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活得好,千萬要低耗。
可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大部分人,一旦步入中年,就會因為撲面而來的生活壓力,導致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大不如從前。
更窘迫的是,不管我們如何努力,都枉費了精力,可是停下來又會覺得焦慮,只能硬撐。
於是,不管做什麼,都在不斷地消耗自己、內耗自己,感到相當的疲累,以及力不從心。
然後,總是會不經意地問自己:這樣的生活,難道要一輩子過下去嗎?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作家擺渡人問過自己的大學教授:「什麼是理想生活?」
教授回答說:「到了某個年紀你自然就會頓悟,身外之物根本沒那麼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實、最穩定的。」
很多時候,觥籌交錯,燈紅酒綠的熱鬧交際,帶給我們的不再是輕鬆和愉悅,而是企圖心很強的利益關係。
明明自己早已被身外之物束縛,卻偏偏為自己找藉口說不過是為了生活。
可即便如此,按照自己這樣的無可奈何的方式走下去,依然過得非常的焦灼,甚至是極其內耗,非常痛苦。
與其不斷地消耗自己,總覺得痛苦難熬,不如及時地選擇過一種低耗的生活,讓自己從中慢慢地走出來。
物質低配
有人說,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我們不善於過濾。
想想還是很有道理的,就好比說,生活當中的大多數人,一直為了所謂的名利,甚至只是為了所謂面子,滿足虛榮心,然後極其壓榨自己。
就像漫畫大師蔡志忠年輕的時候,非常迷戀富有的物質生活,比如說一有錢就買車,也不斷地買房,他說自己在最多的時候買了10套房產。
可是到後來他意識到,再多的房產,只會無形增加自己的壓力,非得不能給到自己持續的滿足感,反而讓自己覺得特別的不自在。
正所謂你所占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你。
當蔡志忠越來越明白一個人越是懂得簡單地過日子,過着一種物質低配的生活的時候,反倒能夠讓自己更加的從容、輕鬆、愜意、自在。
於是,一年四季,他都是穿着幾乎一樣的白襯衫,卡其褲,布鞋。
對於飲食習慣,他也要求不高,「有一次買回一大袋饅頭,放在冰箱裡,吃的時候加加熱,再抹點豆腐乳就行了。」
平時的社交生活狀態就是,幾乎不出門,沒有自己的手錶,沒有自己的名片,更沒有自己的手機,除了睡覺,蔡志忠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畫畫、寫作和閱讀上。
逍遙遊里有句話:「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其實,人的欲望是無限大的,但是個人需求又特別的少。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就好比說鷦鷯這一種鳥,用來休息的巢,再大也不過是在一根樹枝上壘造。
偃鼠渴了,可面對滔滔不絕的大江大河,它也只能喝飽就走,難道真的能將這一條滔滔不絕的大河之水飲盡?
作家傅士德說:「現代人的通病,是熱衷於擁有一切。」
選擇過上一種物質低配的生活,反倒會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的自由輕鬆,然後將自己的生活方式調到一種「低耗」模式,減少不該有的物慾和執念,讓生活刪繁就簡。
如此,身心輕鬆,生活自在,好不快哉!
關係中配
人心是複雜的,人性是多變的,人與人之間的悲歡是不相通的。
所以,在人際關係當中,如果我們總是太過熱情,又或是太過冷漠,都會讓自己處於一種被消耗過度的狀態。
人際關係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種中配的、適度的狀態。
心理學家曾將人際關係分為「消耗型」與「滋養型」。
毫無疑問,「消耗型」的人際關係,只會不斷地消耗自己的情感資源,最終疲乏不堪,精力喪失。
另外,正是因為人際關係的不可確定性,所以很容易會因為一時的矛盾、摩擦、利益糾葛,總要讓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陷入困境當中。
所以,凡事學會情緒穩定,儘可能多了解對方,以及多認識自己,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拿出邊界感,從而好好地打造出一種中配的人際關係。
這種中配,就是合適就好,就是適度就好。
余秋雨說:「在人際交往上,經常減肥排毒,才能輕輕鬆鬆地走以後的路。」
人生就是一場修煉,歸根結底最重要的就是自我修煉,修煉自己。
但是不得不說,我們每個人也都無法完全隔離於其他世界,所以在人際關係上平衡好彼此之間的狀態,找到適合彼此的狀態,也是尤為重要的。
精神高配
梭羅曾說:「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不得不說,一個人真正的富有,一定是精神上的富有。
因為只有精神上的富有,才能夠得到自己長期的滿足和安慰,甚至是長久的信念和充實。
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去做可以提高精神的事情,然後達到一種高配的精神生活。
如此,不斷地走向醒悟,不斷地走向覺悟。
然後我們才不會自我消耗,自我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是過着一種低耗的生活,去享用更加美好的當下。
正如作家雪小禪說的:
「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這一生,一定要提前認知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以及如何過着一種低耗的人生。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至於耗費多餘的心力,浪費多餘的精力,然後真正可以在安靜當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此,走向醒悟,走出困局,走到美好。-葉文稿的文字世界談成長-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就像春風輕拂大地,復又奔赴下一個輪迴,我們每個人都是時光長河中的過客,短暫而平凡。而我與春風,恰巧在這個春天相遇,卻又匆匆擦肩而過,各奔前程。
春天,那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生命在破土而出的瞬間展現出無比的張力。春風輕拂,帶着暖意,讓人酥癢而愜意。它在指尖、在眉間、在心頭,調皮地撩撥着人們的情感。在這柔和而美好的春風裡,不禁讓人想起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的人和事,那些溫馨而難忘的回憶。
而我與春風,皆是過客。我們短暫地停留,然後繼續前行。春風不知疲倦地追求着它的夢想,時而狂熱,時而溫柔,不斷地變換着姿態。就如同我們年少時的夢,總是充滿着變數與不確定性,卻又無比真摯和熱烈。那些曾經為之奮鬥過的理想,現在是否已經實現?那些曾經陪伴過我們的人,現在是否還在身邊?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這是否意味着我們只能在短暫的時光里相互欣賞,然後各奔東西?並不如此。當我們像春風一樣追尋夢想時,同樣也在成就着彼此。那些美好的回憶和經歷,會成為我們內心深處最寶貴的財富。
你攜秋水攬星河,那是你的氣度和胸懷。你以寬廣的胸懷包容着世間的萬物,用你的智慧和力量去影響和改變周圍的一切。你欣賞春風的柔美與活力,仿佛也在欣賞曾經的自己。而春風也從你的身上感受到了堅韌與毅力,激起了更強烈的嚮往和追求。
在這相互欣賞和追尋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我們像春風一樣保持活力和勇氣,就一定能夠迎接未來的挑戰。或許有一天,我們會迷失方向,但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內心的柔軟與堅韌,就一定能找回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這句話所傳達的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與感慨,對時間的無奈與惋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和回味,讓我們像春風一樣追求夢想,像你一樣保持寬廣的胸懷和堅韌的毅力,共同譜寫出一曲美妙的人生樂章。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曲樂章中的獨特音符,儘管短暫,但卻在儘自己所能去創造美好。也許我們最終無法成為那個攜秋水攬星河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與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
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都是過客,但正是這些短暫的瞬間和美好的回憶,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富多彩。讓我們珍惜每一個相遇與別離,珍惜每一次的春暖花開與秋葉紛飛,因為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雖然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但願我們的內心能如同春風般永不止步,如同秋水般清澈堅韌,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與遼闊。-跟青青看世界聊人生-
文章定位: