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音樂課開始學塑膠直笛以來,對於管樂器就有一股莫名的愛好。
還記得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笛子的那一刻,不懂得控制吹氣的力道,把笛子當成哨子似的胡亂地吹。起先,老師總會在講台上一個指法、一個指法教著大家吹;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要記住指法,而是死命地盯著老師的手,然後模仿老師的手指變化。直到後來老師不再上台示範給我們看的時候,我才領悟到--原來不是要學著老師吹而是要記住每個音的指法才能流暢地吹出曲子。從那之後,原本吹得不是很好的我一下子進步飛快,很快地就成為班上吹的屬一屬二好的。小六那年,原本還要被老師推去參加比賽,後來因為按出生年份來算,年尾生的我卡在報名青少年組和兒童組之間,而沒辦法去參加T_T
上了國中之後,直笛仍然是音樂課的主角樂器,但我慢慢對直笛以外的管樂器有了興趣;在以不影響課業為前提之下,國二開始學長笛。長笛的學習過程可以說是斷斷續續,國三的時候在爸媽反對之下停了一年,直到上了高中之後才又開始學,直到上了高三才又停掉!
雖說是斷斷續續的學,但這對我日後學其他的橫笛有相當大的幫助,腹式吹氣法、呼氣的力道、對準吹氣孔吹氣的準確度等等。橫笛跟直笛最大的不同就是吹氣的方式,吹氣的方式不對,或者沒對準吹孔,不管再怎麼吹,也只是白費力氣,甚至還會發不出聲音;直笛的話,只要嘴巴含住吹嘴,隨便呼氣都會發出聲音,只是那個聲音是噪音還是音樂就取決於氣流的控制。
到了大學,原本打算參加管絃樂社,卻誤打誤撞進入了管絃樂社隔壁的國樂社。說到國樂,其實國中打算學長笛的時候,家人因為樂器本身不便宜,還曾一度慫恿我去學中國笛,不過當時的我就執著要學長笛。沒想到上了大學,竟然進了國樂社這還是我當初預料不到的。
進了國樂社,當然還是選了笛子。教我們這群初學者的是大我一屆的企管系學長,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是唸音樂班,主修樂器中國笛;外加又是同鄉人,對於初次離家北上唸書的我來說倍感親切。因為有過長笛三年的基礎,學起曲笛似乎沒有非常困難,但竹子作的笛子有著金屬笛無法發揮的特性,加上粘笛膜需要技巧這也是過去學長笛的我從來沒接觸過的,也因此深深地被這種天然素材製作笛子吸引,有事沒事就會跑去社辦練習……
來到日本後,其實也一直很想學日本的管樂器,可是礙於課業繁忙,以及學樂器的高額學費,甚至買樂器的花費,就遲遲沒有行動。直到這學期,無意中跟同學聊天提到自己曾經學過曲笛的事,同學便請人幫他買了一把高級的曲笛要我教他;然後這消息無意中讓研究科的另外一個日本學姊T知道之後,T學姊熱心地告訴我--要是我想學日本笛的話願意介紹他朋友的先生A給我認識;A是專門在製作日本笛的師傅。
透過學姊的引薦,間接地認識了這位A師傅,也開始參加他們每個月的音樂聚會。所謂的音樂聚會,其實就是幾位愛好笛子的同好,每個月固定一天聚集在一起,一起練習或者一起合奏。
第一次去的時候,A師傅非常詳細地介紹幾種日本笛給我認識,我選了能吹出旋律且又能與其他樂器合奏的篠笛(しのぶえ:ShiNo BuE)來學。日本笛跟曲笛最大的差異是,日本笛不需要貼笛膜,且比曲笛多了一個按孔;而且樂譜的表記方式也跟國樂的表記方式不一樣。一般,國樂的簡譜全是由阿拉伯數字組成,高音的話就在數字上同點上一個點,低音的話就在數字下面點一點;而日本的表記方式則是,高音的話用阿拉伯數字,低音的話用國字的「一二三四…」來表示,並且整個樂譜是從上而下由右到左來表記。
A師傅相當親切,當場表示因為他只是製作笛子的師傅不是演奏的專家,所以願意免費教我,甚至還當場借了我一把自製的笛子讓我回家練習……(大心)。
篠笛的吹氣方式跟曲笛大同小異,所以我也當場就能吹出聲音;但畢竟笛子的粗細和長度不同,所以對地吹氣的力道也就不同,要能確實地掌握吹氣的力道,以及對每個音的指法熟練度也是得花一小段時間。不過距離回台灣還有相當一段時間,在那之前應該就能學好篠笛……(妄想中)!
打從參加第一次聚會後,現在每天練習曲笛和篠笛已經是我最大的休閒之一。當初進入國樂社,完全是無心的;但來自從出國留學之後,便開始慶幸當初有加入國樂社且學了笛子,能透過笛子之間的交流而多認識學校以外的日本人,這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PS:
1.圖片中較短的那把笛子就是篠笛。體積小相當輕巧,長度大約有40cm左右,直徑大約2cm。大的那把是C調曲笛
2.不知是否是私心的關係,我還是偏愛中國笛的悠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