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0-20 15:28:42| 人氣2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黃浦江畔飛到舊金山的白天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提到芭蕾舞,你會想到什麼呢?金髮碧眼的舞者在舞台上跳躍、轉圈圈?許多人都把芭蕾舞歸類為西方人的舞蹈。但近幾年來,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女舞者卻在國際芭蕾舞壇上大放異彩,成為美國三大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劇院、舊金山芭蕾舞團、紐約城市芭蕾舞團)中惟一的華裔首席舞者。她就是今年27歲的譚元元(Yuan Yuan Tan)。
1995年加盟舊金山芭蕾舞團(San Francisco Ballet, 簡稱“舊芭”),8年來,譚元元是每次大型演出中的主角,“天鵝湖”、“睡美人” 、 “吉賽爾”…凡是叫得出來的經典芭蕾舞劇,她都有份參加演出,演的還都是第一女主角。 在舞團的最近一次的歐洲巡演中 (2001年夏季),譚元元獨得在巴黎的開幕式和閉幕式擔當第一女主角的殊榮,表演還得到當地同行、觀眾和媒體的高度評價。英國倫敦的舞評家Covent Garden稱讚譚元元為「舊芭王冠上最大的那顆寶石」,同時「呈現了這次巡演最令人難忘的演出」。在美國本地,譚元元也獲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知名舞評家Anna Kisselgoff的好評,稱她「結合精緻與大膽的特質」。世界著名的《舞蹈》雜誌評選20世紀世界101位著名芭蕾舞演員,她的名字與烏蘭諾娃(Galina Ulanova)等大師齊名。
一個中國女孩究竟是如何在白人主宰的主流芭蕾舞臺上,成為閃亮的明星?為了一知解答,我們特別來到舊金山芭蕾舞團的舞蹈室(studio) ,與刻正在進行排練的譚元元進行了專訪。
進入佔地約2000尺大的舞蹈室,譚元元正與舞伴Vadim Solomakha排練今年舞團演出季中的Paquita節目。親切的譚元元笑著與我們打了聲招呼,隨即專注在自己的練習中。在優雅的鋼琴聲伴奏中,我們看到譚元元乾淨流暢的動作、無聲而優雅的落地、繃緊的腳尖與膝蓋、整體身體線條的優美與柔軟、充分而優雅的自信,細長的雙腿卻表現出驚人的抬腿高度與穩定性,看起來好輕盈、好像不受到地心引力的控制,明明是高難度的動作、卻好像完全不費力似的;即使譚元元只是穿著普遍的練舞服,不是正式舞衣,還是那樣地令人驚豔,也難怪她可以在舞台上發光發亮!
世界著名的芭蕾大師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認為,身材高挑、四肢纖細、頸部修長的女孩子是最合適的芭蕾舞者。譚元元無疑就是完全符合這個標準的一個芭蕾女孩。身高5尺6吋 (168公分),只有105磅重,有著修長的雙腿、脖子、和胳膊的譚元元,看起來就是為了芭蕾而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她的輪廓很深、眼睛很大、鼻子高挺、下巴的線條流露出一種堅毅的氣息。無庸置疑,美麗這個形容詞絕對是屬於她的。
美麗的芭蕾女伶
芭蕾姑娘為什麼這麼美麗?是因為天生麗質嗎?似乎不能夠這樣解釋,畢竟芭蕾姑娘身上的"美"並不是僅僅是容貌動人。更加迷人的,是從她們的身體裏面直接散發到空氣中的那一種奇妙的感覺。
芭蕾是人類歷史上最美麗的藝術,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沉浸在對於古典藝術的不懈追求中,芭蕾姑娘們對於形體的控制、行為修養的培養,使得她們身上擁有著一種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樣的獨特氣質。跳芭蕾的女孩即使是融在人群中,也能夠很清晰的被所有人覺察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對於跳芭蕾的姑娘們有著一種特殊的崇敬、熱愛的根本原因。也難怪譚元元能登上被稱為「時尚聖經」的美國VOGUE雜誌 (今年四月號) ,並被形容為「外形如羽毛般精巧細緻,但內心卻如鋼鐵般堅強」。
一枚硬幣創造一位芭蕾明星
