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4 00:16:45| 人氣2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再看五0年代文藝雜誌----經濟學分析方法(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前言

五0年代的文學活動一直是眾多文學評論者略而不談的部分,相較於六0年代的精彩論辯,五0年代的評論多停留在因為多是反共文學所以乏善可成的論述,可是不能忽略的卻是因為政府的大張旗鼓,文藝雜誌的「數量」成為戰後的第一個高峰,三十幾種文藝雜誌,十幾種詩刊(註 1),相較於近年來的文藝雜誌「數量」,似乎不難發現五0年代的文藝生命力,不過諷刺的卻是葉石濤認為的「在文學史上繳了白卷」(註二) 。

即便五0年代的文學發展「繳了白卷」,文藝雜誌的興起卻提供了我們另一個面向的問題:當時真的能容許這麼多文藝雜誌嗎?是文藝雜誌的市場大?還是文藝雜誌的發行者為了搶奪論述場域因而競相加入戰局?或者更明講,利用發行文藝雜誌的方式進而表現對於黨政的效忠?

應鳳凰在分析五0年代文藝雜誌時特別運用Bourdieu文化場域的概念:「『文化場域』相當於大家常用的『文壇』……布式的『文化生產場域』理念強調『場』中各個『位置』之間的互動關係,把文壇視為一個龐大而繁複的動力網路」(註三) ,於是應鳳凰將文藝雜誌分成三大類:官方文藝雜誌、大眾文藝雜誌和學院派文藝雜誌;以這三類雜誌作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將文藝雜誌的位置填入三角形的三邊,藉以說明不同的文學雜誌在文學雜誌市場所處的位置。這裡顯然有一些問題:首先,這三種分類不見得足以說明所有文藝雜誌的現象,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有十本雜誌的討論,更明顯的還要把《自由中國》另外挑出來討論;此外,依照其文藝雜誌填入的位置,很容易認定文藝雜誌只存在兩種面向;最後一個問題則是文學討論一直爭吵不休的話題:純文學的討論範圍。用在這裡就成為大眾文藝雜誌是否是純文學所該討論的範圍?或者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純文學市場和大眾文學市場到底有多大的交集?這些疑問迫使我們必須重新回到Bourdieu文化場域的概念來看Bourdieu文化場域的建構。

Bourdieu認為「文化場域的運作也像是一個有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市場」(註四) ,但「經濟場域創造出的是一個特殊的利益形式」 (註五),就如同Polanyi所指出的:「經濟利益的概念,即依照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的經濟人模式,對最大利潤及最低成本的追求,其實是在特定時空下被建造出來的」(註六) ,所以Bourdieu認為「生產者生產所謂的『象徵符碼』,而象徵符碼是由差異性文化系統組織建構起來的」(註七) ,因為「文化財貨的認識和消費是有分級作用的……所以,文化場域的運作,就像是一個從最合法到最不合法的歸類系統,或說得普通一點,從高級到庸俗的歸類系統。」(註八)

在這裡引用Bourdieu有關文化場域的敘述與對經濟學的批評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檢視應鳳凰應用Bourdieu的有效性,顯然可以發現應鳳凰並沒有討論五0年代文藝雜誌的消費者現象,不同階層是如何藉著消費文藝雜誌(象徵符碼)來表現區別性。另一個則是回應對於經濟學的批評,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早已超越了只討論完全競爭市場模型,而生產者追求最大利潤與最低成本的假設在資本主義越來越發達的現在適用性更為強烈,更重要的是新的分析方法應用,例如利用賽局理論來討論廠商間的互動,統計分析方法來檢測經濟理論的有效性,都有別於過去對於經濟學的刻板印象。因此在這裡我試圖運用經濟學的討論方法重新討論五0年代文藝雜誌的情況,並提出檢測這些可能現象的方法,以此回應Bourdieu文化場域的市場分析。

註釋
1. 五十多種文藝雜誌及詩刊表列於應鳳凰:<五0年代文藝雜誌概況>,《文訊》213期,頁34;但諸如1956年創刊的《南北笛詩刊》和《海鷗詩刊》就不在表列,可以得知當時的文藝雜誌盛況。參見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頁296
2.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頁88
3. 應鳳凰:<五0年代文藝雜誌概況>,《文訊》213期,頁28
4. 朋尼維茲:《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 ,頁123 ,2002
5. 朋尼維茲:《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頁84
6. 朋尼維茲:《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頁86
7. 朋尼維茲:《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頁123
8. 朋尼維茲:《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頁135

台長: 小元元
人氣(2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