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8 23:59:27| 人氣5,12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非影評]不朽的黑玫瑰─Edith Piaf玫瑰人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這之前我並沒有聽過Edith Piaf,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這首曲目的經典對我而言也相當陌生,只是當我聽到了Edith Piaf唱出La vie en Rose的情迷奏調,也得誠實的向自己的聽覺記憶自首了。

這部Edith Piaf的傳記電影在國際通用的宣傳片名就是取這首經典之作「La vie en Rose」,其製作之經典不僅榮登柏林影展開幕影片,詮釋法國世紀香頌歌手的艷星Marion Cotilla也以此片精湛的演出獲頒奧斯卡影后,更前所未有的在台灣劇院三次上映於大螢幕。這部電影片名在Piaf的故鄉法國取作「La Môre」,意謂「小姑娘」,然而她的生命態度就像個小姑娘,追求愛與演唱的夢想一無反顧,時而童心未泯時而任性,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小姑娘,一生就像寒冷冬夜裡不願燒盡的火燭,終致燃燒殆盡。一朵黑色玫瑰美麗且悲情。



以下有雷
「我忘了很多事,什麼都搞混了,我想記起來,就是沒辦法,我不要的回憶偏偏檔在前面。」「我想禱告…」Edith Piaf在臥病的床頭上走到人生的盡頭,彷彿對著跟隨著她人生起起落落的好友西蒙妮告解,「我沒法回頭了…」。她最後一次演唱「Non! Rien de rien」(不!我不後悔),為她荒誕又無奈的一生下了最佳註解。

1963年的這一夜(Piaf的最後一夜)出現在電影的最後段落,我卻視這幕為電影敘事的原點,在這床上他回憶生命所有畫面與情節:就從沈思的1959年出發,令她痛絕斷腸的紐約市,那一首「Heaven Have Mercy」(天可憐見)開始,低沉的弦樂與風琴彷彿就向觀眾預告舞台後種種呼之欲出的悲奏,在Piaf演唱中倒下後敲響了她黑夜裡的祈願。

「我的德雷莎、小耶穌,別拋棄我,賜我力量,我想要活下去,讓我起死回生。」

Edith Piaf度過了畸形的童年,當黑暗的恐懼包圍著她弱小的身軀,她就會向德雷莎、小耶穌禱告,他逃過了失明的危險,甚至與父親跟隨馬戲團巡迴的一晚,她真的看到了德雷莎在夜空中。
Edith Piaf的演唱生涯開始於有西蒙妮陪伴的巴黎街頭,過著半乞討的生活隨遇而安卻意外讓他登上人生的第一個音樂舞台「le Gerny’s」,Louis Leplee所擁有的巴黎最優雅的酒吧,他就是電影裡少女Piaf最愛的雷普利老爹,讓Piaf的美妙聲音從街頭帶進了巴黎上流社會裡。

這年Piaf芳齡二十,短短的時間沾染了上流社會的氣息,也注定走上了歌唱了路。隔年雖不幸捲入Leplee的謀殺案,卻也讓她遇見了恩人Raymond Asso(真實身分是冒險家及Piaf的仰慕者,電影裡則是Piaf的恩師),從此她的歌聲便從巴黎出發,開始播送全世界,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識的Edith Piaf。
「我的德雷莎、小耶穌,衷心謝謝你,把他帶到我身邊。」

1947年,Edith Piaf與拳王Marcel Cerdan的愛情故事成了演藝圈最受矚目的焦點,這位有婦之夫讓Piaf多年來支離破碎的感情世界有了歸宿。「愛」對於她有極大的意義,就像她窮極一生所尋找的真理一樣。

Marcel問「你不唱歌的時候都做些什麼?」

「打毛線。我也為你打一件!」Piaf很靦腆。

不求回報的付出,成了Piaf深愛Marcel的理由,在給遠方良人的信中寫道:「我不能獨佔你,不能擁有你。上帝為証,我一無所求,只求付出,不記回報。」

「倘若你死去,我倆天人永隔。只要你愛我那些都不重要,我會隨你而去。」

只是一次空難徹底敲碎了Piaf的童話故事,Marcel的死去也澈底帶走了Piaf的靈魂,即使1952年他舉行了人生第一次正式婚禮,至逝去的一刻前都或有或無傳出Piaf的戀情,只是她生命的列車就如同他日益疲敗的身心,於1949年的那一日開始失速墜落地獄。