的確,要成為芭蕾女伶,沒有堅強的意志與決心是絕對辦不到的。11歲才開始學芭蕾的譚元元,曾經差一點就與芭蕾擦身而過。身為家中獨女的譚元元,從小就喜歡蹦蹦跳跳,因此5歲時媽媽就送她到上海紅口區的少年宮去學舞,但只是學著玩而已。直到10歲時,譚元元經過三次考試,在全國一萬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考入上海芭蕾舞蹈學校,譚父譚母才發現:女兒是真的有這方面的天份!當時,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可直接進入全國知名的上海芭蕾舞團,可說是確保前途無量。但這個消息,並沒有令她父親感到高興。身為工程師的父親對希望獨生女兒長大後能當一名醫生或工程師。相反地,譚元元的母親則是十分支持女兒學舞。因為她在年輕時也曾經考上上海芭蕾舞蹈學校,但在自己父親的反對下放棄。為了不讓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母親想盡各種辦法來說服父親;但因為父親的堅持,譚元元還是無法在當年準時入學。
雖然如此,譚母與譚元元仍然不放棄,繼續對譚父進行遊說。在經歷了近一年的努力後,譚家三口決定以拋硬幣來解決。一枚五分硬幣,“面朝上就去跳,面朝下就不跳”。結果,譚元元抱著狂喜的心情看到了命運之神的安排———五分硬幣的面朝上。 這一拋,徹底改變了譚元元的未來,也使得世界芭壇多了一位出色的中國舞者。
進入上海舞蹈學校,譚元元並不是就此一帆風順。由於比別人晚了一年才入學,因此剛開始譚元元趕不上一般同學。而且以前譚元元以為芭蕾舞者就是穿著美美的舞衣與舞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已;她沒想到會這麼苦,每天就是不停的練習、練習。幸虧學校裏有兩位老師(林美芳與陳家年)特別照顧她,給她加課特訓,而且父母也不斷鼓勵她。譚元元的父親認為:一旦你決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因此他不再對女兒跳芭蕾舞廢話,反而十分支持女兒。後來,譚元元終於克服這些困難,順利地以5年的時間,完成正常要6年時間才能習畢的課業。
國際大賽的常勝軍
如何從一個城市級的芭蕾舞者,變成世界級的芭蕾明星,最快的捷徑就是參加國際比賽了!15歲時 (1991年) ,譚元元參加了第二屆芬蘭赫爾辛基國際芭蕾舞比賽,在少年組160名選手中,一舉奪得女子組銀牌。
1992年,16歲的譚元元參加了法國第五屆國際芭蕾舞比賽,當時比賽舞臺有15度的傾斜,她是第一次遇到。但她不僅沒被這一意外嚇住,反而表現格外優異,得到了俄羅斯芭蕾皇后烏蘭諾娃的讚賞,給了她滿分,並得到“唯一金獎”。烏蘭諾娃對譚元元的評語是「這是我近二十年來看到的最年輕、但又最具古典表現風格的女演員,她前途無量。 」 同時,譚元元還獲得巴黎市長夫人親授的獎牌。譚元元當時的那場精彩表演,給當地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9年後的2001年,她同“舊芭”再次來到巴黎演出時,巴黎歌劇芭蕾舞團的團長還能回憶起當時她獲獎的情形。
1993年,17歲的譚元元在日本名古屋首屆國際舞蹈比賽上再獲金獎,並因此得到由波蘭大使親自頒發的“尼金斯基大獎” 。在此之前,這個大獎都是頒給傑出的成年芭蕾舞男舞者的。可以說,一個世界級的芭蕾明星就此誕生。
踏上美國舞台
1994年,譚元元獲得獎學金,赴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約翰‧克蘭科芭蕾舞蹈學院進修。當時,曾在巴黎看過譚元元獲得法國芭蕾舞比賽金牌的舊金山芭蕾舞團藝術總監Helgi Tomasson正在為團內尋找新血;但要求嚴格的他又不確定在經過一年後,譚元元的實力如何,因此就邀請她來擔任舊芭年度開幕演出的客席舞者。譚元元的演出不僅風靡了舊金山觀眾,也證明了她的實力。1995年,19歲的譚元元被舊芭聘為獨舞演員(soloist) ,是該團最年輕的獨舞演員。兩年後,她又成為該團年齡最小的首席舞者(principle dancer)。
要知道在美國的大型芭蕾舞團,舞者分為四種等級:學徒(apprentice)、群舞(corp de ballet)、獨舞(soloist)、首席舞者(principle dancer)。一般要從學徒到群舞大約要花一年時間,由群舞到獨舞要一到二年,獨舞升到首席舞者通常要四年,但這是有些舞者終其一生芭蕾生涯都得不到的。在舊金山芭蕾舞團的60多年歷史中,像她這樣一個外國人,一進來就是獨舞,而且快速爬到頂端 ,這還是頭一遭。
克服重重衝擊與困難
18歲才開始學英文的譚元元,剛到舊金山芭蕾舞團時,別人說什麼都聽不懂,團裡也沒有人說中文,因此她做了一年的啞巴。後來她靠著與團員練習、多看電視而慢慢進步。到現在,譚元元與我們進行訪問時,已經是英文用得比中文多了!
