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舞結束之後王子才從天鵝湖畔遲遲歸來,母后讓他選擇新娘,但他的心已爲奧傑塔所佔據,因此在與新娘們跳華爾茲時顯得態度冷漠,毫無生氣,純粹是應付和只是爲了完成一項禮節性的儀式而已,這段舞結束後王子向母后表示他並未傾心於其中任何一位新娘。就在這時,大廳裏響起了嘹亮的號角聲,又來了一批新的客人,燈光從金黃色轉成藍色。姍姍來遲的不速之客正是魔王羅德巴特和她的女兒、外貌酷似奧傑塔的奧吉莉婭。在緊接著的一段舞蹈中奧吉莉婭盡其所能地向王子展開不可抗拒的魅力攻勢,使王子如墜五裏霧中,他確實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眼前的黑天鵝奧吉莉婭與湖畔的白天鵝奧傑塔有十分相似之處,這讓王子真僞難辨,只是奧吉莉婭除了奧傑塔的溫柔外更增加了幾分嬌媚、狡黠和輕佻的誘惑。在舞臺上實際操縱整個誘惑過程的則是羅德巴特,因此他也很快加入到了王子和奧吉莉婭的舞蹈中。他那強有力的大跳與狂妄逼人的神態表達出他主宰王子命運的野心。這段精彩的三重奏畫龍點睛處是它結束時的造型:王子跪在地上用雙手扶住奧吉莉婭的腰,奧吉莉婭立在右腳腳尖上的舞姿與第2幕中王子同奧傑塔告別的舞姿基本相同。但此時奧吉莉婭不像奧傑塔那樣雙臂背在後面,相反,她的雙臂伸向前方像是要擁抱王子,但事實上卻與站在王子身後的羅德巴特的雙手緊緊相連!多麽精彩、多麽富含寓意的造型!這樣的造型能使人立即聯想起這是一口陰謀之井,落入陷阱的王子上了魔王的圈套但仍毫無覺察,而奧吉莉婭與羅德巴特則大功告成,得意萬分。
在接下來的王子與奧吉莉婭的大型雙人舞是古典芭蕾雙人舞中的絕妙之作,無數雙人舞中最完美、最精彩的一個雙人舞,它誕生百年來備受歡迎,是各種芭蕾晚會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保留節目,並被列爲各種國際芭蕾舞比賽上的規定劇目,舞中奧吉莉婭的每個動作、每個造型的設計都力求精益求精,並以細微的節奏變化來突出她那既嬌媚又陰險的雙重個性。作爲第三幕高潮的這段雙人舞被編得極爲豐富、精彩,裏面既有急速的旋轉,又有大跳動作,那結束時輝煌的32個揮鞭轉更是將整個雙人舞推向頂點,充分表現了奧吉莉婭情場獲勝的得意心情。而王子終於未能抵禦住奧吉莉婭的誘惑,陷入了羅德巴特設下的圈套,他忘記了與奧傑塔在湖畔立下的誓言,卻向奧吉莉婭表達了愛慕之情並要選她做自己的新娘。此時奧傑塔絕望地拍打著雙翅,聲聲呼喚,但爲時已晚,羅德巴特的陰謀已經得逞,他得意忘形地帶著奧吉莉婭揚長而去,王子這才如夢初醒,悲痛欲絕地沖向天鵝湖畔……
在第三幕緊張、激烈的戲劇矛盾衝突之後,舞劇將我們再次帶到寧靜、安謐的天鵝世界之中。湖畔的早晨,群鵝剛從睡夢中緩緩醒來,不慌不忙地跳起她們的集體輪舞,這裏充滿的是安詳、和諧、純真的氣氛。然而奧傑塔的出現卻刹那間打破了這個世界的寧靜,她悲痛萬分地向同伴們哭訴著王子的負心與背叛,最後無力地倒在舞臺中間。隨著柴可夫斯基《暴風雨》的音樂,舞臺上出現了羅德巴特的魔影,是他在這個純潔美好的少女世界掀起了一場暴風雨,妄圖摧毀王子與奧傑塔之間的愛情,妄圖摧毀奧傑塔的天鵝世界,這裏編導用急速的大幅度舞臺調度和群鵝強有力的抗爭動作極爲形象地展現了暴風雨來臨的情形。這裏王子齊格弗利德帶著無比悔恨的心情用大跳動作沖進來,對這裏發生的一切他感到極度痛心,他要向奧傑塔懺悔,並請求她原諒他的過失,但奧傑塔卻無法饒恕他的背叛。暴風雨考驗著他們的愛情,沖刷著王子的靈魂,這是一場善與惡的生死搏鬥,王子雖然竭盡全力但仍無法抗拒羅德巴特的魔力,眼看就要失敗,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奧傑塔衝破羅德巴特的阻撓撲向王子,並用自己脆弱的身體擋住王子,這時王子高高舉起右手又一次向自己心愛的奧傑塔宣誓,在這崇高的、純真的、至誠不渝的愛情面前,羅德巴特的魔法終於失靈了,他再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淫威,被淹沒在天鵝湖的滾滾波濤之中,奧傑塔與她的夥伴重見天日,回到人間,王子與奧傑塔雙雙迎來了新生活的黎明。《天鵝湖》一劇誕生100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編導的不懈努力和大膽探索,曆盡磨難,爲全世界廣大觀衆所鍾愛和熟悉,流傳也最爲廣泛,它至今還放射出燦爛的光輝,它是古典芭蕾王冠上最爲絢麗璀璨的一顆真正的明珠!
