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3 15:18:07|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舞臺,用思想支撐技術--由舞蹈大賽想到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際標準舞《薩拉瑪》.





這幾天零零星星地看了點央視CCTV舞蹈大賽的決賽,看的時候既有興奮擊節的快樂,也有昏然睡去的無趣。一些感想,隨手寫下來。
  
  印象比較深的兩個舞蹈是國際標準舞裏的“撒拉瑪-拉丁集體舞”和現代舞裏的“吾愛無聲”。當然也還有其他的,但到最後,最記得住名字的也就是這兩個,前者是因爲它把阿拉伯舞蹈的民族特色和國際標準舞這種西洋化的形式結合得如此完美,後者是因爲它的啞語舞蹈動作和特殊的講故事方式深深打動我。我喜歡撒拉瑪開場時的神秘氛圍,更喜歡“吾愛無聲”結束時四個光圈隨著舞者的後退一盞、一盞消失的細節處理。
  
  看比賽時一個最有趣的感覺是,現在的舞蹈和話劇面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技術,雖然有高下之分,但卻不是最缺乏的要件;燈光、舞美、服裝,更是不在話下,紛繁華美應有盡有;但有些作品就會讓你想睡覺,有些僵化的表現模式會讓你啼笑皆非,而同樣也會有讓你看後一再回味一再在腦海中捕捉的精品。
  
  其實這次比賽中,除了國標和芭蕾因爲舞種的限制之外,大部分民族舞、現代舞和當代舞作品其實都是在用舞蹈“講故事”的作品。這個故事可能是一種情緒、可能是一個人物,但更多的是有明顯敍事目的作品,所以講故事的方式也就顯得尤爲重要。說到底,也就是編舞水平的高下實際上是一個舞蹈作品成功與否的命脈。當你看到海政的《別》那種樣板戲路數的編舞方式時,也就不會難理解舞者誇張彆扭的面部表情了。正如話劇的文本已經先天地決定了舞臺呈現一樣,演員的技巧再高,也無力彌補文本或編劇的硬傷與弱智;而糟糕的編劇或導演則會把一個好演員變成失神的木偶和無彩的道具。
  
  在許多參賽的現代舞、當代舞和民族舞作品中,你能感覺到編者的意圖或出彩之處,但往往那些意圖只是一閃而過,或是有許多斷裂之處,能夠一氣呵成或不枝不蔓的作品真的太少太少,要麽就是同一情緒的泛濫和重復,象今天看的《金子虎子》。
  
  舞臺上,技巧是一回事,有沒有足夠的思想和內容來支撐那些大跳和旋轉又是另一回事。當年陳露終於獲得冬奧會花樣滑冰冠軍時,她的教練于芬曾經很興奮地提及專門請國外高手編舞的事,體育界也隨之有過關于編舞水平的討論,後來不了了之。試想那次如果不是一個外國人編出那樣一段很“中國”的冰上舞蹈,陳露的冠軍也可能會又一次失之交臂。再想想今天的話劇舞臺上一陣又一陣的西風東漸,並不缺乏資源與技巧的中國話劇正面臨著極大的編劇危機,沒有足夠的創新、有衝擊力的思想和嚴謹精巧的編排能力,舞臺上的人們,縱有劍在手,也無力刺青天。

  說到演員,免不了談到綜合素質測試。題目出得如何就不去評價了,因爲那種題目確實挺難出的,但不出好象又不行,至少選美大賽、歌手大賽、主持人大賽等等都有這個專案,舞蹈大賽自然也不能免俗。我很欣賞一個舞者在即興表演中的表現,題目是《晨練》,那個演員在很短的時間內構思表現出一個非常完整的情節鏈,是我看到的即興表演裏最讓我折服的。即興表演裏的笑話也很多,象黃豆豆上場示範《閃閃紅星》裏的潘東子,說實話,黃豆豆本身就已經挺可笑的了,而那個國標舞蹈演員的模仿動作更是讓我笑到地板上;還有今天晚上的芭蕾王子(他的技巧確實沒話說),一身華服、脖子上系條白毛巾,蹲下去站起來地模仿割稻子,也讓我和我媽媽笑得岔了氣。據說大人物鬧笑話是小民的節日,那麽讓專業演員在臺上露露拙應該也算是寓教于樂的好方式。
  
  看了幾天比賽,還是學到了、見識了很多東西的。比如那些專業術語,現代舞和當代舞語焉不詳的分類,評委席上如高豔津子之類的舞界名人等等。但最感慨的是--腦白金做廣告的水平進步得實在太快了--雖然我很討厭這個産品並且準備無論它花多少廣告費也不成爲它的消費者,但這並不防礙我在每次比賽間隙貪婪地捕捉廣告中每個孩子的笑臉和表情。
  
  如果連以前只知道重復“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保健品暴發戶都開始懂得運用溫情與智慧來有效地打動觀衆,舞臺上下的工作者們又還有什麽理由繼續懈怠而不開動腦筋呢?
  
  2002年10月6日晚

台長: 舞影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