此外,另一個當年對譚元元造成困擾的,是美國的芭蕾舞團跳很多現代舞,尤其是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作品。在來舊金山前,譚元元根本沒看過巴蘭欽的舞作,第一次跳就把她嚇壞了!因為巴蘭欽的舞速度很快,旋律很複雜,中間音樂還有可能會突然停頓,因此一定要數著節拍來跳。但譚元元過去所受的訓練都是聽音樂來跳,要分神去數節拍,剛開始十分困難,也因此她花了好一段時間才適應。
成功=1%天份+99%努力
講究“美的極致”的芭蕾舞,是個先天上對外形限制很大的舞蹈藝術;要求的是頭小、手長腳長才好看,這恰恰與一般東方人的體格相反,但譚元元的身材比例剛好符合這個需要。當年上海舞蹈學校招生時,就測量過每個人的手腳長度、頭的大小比例,然後千中選一,因此身材絕佳的譚元元可說是承蒙老天爺賞飯吃。但要成功,光憑天份是絕對不夠的!
首席舞者並非一勞永逸,團內每年都要考試,以決定是否繼續給你下一年的合約。而且團裏有20位首席舞者,彼此間也會互相競爭重要角色。這些年譚元元能坐定位置,在於她比別人更用功。在舞團演出季時 (每年2-5月) ,每天白天至少練習8個小時,加上晚上3小時的演出,一般上班族可能都受不了這種朝9晚11的生活,更何況是靠體力演出的舞者呢?但追求完美的譚元元還是嚴厲地自我要求。就算當天沒有表演,她也會練習至少一個半小時,絕不偷懶,因為「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二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雖然許多媒體都以「芭蕾天才」一詞形容譚元元,但她自己知道,扎實的基本功加上勤奮努力,才是自己能持續站在頂峰的原因。
8年前隻身來美國打天下的譚元元,在取得了相當圓滿的成績後,終於在去年將父母接到舊金山一起同住,一解自己的思鄉苦。當年為了替母親圓一個夢而走上芭蕾之路,現在母親看她每天這麼辛苦,反而覺得很心痛。反而是當年反對的父親,現在常常為她加油打氣。真是天下父母心!
