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avdance/1/124605238095)
一個現代舞,用了馬克沁的鋼琴曲作為配樂,講的農民工進城的故事。絕對的毀譽參半,喜歡的喜歡的要死,討厭的討厭的要死……
我是喜歡的那一半!有自己的創意,跟其他的舞蹈比起來比較有自己的特色。東北師大師生讓人耳目的一新的舞蹈語言,表現了農民工進城時的新奇感受,描繪了都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特別是農民工參與各方面的城市建設。雖然不少人認為“民工”的造型過於醜化,但我認為這種“寫實”精神才是這個節目真正可貴的突破,人們應該從中可以意識到農民工在城市的發展中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春晚給《進城》帶來了名氣,但也限制了《進城》的表達空間。在對農民工溶入城市時經歷的種種情感沒有做到完全的“寫實”。迷茫、彷徨、困惑或許這一類的情感不適合在追求喜慶氣氛的春晚上進一步的體現。《進城》舞蹈的長度由開始的7分10秒縮短到了4分50秒。《進城》本應可以體現更加深刻的人文關懷,最終卻只能用來表現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驚奇。雖然如此,《進城》仍不愧為本屆春晚的優秀節目,據說舞蹈演員大都是非專業的普通大學生,在這裏向他(她)們的嘗試表示敬意。
個人認為,這次《進城》能夠上春節晚會,劇組可能是想拉得年輕人手中的一票,冒險的賭了一次。
大學生、舞臺劇、鋼琴曲,又選了一個普遍比較關心的民工問題。但可能由於事先的宣傳工作做的不到位,大家普遍對舞臺劇的表現形式比較陌生,也就理解不了節目的精髓了,畢竟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國內還處於剛剛發展的萌芽時期。
在生活和藝術中,我們並非對所有自己熟悉或理解的東西產生理解和美感
而恰恰是不熟悉和不理解的東西讓我們過目不忘。現代舞主要是用身體語言
來表現人的內心感受,內心的世界。有時,甚至作品本身都難以言傳,抽象的
現代舞可以使觀舞者有廣泛的聯想和詮釋空間。並令其想像力解放出來進入創作性的思維領域。抽象藝術令人費解觀者有時猶如浮游在半空之中不知何去何從,現代舞常常給人這種感覺。
不過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一些更好的舞臺劇作品的出現,會有更多的朋友會被這種和芭蕾舞齊名的藝術表現形式所吸引的,不知道大家看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開幕式了沒有,呵呵,一共12個節目好象,東北師範大學競標出演了10個,其中有一個就是舞臺劇的形式表現的,我也是從那時才知道還有這麼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呵呵,隨後找了幾個國外經典劇碼看了下,真的不錯哦。
舞蹈是離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距離較遠的審美學,而不是倫理學。
給某些人有鬼子進村印象的估計是開始的抽搐動作,可這個是舞臺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哦...你可以细细去體會動作那種量的變化,和空間位移的過程,以及頓挫中,人物表情的變化..
當整個世界都在運用痙攣性的表情方式之時,“收縮-放鬆”(Constraction-Release)動作原理則被當做是新時代的號角和新美學的代表了。
舞蹈剛開始時,大家所謂的“抽風”“偷地雷”類似與痙攣的動作,其實是現代舞中比較經典的表達方式。他的“Constranction-Release”原理在剛剛提出時,也是被媒體和觀眾批評的遍體鱗傷說成是:“要麼是癲癇突然發作,要麼是分娩迫在眉睫”。但是幾十年之後,整個世界都在運用她那痙攣性的表情方式。這個幾乎成了舞臺劇所不可或缺的表達方式。美的概念在現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現代美學中,美更不是至高無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應是衡量現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尺規。思想性和哲理性一直是現代舞蹈家的重要特徵之一。仔細看《進城》後,大家如果認真思考一下,舞者表現出了一中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客觀世界那種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精神。很多人可能會說了,整了大半天,這舞蹈到底是反映的什麼主題啊?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人人看舞蹈的角度不同,如果比較熟悉現代舞的觀眾可能會從演員動作的”量“以及”空間上位置的變換的過程“來理解,而不是從整體舞蹈的情節等方面反映的。
當然,這次舞蹈由於時間等原因和以前獲得”桃李杯“金獎哪次表演相比,刪減了近3分鐘的時間,把後面的一些煽情的情節都砍掉了,但由於舞臺劇本身的特點,他注重表現的是演員每個動作和表情的細節,對於整體的情節方面可能還是次要的。
*******************
一個回帖:
大學生自己的節目首次上春節晚會,所以比較期待。看完之後,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來到天涯,看到關於《進城》的帖子,基本都是以砸為主,呵呵,但以下幾點我個人感覺正是小品的特色之一,也許大家誤會了,為了幫助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這個作品,特地對一下幾點做一個說明:
關於舞蹈的不倫不類,也就是網友門所說的”群魔亂舞“。這可能是大家對現代舞這種表演形式接觸比較少的原因造成的。現代舞這種舞臺表演形式應該是首次搬上大型文藝演出的舞臺,觀眾可能普遍感覺難以接受,沒有了華麗的服飾、優美的動作等傳統的舞蹈的特徵,但這也恰恰就是現代舞通過突兀的服飾和動作表演,帶給大家以視覺的衝擊,深刻的揭示社會的矛盾,當然這有點“不和諧”違背了春晚的大主題了,但如果拋開一些政治的因素,而只從藝術的表現力上來講,《進程》舞蹈是成功的。
由於現代舞是以標新立異、嚴肅探索為最終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夠以平常心態接受。大家普遍的想法是: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須要一直的舞動,但在現代舞中,這個觀念完全不存在,因為現代舞的概念非常廣泛,在現代舞者的眼裏,大自然的一切無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種行為和每個動作無一不在跳舞。動作的形成、延續、發展、變化,最重要的是看動作的借力方法。作品的結構,現代舞打破了和諧理想的古典審美原則,對現實社會中人的關注和對自然真實美的追求,因此,在結構上特別講究對比,動作和動作之間的對比,舞段和舞段之間的對比,節奏和節奏之間的對比,情緒上的對比以及舞蹈構圖的對比等等。這可能也就是大家看到舞蹈後,和傳統的舞蹈形式做比較,不太理解舞者的表情和頓挫,而將其描述為“抽風”“偷地雷”......等等,相信大家多看一些現代舞後會有比較大的改觀。其實這正是現代舞這中舞臺表達形式不同於傳統舞蹈的最大特點。
在現代舞作品中,強調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輕盈,在動作中強調空間的過程而不是動作的本身,在空間上強調韻味的頓挫而不是流暢,在構圖中強調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強調過程的揭示而不是過程的遮掩。瞭解了這些以後再對作品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所以,儘量不要帶者任何期待去看現代舞,特別是不要使勁兒地鑽牛角尖兒,更不要指望自己能在這種作品中被“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刺激得熱淚盈眶,而應該沉下心來,靜靜地欣賞各種幾何圖形的三維動態變化,發現新穎別致的動作造型,捕捉巧妙編排的連接過渡,接受人體潛能經過訓練和開發後的巨大可能,隨時準備迎接一切嶄新的刺激和挑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