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5 07:47:05|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大利亞西澳芭蕾舞團《波西米亞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又名《藝術家的身涯》、《繡花女》,是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12部歌劇中最受人喜愛的一部。該劇1896年首演於義大利都靈,首演的指揮是托斯卡尼尼。在隨後的1900-1976/77年間,該劇在紐約的都市歌劇院上演532次之多。其中的著名詠歎調如《人們叫我咪咪》、《冰涼的小手》等都是歌劇史上最著名的唱段。"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男高音"卡魯索、當今三大男高音,都和《波西米亞人》的男主角魯道夫有著不解之緣。《冰涼的小手》更成爲帕瓦羅德的成名金曲。
故事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法國巴黎拉丁區四位性格放浪不羈的藝術家最年少輕狂的歲月以及兩段最動人的愛情故事。詩人魯道爾夫,畫家馬徹羅,音樂家索那和哲學家柯林;清 秀柔弱楚楚可人的咪咪、虛榮美豔咄咄逼人的穆塞塔,賦予了《波西米亞人》最爲浪漫的情節與最爲緊湊的戲劇張力。
爲愛而生,爲愛而死。一場浪漫淒美,感動百年的曠世愛情一部偉大作品的變身等待了百年,古典芭蕾全新演繹一段曠世愛情。
《波西米亞人》普契尼著名的三大歌劇之一,如今以另一種形式出現:當歌者的詠唱轉變成舞者在光潔地板上靈動地跳躍、踱步與旋轉,想說這樣的嘗試很偉大也很勇敢,因爲藝術不再拘泥於一種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芭蕾—歌劇生命的延續

  《波西米亞人》是由西蒙·多(Simon Dow)根據普契尼同名經典歌劇改編的完整篇幅芭蕾舞劇。它反映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波西米亞藝術家們的人生歷程,以及嬉皮士們如何在巴黎的破舊閣樓上生存的故事。

  無論時光怎樣變遷,Dow的芭蕾舞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發生在美麗而病重的女裁逢咪咪和作家魯道夫之間的愛情故事。簡陋的閣樓裏嚴重傾斜的小窗上正拉上窗簾(由設計師Andrew Carter設計)。雪花靜靜地飛舞, 寒風刺骨萬物沈寂。這是個聖誕前夜,魯道夫(由Nathan Coppen扮演)和他的朋友馬徹羅 (由Milos Mutavdzic扮演),柯林(由Sergey Pevnev扮演)正忍受著饑餓與寒冷的煎熬,最糟糕的是他們連一點酒也沒有了,可他們還儘量的表現出興高采烈的樣子,並不停地走動來保持溫暖。

  音樂家肖納很快回來了,手持表示歡迎的法國長棍麵包和取暖的木柴,以及他的好心情。時髦的金屬包邊雙縱圖案的衣服(由Anna French設計),氣勢磅礴的四重唱,他們展示著希望,活力和樂觀。

  第一幕的精彩之處是他們對付棘手問題時的表現出的幽默,比如房東貝諾(由Andrew Hall扮演)的造訪。柯林 引誘酒醉的貝諾並羞辱他以至於他奪門而去。隔壁住著咪咪 (由Jacinta Ross Ehlers扮演) 言行得體而優雅,但她體質虛弱,把女主人公的悲情命運演繹得完美。

  凱文·霍金(Kevin Hocking)的嘔心瀝血之作--重編普契尼的樂譜是一個通順流暢的混合曲物。有可愛的宣敘調,詠歎調和二重奏,重新編排管弦樂曲使之成爲適合於舞蹈的音樂篇章。由多博·弗蘭克(Dobbs Franks)帶領的西澳芭蕾舞團以嫺熟的舞技演繹出來。

  第二幕,場景爲燈光幽暗的咖啡屋裏,面對流言蜚語,這是個好的避風港。這裏有個可供跳舞娛樂的舞臺以宣泄感情。喧鬧而忙碌的節日裏,魯道夫和他的同伴,還有咪咪一起備了一些飲料。他們吝嗇地看著夜幕下表演的女郎,情緒高昂的音樂 。浪漫的戲劇演變成了有關的笑劇。

  喜劇所能成功體現的只有這麽多,自然而然的,舞蹈版本賦予了歌劇非常醒目的敍述性魅力,而主流戲劇中人物的點點滴滴還是那麽的強烈有力引人注目。

  後來他們遇到了馬徹羅以前的情人穆塞塔 (由Benazir Hassain扮演), 她配帶的深紅色珠寶熠熠生光。她的新追求者阿慶多洛(由Andrew Hull扮演)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富人,他爲穆塞塔花錢的劇情爲該劇提供了笑料。穆塞塔對波西米亞人毫不在意,她的舞步如此誘惑令人難以抵擋,使她輕易的贏得前任男友的愛情。