3、芭蕾藝術百科全書《睡美人》
1697年法國作家夏爾·佩羅寫了一個童話《沈睡森林的美人》。1890年俄羅斯芭蕾編導大師彼季帕與俄羅斯偉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密切合作,把這個童話故事搬上了芭蕾舞台。《睡美人》是芭蕾史上最優秀的一部大型芭蕾夢幻劇。它以自己的富麗堂皇、豪華宏偉和豐富多彩被後人稱爲“芭蕾藝術的百科全書”。
全劇以很長的序幕《阿芙羅拉公主洗禮日》開始,在進行曲聲中宮廷顯貴們慢慢地走上舞臺,然後皇宮的大管家手持貴賓名單出場,在檢查完名單後他認爲沒有落下任何一位客人,因此非常得意。在古典芭蕾舞劇中這樣的出場是一個不成文的禮節,它好像告訴觀衆:你們並沒有遲到,故事才剛剛開始。
接著僕人們擡出阿芙羅拉公主的搖籃,宮廷顯貴們爭先恐後地圍上來觀看這個可愛的嬰兒,最後響亮的號聲宣告國王和王后駕到。地上的主人到齊後是天上客人的出場,在神秘、柔和的華爾茲旋律的伴奏下仙女群舞率先出場,並引出丁香仙女以及溫柔、無慮、慷慨、活潑和勇敢的5個仙女出場。她們一起跳起仙女華爾茲,好似將阿芙羅拉公主置於春天的花園之中。國王向6位仙女贈送禮品,而6位仙女又在莊嚴神秘的慢板音樂中相繼向阿芙羅拉公主祝福,開始跳起著名的6人舞。這個大型的6人舞由慢板、快板,6個變奏和結尾組成。在慢板中6個仙女好像預言著阿芙羅拉的一生,讓她從一個普通的女嬰變成一個具有非凡命運的童話中的公主。緊接著的快板表現了仙女們在完成祝福預言儀式後的歡快心情。然後她們每人跳一段變奏,不僅表現了她們各自的性格特徵,同時又把這些特徵作爲一種特殊的禮物賦予阿芙羅拉。
第一個變奏是溫柔仙女跳的。它所塑造的是鈴蘭花的舞蹈形象——純潔、溫馨、富有春天的氣息。音樂的性質是搖籃曲,緩慢而抒情。
第二個變奏是無慮仙女跳的。這個變奏與第一個變奏形成鮮明的對比。它非常短,只有25秒鐘,音樂非常急速、活潑,類似義大利塔蘭台拉舞曲。極其簡練的音樂塑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小頑童,突然玩性大發,又突然終止的形象,因此有些演員把這個變奏稱爲子彈變奏。
第三個變奏是慷慨仙女跳的。這是一個以腳尖上做各種小跳爲主的變奏,過去有人稱它爲麵包渣仙女變奏。女演員的手腕不斷地抖動,好似在撒麵包渣,又如在抖掉手上的小水珠,塑造了把心中最美好的東西慷慨地撒向人間的一個女性的形象。
第四個變奏是活潑仙女跳的。塑造的是一隻金絲雀的形象。女演員在腳尖上做非常碎而急速的動作,而她的手臂卻像金絲雀的小翅膀一樣不斷地抖動,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印象。
勇敢仙女跳的第五個變奏非常特殊。它一反前幾個變奏鮮明的女性特徵,透出一種短促、有力、威嚴的陽剛之氣。
最後一個變奏是由丁香仙女跳的。它是一個安詳、寬廣、流暢的變奏,表現了仙女之王的氣勢和個性。
6人舞以全體演員參加的結尾結束。突然音樂中出現了風的呼嘯聲,由3個侏儒和3只老鼠拉著的小車上坐著的惡仙卡拉包斯,像一股黑風沖進溫馨和諧的世界。原來皇宮大管家的邀請名單上漏掉了卡拉包斯。卡拉包斯怒氣衝天,一下車便沖到國王和王后面前,責問他們爲什麽沒有邀請她。國王和王后一時慌了神,後來指著大管家說:這是他的過錯。惡仙又沖到大管家跟前,怒不可遏地將他的假髮一把揪下來扔到地上,接著與侏儒和老鼠跳起了巫婆獨舞,攪得全場烏煙瘴氣。接著她留下可怕的預言:阿芙羅拉公主長大以後,有朝一日將會被針刺傷而死。6個仙女一再請卡拉包斯息怒並一直保護著阿芙羅拉。王后也嚇得跪下來求惡仙不要加害于阿芙羅拉。可是惡仙更加倡狂。就在這時,樂隊突然奏出丁香仙女的主旋律。丁香仙女再次出場,她也留下自己的預言:阿芙羅拉公主將安然無恙。這是美與惡的第一次交鋒。惡仙卡拉包斯開始痛苦地縮成一團,最後爬上小車匆忙逃走了。
