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放牛吃草喔!」,別以為這是教科書裡頭唬人的課文,現實裡的北台灣宜蘭縣冬山鄉真有一處村落,每天都可以看到水牛在堤防邊吃草、曬太陽、玩水嬉戲,你不相信嗎?那麼別光說不練,親自走一遭中山示範休閒園區,看看河邊的水牛吃草睡覺,與當地居民坐擁綠意品茶談天,分享傳統小農村打造國際休養村的夢想。
冬山鄉因冬山河而聲名大噪,台灣觀光產業界裡無人不知,93年農委會核准全國四十八個休閒農業區中,冬山鄉就佔了五個,密度之高居全國之冠,然而冬山鄉不僅因河而貴,在近山處的中山村落裡,因生態資源豐富、參與農民眾多、農業特色明顯,更獲選為全國第一個休閒農業示範園區。
贏在起跑點,並不代表永遠的勝利,冬山鄉農會企畫專員游文宏說,全國與農業相關的休閒產業少說超過一萬家,數量持續的攀高,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如何在競爭激烈中永續經營,是經營者嚴酷的考驗,當國內多數休閒農業經營者還陷在國民旅遊低價廝殺的泥沼中,冬山鄉農會已經前進國際旅遊市場,為中山休閒農業尋找新的藍海市場。
農會配合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及台灣觀光協會長年參加國際性旅展,同時與航空公司、媒體、旅行社合作,辦理旅行業者參訪團、媒體參訪團、帶領業者參加國際性旅展覽,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旅行社都將「中山休閒農業區」的休閒農場包裝為套裝旅遊直接販售,另外也結合國內旅行社導遊帶進國際遊客,前年,光是香格里拉飯店,就有超過四千位國際遊客造訪過中山休閒農業區,國內旅客人數也破萬。
負責推廣的冬山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耀自信滿滿的說,「這些成效不是偶然,而是長久重視推廣工作的結果。」(本文登於鄉間小路月刊96.12)
中山休閒農業區於五年前獲准成立,園區面積806公頃,住家一百戶,外來人力與投資少,多數山坡地為保護林地,茶葉及文旦是中山的農業特色,居內的休閒農場、民宿及餐廳幾乎都是在地人經營,保有農村的文化與人情味,尤其在地居民組成的管理委員會,透過組織的運作與規劃,整合資源,是中山示範休閒園區成功的關鍵。
「帶頭的人很重要」游文宏說,當初協助中山村通過示範休閒園區的甄審,但農會的協助有限,最終還是需要在地力量的投入,游文宏表示,中山村落內產業同質性高,居民發展出以副產業帶動主產業的模式,避開傷和氣的競爭,卻又找出副產業的獨特特色。
聽起來有點玄,說穿了就是開發主產業的附加價值,例如園區內茶園處處,大家都種茶賣茶,那麼最後一定落得「自相殘殺」的地步中,於是管理委會員鼓勵會員發揮創意,並定下遊戲規則,以協助推廣行銷的方式,保障拔頭籌的創新研發產品,事後跟進的商品,委員會不協助推廣,游文宏說,用意就在於激發居民的創新,而非一味的跟風,於是茶園可以發展出「茶食」、「茶餐」、「茶的生態旅遊」等等。
茶葉與文旦表現出中山的農業特色,住家只有100戶,外來人力與投資少,多數產業均為在地人經營,保持著農村特有的文化與人情味,區內產業又以茶為大宗,每年七八月為製茶淡季,卻剛好遇上休閒旅遊旺季,居民人力可以全心投入發展觀光,不會有人力調度困難的問題,這一點也是中山先天優勢之一。
因為在地,永續經營很快成為大家的共識,為了讓休閒農業長長久久,而不是曇花一現的熱鬧,黃志耀將中山示範休閒園區定位為國際休養村,希望整合觀光茶園、觀光果園、鄉村民宿、鄉土餐飲、體驗農場及休閒農場完成區域性聯盟,建立中山地區成為具備在地人文、自然生態及產業文化的公園化『自然農村』。
有了遠景與藍圖,缺的只是具體行動,農會採母雞帶小雞的方式,由園區具意願且已經有基礎的大型業者如三富、香格里拉等帶頭下,進行經驗傳承,以三富農場為例,十年來不施農藥,不設垃圾桶,但步道乾淨看不見一張紙屑,這樣的以身作則,慢慢影響居民重視環保,關懷環境,游文宏驕傲的說,現在只要有怪手開進村莊內,馬上就有人通風報信。
