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a/v/avdance/content/20050920/10/1251523426.jpg)
很喜歡聽德德瑪的歌,聽著她那渾厚的聲音,煩躁的心便會平靜下來,然後隨著她的歌聲心也飄到了草原,看到了藍天、白雲、綠草,還有潔白的羊群,似乎聽到了那穿著鮮豔的民族服裝,輕輕揮動著馬鞭的牧羊姑娘唱出的心底的歌。而那首《我的母親》,馬頭琴那低沈的旋律一直在歌曲中時隱時現,伴著德德瑪那深情的演唱,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藏族舞蹈家卓瑪在舞臺上用肢體語言詮釋的母親。感受到母親的歡樂,母親的艱難,母親的堅強,母親的無私,母親的無怨,母親的無悔,母親那像草原一樣寬闊的胸懷。不知不覺中已是熱淚盈眶。
曾有人笑我太老土了,都什麽年代了,還聽德德瑪的歌。或許我真的有點跟不上趟,我不喜歡舞臺上那些張牙舞爪的演唱,那些文理不通的歌曲,太矯情了。至少在德德瑪的歌聲中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品質------真誠,就如同德德瑪的人品一樣。只有真誠的人才能唱出如此發自肺腑的讚美草原的歌聲,也只有真誠的歌聲才能打動人們的心扉。在我們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缺乏的恰恰就是這種真誠。
——————————————
編導:張繼鋼
音樂:汪鎮寧
服裝:宋 麗
舞美:樊 躍
主演:卓 瑪
團體:中央民族大學
母親
舞臺深處,拉薩河曲折蜿蜒,綿綿不斷,一位藏族老阿媽從它的源頭走來。當她走近我們,我們看見她是那麽的蒼老,額上深刻著的皺紋,寫著老人一生的辛勞。壓彎的身軀訴說著老人生活的沈重。黝黑的皮膚透出老人生命中的艱澀。但她依然是那樣慈祥,那樣開朗,那樣幽默,那樣豁達,讓人可敬可愛,難以忘懷。這位“母親”仿佛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記述著一個民族的苦難;這位老人亦是一個民族的“母親”,像雅魯藏布江一樣用她的乳汁哺育著千秋萬代的子民。她時而柔情似水,時而剛毅如山。在她的心中包孕著一種偉岸般的愛情,那樣癡迷,那般深沈。當你感受到這種對家鄉、對故土、對民族、對親人、對祖國的深深眷念,你就會對這位母親肅然起敬。編導家張繼鋼運用藏族舞蹈的或抒情或粗獷的動態形式,不意裝飾,不事雕鑿,掃去表面浮華之氣,追求古樸質拙風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既具體又抽象的母親形象,表達了對他對祖國母親的濃濃的戀情和深情的歌頌。
《母親》由張繼鋼爲全國藝術院校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賽民族舞“十佳”第一名獲得者、藏族青年舞蹈家卓瑪度身製作,因而有人稱該作爲卓瑪表演的專利。卓瑪天生麗質,卻把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嫗表現得真實準確,著實堪稱大家風範。
——————————————————————
"母親",人類的母親,大地的母親,
一身將愛雙手捧給子女,不求回報的母親,
此時我無法用語言來完美及完整地訴說。。。
只有舞蹈來使我腦海中層層疊疊的形象展現,
多麽偉大的母親,她的高大,她的含蓄又仿佛我身後的一個民族,
一個祖祖輩輩養育子女不辭辛苦的母親,一個世世代代堅定的身影,
就好象一個用愛築成的堡壘。"母親",人類的母親,大地的母親,
一身將愛雙手捧給子女,不求回報的母親,
此時我無法用語言來完美及完整地訴說。。。
只有舞蹈來使我腦海中層層疊疊的形象展現,
多麽偉大的母親,她的高大,她的含蓄又仿佛我身後的一個民族,
一個祖祖輩輩養育子女不辭辛苦的母親,一個世世代代堅定的身影,
就好象一個用愛築成的堡壘。
————————————————————
1995年,在藏族舞蹈家卓瑪的獨舞晚會上,壓軸節目《母親》剛一結束,所有觀衆全部站起身,用長久的掌聲和長流的淚水——向藝術家致敬,向母親致敬!隨後,在布達拉宮,成千上萬的喇嘛和藏民,重演了劇場裏的那一幕……後來,在加拿大、在新西蘭、在所有演出過的地方,觀衆的反應竟如出一轍!可能有人不瞭解西藏,可能有人不瞭解中國,但沒有人不瞭解母親。這個舞蹈是張繼剛專門爲卓瑪編創的。藏族舞蹈有個特徵——彎腰,這對編導來說是個限制。不過張繼剛沒被限制住,相反,他把這種限制變成了“天才的磨刀石”——就用壓彎的腰來表現生命的成熟與頑強,這樣既符合了人物身份,又體現了藏族舞的特徵。
總之後來,像崔美善與《長鼓舞》、楊麗萍與《雀之靈》一樣,卓瑪的名字跟《母親》緊緊連在了一起。面對這樣一位母親,所有人都無法無動於衷,一些曾經熟悉又似乎遠去了的東西,牽引人們向記憶深出處尋去——到底是些什麽呢?童年?家園?懷抱?好像還不止這些……
張繼剛, 編舞家,1958年生於山西。1986年以《元宵夜》一炮打響,其後至今共創作舞蹈200多個,僅國際國內獲獎的就達四、五十個。1999年,入選中國舞蹈界唯一的“世紀之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