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a/v/avdance/content/20031217/12/1234726842.jpg)
引言
舞劇演員和電影演員有兩點區別:第一點區別在於他們爲適應各自的藝術手段的要求而必須具備的技能。第二點區別涉及他們各自在舞臺劇和故事片中所必須擔負的職能。
電影演員在舞臺生活和非舞臺生活的交接點上佔有一個獨特的位置,電影演員和舞劇演員大有不同,這一點早在電影發明初期當雷讓納和薩拉·貝恩哈特在攝影機面前演出舞臺劇時就已得到承認,攝影機無情地拆了他們的台。
一、舞劇表演特徵
“舞劇是一種濃縮的藝術”。成功的舞劇既是來自生活,又是經過藝術家高度概括、提煉、濃縮化的。中國的舞劇編導者繼承了我國傳統藝術中追求意蘊和構建詩化境界的美學傳統。他們在舞劇中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已不是原生態的民族舞蹈,它們是經過提煉和藝術化了的中國舞劇。在藝術表現上講究語言凝練、想象豐富、感情濃烈、意境深邃,使幻想多於現實,詩意的概括多於生活的展示,情感的抒發多於情節的描寫,具有很濃的詩味。
中國舞劇的藝術濃縮還體現在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人物情感的詩化和昇華上,高品味的舞劇應該像一部詩篇,不僅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應散發出濃厚的抒情色彩,通過心理描寫使舞劇中的戲劇性和抒情性得到和諧統一,追求詩、舞、樂的完美融合。
因此,舞劇藝術的核心是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舞劇編導要以人物性格特徵的情感流動爲依據,設計出符合人物行動的舞蹈語彙;而舞劇演員則需要把舞蹈技巧(外部技巧)和表演技巧(內部技巧)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有個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所以說能否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評價一部舞劇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也是檢驗舞劇編導功力的主要標準,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是舞劇表演區別於電影藝術表演之處。
1、“形、神兼備”的演員氣質
舞劇編導挑選演員,特別是挑選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一般說來重視三個條件:氣質、形象、技術。
形象即演員的外型條件,包括身材與容貌;技術即演員經過嚴格訓練之後所獲得的專業技能;氣質則屬於演員個性心理特徵方面的條件,它既受個體生物組織的制約,又受生活環境,後天教育的影響。
舞劇表演中的演員氣質,是指那種在藝術創造活動中僅屬演員個人的並同他的外型條件、專業技能同樣屬於創造材料的個性心理特徵。在實際的舞劇表演活動中不難發現,越是專業技能訓練有素、表演經驗豐富的演員,在他們的表演活動中越有著明顯的個人氣質特徵。
舞劇演員的氣質與形象(包括肢體形象與容貌形象)屬於演員第一本體材料,技能屬於經過加工之後的第二本體材料。故而,氣質是藝術家的特殊材料,當我們評價演員的演藝水準時,實際上已經包括了他物質性的肢體與容貌;精神和藝術修養、氣質的獨特標誌、技術技能性的表現等多方面的因素。舞劇演員的形象與技能屬於直觀性材料,氣質則屬於非直觀的可感性材料,它們之間相互構成,相互作用,失去這一面便不能顯示出另一面。在舞劇表演中,沒有不通過肢體運動而顯現的藝術氣質,也沒有無個人氣質烙印的肢體運動;它們之間的關係,類似我們平時所說藝術佳品中的“形”、“神”的關係,無“形”則不能顯其“神”,無“神”則“形”散。舞劇演員的氣質、形象、技術技能之間的關係正是這樣一種“神、形”兼備的關係的具體體現。
2、鮮明的動作性和舞蹈造型性
舞劇演員在形象創造過程中,每個環節總是明顯地表現出自己藝術的特徵,這是由於舞蹈這種藝術形式的特殊的表現手段所決定的。舞劇演員雖然事先讀了劇本,聽了導演的闡述和音樂,還是很難預先想象出自己的未來角色的“舞蹈臺詞”,所以舞劇演員的第一步任務應該是把動作學會併合上音樂。
舞劇演員不能忽視舞劇這門藝術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殊表現手段,只有在舞劇藝術中真正掌握並善於運用具體的舞蹈表現手段的基礎上,才能産生完滿的人物形象。因爲:舞劇中的舞蹈和啞劇,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難區分,特別是展示戲劇矛盾的情節舞蹈,常常帶有一定的啞劇成分;舞劇藝術中啞劇的藝術力量,常常取決於手勢的精確性、表達內容的鮮明造型性、動作的音樂感以及角色表演上的強烈激情,因此,能深刻刻畫人物形象的舞劇,靠的就是鮮明的動作性和舞蹈造型性。雖然,在舞劇中沒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要使普通觀衆都能明瞭內容,演員就需要有更充實的角色情感和身體的高度表現能力。當舞劇演員善於將深刻的角色心理刻劃與熟練掌握舞劇表演手段相結合的時候,才能塑造出鮮明的舞劇人物形象。
二、電影藝術表演特徵
一般把電影演員和舞劇演員的表演進行對比時,我們通常總是談論後者的誇張和誇大。事實上,舞劇演員並不描繪出一幅逼真的肖像,因爲這在舞臺上將是沒有效果的,他相反是專靠暗示來使觀衆相信他們所面對的是他的人物。在這些暗示的影響之下,觀衆便恍以爲看見了其實並不存在的東西。他所處的情境,他的肢體動作說出他的動機、恐懼和願望——這些都幫助觀衆來給他的表演進行補充,於是他所塑造的形象便獲得了廣度和深度。他可能演到活龍活現的地步。然而生活本身——各種微妙的存在方式的匯流——卻非舞臺所能表現出來的,而電影演員的表演則必須依靠他的本性來表現他應當加以再現的人物性格。
1、本色第一的演員特徵
如果考慮到電影演員保持本色的重要意義和他作爲原材料的職能,就不難理解爲什麽許多電影導演總喜歡依靠非職業演員來演出他們的故事了。愛浦斯坦說:“任何佈景、任何戲裝都不可能有真實的外貌和色調。任何職業演員的作假都不可能做出一個水手或一個漁夫的那種美妙的行家的手勢,一絲親切的微笑或一聲憤怒的喊叫就像天空中一條彩虹或浪濤洶湧的海洋一樣難以模仿。”
非職業演員有時仿佛成了某些國家的電影中最吃香的事物。俄國人在他們的革命年代裏培養過非職業演員,義大利人擺脫了法西斯統治之後也這樣做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