有熱情、有人力,但卻有不擅長服務的憂慮,對當地居民而言,炒茶、賣茶難不倒他們,但一碰到講究服務的休閒產業,高手一下子成了菜鳥,尺度拿捏之間不免出槌,於是農會開導居民建立公開、透明的價格制度,嚴禁台灣風景區常有的哄抬價格行為,避免嚇跑遊客,自斷生路。
前年,農會推出中山旅遊護照,只要參加護照認證的業者,都會提供部分產品讓遊客免費體驗,也許是一堂手工藝課程,也許是一份精緻的茶點,又或者是有趣的農村活動,沒有了黏人的推銷術,生意反而更好,給當地居民上了一堂寶貴的行銷課程。
『旅遊產品品質做好』及『市場通路暢通』是做好休閒旅遊服務業的兩大主軸」,冬山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耀點出中山的整體規劃與執行策略,於是農會藉由農委會一年補助三千萬元經費,協助中山示範休閒園區推廣與行銷,相關活動都是農會員工的創意,不僅規劃自己來,執行也不假他手,因為外來的和尚沒有在地味。
而體認資訊時代來臨,誰能讓消費者最快搜尋到,就掌握了商機,農會不僅積極參加國內外旅遊展示活動,架設網站大力推銷,旅遊業者也都推出套裝旅程直接販售,也在園區內設置二十三個資訊站,讓遊客走哪裡都不會迷路,未來也將透過農委會協助,在當地建置雙語導引諮詢系統,強化 e指通資訊系統,打造出具國際水準的休閒農業區。
雖然推廣成效卓著,但農會也不諱言,「在『理論與實際』、『企劃與執行』之間仍有一段距離。
農會與農民對國際市場開發是陌生的,也非能力所及,即便再努力,仍有非專業的感嘆,引進更多專業的資源將可發揮更大效益,黃志耀說,農會的工作重點應在於帶領產業,提升環境及產品品質,達到國際級的水準,再搭配專業單位的國際市場開發才能達到中山休閒農業區示範計畫『國際休養村』的目標。他並強調:冬山鄉農會的核心價值是『將計畫當作產業推動的工具而非計畫的執行』,唯有推動產業化才能夠永續發展,同時也期望政府能夠有計畫持續的協助,學界與相關組織能夠駐點輔導。
除了努力學習包裝與行銷外,農會與在地居民花更多的心思找回農村在地風情,除全面進行環境綠美化,營造一個家(這)是一咧好所在的感覺外,更以森林覆蓋率及陰離子含量為指標,在區內提供腳踏車出租、水牛電動車導覽解說服務及自行研發的親子休閒車出租服務,盡量減少汽車燃油的碳足跡,多一點遊客的嘆足跡!
園區內自然風光秀麗,新、舊寮溪貫穿其中,特殊地層造成伏流現象,讓此地擁有二座瀑布及地下水庫,形成小埤湖、梅花湖等多處自然景觀,更有隘勇寮、三清宮等歷史景點,緩坡上茶園處處,景觀美不勝收。
園區圳溝內放牛吃草更是響叮噹的一景。
放牛吃草,是古早農村常見景象,農家將牛牽到河岸邊任由其啃食雜草,不用錢的吃到飽,除了節省農家的飼料支出外,其實也有疏浚河道的用意,但隨著都市發展,機械化早已取代水牛耕種,放牛吃草也成絕響。
中山示範休閒園區引新寮溪灌溉農田,河堤邊雜草長得又高又茂密,每到颱風季節來臨,公所總要花費一百多萬元疏浚河道並修剪雜草,以免河道阻塞造成淹水,老一輩的居民看著公所花錢剪草,不免嘀咕起水牛吃草這等好用又免錢的工具,這一提觸動了農會的想法,決定買兩隻牛試養在河岸邊,測試一下放牛吃草的成效。
試了兩年後,發覺成效不錯,雖然兩隻牛吃草的速度趕不上長長河道雜草生長的速度,但居民們心想如果牛隻多一點,效果應該會更好,於是前年農會買進十隻水牛,飼養在河岸邊,水牛不僅生下小牛,組成和樂的水牛大家族,牛兒果然發揮清道夫的功效,於颱風季節來臨前將河岸的雜草吃的乾乾淨淨,最自然的除草方式,替公所省下不少錢。
以河岸為家的牛兒,已經成為中山村最動人的農村風光,傍晚時分,大牛帶小牛踱步到河堤邊的水池裡泡水,餓了就上岸吃草,放牛吃草,重現中山村,不僅增加旅遊深度,也讓當地中小學生有了鄉土教學最佳去處。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內旅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