晚年的Piaf在沙灘上打著毛線,記者問「你都為誰打毛衣?」

「誰會穿,我就打給誰。」Piaf面帶微笑。
伴著陽光的海灘上成了電影中最明亮的一幕,Piaf與記者會面的這一刻,這也是她與生活圈以外的人交談的唯一一幕,外人看不到的悲苦在雲淡風輕的字句裡隱隱約約,在Piaf手舞足倒與演唱中流洩,事實上她用音樂演出自己的生命傳奇。

「萬一你不能再唱了…?」

「我就活不下去了。」

「演唱生涯最美好的回憶?」

「每當幕簾拉起的一刻。」

最後的十年,形削骨損的Edith Piaf生命目的只剩下演唱,電影裡一次病倒音樂廳,儘管當時的媒體都在等著看Piaf倒下,在後台她仍堅持繼續演唱。「我一定得唱,我沒有選擇…我今晚至少得唱一首,才不會失去自信…」。然而最後Piaf還是倒下了。

「你怕死嗎?」

「我更怕寂寞。」

「你禱告嗎?」

「會,因為我相信愛。」

Edith Piaf的人生總是燕蝶簇擁,但是愛的人卻像宿命般的離她而去,演唱是唯一為她內心黑暗的舞台打上燈光的機會,因為掌聲讓她不寂寞,只要有麥克風他就可以得到世人的愛。

「你喜歡黑夜嗎?」

「喜歡,但得燈光燦爛。」

「你喜歡黎明嗎?」

「得有鋼琴和朋友在身邊。」

許多悲苦攤在舞台上,伴隨著燈光、鋼琴聲與掌聲,即成了Piaf一場場經典的演唱。

1963年,Edith Piaf的最後一夜守著最後一口氣息躺在黑暗的房間,回顧過往的種種不堪回憶,卻是觀眾眼裡最燦耀的火花:封閉的妓院裡度過童年,漆黑的馬戲棚裡長大,崛起於夜夜笙歌的酒樓,成名後總是一襲無領黑衫站在舞台上,最後在陰暗的房間裡墮落老去。她就像生於黑暗土壤的黑玫瑰,注定在夜裡逝去。
觀賞完這部電影,我對這位法國國寶歌手相當感興趣,在網路上翻出許多Edith Piaf演出的黑白影片,在舞台上的形象畢竟與電影裡表現的不同。影片多是1950年代以後的演唱,可以看出Piaf演唱中豐富的肢體動作,以及她招牌的黑色禮服,往往演唱結束後卻因為嚴重的關節炎而無法彎腰回敬滿場的掌聲,只是堅強的豎立在台上,直到1962年最後一次奧林匹亞的演出,依然不變。「玫瑰人生」這部電影則是演出不為人知的Edith Piaf,利用多時空穿插敘事,剪輯出這位偉大歌手的一生,更令人深刻感受台後Piaf的悲喜哀愁,就像這部電影的宣傳海報上,逆著光我們看到Piaf的背影,多少看不見的秘密都藏在那漆黑裡。

片中那段一鏡到底的演出更值得一提,從Piaf對Marcel的期待、膠漆、沉陷、驟變、崩潰到最後回到台上面對觀眾,彷彿將Piaf的情愛悲劇與命運桀變通通濃縮在這一百秒的房間裡,似乎驗證畢生之痛造就了往後Piaf演唱人生直至腐朽的經典。這一幕也足以說服奧斯卡將后冠頒給Marion Cotilla。



分享以下連結,如果想再認識Edith Piaf多一點:
http://www.oui-blog.com/zha/archives/002590.html
Edith Piaf詳細的生平介紹,與電影有些許出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iuppTMBMtA&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sJZHFro0eI&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hcD-nHErFc&feature=related
1963年制作的Edith Piaf的音樂影片集錦,長達三十分鐘分成三段在Youtube發表。裡面除了經典演唱外,還有許多珍貴的相片,包括Marcel Cerdan以及Piaf的御用女作曲家Marguerite Monnot。
在人們的心中,黑玫瑰仍舊綻放,因為我們還聽得到Edith Piaf的歌聲。

台長: Bearslife

薄荷草
這部片真的很棒,
是一定要得獎的~~
2008-04-30 11:16:27
版主回應
因為這部電影
我也開始聽Piaf的歌了
2008-05-03 18:27: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