國王當即下令在王宮及周圍地區嚴禁任何方式使用各種針,同時赦免了大管家。於是衆人把阿芙羅拉的搖籃擡到中間,形成一個群體造型,序幕以這樣一個啞劇場面結束。這是古今中外所有芭蕾舞劇中最長、最特殊的一個序幕。舞劇的真正男女主角——阿芙羅拉公主和德西列王子並未出現,但善與惡的矛盾衝突已到了針鋒相對的白熱化階段,並且事實上已經講明瞭全劇將發生的一切,所以舞劇後面的三幕可以說都是對序幕的具體注解,是序幕的形象化的“破譯”,這也正是《睡美人》序幕特殊結構的奧妙之處。
第一幕開始把我們從王宮大廳豪華的內景帶到王宮美麗大花園的外景。20年過去了,花園裏陽光燦爛,鮮花盛開,王宮的建築掩映在一片綠蔭之中,這一切都象徵著阿芙羅拉公主如花的青春年華:今天是她20歲生日。先是4個編織民女上場,這與序幕的結尾直接相連:他們犯了國王20年前的禁令——把針帶到了王宮花園。不料被大管家及時發現,他即刻下令衛士把這4個民女抓起來。恰好國王和王后在隨從的簇擁下來到花園,見此情景國王暴跳如雷,當即下旨吊死4個民女,後經王后與衆人說情才饒過她們。
接著是由16對男女農民與12對小童跳的大型華爾茲。這就是著名的《花之華爾茲》。16個村姑手捧花籃,16位農民手持花圈,12對小童手持用花編成的花帶。這56個人佈滿了整個舞臺,猶如將我們置於花海之中。編導把男女小童與男女農民4個不同的舞蹈聲部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用簡單而自如的隊形變化以及樸實無華的舞蹈動作塑造了外部環境和阿芙羅拉花園般的內心世界的藝術形象,充滿著青春的活力和盎然生機。
華爾茲結束之後,幾位向阿芙羅拉公主求婚的王子上場。他們早就仰慕著她的美貌和人品,正等待著她的到來。於是阿芙羅拉首次亮相。她的出場很輕鬆自由。她的出場變奏是一個急速的快板,動作是那樣敏捷、活潑,又是那樣稚氣、純樸,猶如紛飛的浪花,又像撲鼻的花香,阿芙羅拉雖已成年,但還是一個頑皮可愛的少女,她似乎只是匆匆忙忙地完成向大家打招呼的禮節而已。然後國王和王后請她在4位王子中挑選自己的生活伴侶,爲了不使父母傷心阿芙羅拉開始與4位王子跳一大段慢板舞蹈。這一段慢板是第一幕的核心舞段,如果說《花之華爾茲》是一個百花盛開的花園的形象,是阿芙羅拉世界的象徵,那麽這段5人慢板好比是花園深處王宮形象的象徵。舞蹈的舞姿造型、空間調度變化、動作組合的連續4次性的重復(與每位王子做同樣的動作組合)等都像王宮的建築那樣錯落有致,比例得當,但缺乏生氣,缺乏情感。因爲公主只不過是在履行一種例行的禮節儀式,她彬彬有禮,但又冷漠矜持,她的命運在序幕中已有定數,如果她要傾心於其中的一位王子,那麽就不會有那流傳已久的動人的睡美人的故事了。5人慢板的結尾是阿芙羅拉獨自一人站在中間,王子們並沒有扶她,而是遠遠地跪在她的周圍。明確無誤地表示阿芙羅拉沒有作出最後的選擇。5人慢板舞蹈又與前面阿芙羅拉出場時急速的快板形成鮮明的對比。出場時的阿芙羅拉是她自己,是她的性格,她的快樂,而在慢板中她只是一個順從于父母之命的女兒。
