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夫特(Delft)的家
無論在哪裡生活,大抵都是走在一條逐漸浮現的路上。無論過了多久,那條路可能還是模模糊糊的,沒有明確的長寬、界線,而只是因為來來回回地踩了很多遍,因而踩扁了特定區域的草,就讓一條路煞有介事地浮現了……江凌青
微冷的清晨,眾人皆睡,獨我披著毛毯窩在沙發寫日記。
偌大的客廳,淺橄欖綠的牆面,大片的對外窗玻璃,純白燈罩透出鵝黃燈光,小畫架的塗鴉,窗台的童趣擺飾,老書櫃,木地板,咕咕鐘……之前總藉著部落格遙遙看望,如今置身其中,像認識一個人許久卻初次與她會面,感覺既熟悉又不真切……
前天一早抵達阿姆斯特丹,便驅車直奔台夫特-好友阿雯的家。記得她離開台灣前我們曾聚會,彼時她的幼女還在襁褓中,轉眼在荷蘭生活已七年。
安頓好行李,先逛台夫特老城。「這是王儲園和博物館。」「那是舊教堂。」阿雯為我們介紹沿途著名的歷史建築,穿越有露天咖啡座的市集廣場,踩著窄仄的迴旋石階攀上新教堂頂,俯瞰全城風光後,到要抽號碼牌的熱門麵包店,買了撒滿糖粉的蘋果派(apple flap),再至另一條小街買了兩大份薯條,坐在運河畔,沾著美乃滋或似沙嗲的花生醬吃,兩者都是新鮮的荷蘭味。
河面上鋪著蓮葉,綠意盎然,大白鵝和綠頭鴨優游水中,偶有海鷗飛來同嬉戲,幾隻烏鴉在樹上嘎嘎啼叫。
好友感嘆著:「今天的運河好美喔……」眼神中充滿著回憶。這舊城是她初抵荷蘭的生活圈,那時租賃處有座美麗的小花園,庭前清淨的運河是孩子們放學後的好玩伴,夏天划船,冬季水面結凍則可溜冰。只是老房子乍看如童話般可愛,住起來一點也不浪漫,大片落地窗阻絕不了雪季的寒風,得在窗邊掛上厚棉被,開暖氣才能度過嚴冬,隨之而來的駭人電費讓她們不得不遷出老城,幾年前才在城外新興社區購得現居的公寓。
食畢,我們踩著好友昔日生活足跡,經過有書店、藥妝、玩具店及服飾店的街道,最後參觀老城的圖書館,那兒是孩子年幼時她常造訪之處,有簇新豐富的圖書和寬敞舒適的親子閱讀區,若不是旅途疲憊,我會同意跟她在有玻璃屋頂的中庭,曬著溫暖日光,啜飲一杯薄荷茶。
這些天諦聽好友分享異國生活的點滴,從最初對著一個字都看不懂的荷文帳單發愣,吃不慣滿桌甜食的早餐,困難重重的居留證申請,必須DIY裝修公寓的一切,到建立起孩子可自行走路上學,附近有超市,電車站的便利生活圈,老公取得博士學位,換好友重拾書本進修……其中有很多的辛苦,也有很多的甜蜜,慢慢堆疊成現今的生活樣貌,對我這個到中年沒真正離開過台灣的人來說,每件都是特殊而珍貴的經歷。
推開廚房的門,轉開水龍頭用玻璃杯裝了水,望向窗外,荷蘭的天幕掛著低垂的雲層。今夏好友一家正面臨去留的難題,過去我總認為國外再好還是不如家鄉好,但此行稍瞭解異鄉遊子的處境後,我不再私心盼望她們能返台定居,而是祈願她們一家人能永保快樂自在的生活方式。住哪裡,或許沒有喜不喜歡的問題,只要時日久了,習慣了,無論在荷蘭或在台灣,一切都好。