  三重唱,二重奏和如癡如夢的獨奏曲是如此的新穎,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性感的廣告女郎這一切都于天真無邪而又病弱的咪咪形成鮮明的對比。

  Dow的一個強項是他的古典雙人舞, 還有《波西米亞人》中魯道夫和咪咪間值得回憶的激情的愛。他們沈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掂著腳尖翩翩起舞,美麗而動人。因爲咪咪身體的病痛而抽畜,她的舞步也因此而表現得零亂,演繹出當時角色的痛苦情形。

  第三幕,場景回到了小閣樓裏,同伴們正在湊錢以期能挽回咪咪的生命,可那是多麽蒼白無力。該劇越來越受人關注,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人們可以欣賞傳統芭蕾舞劇,同時又有故事情節和精心策劃的人物。

  Dow的才華給這個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保證它可以打動絕大多數憤世嫉俗的靈魂。當“冰涼的小手”演奏到倒數第二音節緊張的樂章,觀衆們沈浸在最後結局的淒美之時,眼淚已被拭去。

  

  全球首演——波西米亞人芭蕾舞劇

  偉大的愛情適合於每個時代!您或許曾經看過波西米亞人的歌劇,現在讓你感受芭蕾的精彩。這次成功的改編將永遠被寫入史冊。

  芭蕾舞劇波西米亞人的製作創世界之首。從來沒有一個芭蕾舞團將這部偉大不朽的作品改編成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愛情故事。講述這個故事的不是歌劇,而是有著激情和動力的藝術形式——芭蕾。

  雖說是由舌尖到足尖的轉換,這次改編仍保留了普契尼歌劇原著的整體性。歌劇演員們的歌喉也被西澳大利亞交響樂隊宏大的聲音所代替。

  此次重新改編普契尼的歌劇樂章是音樂舞蹈史上重要的一幕,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成功。音樂天才凱文·好可英歷時半年創作改編。

  把波西米亞人從歌劇改編爲芭蕾舞劇這個專案的背後是有著聰明頭腦的西蒙·多——西澳大利亞芭蕾舞團國際知名的藝術總監和波西米亞人的編舞。

  年輕的波西米亞藝術家生活在都市的燈光下。波西米亞人的故事經常在西蒙·多的腦際徘徊,當機會來臨時,這位著名的編舞家把這個故事通過激情的舞步表現。

  “未加修飾的真誠感情是《波西米亞人》的核心因素。這種因素加之西澳芭蕾舞團演員的才華讓場下的觀衆感受到心靈和舞臺的融合”,西蒙說道。

  三位澳大利亞的藝術家負責了這次舞劇的服裝、舞臺佈景和燈光。安娜是服裝設計師,安德魯和瓊·布斯威而分別擔任本局的舞臺佈景和燈光設計。

  波西米亞人

  很難不喜歡芭蕾舞劇——《波西米亞人》,美麗的音樂,熟悉的故事和有說服力的性格塑造。西澳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暨編舞者西蒙·多是第一次把這部愛與失的故事用芭蕾來演繹。而且這次改編非常的成功。

  這次改編和現場表演普契尼的歌劇樂譜異常精彩。縱然沒有歌劇演員的歌喉,可是當交響樂用低音展現絕望,用高音表示愛情的時候,這種用音樂來傳遞情感的藝術被發揮到了完美。

  對服裝、舞臺佈景和燈光的整體設計也是讓人回味的。這些設計重現了20世紀30年代巴黎波西米亞人的生活狀態。

  本劇保留了普契尼的原版歌劇的情節,通過視覺藝術重溫經典。芭蕾舞劇《波西米亞人》的成功之處在於舞蹈和戲劇的流暢銜接。這部舞劇現實主義的技術表現在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

  音樂點評

  《波西米亞人》的第一次演出普契尼的歌劇是在1896年的2月1日.在1900年到1976/77年間,該劇在紐約市的都市歌劇院上演532次之多,排名第二位。

  《波西米亞人》的第一次作爲芭蕾劇演出是在2004年5月21日, 在澳大利亞西部佩斯的國王劇場上演.讓我們期待芭蕾會和歌劇一樣成功.爲什麽這個歌劇會在國際上獲得這樣的成功? 原因只有一個:音樂.

  看來地球上所有人都知道一些關於《波西米亞人》的音樂.我們沒有辦法描述樂譜,而是說它充滿了魔力使音樂生動,有生命力,和令人興奮.悅耳的音調是不可磨滅的,戲劇對故事的處理是與生俱來的,它有驚人的效果,它使得聽衆在每一次傾聽時都會感動,光是532這個數位就足以令人驚異了.

