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春樹
三月韓國行,在緊湊行程中硬是擠進唯一觀光景點,我興奮的告訴妹妹,這是此行唯一能輕鬆、優雅,像個美麗女人的行程,於是辛苦化成前進動力,期待著那像個觀光客的時刻早日來到!(本文登於鄉間小路月刊)
無奈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最後沒能如願前往,僅能在低溫四度的寒風夜晚裡,站在東大門附近河道上大橋,羨慕的望著燈光美、氣氛佳的河岸景觀,匆匆一瞥,彌補缺憾。
這個夢幻景點是韓國首爾市去年底剛完工的清溪川復流工程,以全新理念營造人和自然為中心的城市綠肺,是首爾市推動「綠色2050運動」增加都市綠地空間計畫藍圖的基石,也是吸引各國學習,被譽為南韓奇蹟的新指標。
儘管清溪川復流工程竣工後出現爭議,但工程背後展現的歷史意義、公民意識,以及二十三點七八萬億韓元生產和附加價值的效果,讓很多不喜歡韓國的人,也無法忽視這個日正強盛的國家,對政治口水漫天,社會價值觀錯亂,競爭力直往下掉的台灣,不妨聽聽清溪川的故事!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許多偉大的城市,都傍著一抹藍帶在歷史洪流書寫記憶,而這些水岸都市經過包裝,成為區域的國際商業金融與觀光休閒的樞紐,例如:東京、紐約、倫敦等。
擁有六百年歷史的清溪川,全長超過四公里,由西向東貫穿首爾核心區域,一直以來具有政治、社會、文化的象徵意義,情況就像中國的長江、黃河,清溪川氾濫嚴重,數百年來影響首爾居民生活,早年以擴闊河道、築堤和種樹解決,1960年代,清溪川終被水泥覆蓋,西元一九七二年又於其上搭建高架橋,當時負責興建高架橋的現代建設總裁李明博,三十年後當上首爾市長,也拆掉一手蓋起的高架橋,讓清溪川重見天日。
隨著都市發展,高架橋沿線成了佔用市區精華土地,市容景觀髒亂毒瘤,西元二00二年,李明博接任市長後,隨即兌現拆除高架橋政見,並以強勢作風,動用一千八百人趕工,如期在二年三個月的目標期限內讓清溪川引水復流,施工過程,市府僅給予商家搬遷及貸款協助,並沒有像台灣常見的發放補償金、搬遷費,整個工程經費約台幣一百一十五億。
. 就像任何一個地區的建設工程一樣,只要改變現狀,必然招致利益關係者的反彈,清溪川也難逃這個命運,起初,首爾市民對於找回母親的河川是不領情的,尤其是東大門沿線數十萬商家必須搬遷,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但李明博親自站上火線,歷經近千場說明會,媒體及議會甚至以為總統大選鋪路諷刺這位市長絕不退讓的作風。
儘管有學者預言,清溪川將是一條沒有生命的人工渠道,但其整治效益卻逐步顯現,去年七月引水後,附近地區的平均氣温比首爾低約3.6℃,而在復原前,清溪川高架橋一帶的氣温因輻射效益,比首爾平均氣温高出5℃以上,經濟效益部分,沿線房地產比二年前上揚百分之十二,河流找回野趣,也找回生態,已可見到小魚洄游,白鷺、野鴨棲息。
設計完善的水流流速,讓清溪川維持每小時一公里的流速,在此流速下,清溪川可以終年不會結冰,除了讓附近環境溫度降低,增加空氣流通,也避免滯流影響環境衛生。
清溪川復流工程引起世界注目,去年入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The Meta-city: Issues in City Planning」),Discovery頻道也曾專題介紹,各旅行社將此處列入推廣景點,預計一年將引進二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
重見天日的清溪川,是一條新舊並存,有母親記憶的河流,沿線二十一座跨溪大橋,依據不同區段,展現不同主題,有露天藝文活動、生態景觀導覽、歷史古宮區、時尚流行商圈等,還有考古學家進入埋藏半世紀的河床將石橋、堤防等遺跡一一編號,舊址復原。
腳力夠好的人,沿著首爾市政廳漫步走到漢江,就像穿越時光隧道,走過首爾的過往與未來,想深入認識文化歷史背景,首爾市政府也安排義工導覽,只要透過上網,就可以預約,由精通中文、英語及日語的義工免費解說。
從幾個地方看得出首爾市政府的用心,一個是下凹式河岸修築,行走河岸步道不受車水馬龍干擾,另一用心是緊鄰主要道路,在捷運網密佈的城市裡,走出捷運站就可親近清溪川,使用方便、親近無障礙,國際旅客印象深刻。
清溪川復流工程的城市競爭意義是,不斷的開路與興建高架橋是不可行的,回歸人性的城市,發展公共交通,尋找歷史的記憶,與城市的人文特色,建立城市新形象,具備具有全球號召力的城市品牌才能放眼天下。
韓國,亞洲的厝邊,隨著韓劇大流行,能見度暴增,根據台灣一份收視調查發現,最受歡迎節目前三名全由韓劇包辦,韓風席捲亞洲的還包括時尚流行、3C產業、觀光旅遊、汽車工業,韓國早已擺脫便宜成衣天堂,而非昔日阿蒙。
這個二次大戰後全世界最窮,跟台灣一樣有國土分裂難題的國家,曾歷經亞洲金融風暴、總統貪瀆,他們的政治難題不會比我們少,但今年韓國國民所得卻首度超越台灣,韓國能有今天,靠得不只是裴勇俊笑容,李英愛的大長今、或廉價愛情肥皂劇,而是歲月不斷累積的能量。
清溪川,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台灣薪資水準退回民國九十二年,但韓國的經濟卻不斷創造高峰,台灣人是不是從漫天的政治口水戰中抬頭,看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台灣,我們的家鄉,也許都有一條被加蓋的清溪川,但有沒有一位李明博,有遠見、視野、魄力,不泛政治化的技術官僚政府?有沒有願意拆路而不是只顧開路的政府?
我住在嘉義,嘉義也有一條被加蓋的大圳溝,黑白老照片裡可見楊柳垂岸,這樣的景象不遠,我的父母那一輩都還記憶猶新,但我沒有河的記憶,記得念嘉義女中時,每天上下學穿越垂楊路,叫當時年輕的我相信,腳下踩的是溪水,是無從想像的畫面
現在我不年輕了,但也很難想像有一天,由西向東貫穿嘉市市中心區的垂楊圳溝,也會拆掉水泥蓋,溪裡有小魚小蝦,市民在垂柳岸邊散步、看表演、聽音樂,花開季節相約花樹下,賞花吃果,阿公阿媽可以去沿線小學接孫子,然後散步去文化夜市吃米糕,年少輕狂的學子牽著單車在岸邊談起純純的戀愛。
很難想像,但令人期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