「無論在哪裡生活,大抵都是走在一條逐漸浮現的路上。無論過了多久,那條路可能還是模模糊糊的,沒有明確的長寬、界線,而只是因為來來回回地踩了很多遍,因而踩扁了特定區域的草,就讓一條路煞有介事地浮現了……江凌青」
台夫特(Delft)的家
微冷的清晨,眾人皆睡,獨我披著毛毯窩在沙發寫日記。
偌大的客廳,淺橄欖綠的牆面,大片的對外窗玻璃,純白燈罩透出鵝黃燈光,小畫架的塗鴉,窗台的童趣擺飾,老書櫃,木地板,咕咕鐘……之前總藉著部落格遙遙看望,如今置身其中,像認識一個人許久卻初次與她會面,感覺既熟悉又不真切……
前天一早抵達阿姆斯特丹,便驅車直奔台夫特-好友阿雯的家。記得她離開台灣前我們曾聚會,彼時她的幼女還在襁褓中,轉眼在荷蘭生活已七年。
安頓好行李,先逛台夫特老城。「這是王儲園和博物館。」「那是舊教堂。」阿雯為我們介紹沿途著名的歷史建築,穿越有露天咖啡座的市集廣場,踩著窄仄的迴旋石階攀上新教堂頂,俯瞰全城風光後,到要抽號碼牌的熱門麵包店,買了撒滿糖粉的蘋果派(apple flap),再至另一條小街買了兩大份薯條,坐在運河畔,沾著美乃滋或似沙嗲的花生醬吃,兩者都是新鮮的荷蘭味。
河面上鋪著蓮葉,綠意盎然,大白鵝和綠頭鴨優游水中,偶有海鷗飛來同嬉戲,幾隻烏鴉在樹上嘎嘎啼叫。
好友感嘆著:「今天的運河好美喔……」眼神中充滿著回憶。這舊城是她初抵荷蘭的生活圈,那時租賃處有座美麗的小花園,庭前清淨的運河是孩子們放學後的好玩伴,夏天划船,冬季水面結凍則可溜冰。只是老房子乍看如童話般可愛,住起來一點也不浪漫,大片落地窗阻絕不了雪季的寒風,得在窗邊掛上厚棉被,開暖氣才能度過嚴冬,隨之而來的駭人電費讓她們不得不遷出老城,幾年前才在城外新興社區購得現居的公寓。
食畢,我們踩著好友昔日生活足跡,經過有書店、藥妝、玩具店及服飾店的街道,最後參觀老城的圖書館,那兒是孩子年幼時她常造訪之處,有簇新豐富的圖書和寬敞舒適的親子閱讀區,若不是旅途疲憊,我會同意跟她在有玻璃屋頂的中庭,曬著溫暖日光,啜飲一杯薄荷茶。
這些天諦聽好友分享異國生活的點滴,從最初對著一個字都看不懂的荷文帳單發愣,吃不慣滿桌甜食的早餐,困難重重的居留證申請,慢條斯理的醫療模式,必須DIY裝修公寓的一切,到建立起孩子可自行走路上學,附近有超市,電車站的便利生活圈,老公取得博士學位,換自己重拾書本進修……一路走來有很多的辛苦,也有很多的甜蜜,慢慢堆疊成現今的生活樣貌,每件小事對我這個至中年沒真正離開過台灣的人來說,都是特殊而珍貴的經歷。
推開廚房的門,轉開水龍頭用玻璃杯裝了水,望向窗外,荷蘭的天幕掛著低垂的雲層。今夏好友一家正面臨去留的難題,過去我總認為國外再好還是不如家鄉好,但此行稍理解異鄉遊子的處境後,我不再私心盼望她們能返台定居,而是祈願這親密又良善的一家人能永保快樂自在的生活方式。住哪裡,或許沒有喜不喜歡的問題,只要時日久了,習慣了,無論在荷蘭或在台灣,一切都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