  所以,一個多世紀的人們鍾愛的音樂和觀衆喜愛的故事,凱文Kevin抓住這些,

  加上來自西蒙·多Simon Dow的靈感,他把這個音樂工程變成實實在在的舞蹈和樂曲,混合著美麗和原創性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根據普契尼Puccini交響樂的篇章,西蒙·多Simon Dow可以賦予芭蕾舞劇《波西米亞人》La Boheme以生命。

  沒有文字而只是用舞蹈來演繹一個故事並非易事,但我希望您能贊同我的觀點:Puccini, Hocking 和 Dow齊心協力的把這個奇迹展現在舞臺上。當然沒有管弦樂隊的存在這一切將是虛幻。澳大利亞西部交響樂團的加入更爲本劇生輝添彩。

  服裝點評

  設計首先是一個合作藝術形式. 而且每一個專案總是從具體的討論開始, 包括特定作品的許多方面. 舞臺舞蹈作出最初的決定. 鑒於在作品中想要實現的, 服裝設計師, 佈景設計師, 燈光設計師, 需要合作來實現舞臺舞蹈的目標. 音樂的選擇決定了感情的質量, 並會指導顔色和色調選擇的方向, 來強化芭蕾的情緒. 我們設法使每個作品都有自己個性. 這需要適應情節, 以及選擇合適的時期來佈景芭蕾.

  一些時期的衣服更容易適應舞臺舞蹈的需要. 同時我們也感覺把人物性格描繪成如真實人一般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很有必要的. 這通常需要設計師建立性格輪廓, 在文字或歌詞以上充實性格描繪逼真的人物, 他們是誰, 他們從哪里來, 以及什麽造成了他們如今的生活狀態.

  我參考了《波西米亞人》La Boheme的最早版本, 歌劇歌詞, 並考慮到所選舞蹈家的個性和身體素質. 這樣在19世紀30年代建立了Boheme,(19世紀30年代的Boheme就這樣建立起來) 因爲這並不是一個精細的時期, 我們能夠把注意力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這段時期生活在巴黎的Bohemian(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方式十分繁華時尚,作爲設計師我們必須使資訊通過視覺傳遞給聽衆. 我徹底地研究了那個時期, 當時的歷史, 衣服的缺口, 布料的質地, 飾品, 髮型以及那時的行爲方式. 爲了更好的演繹接近Boheme的服裝, 我在今年冬天去了巴黎, 燈光的柔和灰色, 狹窄鵝卵石街道上的陰影, 下雪的景象, 橋, 燈柱, 生動的街道的生活, 都充滿靈感.

  舞臺設計

  自從我第一次從國王劇院的邊台聽到並觀看到《波西米亞人》La Boheme歌劇時,它便成爲我最喜歡的歌劇之一,當時我還是個孩子,我不得不在後臺等我的媽媽,一個歌劇的歌者,爲西澳歌劇公司主唱多次.這也許是引導我走向藝術並把藝術作爲職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總是喜歡把《波西米亞人》La Boheme繪製成歌劇,所以當它與西澳的芭蕾舞蹈藝術結合時,這種設計便成爲了一種驚奇。在30年代與安娜Anna French(我認爲是這個國家有史以來最優異的服裝設計師)通力合作設計中,我感覺到與她合作真是非常愉快不容錯過. 我和西蒙·多Simon Dow (藝術總監)從未合作過, 所以,我想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一起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澳芭蕾舞團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藝術水準最高的芭蕾舞團之一,以對傳統及新古典主義芭蕾同樣出類拔萃的演繹而享譽海內外。舞團秉承積極創新的開拓精神,長期與本土最傑出的藝術家合作而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並成爲澳洲最多産的舞團,同時與海外知名編導頻頻聯手爲舞團積蓄了大批20世紀精品,其中包括諸多爲舞團度身定制的佳作。

  根據普契尼經典歌劇《波西米亞人》(亦稱《藝術家的生涯》)改編的同名現代芭蕾舞劇,由該團藝術總監、國際著名芭蕾明星、舞蹈編導西蒙•道編創,是國際上首次成功地以舞蹈形式演繹這部盛演不衰的傳世佳作。

  與歌劇大師飛揚的音符完美契合、相得益彰的是舞者激情四溢的形體傾訴和不露聲色的高超舞技。簡潔而富有視覺衝擊力的佈景將舞臺幻化爲上世紀三十年代令人心馳神往的藝術之都巴黎。觀衆將驚喜地發現芭蕾舞臺上傳遞的是足以與繞梁之音相媲美、甚或愈加撩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激蕩情感和非凡藝術體驗

台長: 舞影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