪道
。聖人明心見性,性體心用,心地無分別心,隨心所欲不踰越規矩
不偏不倚守其中性平等,無聖凡之分
3·天理流行性率行
。聖人守中道大公無私,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抱本性清淨,
率性四德暢於四肢五根流露,四無量心量十善業之行為
4·吃到菜根性味香:
。凡人能入道了悟萬法之根源,返照內心未動念之當下那個〇
寥兮寂兮本來無相默自知,心根性味永續無窮盡。
。萬味皆從根底處發香,厚培其根其味必厚,人性也是如此,
本性若要安然穩定,心不妄求,不做非分想,雖然日日清茶淡飯,
生活仍然舒適、暢快,猶如顏回~安貧樂道閒道人
第三、結論: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火宅茅屋心王居,三界火宅眾苦煎,誰能濟助化安寧
心慈大悲大智力,心身暢流平安穩,天道人道融會通
。萬味發從根底香,厚培其根味必厚,本性安然若穩定
不非分想不妄求,日日清茶只淡飯,生活舒適仍暢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