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1 05:21:46| 人氣2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些唐代的著辭歌舞資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唐代著辭歌舞的來源,可通過《回波樂》、《三台令》、《傾杯樂》等六言“豔曲”的嬗演情況認識。
  《回波樂》:盛唐時候的教坊舞曲和大麯。《羯鼓錄》載其曲名,屬太族商調。它曾傳入日本。據日本《教訓鈔》,起主幹部分是“破”四帖,每帖有八拍。另有序一帖,四拍。唐代修行的小舞之曲《回波樂》,實即破曲(急舞之曲)《回波樂》。《北史》卷48記載:北魏時,爾朱榮“與左右連手踏地,唱《回波樂》而出”。可見北朝時的《回波樂》已是踏舞之曲。
   《傾杯樂》:北齊的俗樂歌曲。《隋書》卷15《音樂志》說:隋高祖時,北齊人曹妙達教習太樂,“獻奠登歌六言,像《傾杯曲》”。其名既爲“傾杯”,便應當同“回波”一樣,出自送酒之曲。初唐貞觀中,樂工裴神符將其奏入琵琶,調爲中呂商。盛唐時《傾杯樂》用於舞馬伴奏,合鼓樂,其節繁急,常以數十遍連奏。後傳入日本,體制爲中曲,“破”二帖、急三帖,每帖十六拍——見載於《教訓鈔》。日本《歌舞品目》卷5說它:“以破爲中曲,以急爲小曲。”故唐代酒筵上所流傳的《傾杯樂》,乃是急曲。
  《三台》:唐代最常用的送酒麴。例如《北裏志》載胡證故事說:“鄙夫請非次改令:‘凡三鍾引滿,一遍《三台》,酒須盡。’”李匡文《資暇錄》卷下:“《三台》,今之(片崔)酒三十拍促曲。”敦煌寫本斯6551號所載《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更兼好酒唱《三台》。”宋人張表臣《珊瑚鈎詩話》卷2:“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台》。”關於《三台》的來源,古有四說。其中之一說見於韋絢《劉賓客嘉話錄》,雲:“以《三台》送酒,……蓋因北齊高洋毀銅雀台,築三座高臺,宮人拍手呼上臺,因以送酒,名其曲爲《三台》。”可見《三台》原是北齊宮中的送酒麴。初唐之時,《三台》已用六言體辭,與《傾杯樂》等同稱“豔曲”。六言體實爲音樂上的急三拍節奏的文學表現,故採用此種節奏的樂曲多以《三台》爲名,例如《突厥三台》、《宮中三台》《江南三台》、《上皇三台》、《怨陵三台》、《庶人三台》、《皇帝三台》、《西河師子三台》等。各種《三台》曲,其傳辭均大抵爲六言體。盛唐時代,《三台》編入教坊曲,後改制爲大麯。據《教訓鈔》,日本所傳大麯《三台》的結構與《傾杯樂》相同:“破”二帖、“急”三帖,每帖十六拍,舞人兩人。“破”“急”都是急拍曲,故《三台》又名《急三台》。
  總之,《回波樂》《傾杯樂》《三台令》是具有同樣的文化性格的幾支樂曲。都起源于北朝俗樂。是第一批華夷融合的樂曲實例;它們都在酒筵風俗的背景下産生,都是節奏急促、使用急三拍結構的樂曲;它們都是舞曲,因此由民間傳入教坊,改制爲大麯(大麯是樂、歌、舞三者結合而成的音樂作品,無舞曲便不成大麯);它們都在唐代廣泛流傳,影響了所有酒令曲。它們表明唐代著辭歌舞,是胡樂入華而産生。
  同上述三曲性格相近的著辭歌舞,還有《輪台》、《醉公子》(《酒鬍子》)、《醉渾脫》等曲。
  “渾脫”原是胡語,指中空的囊形之物,又引申中空囊形的胡帽與胡服。凡著此服色的舞蹈和舞人借稱“渾脫”

台長: 舞影
人氣(2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