在短小的男童小提琴和貴婦人的集體舞之後,阿芙羅拉跳起自己的第二個變奏。由小提琴獨奏拉出阿芙羅拉的主題旋律,公主翩翩起舞。這是她的自畫像。這時我們可以感覺到阿芙羅拉似乎把第一幕中仙女們賦予她的各種高尚品質都融化在自己的個性裏。好像一朵在明媚的陽光下初開的花朵,又如一陣溫柔的春風。而在結尾中阿芙羅拉又突然開始做一串大跳動作,猶如她不知不覺地長出雙翅開始翺翔了。這樣,通過出場的變奏、5人慢板、第二個變奏和結尾這4種不同性質的舞蹈,用連續的對比反差多側面、立體化地塑造了阿芙羅拉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充分顯示出彼季帕這位芭蕾大師的超凡造詣。
正當阿芙羅拉的激情達到高潮時,突然有一個駝背老太婆出現在她面前,把一枚紡錘交到她手裏。公主從來沒見到這種東西,於是拿到手上玩起來。國王、王后以及在場的所有人全都嚇得屏住呼吸,誰也不敢動一下去奪阿芙羅拉手中那可以致她於死地的紡錘。但她並不知道惡仙卡拉包斯可怕的咒語,滿不在乎地想繼續玩。誰知正在她做帶旋轉的跳躍動作時突然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原來,公主被紡錘刺傷了手,最終她仍未能逃脫噩運。駝背老太婆走到公主跟前“同情”地搖了搖頭,然後脫下黑斗篷,露出自己的猙獰面目。原來她就是惡仙卡拉包斯。她舉起雙手狂笑著最後消失在一團黑色煙霧之中。國王、王后以及所有賓客悲痛欲絕地撲到公主身邊。在這危急時刻,丁香仙女從天而降,好言安慰國王和王后,並告訴他們阿芙羅拉公主並未死去,她以及整個王國將沈睡百年之後再醒過來。然後丁香仙女指示人們把公主擡到王宮中去,而當他們正悲傷地走上臺階時丁香仙女魔圈一揮,整個王國便沈入了百年之夢。
接著是一個非常壯觀的夢幻場面:地上長出草和灌木叢,上面垂下茂密的樹枝,把王宮和人們都淹沒在一片綠色的森林之中。沒有人能踏入這片沈睡的聖土,只有丁香仙女知道它的存在,也只有她一個才能在百年之後把德西列王子引到這裏並使他用一個神聖的吻喚醒阿芙羅拉公主和整個王國……
第二幕的地點移到童話般的森林裏。獵人的號角打破了森林的寂靜,宣告德西列王子一行來到這裏打獵。王子的家庭教師、貴族們及公爵夫人相繼上場。接著是德西列王子的一段出場變奏,其中的一組大跳動作表現了他青春的活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接著他們一邊飲酒一邊跳小步舞曲,在休息時又同看農民表演的舞蹈。在衆人離開舞臺時,王子獨自一人留了下來。他若有所思。在他跳的富有浪漫色彩的變奏中我們能感覺到他仿佛在期待、尋覓、盼望著什麽。有趣的是他的變奏是用丁香仙女的主題旋律來跳的,明顯地暗示出他今後的命運將受到丁香仙女影響的。果然,丁香仙女乘坐一條白色的帆船沿河而下,來到王子身邊,王子跪下來迎接她上岸。於是丁香仙女問王子有沒有心上人,王子表示他還未曾愛過任何一個女子。這時丁香仙女答應給他看一個美麗公主的形象。然而她呼喚出的不是阿芙羅拉本人,而只是她的幻影(爲了便於理解,我們仍叫她阿芙羅拉)。丁香仙女魔圈一揮,先有一群林中仙子上揚,最後引出阿芙羅拉。她以快速旋轉動作時隱時現。這時阿芙羅拉的形象具有兩重性:一方面由於她只不過是幻影,所以似乎沒有什麽感情可言;而另一方面她又好像總是想引起王子的注意。林中仙子的群舞和丁香仙女時而讓王子接近阿芙羅拉,時而又把他們隔開,好像一直在考驗著王子的感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