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周以來,不曉得為什麼,總覺得情緒感受體上有些小煩躁。
我試著去探討它的來源,但卻找不出答案。
不過生理周期來的前幾天,這種煩躁感達到一個高峰期,只是隨著周期的結束,這樣子的煩躁感還是沒有完全消除,直到上禮拜看了我二姐在BLOG裡寫的,關於她對金錢恐懼的這篇文章,我細推回去,發現我潛意識裡可能還是存在著這樣子的課題,只是我沒有去看見。
五月份的時侯,GARY買了一台休旅車。
其實他想買車好幾年了,每次他興緻勃勃跟我討論說他最近看到哪一款車?配備如何?價格如何時,我都會很冷漠的對他說:隨便你!你高興就好,但不要看我,我沒錢….。於是每次有關購買新車的討論,都會在這樣子的回答之中劃上休止符。
基本上,他想買車我不反對,因為他從他叔叔那裡接手過來開的二手車,哩哩扣扣的聲音已經出現好一陣子了。只是,他夢想中的車款全都是上百萬的名車,這對我而言,就有點太超過了~~
有多少能力,購買多少價位商品的觀念,一直深植於我的腦中。但GARY以前花錢的習慣是:最新最貴的那一款給我拿來就對了!於是,一台腳踏車兩萬多塊他花得下去;一條皮帶一兩千塊他花得下去;一台嬰兒手推車五千多塊他也花得下去。
我們兩個對於金錢的感受是如此的不同,他無法理解我為了要買一台輕便型的手推車(五千多塊的那台太大,有時侯很不方便),可以一個人從三峽的啄木鳥比貨比到鶯歌的丁丁藥局,最後在卡多摩看到合意的款式,回來上網拍找到一模一樣的型號,再電話遙控住板橋的二姐,幫我從板橋買回來:價差二百八十塊。他問我:才差二百多塊,在三峽卡多摩買一買就好了呀,幹嘛還要叫二姐從板橋買回來?我覺得以他出手大喇喇的個性,大概很難明白這對我而言,有時侯只是一個奇蒙子的問題。
對於他的消費方式,我盡量讓自己處在當下:買了就買了,不要為無法改變的事情起爭執….,雖然偶爾興緻一來難免要唸一唸……。不過這些年來,我和他都在進行調和;去百貨公司購物時,他不再追求最新最貴的款式,而是改買花車上折扣比較多的衣物。需要買鞋子的時侯,他也盡可能挑選一些有在特價的名牌鞋(”名牌”仍是無法抗拒的吸引力),相較於結婚前,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這表示潛移默化的力量有在他身上作用著。
然而,凡事沒有什麼絕對,只有所謂的相對。跟他在一起的這十幾年裡,我的用錢方式也漸漸被他近墨者黑去了….
在他身上,我看到付出的美好。因而,我用錢也變得比較大方、比較捨得,只要有足夠的能力,能對身邊的人付出,我都盡量付出。
所以我幾乎忘了(或者我潛意識裡根本不願意承認),在金錢方面,我也存在著一些恐懼感…..
所以幾個禮拜前,GARY買下休旅車,雖然是經我允諾的,但當我要從戶頭裡轉帳出去時,心裡卻有一絲惶恐油然而生。
這很奇妙,因為如果在一開始(他決定要買車之際),我就存在強烈的不爽,或是不安,那我馬上就能發現我對金錢有著恐懼的問題。
然而,我卻是在轉帳出去之後,看到戶頭裡的數字減少,當下那種不安的感覺才上來,不過那時的我並沒有任何察覺,我無意識的將這種感受壓下來,沒有很直接的去面對它。
因為沒有去面對我的不安,所以這股不安的感受就轉變成其它的形態發洩出來。因而,這也說明了為何這段時間裡,我會莫名感到一陣煩躁,而且每當我坐上gary的新車時,心裡忍不住就是一陣挑剔和躁動,而且還特別容易感到暈車。
因此,當我透過二姐的文章,去看到這個被我隱藏起來的感受,當我決定認真去面對它時,這些”表面上”的情緒都不見了,只剩下深深的了解,我對自己的了解。
覺知,是一連串向內看的過程。透過外在的感受,看進最深最深的自己。我還在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