職業病阻擋不了對芭蕾的熱愛
芭蕾舞其實是個完全違反人體規律的運動。一般人腳走路是往前的,可是很多芭蕾舞者走路是往外開的。因為她們從小就被訓練把大腿從髖關節那邊打開來,因此每個芭蕾舞者都要押腿押的相當辛苦,就是因為要把髖關節打開,“外轉”是每天都要練的一件事情。這是芭蕾美學裡很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往上跳或是掂腳都是。
這樣數十年辛苦的拉筋押腿下來,對身體的負荷真的很大,也因此幾乎所有的芭蕾舞者都渾身是傷,譚元元的背上與腳上也總是舊傷未去、新傷又來。如果沒有對芭蕾的熱情,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女孩是很難持續的。但譚元元撐了下來,因為跳了這麼多年的芭蕾,舞蹈對於譚元元來說,已經不是一份單純的職業。芭蕾早就融入她的血液和生活中,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此外,已經成為這行翹楚的譚元元,總是希望今天比昨天更好,也永遠不以現在的成就自滿,這個信念驅使她一直往前行。譚元元指出,如果有一天自己已經失去這個動力,或是覺得自己已經在走下坡,好強的她會毫不猶豫、立刻退出舞壇。
養生之道—吃巧克力
“舊芭”每年演出135場。今年的8套節目中,每套都有譚元元,年底的《胡桃鉗》舞劇還一連演40場;加上芭蕾是一種對體力要求極高的舞蹈,舞者很容易體力透支,因此譚元元在飲食上並不忌口。她常吃高蛋白的東西與蔬菜水果,並多喝水,來補充體力。不喜歡吃西餐的她還是以中餐為主食,不過有一個例外—她愛吃巧克力。不僅是每日必需品,演出前更不能沒有它;因為譚元元相信巧克力中的糖份可以使她穩定下來,並充滿信心。談到這裡,我們不禁又要感歎譚元元的得天獨厚。因為芭蕾舞有很多男舞者舉女舞者的動作,因此女舞者絕對不能太重。為了維持身材,很多女舞者必須不吃飯,譚元元可能是極少數的例外。
最喜歡戲劇性強的角色
譚元元曾在多齣經典芭蕾舞劇中擔當主角,包括《天鵝湖》中的白天鵝及黑天鵝、《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茱麗葉、《睡美人》中的奧蘿拉公主、與《吉賽兒》中的吉賽兒。當中她最喜歡的是《天鵝湖》與《吉賽兒》。因為《天鵝湖》的女主角在全劇中同時飾演兩個不同性格的角色—奧潔塔和奧吉麗雅 (白天鵝與黑天鵝),兩個角色都是通過高難度的舞蹈技巧展示的(奧吉麗雅在第三幕中有個大絕技—三十二個單腿轉Fouette),所以對女主角的選擇十分挑剔和苛刻。而飾演這兩個角色,又需經歷由好轉壞、再由壞轉好的性格轉換,是芭蕾舞女舞者夢寐以求的藝術高峰。
而《吉賽兒》的女主角是個癡情的鬼魂,要表現這種角色,必須要用大量輕盈曼妙的跳躍來展現;還要利用手腳的動作營造出非常柔弱、輕飄飄的感覺。此外,《吉賽兒》第一幕中有女主角發狂而死的場面,對芭蕾舞者的演技是一大挑戰;但本身對演戲有興趣的譚元元卻因此十分喜歡這個角色,同時也不排斥以後有機會朝戲劇方面發展。
以促進中美芭蕾舞交流為職志
雖然世界上有芭蕾名伶跳到40歲才退休的記錄,但27歲的譚元元已經開始在為往後鋪路。她希望先嘗試編導,如果不成功,她會設立自己的舞蹈學校,來促進中美的芭蕾舞文化交流。事實上,她本人曾幾次應上海之邀前往演出,但覺得很不過癮。去年1月,趁舞團演出季後的休假日,她發起組織了舊芭10位首席舞者前往上海演出,命名為 “難忘的舞夜─譚元元和世界芭蕾明星精品專輯” 的演出,為上海觀眾送來世界一流的芭蕾表演,獲得2000名觀眾一致叫好。譚元元認為中國的舞者一般素質還不錯,但舞碼不夠創新。以前還常演樣本戲,現在較好了,會請外國編導來指導,不過還是有進步的空間。已經獲得世界芭蕾舞界認可的譚元元,總希望自己能為祖國盡一份心力。
不過,有著小小私心的我們,總是希望譚元元能夠繼續在舞臺上演出,讓身在灣區的我們,每年都能看到她在舞臺上綻放奪目光彩,並有機會大聲地說:誰說芭蕾是白人的藝術?[/color][IMG]

譚元元小檔案
出生地:中國上海
出生年月日:1976年2月14日
現居地:San Bruno
經歷:
1987-1992年 上海芭蕾舞蹈學校學員
1995-1997年 舊金山芭蕾舞團獨舞者
1997年迄今 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獲獎紀錄:
1991年 芬蘭赫爾辛基第二屆國際芭蕾舞比賽女子組銀獎
1992年 法國巴黎第五屆國際芭蕾舞比賽唯一金獎
1993年 日本名古屋首屆芭蕾舞和現代舞比賽金獎與最高榮譽獎 ─ 尼金斯基
大獎
嗜好:看書、看電影、聊天、逛街

台長: 舞影
人氣(2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