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3 02:33:24| 人氣34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維農·科爾曼 別讓醫生殺了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貼維農·科爾曼 別讓醫生殺了你


如果我告訴你,最有可能奪走你生命的,除了隱藏在黑暗角落的某個劫匪、橫衝直撞的醉酒司機、突如其來的絕癥外,還有你的醫生,你信不信?

  近日,英國BBC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醫學博士維農·科爾曼(VernonColeman),在他新出版的名為《別讓醫生殺了你》一書中,指出了存在已久卻被大多數公眾忽略的真相:『醫生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有時候遠遠大於疾病。把身體健康完全寄希望於醫生,是極端危險的。』

  科爾曼並非信口開河。2006年,即使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醫療技術的美國,也有近10萬人因為誤診而死,相當於每3天就有兩架搭載400人的波音747飛機墜毀。這個數字超過了艾滋病導致的死亡,與凶殺、車禍等並列,成為美國人死亡的第八大原因。

  他給出的另一個數據是,根據美國衛生署統計,在100名屍檢證實為心髒病發作死亡的患者中,生前只有53人得到確診,而在這些得到確診的患者中,也只有半數得到正確的治療。

  造成誤診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排除醫生『心術不正』或是『極度缺乏責任心』,但在科爾曼看來,大多數醫生是合格和坦誠的。但是,即使他們具備了專業知識和大量行醫經驗,而且心地善良,還是會不可避免地給病人帶來傷害。

  比如,在英國,人們稱醫生是『制藥公司市場部的附庸』,因為多數醫生並不知道,患者服用的藥物是如何被研究開發出來的。他們只會記得醫藥代表介紹的藥物,抑或是醫藥公司廣告中的宣傳。這樣導致的後果是:在每10個服藥的病人中,就會有4人出現副作用。

  再比如,醫療儀器往往會『不考慮人與人之間個體的差異』,它們還經常發生故障或是維護不良。如果醫生們完全憑借儀器檢查的結果作出診斷,就容易出現偏差。根據科爾曼的統計,如果醫生並不完全依賴於儀器,那麼每10名死亡患者中,就有1人至今仍有可能活著。

  而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從醫學的觀點而言,人體屬於一個『灰箱』,現代醫學對它既非一清二楚(所謂『白箱』),又非一無所知(即所謂『黑箱』)。醫生對某種疾病的治療效果,永遠都只會是一個概率,在盡心治療的前提下,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病人,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難道我們以後去醫院看病都得提心吊膽,祈禱那可怕又難以避免的誤診率不要降臨到自己頭上?

  科爾曼的答案是:『成為一名獨立思考的醫療消費者,學會適當的提問,了解在服藥的同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與醫生打交道……這纔能最大限度地正確發揮醫院和醫生的作用。』

  別以為醫生的診斷總是正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醫生每開一次處方,都是在進行一次試驗。每個人的生理特點都不完全一樣,同一片藥,也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療效。所以,『如果你對診斷結果感到不快,一定要去征詢第二位醫生的意見』。

  也別以為醫生總是在為你服務!有可能,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成了某些醫學試驗或新藥試驗的『小白鼠』。當某個醫生給你開出某些新藥藥方時,你可能已經被列到某個藥物試驗的名單上。『你有權知道吃下去的是什麼藥,為什麼要用這些藥,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提問。』這是科爾曼給出的第二個建議。

  最重要的是,不能完全依賴醫生,這意味著喪失自我。在對抑郁癥患者的研究中,科爾曼發現,有些『患者』只是輕微的心理失調,由於相信醫生,他們真的開始『衰竭』,從而使醫生的誤診成為了事實。記住,『恐懼和焦慮會殺死病人,而希望和堅定的意志也能延緩死亡』。

  科爾曼寫《別讓醫生殺了你》這本書,並不是要否定醫生這一職業給公眾帶來的極大幫助。作者只是想告訴人們:醫生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對醫生的過度信任,會使病人產生畸形的依附心理和弱勢人格,忘記了自己纔是理直氣壯的消費者,有知悉的必要,有質疑的權利,纔能最大限度地正確發揮醫院和醫生的作用。
在患者與醫生的互動關系上,科爾曼常說的一句德國諺語是:『要有信任,但是有控制更好。』

台長: 逆著光行走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4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mi ya ko
對於有一定病情ㄉ病患來說
相信醫生也似乎是不得不ㄉ選擇ㄌ
2008-08-21 23:57:35
版主回應
可惜的是
台灣可相信的醫生實在太少了
我被錯誤的醫療差點醫死
實在無法相信這些醫師
2008-08-24 01:02: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