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0 09:00:36| 人氣2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技術創新不等於藝術創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原創舞劇,越做越豪華了。
近日,一位民營舞蹈公司經營者,在赴外地看了一台原創新舞劇之後驚呼:“表現河流,怎麽把真的水池搬上舞臺來了。海內外有幾座劇院有條件能讓真水上臺?花這麽大的投資,又不能走出去賺錢,多浪費呀!”

如今舞臺上比拼的,還不光是佈景。有兩部大型舞劇爲表現飛鳥,不惜錢財,製作出巨大無比的羽毛和身架模型,全劇中,它們僅亮相幾分鐘。還有一部舞劇推出大 規模群舞,把近百號演員堆到臺上。個別舞劇爲追求奇光異彩,動輒進口上百萬元的燈具,營造出的卻是歌舞晚會似的效果……

對於中國舞劇領域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奢華風,有識之士不能按捺了。老一輩名編導舒巧認爲,舞蹈創作應著眼於打造具有長期效應的品牌。現在爲了浮表的“好 看”,編導恨不得把所有的新花樣都拿到舞臺上去,卻沒有想過爲什麽要用、該不該用。做舞劇就應該主要靠舞蹈來說話。表達內涵和性格,舞不夠、景來湊,說明 了編導硬功夫不行。我們應該把具有傳統文化神韻的東西帶給世界;否則,只搞幾榔頭的短期行爲,長久下去,即使炒作花樣翻新,觀衆也不會認你了。

北京戰友歌舞團編導趙明表示,如果只能借助舞蹈藝術之外的種種玩意兒來吸引觀衆,商業炒作取代了對舞蹈藝術的冷靜思考,那將是中國舞劇的悲哀。民族藝術的 國際化不是雜戲化。現在,不少編導都向觀衆展示“跨越多種藝術”的能力,但也正是太多與舞蹈無關的“行爲藝術”介入,舞蹈的分量被大大削弱。

評論家江東說,中國舞蹈創作總量可以說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數量不等於質量,技術創新未必能導致藝術創新。中國舞蹈界應該提倡“艱苦奮鬥”,反對“鋪張浪 費”。北京一位元資深舞蹈記者反映,前兩年三五百萬排得起來的戲,現在動輒要800萬,甚至1000萬。這裏面,不排除有一定“泡沫”成分。這樣大的投資要 收回,得多少年?五六年前打造的原創舞劇,到現在,只有《野斑馬》《大夢敦煌》等屈指可數的幾部開始賺錢。包裝浮華,作品內涵和人物塑造卻簡單化,舞劇風 格雷同,有的老百姓甚至認爲“舞蹈就是歌星身後作陪襯的那些人”。

專家提出,在當前社會轉型期,舞界人士確實面臨著比過去幾十年更大的壓力,意識到觀衆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要求在變化。但舞劇向著豪華方向奔,不是出路。中國舞臺劇有“寫意”

“留白”“以一當百”“以虛寫實”的優勢,細膩刻畫人物性格的優勢,不能說扔就扔。舞臺新技術、聲光道具的應用,本該圍繞舞劇的題旨表達和人物命運的交待來運用,不能本末倒置。

台長: 舞影
人氣(2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舞蹈資料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漢唐舞舞出千年文化——《楚腰》
此分類上一篇:《十六天魔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